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501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申报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全校班级数59个;

全校学生人数3001人;

全校教师人数174人

专职艺术教师

人数

音乐10人;

美术6人

兼职艺术教师

音乐0人;

美术3人

学校负责 人

职务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袁远芳

校长

0511-86502252

dyjszx@

学校分管艺术教育的负责人

陈跃红

副校长

0511-86902622

Cyh1318@

本校传承艺术项目名称(注明是否列入“国家级或地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小学音乐教育

具有该艺术项目指导能力的教师数

本校教师10人(其中:

专职10人,兼职人)

校外聘请教师4人

开设该艺术项目校本课程的年级/班级

全校一至六年级,共计59个班级

参与该艺术项目课外活动的学生数

人数3002人,占全校学生的100%

对本校开展传承艺术项目的简要说明(1000字左右)

一、艺术教育历史悠久

我校始建于1771年,中国名校600强,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人才辈出的教育名校,设施先进的现代学校,走读寄宿的窗口学校,面向未来的特色学校,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多年前,著名诗人龚自珍在鸣凤书院(我校的前身)任主讲席,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办学思想;

100多年前,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在这里创办“正则艺术专科学校”,乱针绣名扬海内外;

上世纪50年代,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

60年代,我校创办的小红花艺术团下基层,进社区,蜚声大江南北;

80年代,我校在小红花艺术团的基础上成立了鸣凤艺术学校。

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我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艺术新苗。

艺术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素质教育百花园中一朵光彩耀眼的奇葩,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000年12月,我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二、音乐课程特色明显

我校的音乐课程突出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旨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发展和生命品质的提升。

1.国家课程校本实施

我校是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的母校,为进一步弘扬民族音乐,注重音乐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努力彰显“鸣凤”特色。

在建设中注重将音乐课程置于整个《鸣凤课程规划》(学校课程规划)的框架之中,基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师资专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二、三年级开设二胡启蒙课,四至六年级开设音乐综合实践课。

先后编写了校本教材《少儿二胡初级教程》《口琴演奏》《竖笛演奏》,全部配备专业教师和专用教室,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特色课程系列开展

①音乐课程超市。

多年来,我校利用每周三的下午两节课开设音乐课程超市,以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音乐项目。

让学生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音乐爱好和天赋,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发展能力。

②鸣凤艺术学校。

如果说音乐课程超市是对音乐教育的普及,那么鸣凤艺术学校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

在鸣凤艺术学校里,我们开设了声乐、二胡、琵琶、笛子、钢琴、古筝、扬琴、大提琴、口琴、唢呐、竖笛、合唱、乐队等十几个校级音乐兴趣小组,为有音乐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平台。

长期的活动形成了“时间固定(每周三次)、地点固定(艺术楼的专用教室)、教师固定(专业教师)、内容固定(校本教材)”的“四固定”训练模式。

③周日俱乐部。

这是专门为全校800余名寄宿生设置的课程项目。

课程设置源自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每周日晚两个课时,以活动为主,旨在活跃身心的基础上普及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才能,享受音乐生活。

本校传承该艺术项目的优势与条件(800字左右)

一、组织管理科学

1.理念前瞻,组织健全

200多年的艺术教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不拘一格育人才,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丹阳实小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并能自觉地外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行为。

学校设有分管艺术教育的副校长一名,领导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单独设立艺教处,设主任一名,负责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日常开展和管理,下设音乐教研组和美术教研组,两大教研组负责全面开展学校音乐、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等工作,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活动,期末有总结。

2.领导重视,管理科学

学校领导从理念到制度到操作层面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在管理上形成了系统的管理体系,突出发展优先制、项目领衔制和绩效考核制。

发展优先制:

学校的艺术教育优先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鼎力支持。

项目领衔制:

每一个艺术项目都责任到人,从最初的普及到特长生的选拔到外出比赛或演出,都由专人负责,形成梯队,承担责任,享受成果。

绩效考核制:

分三步展开:

①平时检查。

学校加强平时巡查,与教师的辅导费挂钩;

