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489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48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千家诗》四年级校本教材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山水田园诗

6.独坐敬亭山李白(14)

7.终南望余雪祖咏(15)

8.竹里馆王维(16)

(四)吊古伤今

9.咏史高适(17)

10.易水送别骆宾王(18)

(五)咏物抒情

11.秋日耿湋(19)

五律

(一)赠友送别诗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1)

13.送友人李白(22)

14.醉后赠张九旭高适(23)

(二)咏物抒情诗

15.登岳阳楼杜甫(24)

16.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25)

17.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26)

18.过故人庄孟浩然(27)

19.次北固山下王湾(28)

20.幽州夜饮张说(29)

七绝

21.逢入京使岑参(31)

(二)山水田园诗

22.春日朱熹(32)

23.初春小雨韩愈(33)

24.绝句释志南(34)

25.游园不值叶绍翁(35)

(三)吊古伤今诗

26.乌衣巷刘禹锡(36)

(四)传统佳节诗

27.元日王安石(37)

28.中秋月苏轼(38)

(五)咏物抒情诗

29.花影苏轼(39)

30.梅王淇(40)

31.题壁无名氏(41)

七律

32.黄鹤楼崔颢(42)

33.蜀相杜甫(43)

34.答丁元珍欧阳修(45)

(二)传统佳节诗

35.中秋李朴(46)

36.寒食赵元镇(47)

37.清明黄庭坚(48)

38.上元应制蔡襄(49)

(三)咏物抒情诗

39.梅花林逋(51)

40.冬景刘克庄(52)

导读

《千家诗》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江湖派诗人刘克庄的《分门繤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

刘克庄,自号后村居士,故此书又名《后村千家诗》。

后坊间又出现了两种千家诗,即署作宋谢枋得选、明王相注的《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王相选注的《新镌(juān)五言千家诗》。

后书坊将两者合刊,即通行版本的《千家诗》了。

它是我国旧时代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

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

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

虽然号称千家,《千家诗》实际只录有唐代、宋代、五代、明代等一百多家。

现选其中四十首诗歌作为小学中段国学课程的内容,供四年级同学诵读和欣赏。

编排时,我们按体裁分为两大部分:

绝句和律诗,并通过“知识链接”介绍了有关绝句和律诗文学常识。

为了便于学习,我们按诗歌的内容分成思乡怀人诗、赠友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吊古伤今、咏物抒情、传统佳节等。

建议上学期完成五绝和五律部分的教学任务,下学期完成七绝和七律部分的教学任务,每期20首诗歌,全学期共40首。

希望同学们能在轻松、快乐的诵读中,积累优美的诗句,领悟丰富的意境,从而收获知识,陶冶情操,丰富情感。

做一个有书香气息,有诗歌气质有审美眼光的快乐少年、阳光少年。

绝句

【知识链接】

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文心雕龙·

明诗》所谓“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

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唐宋两代,是中国经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绝句风靡于世,创作之繁荣,名章佳什犹如群芳争艳,美不胜收,可谓空前绝后。

     五绝

【温故知新】

1、同学们还记得下面的五绝诗吗?

让我们一起来诵一诵。

《静夜思》(唐·

李白)《咏华山》(宋·

寇准)

《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梅花》(宋·

王安石)

《江雪》(唐·

柳宗元)《游子吟》(唐·

孟郊)

2、你们还学过或课外积累过哪些五绝,赶快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1、秋浦(pǔ)歌

李白(唐)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注释】

1、缘:

因为。

2、似个长:

像这样长。

3、秋霜:

秋天的霜露。

这里指白发。

【译文】

我满头的白发好像有三千丈,就跟我离乡背井的愁绪一样长。

不知为什么明亮的镜子里,却有一片白色的秋霜,它是从那里来的呢?

【评析】

这是一首抒愤诗。

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

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组诗。

李白一生中多次游秋浦,这组五言诗大概是诗人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漫游至秋浦,逗留期间所写。

组诗内容丰富,艺术高超,尤其是《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其15),更是脍炙人口。

【赏析要求】

1、背诵默写这首诗歌。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唐)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此地春。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他和王惟诗风相近,并称“王孟”。

1、流人:

被流放的人。

2、袁拾遗:

作者的好朋友,当地有名的才子。

我到洛阳拜访好友袁才子,没想到他被流放到大庾岭去了。

听说那边的梅花开得早,但是如何比得上家乡这里的春色呢?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

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

大庚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

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

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

可是流放岭外,怎及得留居北地故乡呢?

