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9279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5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doc

作业文件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文件编号:

Q/CHALCO—SD3411B05—2010

受控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热电厂

作业文件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

运行规程

Q/CHALCO—SD3411B05—2010

修订:

张林时间:

2010.04.20

初审:

顾铁伟时间:

2010.05.10

审核:

蔡振国刘玉根时间:

2010.05.11

批准:

陈茂波时间:

2010.05.30

发布日期:

2010年06月01日实施日期:

2010年06月01日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热电厂发布

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文件编号:

Q/CHALCO—SD3411B05—2010

第78页

发布日期:

2010年06月01日

前言

本规程根据制造厂技术文件,部颁典型规程为基础,以同类机组运行经验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以适应生产需要。

但编写后的规程难免出现一些差错,希望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当之处及时提出,并填写在补充修改栏内,以便补充修改。

本规程规定了热电厂5#锅炉的设备规范、特性、启动、运行调整、停止、维护及事故处理原则。

本规程适用于热电厂5#锅炉的操作和事故处理,是运行人员操作的依据。

本规程在批准之日起执行。

目录

第一篇锅炉机组的运行

第一章锅炉机组的结构及规范特性

第一节锅炉结构简介

第二节设备的燃料特性

第二章锅炉辅助设备

第一节转动机械

第二节锅炉规范特性

第二章锅炉辅助设备

第一节转动机械

第二节给煤机

第三节冷渣器

第三章燃油系统及油枪

第一节油循环系统

第二节床下、床上油枪

第三节点火柜就地操作使用说明

第四章锅炉机组检修后的检查和试验

第一节检修后的检查

第二节阀门、挡板实验

第三节水压试验

第四节转动机械试运

第五节冷态试验

第五章锅炉机组启动

第一节启动前的检查

第二节启动前的准备

第三节锅炉上水

第四节启动燃烧器点火

第五节锅炉升温升压

第六节锅炉并汽

第七节安全门调整与试验

第八节锅炉压火及热态再启动

第六章锅炉机组的运行与调整

第一节运行技术参数

第二节锅炉水位调整

第三节汽温汽压的调整

第四节燃烧调整

第五节锅炉排污

第六节锅炉吹灰

第七节转动机械运行

第八节给煤机运行

第七章锅炉机组的停用

第一节停炉前的准备

第二节停炉操作

第三节停炉后的冷却

第四节停炉后的防腐

第五节停炉后防冻

第二篇锅炉机组事故处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事故处理通则

第二节紧急停炉

第三节申请停炉

第二章锅炉床温、料层差压、床料异常和处理

第一节床温异常

第二节料层差压异常

第三节物料循环倍率大幅度变化或间断减少(返料异常)

第三章锅炉水位事故

第一节锅炉缺水

第二节锅炉满水

第三节汽包水位计的损坏

第四节汽水共腾

第四章锅炉承压部件损坏

第一节水冷壁管的损坏

第二节省煤器的损坏

第三节过热器的损坏

第四节蒸汽管道及给水管道损坏

第五节锅炉及管道的水冲击

第六节水冷套管的损坏

第七节安全门故障

第五章锅炉燃烧事故

第一节锅炉灭火

第二节流化床结焦

第三节返料器结焦或堵塞

第四节给煤故障

第五节排渣管堵塞

第六节烟道内再燃烧

第六章转动机械故障

第一节一般故障

第二节电动机的异常及事故处理

第三节一次风机故障

第四节引风机故障

第五节二次风机故障

第六节返料风机故障

第七章电气系统故障

第一节负荷剧降

第二节6KV厂用电中断

第三节380V厂用电中断

第八章炉墙损坏

第三篇石灰石炉内脱硫系统运行规程

第一篇锅炉机组的运行

第一章锅炉机组的结构和规范特性

第一节锅炉结构简介

本锅炉是由济南锅炉厂生产的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新型锅炉,该炉采用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其煤种适应性好,可以燃用褐煤、烟煤、无烟煤、贫煤,也可以燃用煤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燃烧效率达95-99%,由于采用分段燃烧方式,可大幅降低NOX的排放,尤其可燃用含硫较高的燃料,通过向炉内添加石灰石,能显著降低SO2的排放,降低硫对设备的腐蚀和烟气对环境的污染,另外灰渣活性好,可以做水泥等材料的掺合料。

