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19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测绘技术总结文档格式.docx

1.1测区的基本概况

镇位于×

区西北部,东邻那蒙、大垌镇,西邻贵台、大直镇,南邻×

区黄屋屯镇,北邻×

区。

镇政府驻地大寺圩,距×

市区37公里,×

市区78公里,距×

保税港区58公里,行政区划总面积271.82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245个自然村,317个生产队。

镇系丘陵地貌,丘陵多为花岗岩和砂页岩构造,东北和西部地势高,中部低洼。

该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是×

区主要产粮区之一,素有“×

粮仓”之称。

项目位于×

镇四联村,测图面积3.4平方公里,交通较为便利。

该项目基本上都是沿山谷呈带状型,山谷部分地势较为平坦,地形起伏不大,但靠近两边山体的旱地和望天田部分高差较大。

测区植被覆盖以农作物为主,主要为水田和玉米,地形较为破碎,以梯田梯地为主,地块较小,且无规则,这些给测绘工作均带来较大困难,边沿有部分农村居民点,房屋密集,通视条件欠佳,这也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1.2测量范围

测区地址位于×

区大寺镇四联村,距×

镇约3km,红线范围有1:

10000正射影像图圈定,不规则,面积3.4平方公里。

1.3投入的仪器

我院接到任务后,组织了6个作业组,管理员1名,司机1人进入测区开展工作,投入华测公司生产的X90多功能全球定位系统双频接收机6台套,投入全站仪2台套,笔记本电脑8台套,南方CASS2008测绘软件8套;

自2012年3月2日起至2012年3月17日结束,历时15天。

1.4完成工作量

测绘1:

1000地形图27幅,面积为3.4平方公里;

图根控制点44个。

E级GPS点2个。

2作业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年2月发布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年2月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年发布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

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4月发布的《1:

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1-2005)。

2.7《钦州市大寺镇四联村土地整治项目地形测绘技术设计书》。

3基本要求

3.1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按3度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08度,Y坐标加常数500公里。

3.2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3.3测绘方法:

采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全野外数据采集)。

3.4成图比例尺:

1∶1000。

3.5基本等高距:

1.0米。

4已有资料

4.1测区附近有国家GPSC级网控制点成果,作为GPS一级控制网的起算点。

4.2测区内有1/1万正射影像图,作为测区实地踏勘和设计用。

5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图

首级控制测量

回放编辑的数字线划图检查

图根控制测量

碎部点全野外采集

内业CASS2008计算机编辑(比例尺1:

1000)

计算机DWG数据检查

整个测区接边、检查DWG数据(1:

形成最终成果1:

1000地形图DWG数据

6基本控制测量

GPS控制网的布设是以能满足各种施工规划放线,同时能满足本次地形图测绘精度需要为目的。

本测区以国家C级GPS点为起算,按边连接的方式布设一个由2个点组成的一级GPS静态平面控制网作为测区首级控制,联测的起算点(高等级控制点)数为3个,且均匀分布于测区之中。

6.1一级GPS网点的选点

(1)点位选在视野开阔,周围障碍物低于地面高度角15°

(即被接收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以上;

(2)距离大功率无线电、微波等发射源和高压线百米以外的地方;

(3)点位附近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及对电磁波接收强烈干扰的物体,;

(4)点位利于长期保存,基础稳定可靠,交通方便,施工安全的地方;

(5)每点至少1-2个方向通视。

6.2一级GPS点的埋石

一级GPS点埋设预制好的柱石,一级GPS点的埋石规格为上底12cm×

12cm,下底为20cm×

20cm,高为40cm;

埋设时点号字头朝北,表面平整,柱石顶端高出地面约2-3cm。

6.3一级静态GPS网数据的采集

仪器采用华测公司生产的X90多功能全球定位系统双频接收机10台套进行。

5台双频接收机同步观测组成一个多边网,网的扩展方式采用边连接的方式,各相邻同步网(环)至少有一条公共边,每个GPS点上平均设站观测次数1.8次。

6.3.1一级静态GPS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要求

观测时段数≥1.6,观测时段长度(min)≥45;

卫星高度角≥15°

,有效观测卫星数≥4;

数据采样间隔(s)=15,卫星观测值象限4~2;