1、背诵这首诗。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收集孟浩然其他诗歌。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cé

n)参(唐)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

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

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奇事物。

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1、强:

勉强。

2、怜:

爱怜。

3、傍:

靠近。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着战场开放了。

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重阳节登高是古已有之的风俗。

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思,写得诚挚感人,但这单纯的思亲情绪毕竟围绕一己的身世,境界算不得宽阔。

岑参这首诗则不然,他在至德元年(756)随军扈从肃宗自灵武至彭原的行军途中过重阳节。

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1、背诵这首诗歌。

2、岑参、高适诗风相近,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感情。

3、收集其他边塞诗。

4、送郭司仓

王昌龄(唐)

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yuá

n),

春潮夜夜深。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

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与李白、孟浩然、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维等都有交情。

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1、映门:

映照在门前。

2、留骑:

留住客人骑的马,意思是留住客人。

3、良掾:

好官。

碧绿的淮水,波光映照在门前,留住你骑的马,是主人想留客的心意。

望着你离去的背影,明月也随你这位好官而去,对你的思念,就如春日浪潮,汹涌澎湃,夜夜情深。

【评析】

王昌龄在唐代有“七绝圣手”的美誉。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首先描写送别友人的环境,春天的淮水,碧波荡漾,映照门楣,而诗人对即将分别的郭司仓的情意像淮水一样深长,所以惜别饯饮,直到明月高照。

随着时间的推移,友人终于在皎洁的月光中登程上路,好像明月也伴随着他前行。

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郭司仓的深挚情谊。

结尾一句和第一句照应,把离情别绪推向高潮,友人离去,诗人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像春潮一样波浪起伏。

这首诗前后比照映衬,饶有意趣,显示出诗人技巧的纯熟与高超。

1、熟读这首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收集王昌龄其他诗歌。

5、夜送赵纵

杨炯(唐)

赵氏连城璧,

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

明月满前川。

杨炯(650-约695)初唐著名诗人。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

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

二十七岁应制举,补校书郎。

公元681年(高宗永隆二年)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

他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

后出为婺州盈川令,卒于官,故亦称“杨盈川”。

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

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

【注解】

1、赵纵:

杨炯之友。

2、赵氏连城璧:

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

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

3、旧府:

赵国的故地,指赵纵的家乡山西。

赵国的连城璧,其由来天下盛传。

送君返回山西,只见皎洁的明月洒满了前川。

《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但却写得别致新颖。

正如清人毛先舒在《诗辩坻》里所指出的:

“第三句一语完题,前后俱用虚境。

”诗的情意真挚,神韵绰约,极臻妙境。

2、谈谈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6、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闲:

悠闲。

2、相看:

相对着,面对面看。

3、厌:

厌倦。

群鸟全往高处飞走了,孤单的浮云也独自悠闲的飘去了。

与我相对而望,互不生厌的,只有这座敬亭山了。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

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

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

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1、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说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收集李白其他写景的诗。

7、终南望余雪

祖咏(唐朝)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

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

1、终南:

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

林梢。

3、霁色:

雨后的阳光。

【译文】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

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

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1、背诵古诗。

2、收集其他描写雪景的诗歌。

8、竹里馆

王维(唐)

独坐幽篁(huá

nɡ)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1、幽篁:

幽静的竹林

2、长啸:

长声呼啸。

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琴弦,又长声呼啸。

在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明朗的月亮来照看我。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背诵这首古诗。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9、咏史

高适(唐)

尚有绨(tí

)袍赠,

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

犹作布衣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

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1、绨袍之赠(tí

ozhīzè

ng):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会有丝袍赠送这件事情的发生,应该是因为还有怜悯范雎贫寒的心吧。

但是不知道范雎已经是天下知名的贤士,仍然把他当作平民百姓来看起来就不足为奇了。

这首诗是诗人读史时的感怀之作,诗人借歌咏战国时期魏大夫须贾赠绨袍于范睢得以释嫌弥祸的故事,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0、易水送别

骆宾王(唐)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约六四零-约六八四),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附近)人,初为道王(李元庆)府供职,历任武功、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时常上书论朝政,武后时,贬为临海县丞。

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后,宾王代他作《讨武曌檄》,传诵一时。

徐敬业失败后,宾王的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等传说。

1、此地:

指易水岸边。

2、燕丹: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

3、发冲冠:

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冠:

帽子。

4、人:

指荆轲。

5、没:

死,即“殁”字。

6、水:

指易水之水。

【译文】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因为徐敬业用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骆宾王被武则天抓进监牢。

但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

骆宾王非常苦闷:

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忿忿不平,又不满意武则天的统治;

一方面想为推翻唐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

在这种彷徨压抑中,骆宾王写出了“易水送别”这首诗。

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却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1、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历史人物?

2、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11、秋日

耿湋(唐)

返照入闾巷,

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

秋风动禾黍。

耿湋,字洪源,河东人。

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

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号大历十才子。

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

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1、反照:

指夕阳的余晖。

2、闾巷:

小的街道。

禾黍:

庄稼。

夕阳的余晖照在小巷中,我的忧愁向谁诉说呢?

古道荒凉几乎无人行走,只有阵阵秋风吹动着田李的庄稼。

此诗写了安史之乱后长安城荒凉败落的迹象,抒发了作者感伤的心情,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中,只见古道荒凉无人行走,只有庄稼在秋风中萧萧而动。

1、找一找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律诗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它是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五律

【温故知新】

同学们小学阶段要学习的五言律诗有《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和《春夜喜雨》杜甫(唐),你会背诵吗?

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

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

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1、城阙:

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

护卫。

3、三秦:

现在陕西省一带;

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

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