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603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版选修23第9课《庄子寓言四则》同步练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n;

D项,yì

/yī,lù

n/jīn。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裁决/柴火  逾越/愉悦  闷热/烦闷

B.教诲/污秽  内疚/针灸  请帖/字帖

C.蜡烛/接纳  棱角/菱角  间隔/间距

D.绅士/牺牲  脉络/贿赂  供职/口供

C

C项,là

ng/lí

ng,jià

n/jiān;

A项,cá

i/chá

i,yú

mēn/mè

B项,huì

jiù

/jiǔ,tiě/tiè

D项,shēn/shēng,luò

/lù

ng。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家具 端详  气概  水乳交融

B.萎靡帐篷更叠暴殄天物

C.国粹输赢蛰伏旁证博引

D.惭怍诟病九洲呕心沥血

答案:

A 

B项,“叠”应为“迭”;

C项,“证”应为“征”;

D项,“洲”应为“州”。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概率 陶冶  冠名权  众志成城

B.渲泄开销暴发力杯水车薪

C.余暇神彩发祥地掉以轻心

D.倾泻凑合摄像机相儒以沫

B项,“渲”应为“宣”,“暴”应为“爆”;

C项,“彩”应为“采”;

D项,“儒”应为“濡”。

6.下列各

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修炼 俏皮话 集腋成裘  动辄得咎

B.朱砂冷飕飕椎心泣血犯而不校

C.恭候岔路口废话连篇故弄玄虚

D.敲诈副作用大块朵颐分庭抗礼

D 

D项,“块”应为“快”。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河北医生余文丽带着偏瘫丈夫去援疆,不仅为400多名产妇提供服务,让近百名新生命平安降临,更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维吾尔族群众的信任和赞美。

B.天津某镇综治信访服务中心主任介绍:

“实行多部门联合办公,他认为简化了办事流程,节约了群众的时间、成本,仅交通费一项每年就能给老百姓省下数万元。

C.有专家认为当前西方势如骑虎,或许将对伊朗发动袭击;

当然,不但伊朗权衡利弊,见机而作,作出妥协,而且化干戈为玉帛,也是有可能的。

D.2012年德国“中国文化年”活动在德国拉开帷幕,中国电影在柏林引起受到了观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热捧,特别是影片《金陵十三钗》。

B项,搭配不当,直接引用中不能再出现间接引用的“他认为”。

应去掉“他认为”。

C项,不合逻辑,关联词使用不恰当。

将“不但……而且……”换成“假若……从而……”。

D项,句式杂糅,“引起……关注”和“受到……热捧”只保留一个。

8.下面的电子邮件中,加点词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李老师:

您好!

上周四您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

老师作画相赠,我感激不已。

我定会惠存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

我今天已将近日付梓的拙作邮寄给您,请您教正。

敬祝

教安

学生:

黄少明

9月8日

A.蓬荜生辉B.惠存C.教正D.教安

B

B项,“惠存”,敬辞,请保存,用于赠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这里是收到别人的赠品。

使用不当。

A项,“蓬荜生辉”,谦辞,指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C项,“教正”,谦辞,请他人指正、修改诗文,含有虚心请教的意思,多用于晚辈呈长辈,学生呈老师,初学呈专家,作者呈编辑等。

D项,“教安”是对教师祝福的敬语,教学工作安好的意思。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打假斗士方舟子向韩寒发射了一枚名为“代笔”的炮弹,纷争的缘由最早起源于今年1月15日麦田发表了一篇博文公开质疑韩寒的作品,同时也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

B.昆明理工大学内有一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酒店,日房价最高2000元。

据称,酒店用于接待来校交流访问的外国政要、知名专家、学者,搞得过于寒酸,难免会丢了中国人的脸。

C.农业部25日表示,康菲公司提供的10亿元将用于解决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以及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补偿问题;