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2(mm);

两次丈量天线高度差≦2(mm)。

6.3.2一级静态GPS网数据处理

原始观测数据在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下进行数据整理(输入点名,仪器高),然后把数据格式转换为标准格式数据,采用TrimbleBusinessCenter平差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及平差处理。

每时段基线处理完成后,进行外业数据的试算、检验工作,其内容包括:

(1)独立环坐标分量及全长闭合差满足:

Wx

Wy≦2

σ

Wz

W=

≦2

一级GPS网:

σ=

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σ标准差(mm),D为平均边长(km)。

(2)重复测基线较差应满足:

△S≤2

σ。

对以上外业数据的计算处理并确认合格后,将数据存入主机盘上并做好记录,留待内业处理。

(3)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满足:

一级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5000。

6.4一级GPS控制网平差计算

6.4.1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满足下式要求:

V△x≤3σ

V△y≤3σ

V△z≤3σ

6.4.2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符合下式要求:

dV△x≤2σ

dV△y≤2σ

dV△z≤2σ

6.4.3一级GPS控制网的投影平差在GPS基线解算并检验各项指标合格后,采用HDS2003数据处理软件按1980西安坐标系进行平差,GPS平差计算作业流程为:

外业静态数据采集→采集数据下载到PC端→输入点名、天线高和天线类型等→处理GPS基线至合格为止→在WGS-84坐标系统下的无约束平差至闭合差、同步环和异步环等合格→选择当地坐标系统,加入已知点→网的约束平差直到合格为止→成果输出。

6.5其余未提到的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有关规定执行。

6.6由于测区内或附近没有三等以上水准点,因此对所有一级GPS点,其高程采用广西似大地水准面高程模型进行解算(达到四等水准的精度)。

6.7一级GPS控制网的精度统计

具体情况见《测区GPS网平差计算书》

7图根控制测量

7.1为满足地形测图的需要,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图根控制点,其密度和精度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的规定。

对地形复杂地区视测图需要适当加密,并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

7.2采用GPSRTK测量方法加密图根点,为保证RTK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根据仪器自身的性能严格控制RTK的作业半径控制在3公里范围内,同时作业中注重成果的复核,以防出现粗差或偶然误差。

7.4所有首级控制点均埋石,埋石点均匀分布且两两通视。

点位选在利于长期保存,基础稳定可靠的地方。

8地形测量

8.1采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全野外数据采集),施测1:

1000比例尺地形图。

8.2地形图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为50cm×

50cm,图幅号采用流水号表示,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以流水号1、2、3、……进行编号。

8.3测量范围测至项目区红线界址线外50米,如果红线界址线外为山体或村庄,则按红线界址线测绘,并把与项目区有关的河流、道路、村名、桥梁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在图上标示出来。

8.4村庄、单位等居民点只施测外围,内部标注村庄或单位名称,居民地内与项目区有关的沟、渠、路、桥、水系等均绘出。

8.5项目区内的零星建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8.6水田逐块测绘,并测注高程;

图上宽度大于1mm的田埂用双线表示;

水田不绘等高线,对原为水田,现改种其它作物的,一律按水田测绘田埂,植被按现状表示。

8.7池塘、河道、沟渠均测注底部高程。

8.8水闸测注闸顶高程,并注明水闸的孔数及水闸的宽和高,用n×

A米×

B米表示。

所有涵洞测注涵洞底高程,并表示涵洞的宽度及高度(即孔径),用A米×

B米表示(A为宽度,B为高度,A、B都取小数点后1位)。

8.9各类道路的测绘,准确表示其类别和等级,公路、大车路等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道路经过村庄时不中断,按真实位置测绘。

8.10现状沟渠(或水沟)的位置、长度、宽度(当图上表示为单线时,要在沟渠旁注明其实际宽度)、深度(每隔30米左右测注一个沟渠底的高程,沟渠的转弯处必须测注一个高程)、类型(当沟渠的材料不是“土”时要加注沟渠的材料)要明确。

经过综合考虑与以往经验,注记方法与设计书不一致,改为如K

(A为宽度,B为高度,H为沟底高程,A、B、都取小数点后1位,H取小数点后2位)。

8.11电力线、通信线应准确表示,电线杆、铁塔位置应实测,不连线,但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线路应做到类别、等级分明,走向连贯。

