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9699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米种植技术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沟灌最为常见的一种灌溉方法,一般在灌溉前,结合玉米培土进行,先在玉米行间开出30—40厘米的垄沟,然后进行灌溉。

2、畦灌 

畦灌是按一定距离打埂做畦,把地分成若干畦,放水侵灌,畦灌的灌水量大,即使地面不够平整,也容易浇透。

但耗水量大,且浇后土壤易板结,透气性差,地温降低较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根系的发育。

3、喷灌 

喷灌是目前生产发展上很快的一种灌溉方法。

一般比其他用水节约15—30%左右。

但喷灌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喷灌机具需要一定的投资,经济条件差的一些地区难以承受;

喷灌水量比较小,很难满足玉米中后期对水分的大量的需求;

玉米中后期植株高大,给喷灌机具的移到造成困难。

4、滴灌、渗灌(有机的水源灌溉标准符合GB5084)

(五)缓冲带

应对有机生产区域受到邻近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风险进行分析。

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则应在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有机生产地块受到污染。

缓冲带上种植的植物不能认证为有机产品。

(河道,树,等)

二、品种选择及种子处

(1)要选购有经营玉米杂交种资格的正规种子部门的正当品牌的种子。

(2)要选用推广的达到标准的品种。

(3)合理利用生产季节

选用相应熟期的品种,并且要留有余地,比如2700℃的:

郑单19、农大518、铁单15、四单18、四单101、丰禾10、郑单958(2750℃)、瑞秋10(2650℃)等,这些品种都不错。

(4)适合当地自然条件

杂种优势受当地的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在选用玉米品种时必须考虑当地的土壤、肥力、投入水平、水以及灌溉条件等情况,做到因地制宜。

(5)注意品种的抗逆性

玉米生育期间,气候多变,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选用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灾害,以及不同品种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

各种玉米品种对大斑病、小斑病、黑穗病、黑粉病、茎腐病、粗缩病、玉米螟、蚜虫、红蜘蛛的抗御能力。

玉米芽的软硬,拱土能力的强弱,阶段性的光温敏感性(小穗问题)等。

如:

秦龙9高感玉米大斑病,硕秋8易得粗缩病(君子兰苗)等。

(6)选购高质量的种子

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选择种子纯度高、发芽率好、水分小的种子,通过看、闻、听、摸对种子的质量有一个粗略的判断。

1、看:

一看种子的大小、色泽、粒型、粒色等肉眼可辨别的性状来判断种子的纯度。

如果种子差距较小,且很近似,多属纯度较高,反之,纯度低,不要购买;

二看种子的保存质量,如有霉变、虫蛀、颜色变暗,种子的发芽率不会高,此种子不能购买。

2、闻:

打开种子包装闻时,如有一种酸霉味,说明这种子已变质,发芽率不会太高,不要轻易购买,在大田生产中,种子发芽率达不到85%以上是不能用的。

3、听:

抓一些种子放在手中搓几下,发出清脆声音的种子是较干的,反之是湿的。

4、摸:

买种子时将手伸入种子袋,根据直感判断种子的干湿度,有阴沉潮湿的感觉,说明种子较潮湿。

(7)选用种子净度高的种子。

净度的计算方法是:

种子净度=(种子总重量—杂质重量)/种子总重量×

100%

(8)选用种子发芽率高的种子。

种子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

有机上没有有机玉米种子尽量使用不是包衣种子。

三、播种

(1)播种技术

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

(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

(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这对无霜期较短地区的玉米制种十分关键)。

玉米发芽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

因此,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情况下(田间持水量大于60%),地膜覆盖玉米可提前至5~10cm地温8~10℃时播种。

2、播种方式

根据收获机械来配置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60cm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小量的有穴播,条播,等

3、播种量

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8000~10000粒。

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计算公式为:

亩播种量(kg)=×

1.5~2

例如:

亩计划留苗密度为4500株,种子千粒重为280g,种子发芽率为85%,则亩播量=4500×

280×

1.5÷

(1000×

1000×

85%)=2.22kg

4、株距配置

根据计划定苗密度确定株行距。

60cm等行距播种株距(cm)=

60+40cm宽窄行播种株距(cm)=

5、播种深度

适宜的播种深度,是根据土质、土壤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4~6cm为宜。

如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

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砂壤土地,可适当深些;

大粒种子,可适当深些;

