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
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
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有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作为诗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表现。
B.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C.江南文化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代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也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
D.当代先锋文学的小说家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他们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给予了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它以柔克刚,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B.江南文化影响深远,自宋代以来就引领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它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C.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对文学的信仰的执着,是当代先锋作家创作势头不减,仍然保持先锋性的原因。
D.江南文化因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而显得洒脱和空灵,留给了当代先锋文学家一笔精神财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相对自由,“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与北方的伦理文化的抗衡中,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
B.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深刻地渗透了先锋文学家的血液当中,促使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
C.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无论在构思、语言、意象,还是叙事等方面,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
D.先锋作家的作品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江南风物特点,它将创造出中国先锋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
【答案】1.B2.B3.A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有误,选项张冠李戴,文章第二段说“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
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由此可以知道“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是陈望衡的观点。
【2题详解】
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设题的误区如下:
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B项,“它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有误,选项范围扩大。
根据第3段可知,应是“它对中国近代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3题详解】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在与北方的伦理文化的抗衡中,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有误,该内容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流浪狗
崔立
有一天,我们楼下门口处,出现了一条流浪狗。
很小的一条狗,狗毛呈白色,像是出生不久的。
冬日的天,足够冷,我看着那条流浪狗,使劲地抖动着自己的头,以运动来取暖。
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
我匆匆赶着去上班,也来不及多去关注它。
我走过的时候,就在想,这狗,肯定是被遗弃了吧。
定是被哪个不负责任的主人,嫌家里狗太多,便把它给赶了出去。
说实话,我不讨厌狗,但也真没想过要养。
养狗太麻烦,要喂它吃喝,给它洗澡,最主要的,还要给它安排住宿的地方。
把一只狗安置在自己家里,我可想都不敢想!
晚上回来时,天还没黑。
我看到那条流浪狗,还蹲在门口。
不过,看起来,它似乎比我舒服一些。
我上了一天的班,还饥肠辘辘的,它比我好,躺的位置上多了一只碗,碗里竟已盛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可能是周边的好心人舍给它的。
我上了楼。
胡乱地端出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放在微波炉里热了几分钟。
一个人的日子总是那么寂寥,我又想起了那条流浪狗,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我吃了几口菜,看到了里面的几块大肉。
我就不再吃了,端着只碗盛上肉,下了楼,倒进流浪狗的碗中。
流浪狗似乎认真看了我一眼,并且还朝我摇起了尾巴。
第二天一早,我下楼时,想着那只流浪狗,还在不在楼下。
推开楼下的大铁门,流浪狗果然还在,它蜷缩着身子,躲在旁边的几株小海桐之间,借以来取暖。
我看着,不觉有些心酸。
我跑回了屋,想起自己还有一条不大盖的小毯子,也许,这流浪狗会用得着吧。
晚上,当我再度下班回家时,流浪狗睡觉的地方,已经多了好几条被子,它躺在那些被子中间,似乎很满足。
后来的一天,我感冒了,高烧烧到40度。
我请假,到医院配了许多的药,然后就睡了一天。
晚上,我昏昏沉沉地还在睡着,间或能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
我的脑子里忽然想起了楼下的那条流浪狗,这么大的雨,它要被淋透了吧。
我是很想跑下楼去看看它,但刚直起身子,很快又躺了下去。
我根本就没有气力挣扎着起来,接着,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天亮时,我醒来了,觉得神清气爽,也听不见了雨声。
再摸摸额头,已经没有一点烫意,看来这感冒已经被我扛过去了。
我猛然想起了那条流浪狗,快速跑到楼下,以为它一定被淋得很落魄。
可是——我呆住了,流浪狗身上的毛,是干的。
离它不远处,立起了一个小木屋。
结尾一:
我回到楼上时,找出手机想看看时间,才发现上面的十几个未接来电,还有一条短信,是爸妈发来的。
他们好像已经知道我感冒了,只说了一句,想回家,随时都回来吧。
那十几个未接来电,也都是他们打的。
昨天因为我想好好睡一觉,都调了静音。
我的眼眶瞬时就红了。
当年,为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所谓爱情,我固执己见地和爸妈大吵了一架,然后毅然决然地搬了出去,并且即便证明自己是错了,还是高昂着头不想低下。
结尾二:
这个小木屋是谁搭的呢?