②学期展示。

每个艺术学科组在学期结束进行训练成果展示,由学校组织专业考核组根据学期初制定的训练目标考核,认定合格后,发放学期辅导费。

③年度考核。

一学年一考核,学校根据《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组织分项考核,根据绩效发放绩效工资。

对成绩突出者,颁发艺术教育校长特别奖励基金。

二、师资力量雄厚

1.校外专家加盟

我校十分重视社会力量的加盟办学。

在音乐教育方面,近年来,著名琵琶演奏家、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闵季骞,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杰出的音乐表演大师、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及其夫人钢琴演奏家濑田裕子,音乐教育家、徐州师范音乐系主任费承铿、国内著名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等先后来我校传播音乐文化,传授音乐技能。

2.师资配备合理

我校共有10名专职音乐教师,涉及声乐、舞蹈、器乐、地方戏曲等各个门类,还特聘南京艺术学院老师专门进行二胡的教学,常年聘请苏州、镇江、丹阳等地的器乐名师来校指导。

我校音乐组多次被评为镇江市、丹阳市优秀教研组,2007年被评为“镇江市党员示范岗”,示范项目向全市推广。

3.专业技能扎实

在我校10名专职音乐教师中,8人本科学历,2人为中学高级教师,5人为市以上骨干教师。

其中,艺教处主任朱留凤出版发行个人演唱专辑《女儿心,中国情》,获全市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全能一等奖;

眭辉军老师获镇江市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赵瑾老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钢琴专业;

潘丽莎老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二胡专业;

李志芳老师受到原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蒋祖慧教授指点,少儿舞蹈编排能力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4.课程能力厚实

在《鸣凤课程规划》的实践中,我校音乐教师形成了厚实的课程能力。

朱留凤老师获全国音乐学科录像课比赛一等奖;

王娟老师获中央教科所优质赛课一等奖;

李志芳老师获江苏省和谐杯赛课二等奖;

眭辉军、赵瑾等老师多次获镇江、丹阳市赛课一等奖。

近三年来,音乐组教师在《中小学生音乐报》《儿童音乐》《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琴童》、《小演奏家》等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三、硬件建设到位

我校一直坚持艺术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路,辟有艺术专用楼——鸣凤楼,建筑面积达1582.6平方米,投资23.78万对大楼内部进行了全面改造,目前,辟有器乐类排练专用教室5个:

容纳100人的专用民乐排练厅1个,二胡专用教室2个,琵琶专用室1个,钢琴教室1个。

器乐训练室59个:

钢琴专用训练房13个,扬琴、中阮、大阮、柳琴等训练房7个,琵琶专用训练房13个,二胡专用训练房26个。

其他类专用室8个:

音乐教室4个、声乐排练厅1个,舞蹈房2个,音乐器材保管室1个。

同时一次性投资18.3万,购置民乐器材、液晶电视等音乐教学设备。

学校每年在艺术教育上的投入如训练费、服装费等均超过10万元。

鸣凤楼全天候向学生开放,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艺术学习、训练的需要。

本校传承该艺术项目曾取得的成果描述(600字左右)

一、学校成果

1990至今,我校连续10届获市文娱汇演团体一等奖;

1994年获江苏省“爱家乡,爱老师”合唱比赛一等奖;

1993年、2009年连续两届被评为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

1996年,舞蹈《小和合》获江苏省音舞节比赛一等奖;

1999年,摇滚说唱《楼路桥》获江苏省庆祝改革开放20周年文艺演出一等奖;

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2004年,被评为镇江市优秀教研组;

2007年,艺术组获镇江市党员示范岗;

2009年,合唱《我的妈妈叫中华》获江苏省、镇江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歌唱中国”电视大赛一等奖。

二、教师成果

论作专辑类:

朱留凤老师出版发行个人演唱专辑《女儿心,中国情》。

音乐组编写校本教材《少儿二胡初级教程》《口琴演奏》《竖笛演奏》。

课堂教学类:

先后在省市级教学比赛中有18人次获等级奖,其中,朱留凤老师获全市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全能一等奖,全国音乐学科录像课比赛一等奖;

