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48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桅杆起重设备安装方案文档格式.docx

325mm的无缝钢管,管壁厚10㎜。

4.2.2副桅杆放到预热器西面空地制作。

4.3副桅杆滑轮安装案

4.3.1副桅杆吊装前将用于吊重物的Ø

13mm钢丝绳穿于副杆的10t的定滑轮上,下面的10t的动滑轮(吊钩)临时固定于副桅杆上。

4.4主桅杆滑轮安装案

4.4.1将主杆上部76.9m平台处10t的定滑轮(三滑轮)装好,并将定滑轮与动滑轮之间的钢丝绳穿好,用一个10t的动滑轮吊钩吊装副杆。

钢丝绳用Ø

13mm【6(股)×

37(根)】的钢丝绳,下部两个5t的定滑轮(单滑轮)固定在预热器19.6m平台处。

4.4.2将副桅杆底部用手拉葫芦拉到预热器50.7m平台一角的固定支座上,将上部固定的10t动滑轮(三滑轮)缓缓放下。

4.5空载试验

4.5.1副杆一切固定好后,将下部的10t的动滑轮(吊钩)装上配重块。

检查两台卷扬机的制动装置是否灵活,点动1#卷扬机作仰杆和俯杆动作,点动2#卷扬机作升钩和落钩动作。

4.7负荷计算

4.7.1吊重物的动静滑轮间穿有五根Ø

13mm钢丝绳,每根钢丝绳受力是重物的1/5,本工程最重的单件设备不大于5吨,每根钢丝绳受力仅有1吨,远远满足Ø

13mm钢丝绳的强度需求。

计算结果详见4.7.3。

4.7.2主副桅杆之间滑轮组的动静滑轮间穿有五根Ø

13mm钢丝绳,每根钢丝绳受力是重物的1/5,本工程最重的单件设备不大于5吨,加上副杆的自重1.4吨,每根钢丝绳受力仅有1.1吨,远远满足Ø

计算详见4.7.3。

4.7.3钢丝绳的用应力计算

钢丝绳的强度核算,主要是按钢丝绳的规格和使用条件所得出用拉力来确定。

其核算公式为:

【S】=≤P/K

式中【S】――――钢丝绳的用拉力(KN)

P―――――钢丝绳破断拉力(KN)

K―――――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作缆风绳用时K=3.5,

用于起重机械时,K=5.5

附表6×

37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钢丝绳直径/mm

单根钢丝直径/mm

钢丝绳的破断拉力/kN

8.7

0.4

47.3

11.0

0.5

74.0

13.0

0.6

106.5

15.0

0.7

145.0

17.5

0.8

.5

19.0

0.9

239.5

21.5

1.0

296.0

24.0

1.1

358.0

26.0

1.2

426.5

28.0

1.3

500.0

30.0

1.4

580.5

4.7.3.1缆风绳的用应力计算

【S】=≤P/K=.5/3.5=54.14KN=54140N=5524.4公斤力

4.7.3.2用于机械起重钢丝绳的用应力计算

【S】=≤P/K=106.5/5.5=19.9KN=19900N=2030.6公斤力

五、桅杆吊装施工前应具备的条件

技术准备

5.1.1桅杆吊装施工案已按有关规定的程序审批完毕。

5.1.2参加桅杆吊装施工的有关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吊装责任工程师已向全体人员进行了吊装技术交底,安全责任人员负责向所有参加吊装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5.1.3各项检测仪器、工具按规定位置架设妥当,桅杆吊装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各就各位。

5.2现场准备

5.2.1影响桅杆吊装的障碍物已拆除,吊车行进路线路基及吊车站位打腿地基已按要求处理合格,路线畅通。

5.2.2所有动力设备已按规定的位置摆放到位。

5.3机具准备

5.3.1钢丝绳、绳扣、卸扣已按规定检查合格。

5.3.2桅杆已组对安装完,配重已安装完。

5.4其它准备

5.4.1吊耳的焊接已按设计和焊接要求焊接牢固。

5.4.2经纬仪已按案要求布置到位。

5.4.3吊装时的天气预报信息已掌握,确认已无大风的情况下,可下达吊装命令。

5.4.6各项安全措施得到落实,符合有关安全文件的规定。

六、桅杆吊装工期计划安排

6.1卷扬机安装准备阶段1天

6.2副桅杆制作阶段2天

6.3副桅杆安装阶段3天

6.4负荷试验调试阶段1天

七、桅杆吊装操作要点

7.1吊装指挥应把信号向全体吊装人员交待清楚,应进行予演。

哨声必须准确、响亮,旗语应清楚。

操作人员如对信号不明确时,应立即询问,禁凭估计猜测进行操作。

7.2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首先要确认各机具的规格、型号及布置与工艺要否一致。

