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92417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doc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改革.doc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

教学改革方案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2000年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的方针和任务后,高职高专教育有了显著的提高和稳步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科学技术迅猛进步,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但我国高等工程的传统专业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理论偏深、偏多,专业训练和工程实际能力培养不足,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克服这些弊端。

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培养大量高质量的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至关重要。

关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高职高专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及其它层次的工程教育,这是高职高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实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办出高职高专的特色,才能使高职高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高专毕业生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市场对于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的普遍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的企业法人聘用工程技术人才,为追求效益,要求受聘人具备“上手快”、有“顶岗”工作能力,虽有专业知识基础但需要较多时日才能形成工作能力的人员渐受冷落。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由过去的允许“储备培养”变为今天的“即时任用”,高职高专的教学必须适应这个变化。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业,具有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

当前电力紧缺给电力工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要求发电企业要安全、高效、清洁生产。

为适应这些要求,当前新建火力发电机组的参数和容量不断提高,机组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对机组的运行、维护、安装、检修等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高专的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是一个技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要服务企业是火力发电厂。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发电企业对机组运行的安全和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受聘人具备基本功扎实、“上手快”。

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改变以往的培养模式,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行“双证书”制度。

二、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

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电力教育必需与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

200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42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均处于世界第二位。

全国各主要电网已形成500千伏或330千伏的骨干网架。

我国电网已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跨大区输电的新阶段。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单机容量也相应提高,300MW、600MW及以上机组已成为主力机组。

根据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

未来5年,中国电力工业预计新增装机容量约2.15亿至2.45亿千瓦。

从优化能源结构来看,将有序开发水电,着重加快核电和天然气建设速度。

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末,中国的火电装机将达4.773亿至5.033亿千瓦。

在新增装机容量中,火电机组依然保持在80%以上,并且有大量供热机组的出现,这就为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随着电力工业迅猛发展的势头对电力高等技术人才需求就更加迫切,据初步预测,到2010年全国电力行业需求本科生3万人,高职高专毕业生4.35万人。

该专业与火力发电厂有直接关系,专业特色突出,近几年就业形势良好。

但因就业面窄,所以电源建设形势对学生就业影响很大。

为防范就业风险,此次教学改革中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专科学生的培养层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在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佳切入点,所以我们决定改变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在毕业生中推行的“双证书”制度,改变毕业生“理论知识强、应用能力弱”的局面,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三、专业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1.专业改革的目标。

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技术应用能力,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争取在2-3年的时间内,逐步在毕业生中推行“双证书”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建设电厂热力设备模型室、电厂仿真实训室;课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建设1门院级精品课程,完成2门主干课程的建设;大幅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我校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成为在西北地区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专业。

2.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

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根据教育部(2000)2号文、(2004)1号文精神,结合我国国情,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育质量为保障”的培养模式,借鉴“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教育理论的思路和DACUM系统方法,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教学改革。

四、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方案

1.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工作分析。

组成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成员的条件是,长期从事本专业技术或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技术水平高,对岗位职责、任务能深入分析,能正确表述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应用能力,善于和同行合作。

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首先分析确定本专业的工作范围,然后提出本专业生产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目标,即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

对于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认为主要培养以下能力:

较全面的火力发电厂系统分析能力;较强机组的运行能力;具有一定的事故处理能力;具备热力设备及辅机的试验能力;较强的热力设备安装及检修能力;一定的现场组织管理及节能分析能力。

由此可见,本专业为一岗位型专业,毕业生应能适应发电厂运行、安装、检修岗位的需求。

根据以上内容,确定本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这是考虑课程和教学安排的宏观依据。

2.进行教学分析,建立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我系组织专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教学分析,将能力目标转换为教学目标。

课程的设置和开发是根据岗位职责进行任务分析。

对每一任务分析结果,即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实现的各项要求(步骤、技能和知识等)进行分析组合,形成教学单元或模块,这些单元一般相当于教材中的一章内容,要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再将相近的教学单元或模块,根据教学规律,按顺序合并组成一门课程或一个教学环节。

这样通过课程的开发即将能力目标转换成为教学目标。

因此,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每一节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建立起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的新的课程内容体系。

在形成课程的过程中,还考虑了本专业生产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应具有能力的起点水平。

考虑的原则和根据是本地区技术发展的要求;各项任务的实用程度;完成各项任务时要求达到的水平;各项任务使用频率和难度等。

对属于起点水平的要求,必须纳入课程中。

我们认为,受教育者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知识”和“训练”的综合体。

所以在课程和教学环节设置时,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门课程或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设置课程,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我校的教改方案中,有理论教学课程,也有实践教学课程,如热工基础和风机水泵的特性实验、电厂化学实验、电厂生产实习等。

制定教学计划时主要考虑如下一些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根据能力目标要求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力求教学计划整体优化。

(2)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处理好德、智、体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3)采用学分制,课程设置分为必修和选修课。

(4)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训练的教学课程,保证学生按能力目标的要求形成技术应用能力。

(5)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遵循培养学生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

例如地热利用技术等前沿课程。

(6)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还遵循培养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等工具课程的培养。

3.进行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学生成绩考核也要做相应改革,体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要求,成绩考核的要点是:

以教学目标为考核内容,力求按照工程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条件考核学生。

采用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成绩。

期末考试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答卷、口试并结合实际操作等。

总之,本着建设好专业,谋求新的发展,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的宗旨,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使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得到更好更大的发展。

年月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