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525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访制度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家访前目的要明确,班主任、科任教师应明确对每位学生的家访内容。

2.家访次数:

班主任——对一年级新生家访率达100%;

对其他年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家校交流与互动,能做好记录。

家庭访问(走访)为两年普访一次,每学期学期不少于6人,第一年的寒暑假为班级总人数的一半。

科任教师——每一学期上门家访人数不少2人,电访人数不少于5人。

3.家访重点对象:

单亲家庭学生、行偏生、贫困生、学困生、突发事件学生等要作为家访重点对象。

4.家访方法:

家访时要客观反映学生在校表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法;

要有情感艺术和语言艺术,反对告状式家访;

要引导家长不因粗暴、简单的方法教育子女。

家访时尽可能让学生在场参与。

5.访后工作:

家访后,班主任、科任教师应如实填写“家访记录本”,家访后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收集各类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制定下阶段策略。

一、目的

通过在党组织中开展分级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和疏导,帮助解决党员干部职工家庭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突出家访的政治性,通过深入细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督促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传承中华优秀传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的归属感、荣誉感。

二、家访形式

按照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原则,局党组书记、县级领导干部、各党支部班子三个层级负责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家访。

局党组书记要对县级领导干部及下属单位党支部书记进行家访,原则上每年要对所有县级干部和下属单位党支部书记至少家访1次。

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工作需要,选择部分普通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家访。

县级领导干部要对分管科室或单位的党员干部进行家访。

原则上每年要对分管科室每名党员干部职工至少家访1次。

由党组书记负责家访的,可以不重复进行。

各党支部班子成员要对本党支部所管辖科室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家访,原则上每年至少家访1次。

由党组书记、县级领导干部负责家访的,可以不重复进行。

家访应重在平时,采取小规模、经常化的方式进行,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及时家访:

1.患有重大疾病、生活遇到重大困难或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时;

2.家庭矛盾问题比较突出有反映时;

3.群众反映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

4.党组织关系刚转入或刚加入党组织时;

5.流动党员长期外出返乡时;

6.无故不缴纳党费或不过组织生活时;

7.受到纪律处分、组织处理时。

其他需要及时家访的情况,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

三、家访内容

(一)了解情况。

重点了解党员干部职工的家庭家教家风情况以及工作之余的生活圈、朋友圈和兴趣爱好情况,掌握思想动态、困难需求等情况。

(二)宣传政策。

向党员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的决策部署,通报本地本单位工作概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转达问候。

介绍党员干部职工在单位的工作表现以及工作业绩,转达党组、党组织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感谢家属对党组、党组织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征求意见。

听取家属对党组、党组织工作、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等的意见和建议。

(五)廉政提醒。

对党员干部职工及其家属进行廉政提醒,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

局党组书记要带头家访,抓好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等工作;

县级领导干部要密切配合,其他党员干部职工要主动参与,形成良好家访氛围,推动分级家访制度落地见效。

(二)健全工作机制。

对党员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反映的困难需求、意见建议等,进行分级分类建立工作合账,采取有效措施,子以协调解决。

(三)改进工作作风。

家访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做到轻车筒从,不搞层层陪同,不增加党员干部职工的负担,严禁以家访之名接受吃请。

(四)加强成果运用。

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时,要简要通报家访开展情况,并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分级家访开展情况纳入述职评议内容,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述职的重要内容。

一、家访活动目的:

开展教师家访活动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家访,促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关心学生成长,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有利于完善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制度,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体系。

二、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学校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骆XX

副组长:

杨XX、陈XX

成员:

全校教师

三、家访内容:

1、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其它教育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

2、向家长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介绍正确的教育子女方法,配合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并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子女的责任感。

3、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节、假日生活,加强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孩子不进入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注意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窃、防中毒,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活动要求:

1、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师生大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在校园内外营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

2、专门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有关文件精神,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意义,把家访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增强做好家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深入村民委员会、周边单位,介绍学校开展家访工作情况,诚心诚意听取意见,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4、根据计划安排,走入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在校表现,了解掌握家庭教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5、集体上门家访一次,安排在期中考试后。

6、每学期中考试后召开全校家长会,让家长走进学校,展示素质教育成果。

7、教师根据家访情况开好主题班会。

8、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认真做好学生家访工作,如实填写家访登记表。

9、班主任每学期对班内学生至少家访一次,个别问题学生至少两次。

科任老师每学期对班内学生至少家访30名。

10、每学期家访工作量完成不了,不能参加年度评优及职称晋升。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有计划地进行,学校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成立家访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二、家访工作责任人:

家访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学校行政人员要与青年教师结对一起家访,同时要处理学生突发情况或典型事件。

二、家访的量化指标:

1.一学年内班主任必须普访学生一次,一学期内至少家访一半以上学生。

(家访学生在家访条件允许的区域内。

2.起始年级在新生入学前班主任要全面家访,达到全班总数的100%;

入学后一学年中至少要家访学生50%。

3.每接一个新班,班主任应在开学前一月内,对班中50%的学生家访一次。

4.科任教师应结合学科教学选择部分学生进行实地家访,每学期至少实地家访6人次。

三、家访的原则:

发生下列几种情况,班主任必须及时家访,科任教师应积极配合。

1.学生家庭发生重大或不幸事件,要及时做好安抚工作。

2.学生在学校里发生伤害事故,必须亲自把孩子送回家,说明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3.学生无故迟到、缺席,及时向家长了解原因,通报情况,共同进行教育。

4.学生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或品行不端,及时与家长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教育。

5.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有进步时要及时家访,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作恰如其分的汇报,给学生和家长以热情的鼓励。

6.有离异或者特殊家庭的孩子尽量实地家访。

四、家访的内容:

1.宣传育人理念。

2.突出安全教育。

3.加强心理辅导。

4.进行学习指导。

5.开展家庭调研。

6.促进家校沟通。

五、家访的注意事项:

1.每次家访要确定家访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要对被家访的学生有较充分的了解。

2.家访前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告知家长家访的时间,以提高家访效率。

3.家访过程中,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或者以告状为目的的家访,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

4.家访后,教师应如实做好记载,并撰写总结报告。

六、家访工作的奖惩办法:

1.通过学生座谈会、学生问卷或家长问卷,了解有关教师的家访情况,将此作为考核教师家访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2.凡按要求完成走访学生家庭任务者,体现在每月班级量化考核中。

3.对没有按要求完成家访任务的教师,在当月班级量化考核中扣分,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竞聘考核之中。

为加强与纪检监察干部及家属的日常联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关心关爱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我县纪检监察干部家庭家风建设,结合歙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意义

通过建立家访制度、开展家访活动,向纪检监察干部家属通报纪检监察干部本人的工作表现,赢得家属对纪检监察干部本人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了解纪检监察干部及家属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力所能及帮助解决纪检监察干部及家属的后顾之忧;

挖掘纪检监察干部良好的家风家训家教,发现纪检监察干部兴趣爱好等“生活之美”,实现单位与家庭的良性互动,促使纪检监察干部全身心投入到歙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当中。

二、工作原则

1、全面覆盖。

家访工作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开展,由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安排落实,确保家访到每户纪检监察干部家庭,每年每户家访不少于1次。

部分生活困难、家属身患重病、情况特殊的家庭要经常性走访,并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回访。

2、分工负责。

实行分层分级家访,县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负责走访班子成员家庭;

班子成员负责走访分管(主管)的机关内设室(部)主任(部长)家庭;

各室(部)、各纪检监察组织负责人走访所在室(部)、所在组织的纪检监察干部家庭。

县纪委监察局班子主要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可走访机关内设室(部)主任(部长)、乡镇纪委书记和县直派驻纪检组长(纪委书记、纪工委书记)家庭。

3、入户入心。

要深入实地了解纪检监察干部家庭、家风建设等情况,倾听家属的想法感受,征求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体现纪检监察组织对纪检监察干部家庭的关心和厚爱。

纪检监察干部家访工作主要围绕“六个一”展开:

即送上一声问候、介绍一番工作、征求一次意见建议、听取一个生活方面的帮扶需求、了解一下家风建设、提出一项廉洁齐家要求。

具体时间由各家访领导商家访对象确定,家庭成员都在家为宜。

并可商家访对象同意后邀请同事、亲友一起参加。

1、统一思想。

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意义,满怀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关心关爱,把家访工作落到实处、体现实效。

2、精心组织。

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有记录,确保家访工作不漏一户、不走过场。

3、建立档案。

家访结束后,家访人员需填写《歙县纪检监察干部家访登记表》(附件),一份由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留存,一份交县纪委组织部备案。

发现纪检监察干部家庭有优良的家风家训、先进事迹、重大疾病以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请及时向县纪委组织部报告。

一、各班主任及有关领导、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家访是协调统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点,认识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认真做好家访工作。

二、家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近期表现及可能出现的思想倾向有较详尽的掌握,对学生的家庭状况有所了解。

三、家访应有计划,目的要明确,不可随意无计划地家访,也不可等学生出了问题再家访;

或只对后进生进行家访。

要注意本班家访生的层次性,每学期家访不得少于班级总人数的50%。

四、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座谈会,便于家长了解学校情况,使家长关心支持学校工作,帮助改进班级管理。

五、家访要衣着整洁,注重为人师表,对学生家长要有礼节,举止文明,谈吐得体。

六、家访方式可灵活运用,如:

上门家访、打电话、写信(发邮件)或者通过“教育校讯通”络平台等形式进行,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及班级工作的批评和建议。

七、对家访情况要作好记录,家访后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全体教育或个别教育,学期末将记录材料上交学校集中管理。

八、一般来说,应先向家长汇报学生优点、闪光点、后谈学生缺点。

切不可“告状式”和“报喜式”,注意具体和客观性。

九、遇有学生家长在教育思想和方法上有差异的地方,要作全面的说服和帮助工作,以达到共识。

十、家访过程中教师对家长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要作出合理的解释,并提出整改措施。

家访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妥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