校外演出类:

音乐组教师均有市以上外出演出经历,其中,全体教师参加大爱镇江文艺演出;

潘丽莎老师参加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二胡演奏,今年春节,赴北京慰问演出;

朱留凤老师先后参加丹阳迎春晚会、五四歌会等演出,还曾进部队慰问演出;

眭辉军、王娟、王丽参加丹阳市庆祝教师节演出。

论文发表类:

近三年来,音乐组老师在《中小学生音乐报》《儿童音乐》《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琴童》《小演奏家》等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辅导学生类:

音乐组教师先后有34人次在省市级学生演出、比赛中获辅导奖,其中,朱留凤老师获江苏省合唱比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指导学生的练琴感悟发表于《小演奏家》杂志;

李志芳、王娟、眭辉军连续几年获丹阳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赵瑾、李志芳等老师多次获丹阳市文娱汇演优秀指导奖;

眭辉军老师获镇江市艺术展演民乐类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三、学生成果

大型活动类:

1999年,摇滚说唱《丹阳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004年,我校选送的《群猴闹春》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演出;

2004年5月,我校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十二生肖卡通奥运会”,央视九位少儿节目主持人与全校师生一起载歌载舞,影响巨大,在央视少儿频道向全国播映。

2001年、2006年,先后在丹阳电视台举办庆六一“鸣凤翱翔”文娱晚会,向全市现场直播。

2007年,20余名学生与女子十二乐坊同台演出;

2008年,百名同学在丹阳市“丹凤朝阳”大型文艺演出中进行二胡演奏,受到央视编导的高度赞誉。

比赛获奖类:

近年来,共有856名学生在省市级音乐比赛中获奖。

其中吉梦月同学获得全国二胡演奏大赛一等奖,在丹阳市“堂皇”“万新”杯钢琴比赛中,实小的选手包揽所有的一、二等奖。

个人展示类:

眭中舟、顾月、陆之羽、吴菲、蒯乐等学生先后举办个人钢琴独奏会。

高校录取类:

近年来,共有49名学生被高一级学校录取。

其中潘丽莎、任雯、程聪等同学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

汪碧洋等同学被南师大音乐系录取;

贡米同学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9快乐女声郑州唱区10强全国300强,参与《李小龙》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现已加盟香港AMusic唱片公司。

本校传承该艺术项目的目标、计划、策略和措施等(1500字左右)

一、音乐教育的目标

通过传承音乐教育,实施自能课堂,成就才情教师,促使学生不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以及音乐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本色儿童,使学校朝着“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不断迈进。

二、音乐教育的策略

(一)实施自能课堂

1.基于规划进行课程开发

我校的整体课程规划与实施均基于《鸣凤课程规划》,因此,音乐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也必须置于规划的框架之内。

我们立足已经实施的音乐校本化课程,并将之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音乐课程的二度开发。

在开发中体现“不拘一格降人才”、“有格而不拘格”,凸显学校文化品质,明晰学校办学特色,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2.凭借课题展开专业引领

在学校主课题省级立项课题《不拘一格降人才——“鸣凤书院”文化引领下的“自能教育”的实践研究》引领下,以省教育学会的《小学生器乐教学的探说索与研究》课题研究来引领音乐教研组的教学研究,倡导“比学习”、“比课堂”“比实绩”学习气氛,多层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

开展《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等教育类书籍阅读与学习,以儿童为本,探索实践总结出适合孩子学习音乐的模式和方法。

3.立足课堂实施自能教育

自能课堂应当是小鸟翱翔的天空,小鱼遨游的大海,小草抽绿的杨柳风……永远是本色儿童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和实践基地!