地方政府部门将组织做好资金发放工作。

D.国际网球女子协会最新一期排名李娜连降三位,但其状态的回升有目共睹。

加上目前排名第17位的彭帅及伤愈复出的郑洁,三朵金花同时跻身世界前二十的辉煌极有可能实现。

A项,“缘由最早起源于”杂糅,改为“缘由是”或“纷争最早起源于”;

“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的主语不明确。

B项,“一座”后面应加上“按照”一词。

C项,“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区县”表意不明,有歧义,应为“河北和辽宁两省的部分区县”。

10.把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        。

 

①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

②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③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

④例如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等

⑤各国开放使用的标准不一

⑥但因为考虑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

A.③④①②⑥⑤B.①③⑤④⑥②C.②⑤④③⑥①D.①④③⑥②⑤

③④紧承上句,对瘦肉精作具体的解释。

①②说明瘦肉精的作用。

⑥⑤说明瘦肉精的副作用。

1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一般而言,衡量一部论著的价值,一个学者的水准,要看同行怎样评论,其中应当包括批评的声音。

②这反过来也造成学术批评缺少合格的评价对象。

③要保证这种批评的价值,就需要在专业领域有一个严肃而活跃的学术批评的氛围。

④公正的学术评价是以学术评论为基础的。

⑤因此,在学术批评缺席下产生的大量学术作品,质量就难免不尽如人意。

⑥但是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中,学术的批评几乎不被容纳,不能公正、有效地进行。

      

④①③⑥⑤②

④是中心句,放在段首,①③是正面阐述,⑥是反面阐述,⑤②是说明后果。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的文学对于神话的淘汰,或者说是神话的褪色,速度比希伯来,比印度,比希腊都要快,为什么?

           

①就是因为我们确立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文明,把神的意义贬低了。

②这是因为“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我们的文明都不太喜欢神话,甚至想把这东西去掉。

③我们发现,在商代的甲骨文文化中,神秘性和幻想性都很高,但到了周朝,很快就进入理性思想中。

④当我们满足于人的世界时,怎么会愿意去尝试飞起来呢?

⑤缺少了神话以后,你会发现我们的文明,少掉了丰富,少掉了对宇宙更大的好奇。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⑤④C.①③②⑤④D.②③①④⑤

②是对题干的总括性回答,①是对③情况的原因分析,⑤④是推论,④是⑤的假设递进。

13.下列语段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清代的学者积累知识是明代人无法望其项背的,许多传统的学问在清代复兴了,但这种繁荣是以清代的文化限制、压迫和文字狱为前提的。

清代是文字狱最频繁的时代,只言片语就有可能招致飞来横祸,清代一朝禁毁之书达数千种之多,制造出一种非常恐怖的氛围,弄得文人士大夫危若累卵,动辄得咎,他们只好躲进离现实最远的文字训诂和考据当中去了。

A.望其项背   B.飞来横祸C.危若累卵D.动辄得咎

C项,“危若累卵”指危险的情形,不能和人搭配使用,可用“人人自危”。

1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两艘商船上的13人全部遇难。

枪杀事件牵动了国人的心。

但正如向来都以变幻莫测面貌示人的金三角一样,案件同样扑朔迷离。

一个月来,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0月28日,9名泰国陆军现役军人慑于压力主动向泰国警方投案自首,至此,震惊东南亚的“10·

5湄公河惨案”真相呼之欲出。

A.变幻莫测    B.扑朔迷离C.莫衷一是D.呼之欲出

A项,变幻莫测: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B项,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C项,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D项,呼之欲出: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此处属望文生义,可改为“水落石出”。

15.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双节”长假首日,全国各地相当多的高速公路因免费通行成为中国式拥堵中的一道别样风景,专家认为中国高速公路全面取消收费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企求一挥而就。

相关机构应该关心的是,免费之后该怎样治理拥堵?

