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050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墙体砌筑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无锡地铁1号线控制中心及配套土建安装总承包施工工程位于无锡清扬路与金城路交叉口处西北地块,地铁一号线金城路站的西侧,地铁1、5号联络线的上方。

该工程总用地面积21967.25㎡,总建筑面积119990.13㎡,其中地上85694.53㎡,地下34295.6㎡。

建筑层数及高度:

地铁公司办公主塔楼28层,128米;

综合功能架空南裙楼2层(1、2层架空),屋顶距地25.7米;

地铁控制中心大楼7层,屋顶距地37.7米;

派出所、变电站和锡市交通分局北裙楼9层,屋顶距地38.5米。

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结构,部分屋面为钢结构网架屋盖。

3、墙体砌筑说明

3.1、±

0.000以下墙体:

3.1.1采用M7.5砂浆砌筑,灰砂墙250厚

3.1.2除柱边及特殊注明外,门垛宽均按100mm设计

3.1.3加气混凝土墙除注明外其余均为200厚,墙下部设C15素混凝土墙基,高出建筑完成面200mm,卫生间、污水泵房等有水房间墙体墙基为C20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小于建筑完成面300mm。

3.1.4所有水管井门口砖砌100mm宽门槛,高出本层建筑标高100mm。

3.2、±

0.000以上墙体:

3.2.1除柱边及特殊注明外,墙体均为200厚加气混凝土墙,门垛宽按200mm或门居中设计

3.2.2所有水管及冷媒管井检修门,门口均留100mm高门槛;

除特殊标注外,门高均为2000mm。

3.2.3室内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或石膏板等吸水性墙体,先在地面作100~150mm高混凝土带,再于其上安装墙体,需砌至板底或梁底,卫生间轻质隔板下做300mm高C20混凝土带同墙宽,地面防水材料卷起300mm高。

3.2.4100厚轻质隔断墙,做法详07CJ03-1

4、墙体砌筑工艺流程

弹线基层处理(或砼翻边)立皮数杆墙体植筋构造柱钢筋绑扎摆砖砌墙预留7天后墙顶砌斜砖浇筑构造柱混凝土质量验评

5、主要施工方法

5.1施工准备:

5.1.1技术交底责任到人

根据砌块规格、灰缝厚度和宽度、门窗洞口尺寸、过梁的高度、构造柱位置、预留洞等部位等进行排列,并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以提高砌筑工效。

砌体工程施工前,根据施工图纸,在楼地面上弹出墙体的边线以及门窗洞口线;

在每根框架柱上,弹出建筑1m线。

5.1.2砌筑要求清水墙的加气混凝土块,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5.1.3加气混凝土块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倾卸或抛掷。

经验收的砖,应按强度等级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米。

5.1.4常温条件下,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浇砖时砖的含水率宜控制在10-15%。

5.1.5拌制砂浆的水泥、砂、掺合料、外加剂等材料均应符合规定要求。

如水泥标号不明或出厂超过3个月,应经试验鉴定后方可使用(建设方认质认价材料)。

5.1.6砂浆,随拌随用,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砂,并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砂浆稠度宜控制在70mm。

5.1.7拌砂浆及混凝土的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要求(饮用水)。

5.1.8构造柱混凝土彩用商品砼。

5.1.9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并通过试验确定。

5.1.10墙体砌筑前,应进行排砖。

5.1.11砌体施工应在砖墙的转角处及交接处设置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超过15m,过长应在中间加立)。

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筑。

在砌筑前,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构造柱位置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

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

5.1.12砌体应内外搭砌,上下错缝。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

如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5.1.13砂浆拌合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内。

如砂浆,应在砌筑前在贮灰器内再次拌合。

5.2构造柱与圈梁设置:

5.2.1填充墙应按建筑平面图设置构造柱,且应符合以下原则:

砌体转角、纵横墙相交处;

内墙及实墙面外墙每隔不大于4000mm;

外墙之窗台墙、屋顶女儿墙每隔不大于3000mm;

大洞口的两侧(洞口宽度≥2100mm)。

构造柱断面:

墙交接处:

墙厚×

墙厚;

墙中部位置:

200mm。

5.2.2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5.2.3填充墙中圈梁设置位置:

内墙门洞上设一道,外墙窗台处设一道,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处增设一道,砌体女儿墙顶。

电梯井筒需按电梯样本要求设置圈梁,且间距应小于2500mm。

5.3砌筑墙体钢筋:

5.3.1构造柱处墙身拉筋布置见附图。

5.3.2构造柱与墙身连接见附图。

5.3.3墙高大于4米,在门洞口上方或中间设置混圈梁,梁高及配筋见附图。

5.3.4后砌隔墙沿墙高设置2φ6@500拉结筋与混凝土柱、墙拉结,每边伸入砌筑墙内≥700(见附图)。

5.3.5墙体钢筋应从结构混板面按照每皮砖的模数间距小于等于500高度起设置。

5.4砌筑施工

5.4.1墙体砌筑时,应首先盘墙角,每次盘角高度不应超过三皮砖,随盘随靠平、吊直。

5.4.2墙体砌筑正反面灰缝顺直光滑、平整。

5.4.3砌筑采用“三一”砌砖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头缝宽度大于等于2公分,以保证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

严禁用水冲浆灌缝,不得出现明缝。

砌体外侧应保持平直整洁。

5.4.4砌筑砌体时除设置构造柱的部位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1.2米高度)应砌成斜槎。

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槎子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

5.4.5砖墙的丁字交接处,横墙的端头隔皮加砌七分头砖,七分头砖丁面方向依次砌丁砖;

纵墙隔皮砌通。

5.4.6砖墙的十字交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通,交接处内角的竖缝应上下相互错开1/4砖长。

5.4.7在混凝土构造柱根部砌砖墙时,从每层构造柱脚开始,砌马牙槎先退后进,以保证构造柱脚为搭断面。

马牙槎内的灰缝必须密实饱满,其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见下图)

5.4.8填充墙体应由上而下逐层砌筑,每层应留出一皮砌块高度,待砌体沉实后,用斜砌法把下部砌体与上部板梁间的砌块逐块嵌紧、挤实,填满砂浆。

当墙长大于5m时,墙顶应与板或梁连接,沿墙长范围楼板或梁底预留2φ6@1000钢筋,在板或梁和填充墙中锚固长度≥300mm。

连接钢筋在填充墙中应采用C20混凝土浇实。

5.4.9混凝土砖预埋时,应预埋在洞口上下180mm处,中间均匀分布但不能大于600mm。

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埋件等均应在砌筑时准确预留或预埋,不得事后剔凿。

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错放漏放。

5.4.10砌体工作段的分段设置,宜选在构造缝或门窗洞口处。

施工需要在墙中设置的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距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500mm,顶部应设过梁。

5.4.11填充墙的门窗洞口过梁按《钢筋混凝土过梁》03G322-1相应洞口尺寸的过梁选用,过梁断面同墙厚,高度和配筋按图集中荷载等级为一级选用。

5.4.12多孔砖必须使用无齿锯对整砖进行分割,不能用砍刀。

5.4.13设置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

构造柱应有外露面,以便检查混凝土浇灌质量。

5.4.14浇灌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砌体和模板浇水湿润,并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等清除干净。

5.4.15构造柱混凝土分段浇灌时,在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先用水冲洗、润湿,再铺10-2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方可继续浇灌混凝土。

5.4.16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

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

5.5抗震构造措施:

5.5.1构造柱满足抗震构造的措施:

①构造柱在与圈梁相交的接点处宜适当加密,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上下各设3只加密。

②本工程为设防抗震裂度6度,砌体配筋埋入混凝土内彩用化学植筋,要求每500个植筋不少于1组拉拔试验。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连接。

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

6、质量检验与质量通病防治

6.1质量检验

6.1.1砂浆强度等级应以标准养护、龄期为28天的试块抗压的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6.1.2砂浆试块强度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①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②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的90%。

③当单位工程中仅有一组试块时,其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6.1.3在砌筑过程中,每步架至少抽查3处(每处3块砖)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其平均值不得低于80%。

