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12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轨道曲线正矢计算修正文档格式.docx

ZY点到前点的距离

三、缓和曲线上整点正矢的计算(起始点正好是测点)

(1)缓和曲线头尾的计算:

F=F/6(缓和曲线起点)F=F-F(缓和曲线终点)00C1终

(2)缓和曲线中间点正矢的计算:

F=F=F/N(N=L/B:

缓和曲线分段数)0CS1F=2FF=3FF=IF(I为中间任意点)I21311

四、半点(5米桩)正矢的计算:

a)ZH点后半点正矢的计算:

F=25/48*F1后因为ZH点正矢f=f/6,很小一般为1~2MM,其前半点很小(小于1MM)10因此不作计算。

b)HY(YH)点前半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333/6RL-5))+25]/2R}-]/6RL+[5L(LLF=1/2{[L+(-15000000前c)HY(YH)点后半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33]/6RL+[5L-5(L)+175]/2R}-L=1/2{[F0000后米桩)正矢的计算5中间点(d).

F=(F+F)/2

后中前五、测点不在曲线始终点时缓和曲线计划正矢的计算

a)缓和曲线始点(ZH点)处相邻测点的计划正矢

3

/B)δα=1/6(F=αF(直缓点外点)Sυυμ33]/B)-(α=1/6[(1+δ/B)δ(F=αF直缓点内点)Sηηη

(2)缓圆点处相邻测点的计划正矢

F=F-αF(缓圆点外点,缓和曲线之外)CSυφF=F-αF(缓圆点内点,缓和曲线之内)CSηθ(α、α查纵距率表《曲线设备与曲线整正》附表二)ηυ(3)缓和曲线中间点各点计划正矢的计算

F=(F/L)L(I为中间任意点)0IIC说明:

B:

半弦长δ:

缓和曲线内点到ZH、HY(YH)距离

L:

缓和曲线长F:

圆曲线正矢C0第二讲:

曲线拨道

一、绳正法基本原理

1、基本假定:

(1)假定拨道前后两端切线方向不变,或起始点位置不变,即曲线终点拨量为零。

(2)假定曲线上某点拨动时,其相邻点不随之发生移动,拨后钢轨总长不变。

2、由以上假定得出以下基本原理:

(1)用等长的弦测量圆曲线正矢,正矢必相等;

(2)拨动曲线时,某点的正矢增(减)X,其前后两点的正矢各减少(增加)X/2。

(3)只要铺设时曲线圆顺,养护维修中无论拨成任何不规则曲线,其正矢总和不变,即拨道前后量得的正矢总和相等。

(4)拨道时,整个曲线各测点正矢增减量的总和(代数和)等于零。

二、曲线拨道计算:

(1)求曲线曲中点位置

曲中点=实量正矢倒累计合计/实量正矢合计

(2)圆曲线平均正矢

FC=50000/R

如未知半径,可按下计算:

FC=圆曲线正矢合计/圆曲线测点数

(3)曲线长计算

曲线长=(实量正矢合计/圆曲线正矢)×

10

曲线长分段数=实量正矢合计/圆曲线正矢

注意:

当曲线为圆曲线时,算出的曲线长为实长;

当曲线带缓和曲线时,算出的曲线长实际=圆曲线长+一端缓和曲线长(曲线头尾为两端缓和曲线的中点)

(4)曲线头尾位置

曲线头=曲中点-曲线长分段数/2

曲线尾=曲中点+曲线长分段数/2

当曲线为圆曲线时,算出的曲线头尾为实际头尾;

当曲线带缓和曲线时,算出的曲线头尾为两端缓和曲线的中点。

(5)求缓和曲线长

一般按现有资料。

无数据时按下式计算:

缓和曲线长=超高×

1000

(6)求真正的ZH、HY、YH、HZ点位置

/2

缓和曲线长分段数-曲线头=直缓点.

缓圆点=曲线头+缓和曲线长分段数/2

圆缓点=曲线尾-缓和曲线长分段数/2

缓直点=曲线尾+缓和曲线长分段数/2

①曲线正矢计算:

圆曲线计划正矢=圆曲线平均正矢

或:

圆曲线计划正矢=实量正矢合计/[曲线点数+(第一缓和曲线点数+δ1/2]τ)+δ-(第二缓和曲线点数-τ)/2+212②各点正矢计算(见第一讲)第三讲:

曲线分桩米分桩米分桩还是、确定按1051、确定曲线的长度2分桩长N:

曲线长/3、确定曲线的分段数要求:

取整为10小数不按四舍五入,一律进一位。

如9.35

(1)、分段数一律取整,)测量曲线正矢(2/正矢之和。

3)曲中点QZ=正矢倒累计之和(=287=2414,正矢合计例:

某曲线实量正矢如表,正矢倒累计的合计)

米10OZ=2414/287=8.411(设桩长为米+4.11×

+0.41110=8号桩:

8即曲中点为号桩分曲中点为中间桩点附近;

分桩为偶数段时,桩点数为奇数,基本规律:

(1).

曲中点为中间段的中点附近,桩点数为偶数,桩为奇数段时直,从曲中点开始,,分别向两端按整数长定桩分桩为偶数段时分桩方法:

分别向两端先定一个半桩长桩,从曲中点开始,分桩为奇数段时;

至起点和终点.

点,然后以整桩长定桩到起点和终点.

例1:

某圆曲线长93米,假定其是圆顺的,则其分桩情况为:

93/10=9.3≈10(段)

桩点具体为:

1、2、3、……11。

(不含零号桩)

其曲中点为:

第六号桩点

分桩方法:

从曲中点开始向两端各拉5个整桩长(10米)定出各桩点。

曲线的起终点不在桩点上,而是离起终点桩各(100-93)/2=3.5米.