8.12山体不施测,内部标注山名,如没有山名则标注“山体”或“石山”二字。

8.13测区内的坟群,准确测绘其范围,并加注其个数。

散坟逐一测绘,不取舍。

8.14图上大于0.5cm2的空地、草地、荒地等均准确测绘,不综合。

8.15高于1米的陡坎准确表示,准确表示坎上及坎下高程。

8.16植被的类别和范围认真施测表示,成片的森林不施测。

8.17图根控制点的高程注记到0.01米,地形点高程按1:

500地形图的精度要求施测,测注至0.01米。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均匀分布,图上每平方分米不少于15个,详细测注道路中心、交叉路中心、独立地物、涵洞、桥面、山顶、鞍部、坎顶、坎底的高程。

8.18其它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

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要求执行。

9工程测量

9.1拦河坝、水闸测量

9.1.1测定拦河坝、水闸顶中心线高程。

9.1.2拦河坝坝脚处位置标示。

9.1.3测定冲坑范围及高程。

9.2桥梁断面测量

桥梁断面处,施测一个断面,包括桥孔、桥墩的断面形状及

尺寸,桥底地面高程,梁顶、底高程及桥型。

不包含与县级以上(含县级)道路连接的桥梁。

10成图规格

10.1地形图数据文件必须为AUTOCAD的DWG文件格式。

10.2文字注记按《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要求的字体大小表示。

10.3图幅接边,在软件上相互调入邻幅的接边数据进行接边且保证接边无错漏。

10.4基本控制点高程注记到小数点后三位。

10.6图幅整饰:

(1)图外左下角注记(细等线体11K),如:

2012年01月数字化测图。

1980西安坐标系。

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米。

2007版图式。

(2)图名表示:

如“×

镇四联村土地整治项目-*”

(3)图幅左上角接合表只注流水号。

(4)图右上角注:

秘密

(5)图右侧注施测单位:

(6)图廓纵横坐标公里数注记:

纵横坐标均取小数点前3位。

11检查验收

11.1首先由各作业组对自己的图件100%的自查,对计算资料进行100%的自查,小组自查完后,交给项目质检组进行检查。

项目部质检组对所有的成果资料进行100%的室内检查,所测图幅100%野外巡视;

对房子比较多的图幅,每幅丈量一定数量的边长,以检查地物的相关位置。

对地形图进行内、外业检查,并责成小组修改后,对其电子数据进行检查。

经过以上检查,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控制情况:

平差后的平面、高程中误差均满足了规程及规范的要求,各项误差均在限差之内,可以供后续各项工作之用。

地形图情况:

从图面检查和实地抽查的结果看,各类地物、地貌表示比较清晰、合理,符号配置较准确,点位精度达到了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该产品的生产程序符合要求,每个环节均无重大错误,对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处理方法正确,测量成果符合规范要求,质量合格。

综上所述,此次测量的成果成图资料满足甲方的需要,可以提供。

11.2 同时,经过检查,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11.2.1 有个别小组的有些图幅图面问题比较多,主要是漏绘等高线,等高线进出坎不合理,地物符号表示不恰当等,部分地物漏测,我们已责成作业小组对漏测的地物进行了现场补测;

11.2.2 个别小组图面整饰不够清楚,存在高程注记压盖点位的现象,对电子数据进行检查时,发现有些小组地物符号的代码用错;

11.2.3 存在地物符号压盖线类符号现象,有些地方植被符号注记太稀,有些地块漏注植被;

11.2.4 个别图幅高程注记点注得太多,显得图面不够清晰。

对以上检查发现的问题,已责令作业组进行了整改,并对修改后的图幅进行了重新检查。

12提交成果

12.1控制测量观测计算资料1份。

12.2等级控制点及图根埋石点展点略图1份。

12.3等级控制点及图根埋石点成果表2份。

12.4图幅结合表1份。

12.5控制点总成果表1份。

12.6分幅地形图1份。

12.7分幅地形图及总图数据光盘(DWG文件)1份。

12.8仪器检验资料(按规范要求的各个项目)1份。

12.9技术设计书1份。

12.10技术总结1份。

12.11质量检查报告1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