也不能因噎废食,让拥堵成为继续收费的理由。

A.别样      B.循序渐进C.一挥而就D.因噎废食

A项,别样:

另外的,其他的,不同一般的。

B项,循序渐进:

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C项,一挥而就:

形容文章、写字、绘画很快就完成。

用在此语境不当。

改为“一蹴而就”。

D项,因噎废食:

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16.根据下列文句写出成语。

(1)技经肯綮之未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切中肯綮

(2)游刃有余(3)踌躇满志(4)目无全牛(5)贻笑大方

解析:

要求学生仔细研究所提供的语句,然后在自己的成语库中提取出最符合该句意思的成语,得出答案。

17.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②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①儵鱼游的悠闲自在,这就是鱼的快乐。

②您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完全可以肯定。

翻译这两个语句,要注意句子中“从容、是、固”等重要词语的意思。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惠子相梁____________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____________

非梧桐不止____________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_

于是鸱得腐鼠____________ 

鯈鱼出游从容____________

是鱼之乐也____________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

请循其本____________ 

或谓惠子曰____________

做宰相 

国都 

栖息 

怎能 

在这时 

安闲自在 

这 

完全,确定是 

最初的话题 

有人

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点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以及它们的特殊用法。

19.解释下列句子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1)之:

庄子往见之____________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___________

(2)吓:

仰而视之曰:

“吓!

”____________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____________

(3)于:

夫鹓发于南海__________ 

而飞于北海__________ 

于是鸱得腐鼠__________

(4)固:

子固非鱼也____________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____________

(1)代词,他;

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语气词,模仿发怒的声音;

吓唬;

(3)从 

向 

在;

(4)本来;

固然 

在文言词语中,有一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法和意义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要特别留意,细心区别它们不同的意思用法以及使用范围,并且多做相关的练习,提高做此类型题的能力。

20.《〈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____________。

庄周,是____________(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_____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子·

秋水》 

战国 

该题考查学生对战国著名的思想家庄子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知道庄子生活的朝代,他的称谓以及他对我国思想界的重要贡献。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曹端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

“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

“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

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

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

)、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

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

“其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

”晟拜受。

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

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

及见端,退语诸生曰:

“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

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遂避席去。

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

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21.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学务躬行实践 ②其公廉乎 ③亦讲学于其乡 ④至其知古今  ⑤端亦高其行谊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④⑤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相同,③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C.①句和③句相同,④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D.③句和⑤句相同,①②④句相同。

B 

考查虚词“其”的用法。

因为①④句“其”字直接充当主语或小主语,译作“他”;

③⑤句“其”字都作定语,译作“他的”;

②句“其”字表委婉判断,译作“也许”“大概”之类,属副词。

22.对下列句子加红的词注音或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笃志研究 ②坐下著足处 ⑧一切浮屠……时日之说屏不用 ④毁淫祠百余

A.笃:

坚定 zhù

 附着 屏:

ng 摒弃 淫:

惑乱的

B.笃:

忠诚 zhuó

 附着 屏:

滥设的

C.笃:

坚定 zhuó

 踏  屏:

bǐng 除去 淫:

D.笃:

忠诚 zhù

 踏  屏:

考查实词。

①句“笃”修饰“志”,应解为志向坚定;

②句“著”读zhuó

时可作“附着”讲,但此句解释时变通为“踏”更好;

③句“屏”读bǐng时可作“除去”讲,“摒”是“屏”的后起字;

④句“淫”是“过度、过甚”义,“淫祠”是滥设的祠堂。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年荒劝振   劝振:

指勉励赈灾

B.就墓次受学  墓次:

指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C.端亦高其行谊 高其行谊:

指赞扬他的行为和友谊

D.命诸生延致之 延致:

指去请……回来

“高其行谊”中的“行”指品行,非“行为”;

谊,情谊。

2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A.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找了《夜行烛》一书送给父亲。

B.父亲当初极信道教,曹端找了《夜行烛》一书送给父亲。

C.父亲当初极信道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D.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考查阅读句子。

