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04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领导讲话和典型材料写作讲课稿Word下载.docx

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要讲得客观、准确、实际。

8.专题报告会的报告。

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

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

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

要有具体要求,有力度。

10.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

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学习、推广,促进工作。

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

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要求。

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

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

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

要讲“实”,不要讲“虚”;

要讲“适”,不要讲“过”。

13.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

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

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

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

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

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

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

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二)宣传类讲话稿

这是出于宣传某种主张、某项工作、某件事情的目的,在非会议场合的讲话稿。

1.通过广播发表讲话。

这种讲话形式在战争时期经常运用,毛泽东、朱德等都曾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解放区军民,对全国同胞,也对敌军发表过多次广播讲话。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也经常采用这种讲话方式。

广播讲话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2.通过电视发表讲话。

这是电视普及以来不少领导同志经常采用的一种讲话方式,主要是用于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

有时也由领导同志搞电视讲座,讲授某一方面的知识。

除讲座可以稍长一些外,电视讲话也要求简短、通俗。

3.通过报纸发表书面讲话。

这也往往是为了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而发表。

要篇幅简短,措词严谨,富有文采。

4.通过现场散发书面讲话。

如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在机场散发书面讲话。

主要是阐明对某项行动、某件事情的观点,要求简明、准确、适当。

(三)礼仪类讲话稿

即出于感谢、答谢、慰问、庆贺等目的,在各种非会议仪式、场合的讲话稿。

1.签约仪式上的讲话稿。

这种讲话主要是对所签合作契约予以积极评价,对合作方表示感谢,对合作事项充满信心、寄予厚望。

要简短、礼貌。

2.接见、会见讲话稿。

接见下级单位的代表并发表讲话,主要是表示某种褒奖、慰问和鼓励;

会见客人,主要是表示友好和友谊。

要简短、亲切。

3.文艺演出、文艺界联欢前的讲话稿。

主要是为了庆祝节日和表示友谊。

要简短、富于激情。

4.致辞。

包括欢迎词、感谢词、答谢词、慰问词、祝贺词等,用于专门的仪式或宴会等场合。

作为“致辞”,必须有别于一般的讲话,要措词严谨,具有文采,形成书面。

以上分类,主要是从讲话的场合、对象、用途的不同而划分的。

对于领导讲稿的种类,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比如,可以讲话方向的角度来划分,分为下行、平行、上行三类。

从讲话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总结性讲话稿、部署性讲话稿、号召性讲话稿、辅导性讲话稿、应酬性讲话稿等多种。

从讲话稿的规范与否来划分,还可以分为规范性讲话稿、(如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非规范性讲话稿(其他讲话)或正式讲话稿、非正式讲话稿等等。

怎样分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针对不同讲话的内在需求,把握住它们的基本风格和特点,使自己写出的讲话稿具有强烈的“文体感”,起到“以文辅政”的作用。

二、领导讲话稿的效用

各种不同种类的领导讲话稿有共同的普遍效用,又有其各不相同的特殊效用。

起草领导讲话稿,首先要摸清领导要讲什么,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和作用。

搞清楚了这一点,文稿的起草才会有明确的目标;

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起草工作中才能具有较强的自觉性、针对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减少和避免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具体来讲,各种领导讲话稿应当分别产生以下效用:

1.宣传真理。

在当前主要就是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重要政策。

领导同志所作的理论辅导性讲话稿要专门发挥这一作用,其他讲话稿也要体现这一作用。

如,江泽民1998年11月2日《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邓选》三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起到了最权威、最有力的宣传作用。

2.部署工作。

即对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进行部署,讲清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方法,讲话成为该项工作开展的起点。

如邓小平同志1975年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军队整顿的任务》的讲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军队整顿的内容和方法。

3.提高认识。

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事物,因高层次的领导同志站得高、看得远,进行深刻阐述和分析后,能使下级提高认识。

如邓小平1992年初南巡讲话中讲到,“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判断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发展才是硬道理”,“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0-383页)等,这些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论断,提高了全党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

4.解放思想。

如邓小平1977年5月关于《“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谈话,同年7月关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讲话,指导和推动全党从“两个凡是”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跨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5.鼓舞士气。

如邓小平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首先讲:

“今天能够举行这样一个在我国科学史上空前的盛会,就清楚地表明: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肆意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情景,一去不复还了。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82页)并在讲话中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真理,对建国28年来的科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

这篇讲话稿宣告了“科学的春天”的到来。

6.申明观点。

如邓小平在1988年9月会见捷克总统胡萨克和听取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两次谈话,提出和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观点,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褒扬正气。

