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写作总结文档2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330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论文写作总结文档2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博士论文写作总结文档2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博士论文写作总结文档2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博士论文写作总结文档2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博士论文写作总结文档2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博士论文写作总结文档2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士论文写作总结文档2篇Word格式.docx

《博士论文写作总结文档2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士论文写作总结文档2篇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博士论文写作总结文档2篇Word格式.docx

昨天我的师妹和他男朋友找我办个事,他男朋友是一个知名博导的弟子,说完事后我便向他求教关于读博士的事情,他还是很有心得的,跟我讲了好多,感觉很受用。

昨晚没有及时把谈话内容记录下来,感觉非常遗憾,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内容,于是今天一早上厕所的时候赶快记录在手机里,现在好好的整理一下。

先来说一下他谈话的特点,首先是很有条理性,很多经验已经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并在实践中熟练的运用了;

其次是生动性,由于都是从自己经验中总结出的理论,他举了好多自己的例子,可以带我从他的视角去看这个过程,使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关于阅读文献通过看一些网上关于读文献的重要性和方法的文章我对这件事从态度上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从他口中说出来在让我在加深了以往认识的同时又多了些设身处地的感觉。

1.文献量要大,虽然我也知道,但是没有实际的感觉,按照他的说法就是要读研究领域内的几乎全部文章,至少也有几百篇。

他举h师兄的例子,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读了上千篇文献,使他对这个领域非常了解,因此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博士,写文章非常厉害,现在是优秀的教师。

可以说读文献阶段是非常辛苦和枯燥的,但又是无法跨越的,这里面恐怕蕴含着量变导致质变的原理了。

2.对待文献的态度,为什么我总觉得我想研究的问题都有人研究过了?

要想有所创新,在读文献的时候就一定要以批判的眼光去分析它的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要时刻在想“是这样么”或是“这样对么”或是“能否用其他方法来解决”,所谓“不破不立”就是这个道理。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认为文献都是完美的,那么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了。

虽然爱因斯坦说世界上99.9%的论文都是垃圾,他本人也只写过10篇论文,但是仍然要而且不得不采取渐进式创新的方法,就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研究。

3.读文献要有技巧,由于人的思维是有限的,无法把握太多的事物,因此就要学会略读和分类。

所谓略读就是对于大部分文献,只读摘要和结论部分,对于特别相关或者特别重要的文献再去详读,学习其用的方法,写作技巧等等,否则那么大量的文献岂不是几年都读不完?

所谓分类就是按照自己读文献的视角去给所读的文件归类,比如说可以按照某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过程分类,可以按照使用的研究方法分类等等,他强烈推荐前种分类方法,因为这是以历史的视角来看到研究领域,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科发展的脉络,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归纳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在发展转折和遇到瓶颈的时候取得突破的主要人物。

4.注意文件的时效性,由于出版延时的存在,很多现在读到的文献都是一两年前投稿的,而情况已经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去收集和阅读最新的文献,时刻跟踪研究前沿。

曾有一次师妹去向h师兄请教一篇刚刚发表不到一周的文章,没想到h师兄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

多年来h师兄一直保持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周用一天的时间读最新的文章,这样他永远是处于前沿的。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每天都会出来那么多的文献,为了更好的研究也许还要涉猎其他领域的文献,那怎么可能读过来呢?

这里就要用到前面一条的技巧了,在对学科有所了解和把握的时候,再略读和分类一篇文章所用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也许一篇文章只需要几分钟就看完了,同时又能立刻对他的成果做出评价。

按照爱因斯坦说的,有价值的文献其实不多,从这些新找的文献选出几篇真正值得读的再看一看也就行了。

如果按照上面的原则去下苦功读文献的话,最后将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对所要研究的方向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对自己要走的研究路线了然于胸,这时候再去有的放矢的做自己的课题就不会再感到盲目了。

我曾问他是不是每做一次课题都要重新找所有文献,他说新找一些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换一个视角去看原来已经学习过的文献又会有不同的心得,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螺旋上升的么,需要实践和认识交替进行。

科研做到一定水平就可以找到别人没有做过的问题,再高的水平可以看到别人没有做过的方向,最高的水平就是可以找到新的学科。

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开题报告做好后,大论文就非常容易了。

其中要在对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个要研究的点,每个点写一个小论文,再把这几个小论文串成有机的整体。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博士论文与做基金项目的区别,做博士论文的时候找到几个点,做一个较深入的研究,最后总结出一个结论即可,相对来说面更广一些,而做基金课题的时候要就一个问题进行最深入的研究,并对科研产出(论文等)有硬性的要求,是否能得到满意的结论倒是在其次,曾看见过基金总结模版中提到即使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也没关系,至少让后来人少走弯路。

2.大论文与小论文的关系,每个小论文都是针对博士课题的一个研究点,对应大论文中的一章,大论文要在小论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整合、提炼,使其更成体系,不只是简单罗列小论文。

