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55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春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二文档格式.docx

3.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

A.反馈系统

B.前馈系统

C.串联系统

D.并联系统

4.把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画在()上可以求得闭环频率特性。

A.等M圆图

B.系统图

C.伯德图

D.结构图

5.超前校正是由于正相移的作用,使截止频率附近的()明显上升,从而具有较大的稳定裕度。

A.相位

B.角度

C.幅值

D.增益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15分。

1.消除系统结构不稳定的措施有()。

A.改变积分性质

B.引入比例-微分控制

C.改变微分性质

D.引入比例-积分控制

2.串联校正根据其提供的相角可分为()。

A.超前校正

B.滞后校正

C.超前-滞后校正

D.滞后-超前校正

3.动态结构图由以下几种符号组成。

()

A.信号线

B.分支点

C.相加点

D.方框

4.以下环节哪些()为控制系统的典型环境。

A.比例环节

B.积分环节

C.微分环节

D.惯性环节

5.校正元件按在系统中的联结方式,可分为。

A.串联校正

B.反馈校正

C.前置校正

D.干扰补偿

三、判断题(共25道试题,共75分。

1.串联滞后校正用于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而且还可以基本保持系统原来的暂态性能。

A.错误

B.正确

2.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频段中,低频段决定了系统的平稳性和快速性。

3.利用根轨迹法,能方便地确定高阶系统中某个参数变化闭环极点分布的规律,形象地看出参数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4.图解法特别适合于那些不能够用解析法求解的二阶非线性系统。

5.描述函数法不受阶次的限制,对系统的初步分析和设计方便。

6.通过根轨迹图可以看出系统参量变化对系统闭环极点布局的影响。

7.根轨迹对称于实轴。

8.反馈控制只有在偏差出现后才产生控制作用,因此系统在强干扰作用下,控制过程中被控量可能有较大的波动。

9.稳定的高阶系统,闭环极点的负实部的绝对值越大,其对应的响应分量衰减的越慢。

10.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的阶次可以大于分母多项式的阶次。

11.当输入信号为单位脉冲函数时,系统的输出就是单位脉冲响应。

12.控制装置应具备三种基本功能:

测量,计算和执行。

13.rankM=n,即M满秩与系统完全可控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14.反馈校正能等效地改变被包围环节的动态结构和参数。

15.系统的带宽反映了系统对噪声的滤波特性,同时也反映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16.稳态误差的大小与系统的开环增益有关,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稳态误差越大。

17.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从时间的顺序上可以划分为动态和稳态两个过程。

18.滞后系统的根轨迹对称于实轴。

19.前置校正和干扰补偿可以单独用于开式控制系统,也可以作为反馈控制系统的附加校正而组成复合控制系统。

20.当需确定在某一外作用和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动态过程时,可采用拉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求得系统动态过程的数值解。

21.闭环零点的作用为减小峰值时间,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并且闭环零点越接近虚轴,这种作用越明显。

22.一个状态方程是否能控,仅与状态方程有关,与系统输出方程无关。

23.动态系统的运动过程,是系统从状态空间的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移,其运动轨迹在状态空间中形成轨线。

24.按干扰补偿的开环控制方式原理为:

需要控制的是受控对象的被控量,而测量的是破坏系统正常运行的干扰。

25.系统开环稳定,只要合理选择控制装置,完全能调试出稳定的闭环系统。

2.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0.707。

A.±

45°

B.±

30°

C.±

60°

D.±

90°

3.把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画在()上可以求得闭环频率特性。

4.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A.增加开环极点

B.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增加开环零点

D.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5.频率特性是线性系统(或部件)在()输入下的稳态响应。

A.线性

B.正弦

C.余弦

D.正切

1.串联校正根据其提供的相角可分为()。

2.常用的典型外作用有()。

A.单位阶跃作用

B.单位斜坡作用

C.单位脉冲作用

D.正弦作用

3.降低稳态误差所采取的措施有。

A.增大开环增益

B.增加前向通道中积分环节数

C.采用复合控制

D.采用综合控制

4.校正元件按在系统中的联结方式,可分为。

5.消除系统结构不稳定的措施有()。

1.若闭环零、极点彼此接近,则它们对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相互抵消。

2.输出至状态微分反馈的引入不改变系统的可观测性,但可能改变系统的可控性。

3.一个状态方程是否能控,仅与状态方程有关,与系统输出方程无关。

4.可以通过判断系统的开环特性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5.劳斯判据主要用于判断系统是否稳定和确定系统参数的允许范围,但不能给出系统稳定的程度。

6.反馈校正能等效地改变被包围环节的动态结构和参数。

7.采用动态结构图,既便于求传递函数,同时又能形象直观地表明信号在系统或元件中的传递过程。

8.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从时间的顺序上可以划分为动态和稳态两个过程。

9.反馈回路的设计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前置校正的配置着重于系统的精度。

10.积分环节具有记忆功能,常用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

11.状态反馈的引入不改变系统的可控性,但可能改变系统的可观测性。

12.一个控制元件的传递函数,不一定只含有一个典型环节,而可能是几个环节的组合。

13.若格兰姆矩阵W(0,t1)为非奇异,则系统完全可控。

14.反馈控制只有在偏差出现后才产生控制作用,因此系统在强干扰作用下,控制过程中被控量可能有较大的波动。

16.系统的稳态误差不仅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而且还与外作用有关。

17.稳态误差的大小与系统的开环增益有关,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稳态误差越大。

18.利用传递函数不必求解微分方程就可研究初始条件为零的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性能。

19.采样器的作用是从连续的信号中采样得到离散的信息。

20.根轨迹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

21.串联滞后校正用于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而且还可以基本保持系统原来的暂态性能。

22.能够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23.参与控制的信号来自两条通道:

干扰和被控量。

24.当输入信号为单位脉冲函数时,系统的输出就是单位脉冲响应。

25.利用根轨迹法,能方便地确定高阶系统中某个参数变化闭环极点分布的规律,形象地看出参数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

1.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0.707。

2.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在采样过程中,()用于解决各采样点之间的数据恢复问题。

A.采样器

B.保持器

C.传输器

D.接收器

4.频率特性是线性系统(或部件)在()输入下的稳态响应。

5.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在()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

B.最小幅值

C.相位变化率

D.穿越频率

1.模型按照构造方法可分为()。

A.数学模型

B.物理模型

C.理论模型

D.经验模型

4.典型时间响应包括以下几种()。

A.单位阶跃响应

B.单位斜坡响应

C.单位脉冲响应

D.单位综合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