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8974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陵城区万亩林场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是老马颊河北缓平坡高地,占总面积的19.9%;

三是陵东冲积扇形高地,占总面积的24.7%;

四是陵中背河槽状洼地,占总面积的31.2%。

项目区属于陵东决口冲积扇形高地区,地势平坦。

全区土壤分潮土和盐土两大类,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6-2%之间,PH值在7.4-8.8之间,其中潮土类有9.40万hm2。

该类土潜水埋深1-3m,土壤耕层质地较好,淋溶作用强,适宜于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生长。

盐土土类,面积0.64万hm2,主要成分是氧化物和硫酸盐类,潜水埋深1.5-2.5m,水中含有可溶性盐类较多(2g/L),长期撂荒,近年有部分被开垦利用,多数树种生长不良。

土壤按化学类型分为碳酸盐型、硫酸盐型及氧化物型。

最好的为重碳酸盐型,矿化度1.5g/L,占总面积的59.5%。

最差的是氧化物型,矿化度大于2g/L,占总面积的36.5%。

项目区土壤系潮土类,表层多为粉沙土,表层下面均出现厚度不同、深浅不一的壤质夹层。

土壤呈中性反应,特点是土层厚、质地较细、但肥力较低。

(二) 气候水文

陵城区属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5℃,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21.8℃,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降雨少,夏季多西南风,气温高,雨量大而集中,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秋季秋高气爽,昼暖夜凉,温差大,冬季多西北风。

全年无霜期平均202天,全年日照2679.9小时,全年降雨平均599.9mm,最多年为1088mm,最少年为263.4mm。

境内有新老马颊河、德惠新河三条干流和笃马河、大宗旱河、朱家河、四分干等二十七条支流,河道总长度为550公里,干流、支流配以干、支、斗、农、沟田间工程,形成较完整的排灌系统。

项目区属马颊河水系,主要水资源以大气降水为主,笃马河、大宗旱河引黄河水为补充。

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

(三) 植被

在中国植被区划中,项目区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鲁西北平原及鲁北滨海平原栽培植被区—鲁西北平原栽培植被,以杨树、枣树为代表的林木小区。

采用优势种原则作为划分植被类型的标准,把植物群落中各个层或层片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群落作用最明显的种称为优势种,主要层片(建群层片)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

按上述分类原则将植被类型划分为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草丛、水生植物等4种类型。

其中针叶林数量较少,只有少量的蜀桧、龙柏和雪松。

(四) 野生动物

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兽类10余种,鸟类300余种,鱼类110种,各类植物有32科89种。

林地中常见的动物主要有:

刺猬、草兔、野鸡、老鼠、蛇以及麻雀等。

三、社会经济条件

全区辖11镇1乡1个办事处,989个行政村,总人口57.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35万,农业劳动力24.93万。

土地总面积12.1万公顷,其中耕地总面积76470公顷。

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28.4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1.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72元。

项目区内交通条件便利,通讯畅通,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四、林业生产情况

(一) 历史过程

小王庄林场正式建立于1949年。

地处陵城区东南四十华里,决口扇形地中。

大沙河一带。

属被淹没的沙质河槽,风蚀严重。

据此,民国三十八年(一九二七年),章丘县的张元洪(系旧大学生、科技人员、实业工作者),经原省府批准,来此,走马占地2000亩,立界治理,先草后树。

芦家林场(盘河河道)由国民陵县政府张元喜(旧大专生、科技人员)经手,营造防风林。

虽经多年治理,由于连年战争和自然灾害,架子乱砍滥伐,成效甚小。

1949年正式建场,名曰:

德州专署盘河林场。

1953年专署盘河林场与南芦家林场划归陵县管理。

自1958年开始,改名国营陵县小王庄林场。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大力兴修水利,大兴植树造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在《森林法》颁布实施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后,植树造林工作成效明显。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区的林业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成片造林为基础,以道路、河堤、林带为架,以高标准农田林网为网络,以城镇绿化为重点,以经济林相配置的林业发展新格局。

(二) 现有林业资源

到目前为止,陵城区现有林地总面积24.13万亩,其中乔木林21.38万亩,苗圃地0.92万亩,灌木林地0.12万亩,疏林地0.1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0.68万亩,宜林地0.92万亩,全区活立木蓄积781598.78m3,农田林网化面积58.7万亩,占适宜发展农田林网总面积的60%。

村镇立木株数为931.3万株,人均16.5株。

从1976年开始逐步引进意大利杨树,逐步繁育推广营造杨树林。

经过培育、试验、推广,面积逐年扩大,林农经济收益逐年提高,据2014年调查结果显示,陵城区种植杨树已达到20多万亩,栽种的杨树品种较多,保存最多的为I-107、108,69、72杨在区域内也较常见。

近年来,陵城区大力推广乡土树种的繁殖与培育,建设乡土树种繁育基地,不断调整树种结构,推广使用杨树新品种,增加混交林营造,把现有小型河道、道路两侧以及农田林网的杨树分批改造,以杨树为主栽树种,乡土树种辅助树种,多树种配置,实现树种多样化种植。