如毛泽东1944年9月在张思德追悼大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借追悼张思德,提倡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篇讲话成了教育和激励后人的不朽名篇。

8.抨击歪风。

如毛泽东1942年2月在延安干部大会上的演讲《反对党八股》,列举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鞭辟入里,发人猛醒,对当时正在蔓延的党八股歪风起到了有力的遏制作用。

9.总结经验。

如邓小平1943年1月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对五年的对敌斗争进行了回顾和概述,总结了10条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对敌斗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10.传递信息。

如毛泽东在1945年10月在延安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关于重庆谈判》,介绍了谈判所取得的收获,揭露了国民党一方面谈判、一方面进攻的两面行为,还分析了国际形势,起到了使全党明确时局、统一思想的作用。

11.解疑释问。

如邓小平1980年3月在中央召集的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目前的形势和任务》,在强调“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时,以有力的论证解释了“是不是又在收”、“是不是会妨碍百花齐放”等疑问,澄清了某些模糊认识。

12.增进友谊。

如邓小平1984年3月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的《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的谈话,以及历次同其他外宾的谈话,都起到了这种作用。

抽象地讲,领导讲话稿的效用仅是指可能产生的和应当产生的效用和作用,是理论上的,具体到实践中,这些效用能否产生或产生多大,要看领导讲话精神的落实情况。

但是我们首先还是要把领导讲话稿写好,要使领导讲话稿具备产生某种效用的前提条件。

如果讲话稿平平淡淡,甚至文不对题、谬误百出,那就根本不会产生积极效用,甚至会产生负面效用。

三、领导讲话稿的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就是谋划讲话稿的篇章结构。

就像搞建筑,首先要精心设计,画出略图、详图,再照图施工,方能盖起高楼大厦。

谋篇要围绕主题。

领导讲话稿的主题通常是由领导同志来定的,工作人员要做的,是围绕这个既定的主题,谋划最能表现这个主题的篇章结构。

许多领导同志既交待主题,又交待篇章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起草人员要积极地参谋,予以具体设计和完善。

一般来讲,领导讲话稿可分为五部分,即标题、称谓、开头、主体、结尾。

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它的主体部分。

其主体部分通常又具有三种结构形式:

(一)板块式

即分为几个板块。

具体讲又有几种不同情况:

1.以小标题分板块。

如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以3个小标题分3个板块:

⑴形势与任务;

⑵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⑶思想理论工作的任务。

2.以顺序号分板块。

如邓小平在1980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以一、二、三、四、五将全文分为五块。

3.两块式。

多见于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

一块是上届(次)以来的工作总结,一块是以后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一般每一大块中又分若干小块。

4.纵深式。

即前后几个板块的内容是由浅入深发展的关系。

如邓小平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四块小标题分别是:

⑴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⑵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

⑷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四个部分明显地表现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关系。

5.并列式。

即几个板块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只是并列关系。

如邓小平1979年11月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挥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讲了三个问题:

⑴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

⑵认真选拔接班人;

⑶切实关心群众生活。

这三个问题之间显然是并列关系。

(二)自然式

即讲话不分板块,只分若干个自然段,多数是依照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

如邓小平1985年3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的讲话之后,又即席作了《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的讲话,记录整理出来的讲话分四个自然段,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第一段提醒大家要做到“四有”,并强调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

第二段专门讲理想;

第三段主要讲纪律,谈理想和纪律的关系;

第四段强调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纪律。

也有的讲话内容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

如邓小平1980年11月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所作《对二野历史的回顾》的谈话,基本上是按二野历史的时间顺序讲的。

(三)提纲式

即像列提纲那样,在一篇讲话中讲多个问题,每个问题开头有一个主题句,每个问题的篇幅都很简短。

如毛泽东1949年3月13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作结论中关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通篇2700字,讲了12个问题。

邓小平1981年3月27日与解放军总政领导同志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的谈话要点,通篇2000个字,讲了8个问题。

陈云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通篇2600个字,讲了6个问题,共分了46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讲一层意思。

以上所讲的多种结构形式,用哪一种,要从五个方面考虑。

第一,从讲话既定的场合、作用考虑。

如果是在党代会、人代会上作报告,那自然要用板块式。

第二,从讲话既定的主题考虑。

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般要用板块式;

讲一般性的工作,则可以灵活掌握。

第三,从讲话既定的时间、篇幅考虑。

如果安排的时间长、篇幅大,可以考虑用板块式;