但一般不要超过8cm。

应当注意,在土壤墒情、肥力较好的土壤播种过浅,会在苗期产生大量的无效分蘖。

6、播种质量要求

按精准播种技术要求,达到行距一致,接行准确,下粒准确均匀、深浅一致,覆土良好、镇压紧实,一播全苗。

种子与种肥分别播下,严防种、肥混合。

四、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随着玉米栽培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紧凑耐密的高产、抗倒玉米杂交种的推广,使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已被大量的生产实践所充分证实。

玉米产量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构成,三者的乘积就是亩产量,它们的乘积越大,产量就越高。

生产中总是希望穗多、穗大(粒多)、粒重。

然而在玉米群体内穗数与粒数、粒重既紧密相关,又相互制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内个体间的矛盾逐渐加大,密度越大,这种矛盾和制约的作用就越大。

根据玉米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合理种植密度。

1、根据品种株型确定密度

紧凑型、半紧凑型中晚熟玉米,如SC—704、郑单958、掖单22、农大108、新玉11号等,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

平展型中晚熟玉米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

同类型早熟品种亩增加500~1000株。

2、根据土壤肥力、质地

土壤肥力高的地宜密植,土壤肥力低宜稀植;

土壤质地轻、通透性好的土壤宜密,土壤质地粘重、透气透水差的粘土地宜稀。

3、根据管理水平、水肥投入确定。

管理水平高、水肥投入多的地宜密植;

反之,管理水平较低,水肥投入达不到的地宜稀植。

五、施肥技术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最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

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生产实践,玉米施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氮肥为主、磷肥为辅;

穗肥为主,粒肥为辅。

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

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依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以及品种和密度等综合运用。

(一般有机上没有速效肥很少追肥) 

1、需肥规律

(1)玉米吸收氮、磷、钾元素数量和比例

玉米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随产量水平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2)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

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吸收氮、磷、钾的速度和数量,都有显著的差异。

一般来说,玉米幼苗时生长较慢,植株小,对氮的吸收量较少,约占总氮量的2%左右;

拔节至开花期,进入快速生长,此时正值雌雄穗形成发育时期,吸收营养元素速度快、数量多,是玉米需要营养元素的关键时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50%左右;

籽粒灌浆期,吸收速度和数量逐渐缓慢减少,此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45%左右。

玉米对磷的吸收规律基本上与氮素相同,拔节孕穗至抽雄达到高峰,授粉以后减慢。

2、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主要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

(1)深施基肥

基肥是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通常应该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

其重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苗期和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目前兵团团场有机肥料肥源紧张,基肥基本上以腐熟的油渣、秸秆还田、绿肥为主。

一般结合秋耕将所有有机肥全层深施。

(2)用好种肥

种肥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

(3)分次追肥

①提苗肥:

没有施用种肥的地块,结合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当,加入腐熟过的油渣或羊粪20~30kg。

(腐熟过的)

②孕穗肥:

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最大效应时期,此期正值雌穗小穗分化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养分和水分。

③花粒肥:

玉米已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籽粒中干物质产量90%以上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此时保持叶片青绿,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由于这个时期玉米植株高大,无法进行田间机械作业,使用滴灌或自压软管灌溉的地块,可随水滴施5~10kg喷滴灌专用肥。

④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操作比较简便,营养元素运转快,起效快,是根外追肥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对玉米缺素症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

叶面肥的种类主要有微量元素叶面肥,稀土微肥,有机化合物叶面肥及部分生物调控剂等。

一般结合打药等措施一起使用。

六、节水灌溉

玉米植株根深叶茂,而且其生长期多处在高温条件下,属需水较多的作物。

玉米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不同,必须依据玉米的需水规律,结合当地气候情况,进行科学灌溉,以满足玉米各个生育对水分的需求,保证高产稳产,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1、需水规律

(1)田间需水量

玉米田间需水量,指整个生育期由于生理活动、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的灌水、降水及地下水的总量。

它因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幅。

一般在正常的气候和合理栽培技术措施下,玉米的需水量随着产量提高而提高。

(2)玉米需水规律

玉米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生育阶段,植株蒸腾面积及根系量都在发展,环境条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其阶段需水量存在较大差异。

①出苗~拔节:

苗期需水量较少,日耗水1.28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3%。

②拔节~抽雄:

需水量显著增多,日耗水4.87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2.6%。

③抽雄~乳熟:

需水量达到高峰,日耗水5.41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5%。

④乳熟~成熟:

需水量开始下降,日耗水3.74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9.4%。

从玉米生育期需水规律看,需水量呈单峰曲线,苗期需水较少,孕穗(拔节~抽雄)增多,灌溉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3)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状况的反应

实践和研究证明:

玉米对水分状况的反应总的趋势是苗期比较耐旱,从拔节以后对水分亏缺越来越敏感,抽丝期最敏感,此后敏感性下降。

出苗至展开5叶期,因植株生长缓慢,个体少,耗水少,一般土壤水分就可维持根系的正常生长。

展开5叶至拔节,雄穗正在发育,雌穗开始生长,这一阶段末期开始对水分敏感,但正常情况仍不需要灌水。

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是茎叶生长最快,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也是玉米对水分较敏感时期。

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玉米需水临界期,开始灌水。

抽雄散粉至抽丝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时期。

如水分供应不足,会抑制花丝伸长,推迟抽丝,使雌穗不能正常受精结实;

若此期植株连续萎蔫8天,减产可达40%;

抽丝至籽粒形成期,对水分的敏感仅次于抽丝期,这个时期如植株萎蔫4~8天,一般籽粒减产可达30%左右。

2、灌溉时间

根据玉米需水规律进行灌溉,可以节约用水,提高水分的利用率。

目前主要是依据玉米生长状况的形态指标、土壤含水量及玉米生理指标来确定。

(1)玉米生长形态指标

玉米叶片在中午出现萎蔫现象,黄昏前又恢复,即为轻度缺水,可以开始灌溉。

(2)土壤含水量指标

从播种到出苗要求土壤田间持水量60%~80%;

苗期55%~60%;

拔节期70%;

抽雄、抽丝期80%;

乳熟至蜡熟期75%,低于上述指标就应灌溉。

3、灌溉次数及灌溉量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新疆中晚熟春玉米一般灌水4~5次。

第一水后根据玉米生长及气候情况每间隔12~15天灌一次水,总灌量320~400方。

早熟玉米一般灌3~4水。

(1)中晚熟玉米展开10~12叶时(大喇叭口期),就应开沟灌第一水,亩灌量90~100方,要求渗透均匀,不淹不漏。

(2)第一水后,玉米迅速生长,田间蒸腾不断加大,抗旱能力下降,应及时赶浇第二水,间隔以不超过15天为宜,亩灌量80方左右。

如第二水时间无保证,宁可推迟第一水。

(3)第三水间隔12~15天,正是玉米抽雄前后的需水高峰,应及时补给,亩灌量70~80方。

(4)第四水在玉米抽丝后,籽粒形成灌浆初期,要适时适量满足用水要求,以保证穗大粒多。

亩灌量60~80方。

(5)第五水一般群体较大或玉米高产田,耗水量大,于乳熟中后期适量灌水,以延长叶片功能,增加粒重,亩灌量60~70方。

(七)玉米的田间管理

玉米的田间管理是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针对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做好田间定苗,中耕除草,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田间管理工作,对保证玉米健壮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是玉米高产、稳产、高效、低成本的综合措施。

玉米的田间管理,主要分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阶段。

虽然各个生育阶段均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解决玉米生长与环境条件的矛盾途径也有不同,但在整个田间管理中,前后措施要衔接、配套,注意整体性效益。

1、苗期管理(出苗~拔节)

(1)生育特点

这个阶段是生长分化根、茎、叶的时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以根系建成为中心,各项措施要为保苗、促根、促壮苗服务。

(2)主攻目标

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根多、根深。

(3)丰产长相

出苗整齐,均匀,无空行,无断条。

幼苗叶色深绿,根系发达,植株墩实,生长整齐一致。

(4)管理措施

①保证全苗

全苗是高产的基础,在精准种子和精准播种的基础上,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②现行中耕

中耕是玉米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耕的作用在于疏松土壤,流通空气,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

苗期中耕,一般可进行2~3次。

第一次玉米现行就可进行,深度10~12cm,要避免压苗、埋苗。

第二、三次中耕,苗旁宜浅,行间宜深,中耕深度可达16~18cm。

③适时定苗

适时定苗,可以避免幼苗拥挤,相互遮光,节省土壤养分、水分,以利于培养壮苗。

一般4~5叶时定苗,注意留苗要均匀,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定苗结合株间松土,消灭杂草。

若遇缺株,两侧可留双苗。

定苗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目标产量,确定合理的留苗密度。

考虑到病虫害的危害、田间机械作业等因素,定苗时比计划留苗密度多10%。

④苗期追肥

未带种肥的地块,结合的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当。

⑤蹲苗促壮

蹲苗是根据苗期生长发育的特点,以促进根系发育为主要目的,使根系下扎深,分布广,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

其措施主要有中耕松土,控制水分。

蹲苗的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高,保水力强,对玉米植株增强抗旱、耐旱能力,具有一定作用。