项目区现有森林覆盖率为11.6%。

(三)机构人员

陵城区林业局作为全区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各乡镇设有林业站,配备护林员,负责护林管理及日常林业工作。

林业局现有管理人员88人。

其中:

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15人。

第二章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分析

一、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实施生态林场建设工程,是平原农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支撑,是该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的骨干工程,对于我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程项目。

(一) 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速生态建设进程的需要

由于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改道,在陵城区境内留下大面积的风沙化土地,土壤结构松散,每逢冬春干旱季节,经常风沙弥漫,春播作物被风沙埋没。

雨季又易引起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制约陵城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必须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加速生态建设进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 是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需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实践表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扩大森林资源是加快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之一。

建国以来,全县经过五十多年的植树造林,风沙危害已大大减轻,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产量不断提高,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通过实施该项目,可有效地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 是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项目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较差,产业化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高,通过实施该项目,可以建立农业生态综合防护体系,大大减轻风沙危害,不断提高农业产量,有效地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 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生态林场工程的建成,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栖息繁衍的环境,丰富鸟类资源,恢复刺猬、黄鼬、野兔等兽类种群。

总之,建设生态林场对防护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是其它任何措施所不能替代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在陵城区的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陵城区发展经济的战略措施。

二、条件分析

(一) 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项目区夏季雨水多。

又因位于中纬度,光热资源充裕,全年7、8两月辐射热最多。

这种光资源与水资源同期的特点,十分有利于土壤的淋盐爽碱和树木的生长发育。

另外,项目区有较多的树种资源,现有树种比较丰富,据调查,乔木树种有刺槐、黑杨、泡桐、白榆、苦楝、白蜡等几十个,其中以黑杨为分布最广。

经济林有苹果、梨、桃、柿、枣、葡萄、山楂、石榴等果树,品种超过100个。

这不仅可以满足防护林体系建设对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要求,而且为适地适树、充分地发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 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陵城区丰富的土地资源是生态林场工程建设的优越条件,全区有耕地114万亩土地,项目区内现有林业用地24万亩。

(三) 有优越的政策环境

当前我国的林业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新要求,进行了全面性的战略性大调整,整合和启动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实现五大历史性转变。

赋于林业在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主要地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首要地位。

国家在林业方面的投入在不断增加,并加大对林业这项朝阳产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信贷、税费减免、融资改制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扶持龙头企业,以龙头拉动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市防护林体系建设、速丰林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三大工程与国家三大工程相对应。

同时,国家对平原地区林业的发展采取了更加优惠的政策和灵活的机制,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提倡平原林业投入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坚持落实“谁造林,谁所有,谁投入,谁收益”的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参与林业发展,允许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造林绿化,允许活立木流转,促进资金、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国家在林业资源管理上将研究制定出与林业分类经营相配套的林地、林木和流通管理等政策,“管死一片,管严一片,管活一片”。

(四)有失败的教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在各乡镇建有集体林场,栽植有刺槐、榆树、柳树等乡土树种,生态环境优良。

但后来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林场逐渐消失,生产生活环境随之逐步恶化。

教训深刻,令人深思。

(五)有迫切的内在要求

长期以来,全区人民正是感受到生态环境恶化的苦果,萌发了治理祸患,保护家园的心愿。

广大干部群众从各种绿化典型中看到,建设生态林场是综合治理、趋利避害、改变自然环境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项目区人民进一步认识到营造一定规模的商品林,对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康建设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林是关系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加快对外开放的大事。

因此,广大干群对建设生态林有十分迫切的内在要求。

同时项目区内劳动力比较充裕。

根据测算,生态林场建设共需总投工量约为50万个工日,项目区现有28万个劳动力,平均每个劳动力仅负担2个工日,可见,项目区建设具备了为生态林场建设投劳施工的能力。

如果国家给予适当扶持,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将会更高。

第三章 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一) 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森林城市的总体要求,运用生态经济原理和市场经济规律,以建设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林业结构,进一步拓展林业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创建具有“全国独特、全省一流’’的平原林场。

(二) 建设原则:

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保证质量、讲求实效、技术可行。

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发展良种壮苗,推行集约经营、科学营林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林业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重点坚持四条原则:

1.生态与经济相结合。

工程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与促进产业升级和项目推进结合起来,生态和经济的作用不可偏废。

2.林业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一致。

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有一个总体规划,各得其所,相得益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好规划、计划衔接。

不仅仅要处理好林业产业内部面上建设与重点工程建设的关系,重点工程建设与平原绿化、义务植树、社会造林的关系,更重要的要处理好林业与农业、畜牧业、轻工业、交通业的关系,使林业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林业的产业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益。

3.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协调。

区域规划既要考虑到林业效益的特殊性,又要兼顾到群众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的现实性。

在具体林种、树种和品种的布局上要有合理性,在林业经营模式上要有创新性,走出传统林业的束缚,提倡高效的林业复合经营模式,既要有长效的项目,又要有短平快的项目,并用科学的模式使之融合在一起。