如果要在很短时间内讲完,则可考虑用提纲式或自然式。

第四,从讲话既定的对象考虑。

如果是对基层干部群众讲,一般不适宜采用过于简略的提纲式而应用板块式加以详尽、通俗的说明。

第五,从讲话者的个人风格考虑。

不同风格的领导在讲话中往往习惯于运用不同的结构形式,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四、领导讲话稿的观点提炼

讲话的观点,就是讲话人通过讲话所表达的看法或主张。

实际上,讲话的主题思想也是观点,是这一讲话的“大观点”。

这个“大观点”主要是由讲话者来定的。

一篇讲话稿有了大观点,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中观点、小观点。

正如构筑房屋除了要有大梁,还要有檩、有椽一样,搭起骨架,再配之以材料,才能完成工程。

一般地说,以“板块式”构思的讲话,每一板块要有一个“中观点”,每一板块中的每一段落又要有一个“小观点”。

锤炼观点是起草讲话稿的关键战,又是攻坚战。

锤炼出了观点,组合了观点,讲话稿的起草就完成了一大半。

这里要注意三个问题:

(一)观点要正确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什么叫“正确”?

就是要符合“两情”。

一是要符合“上情”,即要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符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部署、指令。

二是要符合“下情”,即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观点要鲜明

毛泽东说过:

“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

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有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

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这个论述完全适合讲话稿的起草。

讲话中所阐述的观点,必须鲜明、尖锐,有感召力、战斗力,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让人听了不痛不痒,甚至不得要领。

(三)观点要配套

就是说,在一篇讲话稿中先后阐述的多个观点要相互照应、相互配套,形成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发挥“整体效应”,而不应该互不相应,甚至互相冲突。

如某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的讲话,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分别是:

⑴努力提高对加强科技工作领导的认识;

⑵全面履行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职责;

⑶认真改进对科技工作实施领导的方法。

三个观点呈递进关系。

其中关于“职责”部分又分为三个“小观点”:

⑴抓政策;

⑵抓改革;

⑶抓协调。

三者呈相互配合的关系。

又如某领导同志关于抓“机遇”的一段讲话,其中分设三个观点:

⑴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机遇;

⑵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

⑶要以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

三个观点层层递进,一个比一个深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五、领导讲话稿的材料运用

这里讲的“材料”,是指起草者为着既定的起草目的,从各方面搜集、摄取并写入讲话稿之中的事例、知识或论据,是构成“材料”(文章、讲话稿)的材料。

讲话稿中常用的材料,大体上有三类:

(一)依据类材料。

就是发表这一讲话、阐述这一观点的依据。

主要包括:

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⑵中央和上级的部署、指示。

⑶本地发生的重要情况和进行的重要工作。

(二)佐证类材料。

就是为讲话中的观点佐证的事实、事例。

其中包括:

⑴与讲话观点相联系的典型单位的成绩和经验。

⑵能够说明观点的实际发生的问题。

⑶能够佐证观点的数字。

(三)辅助类材料。

就是能够帮助加强讲话的说服力、增强吸引力,可调节讲话口气、活跃会场气氛、提高讲话效果的材料,主要包括:

1.典故。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用得最多,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出神入化。

如七大闭幕词讲“愚公移山”;

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讲“农夫与蛇”,等等。

江泽民同志就很注意用典引故,使讲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时代感。

1997年他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他的到访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讲话时说:

“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

‘一切美好的东西只有经过努力才能获得。

’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我们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在这里引用托尔斯泰的话,意味深长,恰到好处,极大地增加了讲话的魅力。

2.比喻。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讲抗战胜利果实应该属于谁时,以种桃树、浇桃树、摘桃子作比喻,说明胜利果实是属于抗战军民的,既形象生动,又深刻有力。

3.古语。

在讲话中适当用一点古语来帮助说明观点,效果也很好。

如某领导同志在“企业评政府”的讲话中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这句古语,简洁、深刻地说明了“企业评政府”、“下评上”的意义,听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群众语言。

在领导讲话中适当用一点群众语言,有时也会增强讲话的感染力。

如某领导同志在讲发展农村经济时提出通过横向联合“发横财”、通过出口创汇“赚洋钱”,巩固发展乡镇企业“半壁江山”,推广“骑着黄牛奔小康”的经验等等,其中采用了不少群众语言,讲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章:

典型事迹材料的写法

典型事迹材料应用比较广泛,从省局到市局,从机关到基层,每年都要总结和撰写不同类型的典型事迹材料,以宣扬先进、激发动力、促进工作。

 