因此在做开题报告的时候一定要把研究点找好,使之有内在的联系,这样小论文之间才能好串联,否则大论文会显得非常突兀。

三、关于做学问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找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

如果能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一定会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数学和软件高人有的是,只要你能提出问题,总会有一种甚至多种解决的方法。

极端的例子是哥德巴赫及其他各类猜想,他们看到了问题,但是可以几百年都没有人解决,结果大家都记住了他们,对于真正解决了这些猜想的人却不那么崇拜了。

2.要有目的的学习,比如说我论文中要用到微分方程的内容,那么我就没有必要从极限开始学起,这样效率低也不可行,这个时候要有拿来主义。

这就像好多同学被单词一样,每次都从a开始背,发现背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过段时间心血来潮又开始从a背,发现原来学的都忘了,于是开始从z背,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只背单词而不用最终都要忘了的。

h师兄就要去国外做研究助理了,每月收入不菲还能是一段不错的海外经历,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想他学习!

文:

mlXX论文出处(作者):

mlXX

浅谈论文数量不代表科研能力水平

论文初稿终于大功告成!

谢谢

篇章2:

博士论文写作提纲范文【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摘要5

详细摘要6-9

第一章引言16-28

1.1选题来源及意义16-17

1.2国际外研讨现状17-23

1.2.1二叠系—三叠系界限事情17-19

1.2.2研讨区晚二叠世煤层及夹矸的地球化学特征19-20

1.2.3煤岩组分的古环境意义20-21

1.2.4煤中矿物的成因与物源指表示义21-22

1.2.5煤中常量元素的环境指表示义22-23

1.3研讨内容23-24

1.4研讨办法及技术道路24-25

1.4.1材料搜集与整理24

1.4.2实验办法24

1.4.3技术道路24-25

1.5完成的任务量、次要研讨效果和创新点25-28

1.5.1完成的任务量25-26

1.5.2次要研讨效果26-27

1.5.3论文的创新点27-28

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28-48

2.1滇东黔西区域地质背景28-33

2.1.1大地结构背景28-29

2.1.2含煤岩系29-30

2.1.3含煤岩系堆积环境30-33

2.2研讨区天文概略33

2.3研讨区区域结构背景33-35

2.3.1背斜34

2.3.2向斜34-35

2.3.3断层结构35

2.3.4岩浆活动35

2.4研讨区区域地层35-38

2.4.1地层发育特征35-36

2.4.2含煤地层划分与比照36-38

2.5对照点区域地质背景38-42

2.5.1宣威乐丰煤矿38-40

2.5.2威信玉京山勘查区40-42

2.6煤层概略与样品采集42-46

2.6.1宣威雁塘矿42-43

2.6.2乐丰乡乐丰煤矿43-44

2.6.3威信玉京山勘查区44-46

2.7本章小结46-48

第三章宣威C1煤层的年代学证据48-56

3.1SHRIMPU-PB同位素测年办法48-49

3.2SHRIMPU-PB同位素定年后果49-53

3.3成煤时代比照与剖析53-54

3.4本章小结54-56

第四章宣威C1煤层的碳同位素记载56-58

4.1测试办法56

4.2无机碳同位素含质变化特征56-57

4.3本章小结57-58

第五章煤质特征与煤的显微组分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58-70

5.1测试办法58-59

5.1.1工业剖析、全硫和各种形状硫及镜质体反射率58

5.1.2显微组分定量统计办法58-59

5.2煤质特征59-62

5.3显微组分特征62-66

5.4显微组分的古环境指表示义66-67

5.5本章小结67-70

第六章煤的矿物学特征70-86

6.1矿物测试办法70-71

6.2矿物的产状和成因剖析71-80

6.3矿物的品种和含量80-83

6.4矿物的物源指表示义83-84

6.5本章小结84-86

第七章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86-152

7.1测试办法86

7.1.1常量元素86

7.1.2微量元素86

7.2常量元素含量与散布特征86-95

7.2.1常量元素含量特征86-87

7.2.2常量元素的相关性剖析87-93

7.2.3煤中常量元素的赋存形态及与矿物的共生关系93-95

7.3微量元素含量与散布特征95-124

7.3.1微量元素含量和富集特征95-106

7.3.2微量元素垂向散布特征106-112

7.3.3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112-119

7.3.4微量元素的影响要素119-124

7.4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124-145

7.4.1稀土元素含量特征124-125

7.4.2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125-135

7.4.3稀土元素散布形式135-140

7.4.4稀土元素垂向散布特征140-141

7.4.5稀土元素的来源与赋存141-145

7.5夹矸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145-148

7.6研讨区煤层的地球化学特征与P/T界限事情的关系148-149

7.7本章小结149-152

第八章次要结论与瞻望152-156

8.1次要结论152-154

8.2瞻望154-156

参考文献156-172

致谢172-174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