“释氏”,指释迦牟尼,句中义是以佛教创始人代替佛教。

《夜行烛》是曹端写给年迈父亲的一封信,文言中“书”大多当“书信”讲。

25.既葬,庐墓六年。

A.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

B.已经安葬了(父母),守墓达六年之久。

C.安葬(父母)以后,守墓达六年之久。

D.已经安葬了(父母),修庐冢守墓六年。

“既”作副词可解释为“已经”或“……以后”,“庐墓六年”中“六年”作为“庐墓”的补语出现,可见“庐墓”应活用作动词,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对“庐墓”一词有解释,因此应理解为“修庐冢守墓”。

26.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A.所有学生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无理争辩当作耻辱的事。

B.所有学生都听从他的教导,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无理争辩当作耻辱的事。

C.所有学生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法作可耻的事。

D.所有学生都听从他的教导,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法作可耻的事。

“服从”是两个词,“服”在句子中解释为“心悦诚服”是贴切的,而“从”解释为“听从”是恰当的。

“争讼”文言文“争”与“讼”可以是同义词,但在这个语境中仅作“争辩”讲显然有含混不清的地方,不合语境义。

“讼”还可以引申为“打官司”,语境中百姓教化了,自然把打官司当作耻辱的事了。

27.完全表现曹端至孝、清廉品德的一组是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

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⑥遭艰归,……服阕,改薄州学正。

 ⑦贫不能归,遂留葬霍。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  D、②③⑥⑦

考查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①②③⑥句表现曹端至孝;

⑦句“贫不能归”可见为官时的清廉。

而④⑤句属教化和公德。

28.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芳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开始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好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

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考查阅读分析文章内容。

A项提到的“佛教道教”与原文“浮屠”不合,“浮屠”指“佛”或“佛教”。

C项李德“离开时”应为“离去后”,“对曹端的学生”应改为“对自己的学生”。

D项,原因除为政公廉外,更主要作为人师他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为霍州做了许多好事。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

[甲]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

“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

宋太宗赵匡义。

②朝:

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

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④翰林: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⑤遽:

匆忙。

[乙]陈番立志

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2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姓多闻其贤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其一犬坐于前

此类题,应先将原题中词义解释准确,而后再一一将四个选项加点词解释出来,认真对照,选择出题目中与选项中词义相同的答案。

30.解释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闲处一室( 

) 

(2)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3)甚奇之( 

(4)安事一室乎( 

⑸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⑹书固佳矣( 

) 

⑴.住 

⑵拜访 

⑶以……为奇 

⑷服侍 

⑸益处、好处。

⑹本来

这两篇短文篇幅短小,把握重点词语即可理解全篇。

本题的几个词语皆为重点。

答题时,应结合原句来理解,还可联系我们所积累的课内文言文中与之相关联的词语,辨析含义及用法。

31.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___________________

更加;

精益求精 

多多益善。

本题考查了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二是积累成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须先将“益”字放在文中理解,应是“更”根据其义再写出成语。

32.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

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番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本题要求划分的停顿是以句为单位的较大的停顿,相当于给文章加标点符号,做题时,要反复朗读,表达了一定的完整意思的地方要读断。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又以问著,对如初。

⑵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⑴(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⑵你为什么不打扫庭院和屋子来迎接客人呢?

⑴句比较容易理解,重点词语是“对”结合上下句,“对”应是“对答、回答”之意,解决了该词,联系全文,本句便不攻自破了。

⑵是一个疑问句,翻译时还可结合下文的答句来理解。

本句要先突破重点词语“孺子”和“洒扫”,然后将每个词语的含义连贯地组织起来。

34.读罢这两篇短文,可否产生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联想,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参考答案:

.我们从小要有远大志向,树立远大的理想,长大才能为国家效力。

我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为人要尽职尽责,严格地待人待己。

本题属开放性题,把阅读这两个小故事的感受,如实地表述出来,允许有不同的看法,但要与文章紧密相连。

3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