7.3吊装前的检查、试验等工作是否全部完成,吊装条件是否具备。

7.4吊装期间的气象信息是否搜集准确,能否进行吊装作业。

7.5吊装指挥及参加吊装的施工人员是否已熟悉本岗位的工作容和案要求。

吊装时,卷扬机的起钩、回钩必须缓慢,禁所吊设备与其它物件相触。

7.6副桅杆就位后,不得使吊索松得太多,以不脱离吊耳为限,配合对副桅杆找正。

八、副桅杆吊装施工岗位责任制

8.1副桅杆吊装施工准备和实施全过程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吊装施工安全、优质、高效。

保证体系如下:

8.2桅杆吊装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岗位职责按表8-1规定。

岗位责任一览表

表8-1

职能层次

岗位

职责

决策层

吊装总指挥

全面负责吊装施工

管理层

吊装责任工程师

安全责任工程师

案编制及实施技术总指导

安全总监督

指挥层

起重队长

吊装技术负责人

专业安全员

吊装指挥

负责劳动组织进度计划、安全质量

执行案及实施技术指导

吊装作业安全质量检查监督

吊装工艺指挥

作业层

组长

起重工

电工、钳工

监测人员

组织岗位作业

岗位作业

起重机械安全保护保养

规定部位的监测

九、安全技术要求和安全质量规定

9.1安全技术要求

9.1.1所有卸扣应吨位明确,吊轴应配合良好,固定螺栓的螺母之间配合良好,以自由旋入为合适,禁强力装配。

9.1.2使用时,卸扣的螺母同轴螺纹部分要充分拧紧,螺纹要预先涂加润滑油脂。

9.1.3禁电焊把线与钢丝绳接触,一旦发现击伤钢丝绳情况,必须及时向吊装指挥汇报,并会同有关人员共检确认能否使用,如按规定须报废,必须重新更换钢丝绳。

9.1.4配一台高倍望远镜(20倍),对主桅杆顶部滑轮进行定时监视,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9.2安全质量规定

9.2.1桅杆吊装施工前,应由主管工程师和安全部门向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全体施工人员应认真学习吊装案,掌握必要的起重安全知识熟悉有关规程规,胜任本职工作并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

9.2.2参加桅杆吊装的起重人员,确认身体健康,适应登高作业,可上岗。

9.2.3吊装作业警戒区应设明显的标志,,吊装时,禁无关人员进入或通过。

9.2.4正式吊装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机索具受力情况。

发现问题应先将设备放回地面,故障排除后重新试吊,确认一切正常可正式吊装。

9.2.5副桅杆未固定牢固前,不得松钩。

9.2.6高空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进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不准从高处往地面扔东西,上下传递只能绳索进行,且互相呼应。

9.2.7吊装作业时,任人员不得在桅杆下面,受力索具附近及其它危险地带停留。

9.2.8吊装过程中,如发生突然情况,施工人员不得慌乱,应听从指挥,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加强现场警戒,迅速排除故障,不得使副桅杆长期处于悬吊装态。

9.2.9吊装前的天气预报已掌握,确认适合于吊装。

9.2.10如发生吊装安全事故,应用照相式记录事故现场原状。

未经安全部门批准,不得破坏现场。

但如事故有扩大的可能性,经总工程师和安全责任工程师批准,可采取临时加固等补救措施,防止事故延伸扩大。

十、桅杆附件的选用与检查

10.1钢丝绳的选用与检查

1钢丝绳的选用应符合GB/T8918中规定的多股钢丝绳。

2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及配合滑轮的直径应不小于表10-1的规定。

表10-1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及配合滑轮直径

钢丝绳的用途

滑轮直径D

安全系数K

缆风绳及拖拉绳

≥12d

3.5

驱 动 式

人力

≥16d

4.5

机械

轻圾

5

中级

≥18d

5.5

重级

≥20d

6

千斤绳

有绕曲

≥2d

6~8

无绕曲

5~7

地锚绳

5~6

捆绑绳

10

载人升降机

≥40d

14

注:

