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768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5课荆轲刺秦王1Word下载.docx

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远】其人居远未来: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祖】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涕】士皆垂泪涕泣:

名词用作动词,哭

【迟】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厚】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

【朝】

(秦王)乃朝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使】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闻】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怪】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绝】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断】断其左股: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

【箕】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生】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词作状语,活生生地

【前】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

走上前

【上】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非有诏不得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旦暮】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早晚

【衣冠】皆白衣冠以送之:

名词用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古今异义

【信】古义:

信物,如: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义:

书信

【涕】古义:

眼泪;

如: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今义:

鼻涕

【币】 古义:

礼品;

持千金之资币物

货币

  【穷困】 古义:

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今义:

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长者】古义:

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年长之人

【购】 古义:

重金收买;

今闻购将军之首 

购买

【可以】古义:

可以用(它);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表可能、能够、许可)

【有意】古义:

同意,愿意;

将军岂有意乎

故意

【偏袒】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于是】古义:

在这时;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顾】古义:

回头;

终已不顾

照顾,考虑,顾及

【鄙人】 古义:

粗鄙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

卑鄙的人

【穷】 古义:

穷尽;

缺少钱财

【假借】 古义:

宽容,原谅;

愿大王少假借之

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

假借名义)

【走】 古义:

跑;

行走

  【提】 古义:

读作dǐ,投掷,投打,投击;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今义:

垂手拿着

【郎中】 古义:

宫廷的侍卫;

诸郎中执兵。

称中医医生

【股】 古义:

大腿;

断其左股。

量词。

【左右】 古义:

身边侍臣;

左右既前

方位名词

【废】 古义:

倒下;

荆轲废

残废

【复】 古义:

又,再;

秦王复击轲

往复,重复,复习

【深】古义:

刻毒;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有深度,与“浅”相对

【遇】古义:

对待;

相遇,遇见

【未来】古义:

没有来;

其人居远未来

将来,以后

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②省略句

  取之(以)百金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欲与(之)俱(往)

  以(之)试人

  皆陈(于)殿下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于)秦王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

  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

使毕使于前 【状语后置句】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状语后置句】

  秦王购之金千斤【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句】 

【文言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

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

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意为:

有……的人、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

……的原因。

【难点探究】

一、易水诀别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段描写,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

如“白衣冠”“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风萧萧兮易水寒”等都是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其中音乐描写表现了荆轲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也渲染了悲壮气氛。

“易水送别”是“行刺准备”中的高潮。

“皆白衣冠送之”,一笔道出一场生离死别,加以萧萧易水,变徵歌声,垂泪涕泣,形成一种凄惊悲怆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

随后作者笔锋轻转,“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

这慷慨悲歌的场面,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二、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

对荆轲刺秦王的行为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

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①反抗暴力的正义行为,有其合理性。

②秦统一六国是历史的必然,是个人和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就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来讲,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荆轲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畏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学习的。

三、如何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答案:

出色的语言描写。

本文善于运用精练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太子丹婉求荆轲时,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快人快语,表现出他勇而多谋、虑事周密的性格特点。

准备信物,私见樊於期时,荆轲推心置腹,以诚感人,先动之以情,后晓之以义,再告之以法,使樊於期心甘情愿自刎献首。

太子疑其改悔时,荆轲怒叱太子的几句话,则表现了他不畏权势、耿直刚烈的性格。

在秦廷上,当秦武阳“色变振恐”时,荆轲的几句“谢曰”,使秦廷上下疑窦冰释,使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缓和,真正是化腐朽为神奇,令人不由得拍案叫绝!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是荆轲的最后一句话,也是他自明心迹的一句话。

尽管太子丹对他产生过怀疑,但荆轲还是坚守信义,对太子丹忠心耿耿,赤诚之心,苍天可鉴!

5荆轲刺秦王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9题。

(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6分)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拔剑,剑长,操其室操:

操持

B.唯大王命之唯:

希望。

C.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

宽容、原谅。

D.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次:

先后顺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3分)

A.①荆轲顾笑武阳②顾野有麦场

B.①既至秦②轲既取图奉之

C.①轲自知事不就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D.①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②佛印绝类弥勒

3.下列对课文表现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善于写人物的对话和神态。

例如:

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B.本文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遇事审慎、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沉多谋。

C.本文善于写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就创造出一个悲壮感人的场面。

刺秦王时,荆轲的动作,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的狼狈相,群臣的惊愕,侍医掷药囊,左右呼“王负剑”,一直到荆轲“被八创”,“箕踞以骂”。

D.本文善于通过动作刻画人物的心理。

写武阳在紧急关头神态失常,同荆轲的镇定自若对比,突出了荆轲的机智勇敢。

4.翻译句子(6分)

(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4分)

(2)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2分)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颖,字公实,衡州西安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溧阳主簿。

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师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颖白浚言:

“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

”浚喜,即奏阁免,由是知之,遣其子拭与游。

签判潭州。

王佐为帅,负其能,盛气以临僚吏,颖约以中道,多屈而改为。

及陈峒反,所擒贼多颖计策,帅上其功,曰:

“签判宜居臣上。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淀山湖,以泄吴松江,二水禁民侵筑,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赖之。

就迁提刑,以洗冤泽物为任,间诣狱,察不应系者纵遣之。

御史以介僻劾罢。

除江西运判。

江州德化县田逃徙太半,守乞蠲税,不报。

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①,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

除淮东转运副使。

初,水败楚州城,修补未竟,刘超欲移筑,颖入对言:

“国家何苦捐百万缗为军帅幸赏地邪?