我还在疑惑时,隔壁的一个年轻人告诉我,是楼下的那对老夫妻搭的,他看见他们在楼下噼噼啪啪地忙了大半天。
那对老夫妻,是有名的厉害,并且又吝啬。
我有些不信,他们怎么可能劳神费力去搭个什么小木屋呢?
不久。
又听到一个消息,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
(转载《小小说选刊》2013年19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一个由一条流浪狗引发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曲折跌宕,使小说在平淡的叙述中营造了不平常的效果。
B.文中的“我”开始见到流浪狗时不大关注它,到后面却越来越想到它,说明“我”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
C.小说开头写狗在寒冷的冬天里,用使劲地抖动自己的头来取暖,以及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意在与后面狗得到照顾形成对比。
D.文中写“我”和邻居们为流浪狗送食物、送被盖、搭木屋等种种行为,彰显了人间自有大爱的主题。
5.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木屋”的作用。
6.作者为小说续写了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
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4.C5.①“小木屋”的出现,是邻居们对流浪狗照顾的进一步体现,在结构上为后续结尾做了铺垫。
②“小木屋”表面上是老夫妻同情流浪狗而给它搭建的一个家,实际上是老夫妻自己把儿子赶出家门后歉疚之心的具体表现,委婉地传达了老夫妻希望儿子能够回家的愿望。
6.认为结尾一更好:
①从情节上看,交代了我离家在外的理由,与前文我对流浪狗的种种照顾行为相呼应;
并且这种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人物上看,结尾表现了我敢于担当、勇于认错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从主题上看,我感冒时爸妈打来十几个电话,还发了一条信息,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鲜明地突出了“呼唤回家”的主题。
认为结尾二更好:
①从情节上看,交代了“小木屋”的来历,产生了顺理成章的效果,使文章内容更完整、严谨。
同时,这种大团圆的结尾也符合普通人的审美心理。
②从人物上看,向来厉害又吝啬的老夫妻因同情流浪狗为它搭建一个家,突出了老夫妻对儿子的歉疚和牵挂之心,丰富了人物形象。
③从主题上看,不久,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以此突出了“回家”的主题。
【4题详解】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A项,“曲折跌宕”错。
这是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有误。
B项,“说明‘我’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有误;
“我”关注它是因为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D项,本文的主题是“呼唤回家”。
【5题详解】
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木屋’的作用”,这是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
此类题目一般从情节、形象以及主旨上作答。
首先找出写“小木屋”的内容,出现在后文,因有了这个小木屋,故有了后文的结尾,可见小木屋的内容为下文的情节做了铺垫;
从形象和主旨来看,小木屋是老夫妻给流浪狗搭建的一个家,而这个小木屋是老夫妻表达把儿子赶出家门的歉疚之心的表现,传达出希望儿子回见的愿望。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看清题干要求,注意设问方式。
“物象”作用题的提问方式一般分为两类。
一是限定角度。
二是笼统提问。
二、认真阅读文本,明确思考角度。
解答“物象作用”题,一般可以从情节安排、形象塑造、主题表达、情感抒发、手法运用、读者感受等角度思考。
情节安排物象在情节安排上常见的作用有叙事线索、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强化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等。
作为叙事线索的物象一般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并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形象塑造物象在塑造形象方面的作用一般为丰富人物内涵、衬托人物品格、烘托人物心理等。
主题表达物象大多是小说主题的载体,可以揭示、丰富、凸显或深化小说的主题。
情感抒发物象往往是情感的寄托物,可以表现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也可以传达作者的爱憎之情。
手法运用从手法运用方面分析物象的作用也是思考的角度之一,涉及到的手法有衬托、对比、侧面烘托等。
本题中,主要从情节的铺垫、情感的表达以及主旨的凸显等几个角度作答。
【6题详解】
题干问的是“作者为小说续写了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
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这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
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无论选取哪个结尾,首先应明确结尾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再从这三个方面作答。
第一个结尾,交代了“我”离家在外的理由,从情节上来看,这一内容与上文“我”对流浪狗的照顾相呼应;
从形象上来看,让“我”的形象更为丰富,表现了“我”敢于担当、勇于认错的特点;
从主题上来看,这一结尾凸显了“呼唤回家”这一主旨。
第二个结尾交代了“小木屋”的来历,这让前文“小木屋”的出现合乎情理;
从形象上看,表现了老夫妻对儿子的歉疚和牵挂;
从主题上来看,凸显了“回家”这一主题。
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
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
你认为怎样更好?