本锅炉为高温高压,单汽包,自然循环锅炉。

采用膜式壁、高温旋风分离器,床料回送装置、流化床组成的循环燃烧系统。

炉膛为膜式水冷壁结构,炉膛中上部设有6片屏式过热器和3片翼形水冷壁,过热器分III级布置,中间设II级喷水减温器,尾部设三级省煤器和一、二次风预热器。

本锅炉为半露天布置,炉顶布置遮雨板,运转层标高为8M,锅炉的构架全部为金属结构,当使用于地震烈度>7度的地区时,应对锅炉钢结构进行加固。

1锅筒

锅筒内径为1600mm,壁厚为100mm筒体全长12824mm,筒身由19Mn6钢板卷焊而成,封头是用同种钢板冲压而成。

锅筒内部装置由旋风分离器、水清洗装置、顶部均流板分离器、连续排污管、加药管等组成。

旋风分离器直径为φ315,共36只。

由旋风分离器出来的蒸汽经过水清洗装置穿过锅筒顶部的均流板分离器,然后由蒸汽引出管到过热器系统。

在集中下降管进口处布置了十字挡板,改善下降管带汽及抽空现象。

锅筒上除布置必需的管座外,还布置了再循环管座,吹灰管座,备用管座。

为防止低温的给水与温度较高的锅筒筒壁直接接触,在管子与锅筒筒壁的连接处装有套管接头。

给水进入锅筒之后,一部分分配到水清洗装置,另一部分进入水容积中,给水沿锅筒纵向均匀分布。

锅筒内正常水位在锅筒中心线下180mm处,最高、最低安全水位距正常水位为上下各50mm。

锅筒装有两只就地水位表,此外还装有两只电接点水位表,可把锅筒水位显示在操作盘上并具有报警的功能。

另外,锅筒上配有备用水位管座,用户可用于装设水位记录仪表与电接点水位计共同监视水位。

为提高蒸汽的品质、降低炉水的含盐浓度,锅筒上装有连续排污管和炉内水处理用的加药管,连续排污率为2%。

锅筒通过两套悬吊装置悬挂于钢架上,可沿轴向自由胀缩。

2水冷系统

炉壁、炉顶均由膜式水冷壁组成,通过水冷上集箱上吊杆悬挂于钢架上。

炉膛横截面为5.28×10.24m2;炉顶标高为36240mm,膜式水冷壁由φ60×5和6×20.5mm扁钢焊制而成。

燃烧室为φ60×5的膜式壁管组成,其上焊有销钉,用以固定耐火材料。

燃烧室上部与炉膛膜式水冷壁相接,下部与水冷风室及水冷布风板相接。

水冷风室由膜式水冷壁钢管组成,内焊销钉以固定耐火材料。

水冷布风板由φ60的钢管及6×101扁钢组焊而成,在扁钢上开孔与钟罩式风帽相接。

炉膛部分分成左、右、前、后四个水循环回路,引汽管由φ159×12及φ219×16钢管组成,5根φ325×20大直径下降管由锅筒引出后布置在炉前,再由φ159和φ133管子引入各个下集箱。

在炉膛中上部处,沿炉宽布置有6片屏式过热器和3片翼形水冷壁,各屏弯头部位敷设浇注料以防磨。

3过热器

本锅炉过热器分III级,分别由顶棚包覆管系、低温蛇形管系、屏式过热器、高温蛇形管系组成。

饱和蒸汽由锅筒上的饱和蒸汽连接管引入顶棚包覆管系,再进入悬吊管进口集箱,由悬吊管引入尾部烟道低温过热器,经过第一级喷水减温器后引入屏式过热器,再引入高温过热器低温段,加热后经第二级减温进入高温过热器高温段,最后进入高过出口集箱。

过热蒸汽由高温过热器出口集箱引入炉顶集汽集箱,经主汽阀送至汽轮机。

蒸汽流程如下:

汽包→顶棚包覆管系→悬吊管系→低温过热器→一级减温器→屏式过热器→高温过器低温段→二级减温器→高温过热器高温段→高过出口集箱→集汽集箱

低温蛇形管系、高温蛇形管系均由φ38的管子组成,为降低磨损均采用顺列布置。

过热器系统采用喷水减温,减温器置于屏式过热器之前、高温过热器高温段和低温段之间,这样既可保证汽轮机获得合乎要求的过热蒸汽,又能保证过热器管不致于因工作条件恶化而烧坏。

为保证安全运行,低温过热器采用20G、15CrMoG的无缝钢管,屏式过热器采用12Cr1MoVG无缝钢管,高温过热器高温段采用12Cr2MoWVTiB的低合金无缝钢管。