6.1.4混凝土试块强度的检验和评定,应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执行。

6.1.5构造柱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应露筋或有较多的蜂窝、麻面。

6.1.6砌筑完每一楼层后,应校正砌体的轴线和标高,其偏差应控制在限值的允许范围内,并在圈梁顶面上校正。

6.1.7砌体的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

见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移

10

用尺检查

垂直度

小于或等于3m

5

用2m托线板或吊线、尺检查

大于3m

2

表面平整度

8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3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

4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

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6.2质量通病防治

6.2.1排砖不合理:

防治方法:

合理排砖,砌筑前进行试排。

6.2.2游丁走缝:

灰缝垂直度控制,起砖角时用线坠吊直上下皮头缝;

灰缝水平度的控制,首先,利用弹在柱上的水平控制线,在墙体底部200加气混凝土块砌筑时调整好灰缝水平度;

然后在正式砌筑时,每线砖拉水平线进行砌筑,每砌筑600mm高时用水平管检查其水平度,并调整灰缝的厚度,8~12mm

范围内。

6.2.3大角不平:

拉直线,分段甩槎,加强操作检查,每两行用水平尺检查一次,并应派熟练工人把角。

6.2.4垂直度不行

砌筑时先砌筑墙端头约600mm高,用吊线锤检查、校正垂直度后拉通长线砌筑,以后每砌筑600mm高或随时检查墙体端头的垂直度并进行校正。

6.2.5裂缝:

提高砂浆强度,提高砌筑水平,保证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

墙体与不同材料的界面接缝处应采用专用砂浆及玻纤网格布加强。

7、成品保护措施

7.1、砌筑好的砖墙,不得碰撞撬动,否则应重铺砂浆砌筑。

7.2、洞口、管道、沟槽等应事先预留预埋,防止砌后剔凿。

7.3、运料、卸料、翻架子等,防止碰撞墙面及门窗洞口。

7.4、墙体拉结筋、抗震构造柱钢筋及各种预埋件,暖卫、电气管线等,均应注意保护,不得任意拆改或损坏。

7.5、砂浆稠度应适宜,砌墙时应防止砂浆溅脏墙面。

7.6、在吊运砖块或砂浆时,指挥人员和塔吊司机要认真指挥和操作,防止碰撞已砌好的砖墙。

7.7、墙体砌筑后,砂浆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才能支设构造柱、过梁模板。

7.8、浇灌构造柱及过梁混凝土时,不能撬动或碰撞墙体,防止砖体松动。

7.9、雨期施工收工时,应覆盖砌体,以防雨水冲刷。

8、安全措施

8.1、墙身砌体高度超过1.2m高度以上时,应搭设脚手架。

在一层以上或高度超过4m时,脚手架上必须设护身栏杆和挡脚板。

8.2、脚手架上的堆料量不得超过规定的荷载,堆砖高度不得超过三皮侧砖,同一脚手板上的操作人员不得超过2人。

8.3、在楼层施工时,堆放机具、砖块等物品不得超过使用荷载。

如超过使用荷载,必须经过验算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堆放及施工。

8.4、不准站在墙顶上做划线、刮缝及清扫墙面或检查大角垂直度等工作。

8.5、不准用不稳固的工具或物体在脚手板面垫高操作,更不允许在未经加固的情况下,在一层脚手架上随意再叠加一层。

8.6、不准勉强在超过胸部以上的墙体上砌筑,以免将墙体碰撞倒塌或失手掉物造成安全事故。

8.7、在同一垂直面内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隔板,下方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9、文明施工措施

9.1、现场的砌块、砂等材料分类堆放,并立牌标识清楚,砌块的堆码高度不得超过2.5m,砂的堆放场地须三面围护。

9.2、砂浆搅拌机必须在每天施工完毕后进行清洗,清洗水必须经沉淀后方可排入指定的管道。

9.3、每天的砌筑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施工的楼层进行清洁,落地灰及时清理,可二次利用的及时利用,做到“工完场清”。

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