蹲苗要根据当时的苗情、土壤水分、肥力等情况区别对待。

当苗色深绿,长势旺,地力肥,墒情好时应进行蹲苗;

地力瘦,幼苗生长不良,不宜蹲苗;

一般沙性重,保水、保肥性差,盐碱重的地不宜蹲苗。

8、防治病虫害

病害

有30多种,主要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茎腐病等。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管理预防之。

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高粱条螟和粘虫等。

采用药剂防治。

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FusariumgraminearumSchw),又称赤霉病、果穗干腐病,在全国各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

1.危害损失程度

  发生情况

  玉米穗腐病在庄浪县的发生面积随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年份而变化,2003年发病面积3500hm2,病穗率46%;

2004年发病面积3000hm2,病穗率26.5%,2005年发病面积4500hm2,病穗率44.3%,2006年发病面积5300hm2,病穗率23..9%。

  危害性

  受病籽粒黑褐色或红褐色,百粒重降低1/2以上,品质变坏。

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反应[5],试验观察:

原粮内混入20%有病籽粒时,人食用时口感涩苦、味酸臭,过量食用会出现四肢无力、发热、恶心、呕吐、腹涨、腹痛、头晕等症状;

马、骡、驴、猪等家畜饲用时出现腹泻、拒食,生长速度减慢等现象;

羊、鸡饲用后食量减退,并出现母鸡产蛋率下降等现象;

原粮中带有病粒,商品价值降低0.2-0.4元/kg,种子中带有病粒,播种量增加1倍。

  损失程度

  为了测定穗腐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沈单10按果穗大小,病害程度分类,把有病果穗分成5级,测定各级果穗长度,无病果穗粒重(w),有病果穗中健康粒重(y),各级损失情况以公式损失率(%)=[(w-y)/w]×

100计算。

测算结果表明,果穗受害后0、1、2、3、4级的损失率分别为0、18.4%、27.3%、45.0%、68.2%。

症状

  玉米穗腐病在田间自幼苗至成熟期都可发生,最典型的症状为种子霉烂、弱苗、茎腐、穗腐,玉米穗腐病症状其中以穗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

  种子霉烂与弱苗:

病菌污染粘附在种子表面,经播种后,受害重者不能发芽而霉烂,造成缺苗断垄;

轻者出苗后生长细弱缓慢,形成弱苗。

穗腐:

大田再侵染发病初期果穗花丝黑褐色,水浸状,穗轴顶端及籽粒变成黄褐色,粉红色或黑褐色,并扩展到果穗的1/3-1/2处,当多雨或湿度大时可扩展到全部果穗。

患病的籽粒表面生有灰白色或淡红色霉层,白絮状或绒状,果穗松软,穗轴黑褐色,髓部浅黄色或粉红色,折断露出维管束组织。

  病级病害程度无病果穗数

  病原菌

  通过对庄浪县采集到的玉米病果穗不同部位镜检,并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镜检[5。

9],发现属典型的镰刀菌分生孢子,对照有关文献资料比较鉴定[1-8],属半知菌类、瘤座孢科、镰刀菌属(Fusarium)、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Schw),有性阶段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赤霉属(Gibberella)的小麦赤霉病菌(G..zeae(schw)petch),为兼性寄生菌,寄主范围广,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苗枯,茎腐,基腐和穗腐。

  发病规律

  病源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而霉烂损失在果穗收获风干过程中。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附着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腐生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子囊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

穗腐的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

  在收获前已成熟下垂,雨水不易淋入。

另外,第2、3果穗发病率明显高于第1果穗,病害级数高,损失程度亦大。

  9-10月份降雨量及阴雨天数是发病的关键

  玉米收获期及收获后由于秋雨连绵,造成农户对果穗不能及时收获和剥皮晾晒,给病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湿度条件,1999-2005年9-10月沈单10发病程度(y)与降雨量(x)的关系经回归统计分析:

y=-0.7510.311x,相关系数r=0.908>

P0.01=0.874,说明x与y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

  玉米螟为害严重的地块发病重

  在调查中发现,凡被玉米螟为害的果穗或茎秆,穗腐与茎腐同时发生,经济损失重。

经统计分析,穗腐病发生率(%、y)与玉米螟虫株率(%、x)呈y=axb幂函数曲线关系[12。

13],y病=1.3712x0.9549虫,F=323.82**>

F0.01=10.04,回归关系极显著;

玉米螟防治与不防治的穗腐病发生率(%)经t测验,t=5.589**>

df0.01=3.106的极显著标准。

这是因为玉米螟钻蛀所排粪便污染了茎秆与穗轴,给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