4省煤器

省煤器系III级布置,均为φ32×4的20G无缝钢管弯制的光管省煤器。

给水沿蛇形管自下而上,与烟气成逆向流动。

5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采用管式且两级布置,上面一级为二次风空气预热器,下级为一次风空气预热器,空气分别由一次风机和二次风机送入两级空气预热器,均用φ40×1.5的焊接钢管制成。

烟气在管内自上而下流动,空气在管外横向冲刷,二次风经过两个行程后进入二次风箱,一次风经三个行程,为便于更换和维修,分两组布置,上面一级两个行程,下面一组一个行程。

一、二次风预热温度分别达到200℃,为使管箱在热态下能自由膨胀,在管箱上部装置有膨胀节。

6燃烧系统

燃烧系统由燃烧室、炉膛、旋风分离器和返料器组成。

炉膛由膜式水冷壁构成,前后墙在炉膛下部收缩形成锥形炉底,后墙水冷壁向前弯与两侧水冷壁共同形成水冷布风板和风室,炉膛下部是密相料层,最底部是水冷布风板,布风板面积约26m²,在布风板上的鳍片上装有耐热铸钢件风帽,该风帽为钟罩式风帽。

炉膛的密相区四周6m高度范围是磨损最严重的部位之一,在此区域水冷壁焊有密排销钉,并涂敷有特殊高温耐磨浇注料。

主燃烧室工作温度850~950℃,在炉膛内前墙上部布置六屏屏式过热器以及三屏翼形水冷壁蒸发受热面。

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次风机提供,一次风机送出来的风经一次风空气预热器预热后,由左右两侧风道引入水冷风室中,通过安装在水冷布风板上的风帽进入燃烧室。

燃煤经设在炉前的4条给煤线,4台给煤机送入燃烧室,落煤口上方设置了从一次风管上引出的播煤风。

二次风约占总空气量的50%(根据煤种稍有区别),经过空预器预热后,通过前后左右15根二次风管共33个喷嘴分上、下两层进入炉膛(前墙有床上枪的分上中下三层),以利于燃烧调整和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

炉温控制在800~900℃,含灰烟气在炉膛出口处分左右两股,切向进入两个内径为φ5400mm的旋风分离器,被分离的细颗粒经返料器返回炉膛循环再燃烧,离开旋风分离器的烟气经过过热器进入尾部烟道,随烟气排走的微细颗粒可由锅炉后部的电除尘器收集。

旋风分离器采用切向进气方式,可保证分离效率≥99.5%。

由于分离效率高,可保证炉膛内有足够的循环灰量,减少尾部烟气含灰量,有利于尾部受热面的防磨。

为降低返料温度,降低炉墙重量、缩短启炉时间、增加密封性及运行的可靠性,在旋风分离器设置了两个水冷套。

其特点:

1耐火材料用量降低,从而使锅炉承重减轻,用户耐火材料费用减少。

2锅炉启动时间明显缩短,

每个水冷套由管子和上下两个环形集箱焊接而成,管子上焊有销钉以敷设高强度浇注料,整个水冷套由下集箱支撑在返料器耐火材料上整体向上膨胀,上集箱与锥体固定耐火材料处设有膨胀缝且上集箱引出管与护板设有膨胀节以保证密封。

燃烧后的灰渣,较大颗粒可经炉底4个φ159的放渣管排走,而较小颗粒可以从旋风分离器下的返料器的放灰管排走。

本炉为床上、床下动态点火,在风室后侧布置2个主点火器(每只800kg/h),床上布置3个油枪(每只400kg/h),点火油为0#轻质柴油。

7炉墙

由于采用膜式水冷壁,炉膛部分采用敷管轻型炉墙,旋风分离器、斜烟道、炉顶和尾部烟道用耐火砖或耐火混凝土和保温层砌成,其重量分别通过钢架传到基础。

考虑到炉墙受热后的膨胀,对于炉墙面积较大的部分及其接合处设有膨胀缝,为了保证炉墙金属及浇注料安全运行,炉墙升温和降温速度应控制在每小时100~150℃之间。

8锅炉管路

锅炉采用单母管给水,锅炉给水是由一根φ219×16主给水管道及两根φ133×10、φ76×6辅线构成的给水平台,引至水冷套进口集箱→水冷套→水冷套出口混合集箱→省煤器的进口集箱→省煤器→省煤器引出管→锅筒。

本锅炉设有三根不受热的再循环管。

(1)汽包至省煤器入口集箱再循环;