为什么?
4、两个结尾,哪个更好一些?
本题就属于第四种,考生应先回答认可哪一个结尾,明确观点之后,再抓住自己选择的结尾内容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
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
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
2、主题角度:
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
3、手法角度:
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4、情感角度:
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
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难题。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如今各路商家开始瞄上了用O2O平台改造“自行车”的机会,希望给“自行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共享单车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
不过,共享单车在政策和法规的监管上仍存在着空白。
(摘编自林俊《共享单车:
出行的新宠》,《中国产经新闻报》2016年12月0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
一是数量巨大,给人以见缝插针、无处不在的感觉,使本就拥挤的城市公共空间进一步减小;
二是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
三是竞争激烈,仿佛一夜之间,城市的各个角落都被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占领了;
四是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
材料四:
4月21日,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
《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并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强制要求行业内所有企业立即召回、全部销毁不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保障用户骑行安全,尤其保障12岁以下儿童安全。
《指导意见》还要求共享单车企业“开发电子围栏,利用技术手段加强车辆停放管理”,摩拜单车认为,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共享单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技术升级。
在押金监管方面,摩拜单车表示,已经实现押金安全监管,将“100%确保全体用户押金安全”。
(摘编自王鹏《摩拜单车回应指导意见》,《新京报》2017年04月21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A.AB.BC.CD.D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出行模式有效缓解了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网络技术的强大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B.材料一介绍了共享单车产生的背景及其使用方法,而材料三和材料四都提到要关注儿童骑行共享单车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C.由材料四可知,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单车质量不合格、押金退费难、单车随意停放、行业标准不规范、行业竞争激烈等问题。
D.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100%。
9.怎样才能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B8.B
9.①政府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管理细则/指导意见,规范监督单车行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如停车区域、单车准入和退出机制,单车用户的权益等。
②企业方面,关注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积极配合,加强对单车的管理等。
③用户方面,增强文明意识,加强安全意识等。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分析错误,“2016-2019年”限定范围过宽,从材料二图表看,用户增速应是2016-2017年迅猛增长,2017-2018年单车用户的增速急剧下降,2018-2019年趋于平缓。
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信息,理解分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阅读各个选项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
最后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比照判断即可。
A项,“由政府倡导的共享单车”错误,共享单车并不是政府倡导的,而应是020和摩拜等率先开启的样式。
C项,“由材料四可知……行业竞争激烈”错误,单车“行业竞争激烈”不是由材料四可知,而是材料三的内容。
D项,“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错误,将主观愿望当作客观事实,原文是“将确保”,不是“确保了”。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回归原文找到筛选区域,然后筛选概括,分条呈现答案。
从材料三“共享单车投放各大城市,在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造成压力”和材料四“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始征求意见,针对的是其中提到的停车管理、账户押金监管、车辆准入和回收机制等问题”等信息可以概括为:
政府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管理细则/指导意见,规范监督单车行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如停车区域、单车准入和退出机制,单车用户的权益等。
材料四“《指导意见》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及时退出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车辆’,对此,摩拜单车回应称‘完全赞同’”等信息可以概括为:
企业方面,关注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积极配合,加强对单车的管理等。
从材料三中“乱放严重,社区里、人行道,乃至自行车道都有共享单车随意停放”“一些儿童骑车上路或在小区骑玩,安全堪忧”等信息可以概括为:
用户方面,增强文明意识,加强安全意识等。
【点睛】这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简答题的设题方式: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叙写或论述的?
(2)……体现在哪些地方?
(3)……为什么这样说?
(这样说的原因、理由、根据是什么?
)(4)……请简要概括。
解题思路及方法:
(1)提取信息:
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并提取重要词句。
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
去枝叶,留主干;
去实例,留结论;
去表象,留本质;
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
(2)转化信息:
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地照抄原文,也不可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
(3)连缀要点:
根据答案要点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
(4)答题原则:
①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一般是三点或六点。
②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术语,并合理运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
汉乾祐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
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
宋初赴调,引对便殿。
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
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
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
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
帝益知其强干。
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
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
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
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
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
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
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
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
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
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
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
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
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
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
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
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
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
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
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
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
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
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
许仲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祐,指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
“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