如果要使曲线头尾在桩点上,必须使曲线整桩化。

即成为10米的倍数。

这时曲线正矢FC=正矢总和/曲线长,起始点正矢=FC/2。

测量现场的正矢值,与计划值一起计算出拨道量。

例2:

某圆曲线长87米,假定其是圆顺的,则其分桩情况为:

87/10=8.7≈9(段)

1、2、3、……10。

第5号和6号桩的中部(第五段的中部)

从曲中点开始向两端各拉一个半桩长(5米),然后再向两端各拉4个整桩长,定出各桩点。

曲线的起终点不在桩点上,而是离起终点桩各(90-87)/2=1.5米.

正线曲线曲线长、桩点多,设计铺设时,整桩处理。

养护维修时,一般不进行整桩化。

几个问题的思考)进行绳正法计算必须实量正矢总和与计划正矢总和相等或误差很小。

1(否则说明曲线头尾发生了变化,曲线变长或变短了。

必须重新计算曲线设计正矢才能重新计算。

)曲线正矢总和计划与实际不相等的原因,是由于工区长期进行简易法2(拨道的原因。

)实量正矢总和与计划误差很小时,可以认为是测量产生的误差。

通过3(微调桩点的实测误差使正矢总和相等。

然后计算拨道量。

曲线分桩示意图QZZYYZ546372819QZ曲线1YZZY54362718曲线2曲线的ZY、YZ点一般都不在起始桩上,其前后桩的正矢必须另外计算。

有缓和曲线的曲线分桩示意图QZHYYHZHHZ76859431011212113C1C2B2B1A1一、正矢测点的设置:

分别设置养护点和计算点

1)、概念

养护点:

从曲线头尾点开始,每点交叉,形成套拉点。

计算点:

从曲线一侧起,每拉点。

2)、优缺点

养护点:

优点:

缺点:

存在套拉点,不便于现场正矢的测量及曲线拨量的计算,特别是不适应计算机快速精确计算的需要。

10m设一正矢测点,至曲中点附近后两10m设一点,一直设至曲线另一侧。

没有套

A2

1、实行时间长,职工比较熟悉。

2、对曲线要素表达清楚,容易理解。

3、便于缓和曲线的超高设置。

1、便于曲线拨量的程序计算。

2、可以将正矢测点位置与里程相联系,可以更迅速地把轨检车数据和现场正矢联系比较。

3、更进一步说,是为曲线的科学管理做好基础准备。

1、职工不熟悉,需要重新理解学习。

2、不直接体现出曲线要素。

3、不便于缓和曲线的超高设置。

3)、分析

两者合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

计算点在测量正矢、计算拨量时可以弥补养护点有套拉点的先天不足;

面保留养护点,方便了设置缓和曲线超高,以照顾了职工的作业习惯。

4)、测点设置要点

设置测点时应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计算点:

1、应向曲线两侧直线段延伸60---100m。

2、应保证最外侧有2—3个连续测点接近于零。

3、起点里程应为10m的整倍数,并标注在钢轨外侧轨腰上。

4、设置侧点时应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二、现场正矢的精确测量

1)、测量尺具的要求:

1、测设正矢点时采用50m钢尺进行丈量,在10m点处用石笔划一细线,后再用红白漆画涂,使整条曲线丈量完后的测量误差尽量小。

2、采用质量好的钢板尺测量正矢,如果有多个钢板尺则要保证相互之间的精度<

0.1mm,这样可以减少现场正矢测量的仪器误差。

3、备用固定的盒尺并保证不同盒尺之间的精度<

2mm。

2)、测量人员的要求

1、拉绳人员要求:

弦绳要紧、位置要准、手要牢稳

弦绳要紧,弹在测尺上声音要清脆有力,特别在有风时更要拉紧。

位置要准,尤其是在小半径曲线上,前后位置不准确会给读数造成误差。

手要牢稳,弦绳需要多次调整才会达到紧绷状态,此时弦绳拉力较大,如果不拿牢稳吸块蹦起,会极大浪费测量时间。

2、读数人员要求:

测尺要平、视线要直、内侧读数、读数要精

测尺要放平,不要过低于弦绳,更不要挑起弦绳,最好保持测尺与弦绳似挨非挨;

如果测尺不得不挑起弦绳,则应多弹几次,取平均值。

视线垂直,才能读准测尺。

内侧读数,因为拉绳时都是内侧贴钢轨,所以内侧读数才正确。

但现场作业人员有时容易忽略这个问题,造成每个正矢点都多读零点几个正矢,最终导致很大的现场正矢累计偏差。

读数要精,读数精度要精确到0.3mm,即读数时要读出0.3,0.5,0.8,0;

例如f=19.3mm,f=50.8mm,f=36.0mm。

3、记录人员要求:

随口复核、记录备注

随口复核,在读数人员读数后,会提示读数人员复核测尺,也避免记录人员听错读数。

记录备注,在测量过程中应将如道口、桥梁、信号机等控制点类型及

位置记录详细,以供计算拨量时参考。

三、技术资料的管理

1、曲线要素:

包括曲线半径、全长、缓和曲线长、ZH及其它要素点里程、曲线转向角、曲线段锁定轨温。

2、两套计划正矢:

即计算点和养护点的计划正矢。

3、轨检车检测数据:

即每次轨检车检测的超限数据和曲线数据。

4、定期测量现场正矢、测点水平及数据分析。

5、日常维修养护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