(2)水冷套进口集箱至省煤器进口集箱再循环;(3)水冷套出口混合集箱至省煤器出口管再循环。

为保证锅炉点火启动和停炉冷却过程中省煤器内水的流动,在点火和停炉过程中不向汽包进水时,开启再循环管路上的阀门,使管子得到冷却。

9风烟系统

锅炉采用平衡通风的方式,其用风主要由一台一次风机,一台二次风机供给。

一、二次风分别经风机升压后进入两级管式空气预热器,上面一级为二次风预热器,下面一级为一次风预热器,二次风经过两个行程,进入二次风管,通过布置在燃烧室四壁分层布置的二次风喷嘴进入炉膛,为分段燃烧提供空气;一次风经三个行程预热后进入炉膛底部水冷风室,一部分通过布风板上的风帽使床料流化,另一部分作为播煤风。

一、二次风风量比约为60:

40(根据煤种稍有区别)。

烟气及携带的固体颗粒离开炉膛,从切向进入炉后两侧旋风分离器,粗颗粒由于离心力作用从烟气中分离,落入物料回送装置,由高压风流化送入炉膛再燃烧,而烟气携带细颗粒则通过旋风筒从顶部引出,进入尾部竖直烟道,从上至下流动,经过各级对流受热面,进入静电除尘器,除去飞灰后,再由两台引风机送入烟囱。

锅炉设有两台高压风机,不经预热器的空气经高压风机增压后,送入返料器下部的松动室和流化室,保证返料器正常工作。

第二节锅炉规范特性

1锅炉主要参数

项目

单位

设计值

备注

主蒸汽流量

t/h

240

汽包压力

MPa

11.28

主蒸汽压力

MPa

9.8

主蒸汽温度

540

给水温度

215

排烟温度

140

适用燃料

贫煤、无烟煤、烟煤、褐煤

锅炉效率

%

90.36

给煤量

t/h

32.73

热效率

90.36%

脱硫效率

90%

钙硫比

2.0—2.5

燃料颗粒度要求

≤13mm

石灰石粒度要求

≤2mm

水冷套前

215

水冷套后

230

省煤器前

230

省煤器后

286

汽包(饱和蒸汽)

319

顶棚管出口

325

悬吊管出口

335

低过出口

370

屏过进口

359

经I级喷水减温

屏过出口

442

高过低温段出口

509

高过高温段进口

498

经Ⅱ级喷水减温

高过高温段出口

540

风温

空预器前

常温

一次风预热器后

200

一次风预热器后

200

燃烧风流量

一次风流量

Nm3/s

37.1

133560m3/h

二次风流量

Nm3/s

33.475

120510m3/h

返料风流量

Nm3/s

1.84

3310m3/h×2

石灰石用风量

Nm3/s

1.02

3685m3/h

总烟气流量

Nm3/s

119.44

430000

炉膛出口

900

高过前

880

高过后

680

低过后

520

省煤器后

261.6

二次风空预器后

193.3

一次风空预器后

139.7

一次风预热器后压力

Pa

-3204

二次风预热器后压力

Pa

-2886

省煤器后压力

Pa

-2727.4

省煤器前压力

Pa

-2335.4

一级过热器前压力

Pa

-2237.15

三级过热器前压力

Pa

-2182.7

料腿上部压力

Pa

-1069

炉膛出口压力

Pa

~0

炉膛中部压力

Pa

513

料层上部压力

Pa

1500

风室压力

Pa

10972

返料风室压力

Pa

20000

二次风母压力

Pa

7131

一次风机出口压力

Pa

11419

二次风机出口压力

Pa

8428

高压风机出口压力

Pa

11446

一次风预热器出口压力

Pa

10079

二次风预热器出口压力

Pa

7134

过热器后氧量

%

4.333

锅炉出口氧量

%

5.892

2热平衡

项目

符号

单位

数值

排烟热损失

q2

%

6.148

化学未完全燃烧损失

q3

%

0.01

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

q4

%

1.638

散热损失

q5

%

0.7

灰渣物理热损失

q6

%

0.796

锅炉效率

η

%

90.36

设计燃煤耗量

B

t/h

32.73

4安全门技术规范

名称

台数

规格

控制参数Mpa

排汽量(t/h)

汽包安全门

2

A49Y-PW5414V

11.99

261.36

过热器安全门

1

A49Y-PW5414V

10.29

89.691

5主要部件规格材料

名称

规格

数量

材料

备注

汽包

筒身

φ1600×100×9600

 

19Mn6

全长12824

封头

φ1600×100

 