一、典型事迹材料的定义

弄清典型事迹材料的定义,首先必须搞清楚典型事迹的定义。

所谓典型事迹,是指一定的时期内,在同类事物中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一个单位或一个人本质的较多具体事实。

由此可以看出,典型事迹材料就是把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或个人的先进事迹用文字客观地反映出来,用以教育人、启迪人、鼓舞人的一种应用文体。

典型事迹材料的定义包含三个要素,一个是“代表性”,就是在同类事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分子,能够体现和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分子;

另一个是“客观性”,就是记述的先进个人或单位所经历过的事情和体验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杜撰的;

再一个是“规律性”,就是要通过对典型素材的深入分析和加工,提炼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以启示人们把握这些规律做好工作。

典型事迹材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典型事迹材料包括各种形式的反映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典型事迹材料,如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典型事迹材料专指按上级机关的要求整理上报或在会议等场合,进行宣扬典型事迹的应用文。

二、典型事迹材料的种类

典型事迹材料一般包括单位典型事迹材料和个人典型事迹材料两类。

单位典型是作为一个群体出现的,而个人典型是指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

单位典型事迹材料侧重介绍其工作成绩和先进经验,个人典型事迹材料则是通过介绍其先进事迹,突出其优秀的思想品质。

此外,依据典型影响面的大小,典型事迹材料可分为一般典型事迹材料和重大典型事迹材料;

依据材料文字篇幅的大小又可分为简要事迹材料和详细事迹材料;

依据材料内容的不同还可分为若干门型,如税收征管典型事迹材料、政治工作典型事迹材料、后勤保障典型事迹材料等。

三、典型事迹材料的特点

典型事迹材料除了具备一般应用文体使用广泛、格式规范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鲜明的时代性。

典型事迹材料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能够代表时代精神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因此,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都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必然打着时代的烙印,体现着鲜明的先进性特征。

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拒腐蚀、永不沾”的事迹,集中体现了在刚刚夺取全国政权后,人民军队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本色的优良传统,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成为全社会崇尚的先进典型;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模范团长李国安等先进人物,都是领导干部的杰出代表,他们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不同时代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成为全国学习的楷模。

二是内容的真实性。

典型事迹材料是典型客观情况的准确记录,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不同于艺术作品中的先进群体或个体,不仅要求材料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资料等要准确无误,而且要求材料所叙述的事情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原因和结果,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也要客观真实,决不能有任何的虚假和水分,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和夸张。

如果人为拔高,添油加醋,失去了典型的本来面目,不仅毫无价值和意义,而且对典型本身,还是对作者,对社会,都将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确保引用事例的客观性、原始性、真实性,是典型事迹材料的必然要求,是取决于一份典型事迹材料成功与否的关键。

只有让典型真实可信,才有很强的说服力,才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像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之所以能教育、鼓舞和激励几代人,甚至走出国门,根本的一条,在于其事迹的真实性、生动性。

因为报道雷锋同志事迹的素材大多出自于《雷锋日记》,是雷锋人生轨迹的真实写照,来源于了解和熟悉雷锋的广大官兵和群众,是雷锋光辉一生的真实记载。

三是表述的叙事性。

典型事迹材料以先进事迹为基础。

全文以事感人、以事服人,理性抽象是从事实的陈述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惟一合乎逻辑的结论,只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过多的议论。

因此,典型事迹材料写作要求以叙述为主,让事实说话。

它是以有说服力的事实来感染人,而不是靠作者的评价和议论。

事迹越丰富、生动,越具说服力和震憾力。

比如,《我党我军宗旨的模范实践者——李国安》长篇通讯,全文约7000字,叙述典型事例就占到了总篇幅的五分之三,而理性的归纳和概括只有千余字,足以说明了其事迹的丰富性。

四、典型事迹材料的结构及要求

典型事迹材料是一种不确定的应用文体,写作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一般由导语、主体和结尾组成。

(一)导语

导语是材料的开头部分。

一般概括地介绍先进单位或个人的基本情况,如工作简历、主要事迹、获得的荣誉、公众评价等。

要求语言精练,简洁明快,既能概括全貌,又能揭示材料主题。

其目的是让读者或听众对典型的背景和概况有一个基本了解和总体印象。

(二)主体

主体是整个材料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整个材料的重心所在。

先进单位或个人的主要事迹要在这部分具体展开,逐一体现。

一份典型事迹材料能不能打动人,收到应有的效果,关键要看这部分写得如何,是不是既真实又很生动,既丰富又有新意。

写好这部分内容,应做到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