”光宗从之。

除户部郎中、淮东总领。

务场以额钞抵赏,阴耗饷计,二十年无知此弊者,颖究核得之,以所卖数论赏而总饷增羡。

迁司农少卿、淮西总领。

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军钱以应岁输。

知泉州,升华文阁待制,请兴国祠以归。

兴国祠满,除敷文阁待制致仕。

嘉定改元,召赴行在,进龙图阁待制、知婺州。

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叶中用事,而颖谢绝之。

常言:

“士以不辱身为重。

”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语曰:

“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

”颖曰:

“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

”余参政,端礼也。

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选自《宋史·

刘颖传》,有删改)

注:

①荒莱,犹草莱,亦指荒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B.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C.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D.前主计者请自为都/酿抱净息而利赢余/其后稍亏/反以大军钱/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负贩状/颖以为失王人之体/遂罢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本文中“除”是授予职务的,“罢”是免除职务的,“调”“迁”

“移”是调动职务的。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是为“改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颖为政务实,得到上司赏识。

对官员索取百姓的租税一事,刘颖提出建议,上司张浚高兴地接受了;

刘颖在王佐手下任职,他的能力得到王佐的肯定。

B.刘颖为百姓办实事。

他在浙西任职时,治理湖泊,禁止百姓在重要水域筑堤,百姓的田地有了依靠;

任提刑时,偷偷进入监狱放走不该被拘禁的人。

C.刘颖精明强干,尽心尽职。

务场的一些做法损害国家利益,他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他的前任主管官员的一些做法有失体统,他就停止这件事。

D.刘颖刚直不阿,为人正直。

他不会刻意去巴结权贵;

被贬归乡的赵汝愚交待他转告已接替自己做丞相的余参政,要善待朝中人才,刘颖做到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师旅之后,宜先抚摩,当尽蠲逋赋。

”浚喜,即奏阁免。

(5分)

(2)颖以见种之税均于荒莱,民愿耕者第减之,上供自若,而逃田尽复。

【参考译文】

刘颖字公实,衢州西安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调任溧阳主簿。

这时张浚留守建康,金国军队刚刚退走,官府追索百姓没有交纳的租税,刘颖对张浚说:

“战争之后,应该先进行安抚,应当把过去的欠租全部免除。

”张浚很高兴,就向内阁奏报免租,并从此了解了他,让自己的儿子张栻与他交往。

王佐任帅臣,自负有才能,对下级官吏盛气凌人,刘颖用中庸之道去劝诫他,大多能接受并改正。

等到陈峒造反,擒获贼寇多数用的是刘颖的计策,帅上报他的功劳,说:

“签判应该居臣之上。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还原淀山湖,以吴松江泄洪,这两个水域禁止民众侵占筑堤,不要逼迫堵塞大的水流,民田靠它得以保全。

就地升任提刑,把平反冤案造福万物作为自己的职责,时常到狱中,审查到不应该被拘禁的就释放他们。

御史以耿介怪僻为由弹劾罢免他。

任命为江西运判。

江州德化县因为百姓逃亡迁徙大半,田地无人耕种。

县守乞请求减免租税,没有得到答复。

刘颖把现在耕种的田地的赋税平均到荒地上,愿意耕种的百姓逐渐减少租税,对上供应像原来一样,而且主人逃走的田地也全部复耕。

用为泉州知州,升任华文阁待制,请求兴国祠禄回乡。

兴国祠禄任满,授任敷文阁待制退休。

嘉定改年号,召赴皇帝所在地,取消退休名义,任命为刑部侍郎,推辞,进任龙图阁待制、婺州知州。

嘉定六年,(刘颖)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他在列于朝班的时候,韩侂胄从前与他交往没有隔阂,等到韩侂胄掌握了大权,刘颖却谢绝与他来往。

常常说:

“士人要把不辱及自身作为重要原则。

”他任少宗正时,丞相赵汝愚恰好被贬归乡,(两人)在破寺院里相遇,下雨有泥水连脚都没法伸,就在僧人的床上站着说话,赵汝愚说:

“代我感谢余参政,我虽然走了,但人才还在朝廷中,希望好好地对待他们。

”刘颖说:

“相公的人才也就是参政的人才,假如他们真的贤能,是(余)参政的职责,不用宰相担忧”余端礼继任宰相,最终对于好人多有保护,是因为刘颖的帮助。

典型例题·

【真题展示】

(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

“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

“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学|王曰:

“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

“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

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

10.A

11.B

12.C

13.

(1)皇上说:

“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作为文言断句题,考生应依据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抓住句中断句的标志。

比如句首词“夫”“若夫”“然则”“然而”等,句末语气词“矣”“也”“焉”“邪”等,表对话的词语“云”“曰”“谓”等,固定句式或短语“何以”“是以”“是故”“所以”等,对称的句式、顶真的手法等,专有名词、一般名词及代词等。

比如本题中就可以借助表对话的词语“云”以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进行选择。

11.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况。

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

“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

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

13.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可以在第一遍阅读完文本后,再带着选项进行第二遍阅读,此时便要依据时间、年号国号、地点、官职等找到对应的句子,比如本题中的“邓奉”“怀令”“平原太守”等内容。

最后把选项的内容与文中句子进行比对即可。

14.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

(1)句中,“奉”,奉行;

“枉”,违犯;

“更”,再;

“道”,说说;

“它”,其他;

“欲”,要求;

“复”,再。

(2)句中,省略主语“蝗虫”;

“界”,地域;

“辄”,就;

“岁屡”,连年;

“歌”,歌颂。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名师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

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

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