d为钢丝绳直径

3钢丝绳匝防止打结或扭曲。

4切断钢丝绳时应采取防止绳股散开的措施。

5钢丝绳应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润滑剂应符合该绳的要求并不影响外观检查。

6钢丝绳不得与物体的棱角直接接触,应在棱角处垫以半圆管、木板等。

7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不得使用编结接长的钢丝绳。

8钢丝绳在机械运动中不得与其他物体或相互间发生摩擦。

9钢丝绳禁与任带电体接触。

10钢丝绳禁与炽热物体或火焰接触。

11钢丝绳不得相互直接套挂连接。

12钢丝绳应存放在室通风、于燥处,并防止损伤、腐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性能降低。

13钢线绳端部用绳卡固定连接时,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主要受力的一边,绳卡间距应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绳卡的数量应不少于表10-2的要求。

表10-2钢丝绳端部固定用绳卡的数量

钢丝绳直径mm

7~18

19~27

28~37

38~45

绳卡数量(个)

3

4

两根钢丝绳用绳卡搭接时,除应遵守上述规定外,绳卡数量应比表10-2的要求增加50%。

14绳卡连接的牢固情况应经常进行检查。

对不易接近处可采用将绳头放出安全弯的法进行监视。

15钢丝绳用编结法连接时,编结长度应大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且不得小于300mm。

16通过滑轮的钢丝绳不得有接头。

17钢丝绳的检查报废,除应符合GB/T8918的要求外,还应按照GB/T5972进行检验和检查。

1)钢丝绳的断丝数达到表10-3的规定数值时应报废。

表10—3钢丝绳报废断丝数

安全系数

GB/T8918

绳6×

(19)

(37)

一个节距中的断丝数根

交互捻

同向捻

<6

12

22

11

6~7

7

26

13

>7

16

8

30

15

一个节距是指每股钢丝绳

缠绕一的轴向距离

2)钢丝绳有锈蚀或磨损时,表10-3的报废断丝数应

按表10-4折减,并按折减后的断丝数报废。

表10-4折减系数%

钢丝表面磨损量或锈蚀量

20

25

30~40

>40

折减系数

85

75

70

60

50

3)吊运炽热金属或危险品的钢丝绳的报废断丝数,取一般起重机钢丝绳报废断丝数的一半,其中包括钢丝表面磨损进行的折减。

10.2卸卡的选用与检查

1卸卡不得横向受力。

2卸卡的销子不得扣在活动性较大的索具。

3不得使卸卡处于吊件的转角处,必要时应加衬垫并使用加大规格的卸卡。

10.3纤维麻绳的选用与检查

1用作吊绳时,其用应力不得大于0.98kN/cm2。

用作绑扎绳时,用应力应降低50%。

2连接时应采用编结法,不得用打结的法。

3禁在机械驱动的情况下使用。

4有霉烂、腐蚀、损伤者不得用于起重作业;

有断股者禁使用。

10.4吊钩的选用与检查

1吊钩应经检验,查明性能合格后可使用。

2吊钩应设有防止脱钩的封口保险装置。

3吊钩上的缺陷不得进行焊补。

4吊钩的检验应按GB/T6067或GB5144的有关规定执行。

5吊钩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予以报废:

1)裂纹;

2)危险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10%;

3)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

4)扭转变形超过10º

5)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

10.5滑轮及滑轮组的选用与检查

1滑轮应按铭牌规定的允负荷使用。

2滑轮及滑轮组使用前应进行检验和检查。

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尺寸的20%,轮槽不均匀磨损达3mm以上,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以及有裂纹、轮沿破损等情况者,不得使用,应予以报废。

3在受力向变化较大的场合和高处作业中,应采用吊环式滑轮;

如采用吊钩式滑轮,必须对吊钩采取封口保险措施。

4使用开门滑轮时,必须将开门的钩环锁紧。

5滑轮组使用中两滑轮滑轮中心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表10.5的要求。

表10.5滑轮组两滑轮中心最小允距离

滑轮起重量t

两滑轮中心最小允距离mm

700

900

10~20

1000

32~50

1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