19Mn6

总容积23.68t

水冷壁

φ60×5

382

20G

膜式水冷壁

过热蒸汽系统

饱和蒸汽导汽管

φ133×10

8

20G

 

顶棚管进口集箱

φ273×36

1

20G

 

顶棚管

φ51×5

98

20G

 

悬吊管进口集箱

φ273×36

1

20G

 

悬吊管

φ51×5

98

15CrMoG

 

低温段进口集箱

φ273×36

1

20G

 

低温段蛇形管

φ38×4.5

98

20G

低温低段

15CrMoG

低温高段

低温段出口集箱

φ273×36

1

20G

 

屏过引出管

φ273×36

1

20G

 

屏过进口集箱

φ273×30

1

15CrMoG

 

屏过下集箱

φ159×18

6

15CrMoG

 

屏式过热器

φ42×6

26

12Cr1MoVG

 

屏过上集箱

φ159×18

6

15CrMoG

 

屏过出口集箱

φ273×30

1

15CrMoG

 

屏过出口集箱引出管

φ273×36

1

20G

 

高温冷段进口集箱

φ273×36

2

15CrMoG

左右对称

高温冷段蛇形管

φ38×5

24排×3根

12Cr1MoVG

 

高温冷段出口集箱

φ273×36

2

15CrMoG

左右对称

高温热段蛇形管

φ38×5

50排×3根

12Cr2MoWVTiB

 

高温热段出口集箱

φ273×36

1

12Cr1MoVG

 

过热蒸汽导汽管

φ133×12

8

12Cr1MoVG

 

集汽集箱

φ273×36

1

12Cr1MoVG

 

主蒸汽管

φ273×20

1

12Cr1MoV

 

省煤器

蛇形管

φ32×4

85排×3根

20G

顺列,膜式

入口联箱

φ219×20

1

20G

 

中间联箱

φ219×20

2

20G

 

出口联箱

φ219×26

1

20G

 

6热力计算主要数据汇总表(设计值)

名称

符号

单位

屏式过热器

炉膛

Ⅲ级过热器

Ⅰ级过热器

省煤器

二次风预热器

一次风预热器

高温段

低温段

管径及壁厚

d×δ

mm×mm

φ42×6

φ60×5

φ38×5

φ38×4

φ38×4

φ32×4

φ50×2

φ50×2

出口过量空气系数

α″

 

1.2

1.2

1.24

1.26

1.3

1.33

1.39

工质入口温度

t′

359

286.6

498

442

319

215

20

20

工质出口温度

t″

442

319

540

509

370

286.6

200

200

烟气入口温度

θ′

900

900

888

888

680

520.5

261.6

193.3

烟气出口温度

θ″

900

920

680

680

520.5

261.6

193.3

140

工质流速

Wg

m/s

32.1

 

25.5

22.3

12.7

0.9

7

4.9

烟气流速

Wy

m/s

4.9

4.9

8.5

8.5

7.1

6.9

12.4

11.2

传热面积

H

165.7

1185.4

482

501

1311.5

3228.4

2615

4903

传热量

Q

kj/kg

621.1

8523

1451.3

1464.5

2105.2

2522.6

678.3

684.7

第二章锅炉辅助设备

第一节转动机械

引风机

一次风机

二次风机

返料风机

数量(台)

2

1

1

2

型号

JLY240-4826.2D

JLG240-39B17.1D

JLG240-48A16.2D

JLG240-16

风机全压Pa

8500

14000-16000

9800

24000

扬程M

风机入口风量NM3/H

288000

185908

154925

12000

流量M3/H

制造厂家

济南风机厂

济南风机厂

济南风机厂

济南风机厂

型号

YKK5603-6

YKK5601-4

YKK4504-4

Y315M-2

功率KW

1120

1250

630

132

转速r/min

995

1492

1486

2960

电压V

6000

6000

6000

380

额定电流A

133.2

143.5

74.7

238

制造厂家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节给煤机

给煤系统由4台称重式皮带给煤机组成,给煤机入口及出口分别设有隔离插板,在称重给煤机筒体内输送皮带下设有刮板式清扫设备用于清扫筒体内皮带漏下的积煤。

1、主要数据:

型号

NGCJ030-650/1122A00

运输皮带

环形裙连胶带

物料

皮带转速

0.3m/s

密度

0.85T/m3

清扫驱动功率

1.5KW

流量

25T/h

计量精度

≤±0.5%

2、给煤机试运前检查:

2.1检查各轴承、齿轮箱等润滑正常。

2.2检修完的设备各部分完好。

2.3给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