4.永续增长与永续利用相统一。

培植林业资源是林务工作者的第一要务。

我们要以超常规的发展手段,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加大培植资源的力度,项目区内所有宜林地全部栽上树,农用耕地也要按照规划要求采用林业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扩大片林栽植面积。

培植资源的目的在于利用,要大力度推进龙头企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确保资源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统一,使项目区的林业增长与利用呈观良性循环的状态。

二、工程建设的范围,任务目标

(一) 工程建设的范围:

依托东方朔故里森林公园,在神头镇再扩展4800亩,使生态林场总面积达到1.18万亩。

(二) 工程建设的任务目标:

工程建设造林总面积1.18万亩,其中现存有林地7000亩,需新营造林4800亩。

成片林(含用材林、防护林)4000亩,经济林700亩,苗木繁育圃100亩(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各50亩)。

区域森林覆盖率由11.6%提高到14.4%。

三、工程建设总体布局及时间步骤。

(一) 总体布局:

依据林场资源环境条件,按照保护生态、点状开发、聚集发展的原则,林场建设主要是构建“一带、一园、六区”的空间结构,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经济联系紧密、产业特色鲜明、生态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

“一带”即绿色屏障生态景观带。

在现有绿化带的基础上,将区域内的道路及河流两侧种植香花槐、金叶榆等景观树种。

“一园”即依托东方朔故里森林公园,打造以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配套产业,打造集“生产科研+生态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园。

“六区”包括生态防护区、林地体验区、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繁育区、科普展示区、复合林业示范区和观光采摘区。

选择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块,重点安排1—2个良种繁育苗圃,与县域内苗圃构成工程建设的苗木保障体系。

(二) 实施时间与步骤:

工程实施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共计5年时间,工程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规划与试点阶段;

第二阶段(2017—2019年)全面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9—2020年)完善与延伸阶段。

四、造林典型设计

(一) 造林技术

造林技术是林业生产力的要素之一,是生态林场建设的重要环节。

经过多年的探索,林业科技工作者总结出符合本地实际的造林技术。

造林地土壤黏重,透气性差,造林时需采取以下措施:

1.兴修水利,形成一个配套的田间排水系统。

2.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

3.选择刺槐、白榆、毛白杨等乡土树种。

4.选用一年生合格苗,早春栽植,随起随栽,栽植时做到先填表土,提苗扶正,根系舒展,深浅适度,分层踏实。

5.以耕代扶,行间间种绿肥或豆科作物。

主要树种造林技术要点:

黑杨:

苗木胸径3CM,植穴:

80x80x80CM,株行距:

4x6M;

刺槐:

苗木1.5M/2CM,植穴:

40x40x40CM,株行距:

1.5x2M;

榆树:

果树:

60x60x60CM,株行距:

2x3M:

苗木费660万元(景观苗352万元,果树308万元),栽植费50万元,补植费10万元,幼林抚育费10万元。

(二) 间接投资

工程共需间接费60万元。

开挖界沟及水系配套20万元,购置小型机械设备30万元,其它费用10万元。

(三) 总投资

合计总投资为790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790万元。

其中申请国家拨款(或国债)500万元,地方配套290万元。

三、资金使用计划

2016年投资10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60万元,地方配套40万元;

2017年投资40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50万元,地方配套150万元;

2018年投资15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00万元,地方配套50万元;

2019年投资10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60万元,地方配套40万元;

2020年投资4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

四、效益估算

本项目建成后,其在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其效果将是十分显著的。

(一) 经济效益

根据测算,项目建成后年直接经济效益将达980.6万元。

1.立木蓄积生长量年净增长1.5万立方米,以650元/立方米计,新增产值975万元。

2.修枝:

以每株树木年平均修枝0.25公斤计算,则项目建设所栽的110万株树木修枝共为28万公斤,以200元/吨计,年实现产值5.6万元。

(二) 生态效益

1.降低区域性风速,调节区域性气候,减弱区域危害;

2.减少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延长疏浚期10年左右,并提高了土壤肥力;

3.涵养水源,减少蒸发,并加速土壤的熟化培肥过程;

4.防护林带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净化环境;

5.防护林带改善了小气候环境,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

6.项目实施后,全区森林覆盖率可增加2.8个百分点,达到14.4%以上。

(三) 社会效益

1.项目实施后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林副产品、果品,丰富了项目区居民的菜蓝子,缓解了木材供应紧张的局面;

2.保护工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林带具有抗御干、热、寒、露、风,增加农作物产量的作用,保护工农业生产;

3.项目实施推动林浆、纸、板一体化项目,可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

4.改善城乡绿化面貌,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对外开放,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章工程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一、措施

为保证生态林场建设按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 广泛宣传,提高工程建设的认识水平;

  

(二) 加强领导,建立工程建设的组织机构;

  (三) 深化改革,创新工程建设的运行机制;

  (四) 科技领先,保证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五) 扩大开放,实现工程建设的多元投入;

  二、建议

  陵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海河流域冲积平原,黄河故道区,在地理位置和防风治沙类型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建议将此项目列入国家投资建设计划,落实经费预算,将规划付诸实施,早日建成平原绿色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