音乐自能课堂是基于自能学习活动构建的一种新型课堂,它致力于不拘一格地培养有音乐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师和儿童。

在音乐自能课堂上,对教师而言,教学成为一种生命活动、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对儿童而言,音乐学习也成为其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的过程。

“实、活、乐、新”是音乐自能课堂的本质属性,其外显特征表现为“五化”,即教学要求层次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氛围民主化,“先议后教,评练结合”是音乐自能课堂的基本教学模式,还有先教后议、范例引路、小组协作探究、辩评导等变式,在操作中充分体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进而促进教学行为的深刻变革。

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变革才能从实质意义上将课程改革向纵深化推进。

音乐课中的自能教学行为作为一种多维互动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间的互动行为。

我们的音乐自能课堂就是要致力于这些教学行为变革的实践探索。

(二)成就才情教师

在强调学校师生共建共有共享新课程的今天,教师是理解、实践、开发课程的主体,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力量,音乐教育也不例外。

因此,在音乐课程实施中,我们要发展和成就才情教师,凸显“思想的解放,学术的自由;

时间的解放,读书的自主;

空间的解放,教育的自觉”的发展特征。

1.学科专家引领音乐教师成长

聘请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等省内外教育专家组成“智囊团”,邀请江苏省音乐教研员戴海云等学科专业人士为学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出谋划策”,为青年教师成长规划“量身定做”,使教师们在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修正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焕发出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2.同伴互助促进音乐教师成长

建立读书制度,完善学术沙龙、推门听课、质量调研、骨干考核等机制。

通过紧密型师徒挂钩,捆绑考核,共同成长,帮助青年音乐教师站稳讲台;

通过“教科研一体化”,促使音乐教师交流理念,增长才干,鼓励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通过艺术组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促进个性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培养出更多的名、优、特音乐教师。

3.课题研究支撑音乐教师成长

每位音乐教师都根据学校主课题“不拘一格降人才”以及“鸣凤文化化人”、“自能课堂研究”、“才情教师研究”、“培养本色儿童”四个子课题,确立基于音乐学科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积极参与“学生喜欢怎样的老师”、“学生最喜欢的一堂课”、“教师在团队中的亲和力与才情教师发展”调查研究活动,提升音乐教师校园生命品质。

4.绩效考核保障音乐教师成长

在绩效考核中启动教师成长特别扶持基金,优化教师“进修、选拔、评优”过程,实施“三个倾斜”:

向有思想的教师倾斜,向有追求的教师倾斜,向有作为的教师倾斜,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促进音乐教师才情和谐发展。

(三)成就本色学生

1.创设阵地,激发兴趣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立足课内课外两大阵地,利用每周三的下午两节课开设音乐课程超市,面向每位学生,在传承音乐教育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保证。

学校校级音乐兴趣小组为学生音乐的进一步研修提供可能,设有二胡、钢琴、琵琶、声乐、舞蹈、笛子等10多个项目,每周活动三次,实施长期梯队的训练模式。

此外,我校利用校鸣凤电视台音乐讲座,校鸣凤音乐广播,鸣凤楼艺术长廊普及音乐知识,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音乐的熏陶,致力培育音乐新苗,让每一个有这方面追求的孩子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

2.构建舞台,成就梦想

音乐教育需要更多的锤炼和展示的舞台。

校内,学校每年举行丰富的艺术节活动,至今举办十九届,每届艺术节都由校长室统一筹划,相关部门、教研组、班主任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通过学生喜欢的欣赏、讲座、竞赛、实践等形式,涵盖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每个教师,充分锻炼和发展学生。

校外,音乐组为满足学生的表现需求,努力让学生走上市级小学生文艺汇演、黄酒节、经贸恳谈会、迎新春演出、国庆及教师节等社会大舞台,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的同时,也放大了学校优质教育品牌。

音乐教育项目的传承和实践因着富有实小魅力的鸣凤文化的引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观念的更新、行为的转变、模式的创新,其背后还有科学的《鸣凤课程规划》,才情教师共同体,不断建构和生成的一整套新型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它正在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绿色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和谐的课堂,焕发着无限生命活力的课堂,真正促进不同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最优发展,为每一位儿童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才情教师和本色儿童的综合发展成为现实!

地(市)或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盖章)

负责人日期:

年月日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意见

         (盖章)

负责人日期:

全国“传承学校”评审专家组意见(传承项目意义价值、学校传承工作的亮点、存在的不足等)

评审专家组签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