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329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Word格式.docx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校园欺凌已经逐渐演变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如何更好的、更合理的处理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国家经济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小学校园欺凌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形式和特征。

本研究将针对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欺凌者、被欺凌者、帮助者、附和者和保护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环境等对于欺凌事件的影响做出深入的研究和调查。

由此本研究将着力于对国内外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做出阐述,并且结合阅读的资料以及调查的情况与结果,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解决策略及防控措施。

1.2.2研究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频率也日益增高,这极度的危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也导致了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频发。

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本文将在以往已有的研究背景下来研究分析小学校园欺凌新的特点与新的形式,并通过对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原因的分析探究,提出更加系统的解决策略和预防策略,由此丰富和补充我国的相关研究理论。

从实际上来讲,本文对小学校园欺凌当前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整体的、系统的分析,从而更好的给出解决方法和策略,这对于今后监督和预防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3研究现状

1.3.1国内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

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对于未成年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影响。

因此,国内的许多学者都极其关注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从研究中找到事件频发的原因以及解决的策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15年的调查表明,在校学生中经常性的受他人欺凌的比例达到了6.2%,偶尔受到他人欺凌的占32.6%。

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频率在我国呈现出了上升趋势,由此国内的许多学者加大了对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深入探讨以及研究。

2016年吴竞在《小学校园霸凌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中说到我国的有关学者对国内的小学生进行了关于校园欺凌的大量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受欺凌者和欺凌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2.2%和6.2%[1]。

韦日新在《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分析以及对策探究》中提出校园欺凌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比例高于女生,但校园欺凌带给女生的不良影响远比男生要严重得多[2]。

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的姜永平在《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以济南市XX小学为例》中说到自1934年至2019年,由欺凌二字检索出来的论文高达13000多篇。

总体上来说,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现状和原因等方面,并且由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在我国有蔓延、增长的态势[3]。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形势已经越来越严峻了,校园欺凌的行为主体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了,并且正在不断地蔓延。

所以,当前国内有关于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研究热度只增不减,诸多学者都在为了预防和治理小学校园欺凌事件而努力奋斗,致力于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1.3.2国外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

西方国家的校园欺凌问题频发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此,西方诸多国家就对校园欺凌进行了较早的研究,其中学校欺凌的研究始于美国。

早在1999年,英国伦敦大学的彼得·

史密斯教授的研究就曾指出在美国有7%到35%的小学生受到了校园欺凌问题的侵扰[4]。

澳大利亚颁布实施的《国家安全学校框架》为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提供了很多有关于欺凌事件的指导意见,包括了学校领导职责、和谐的校园文化、积极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及家长对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指导[5]。

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小学中的欺凌事件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频率从2008年的8万余件增加到了2014年的18万件[6]。

这种急剧增长的态势令日本社会非常震惊,因此日本重视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刑事立法,如2014年颁布的《少年法》中有规定,对于有实施欺凌行为的少年,根据详细情况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7]。

由以上可以看出国外的小学校园中欺凌事件也是存在的十分普遍的,形式也是不容乐观的。

当前虽然国外关于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开始的较早,但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在探究中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因此,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预防和治理,那么到最后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所以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防治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的文献、书籍和期刊报纸等资料,搜集与小学校园欺凌有关的内容,并且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缜密的分析,从而从当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受到启迪,使本研究处于可靠且有力的理论背景下,丰富本文的理论依据。

1.4.2观察法

通过对哈尔滨市J小学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行为、语言、动作、表情等的细致观察,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找出诱发欺凌事件发生的导火索,从而更好地结合相关理论基础,提供有力的、可靠的解决策略。

1.4.3访谈法

通过对与哈尔滨市J小学学生相关的同学、教师、家长的访谈,了解到他们对于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原因和现状的观点,以及对于此类事件处理方式的建议,将这些访谈素材变为语言资料,从而更好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依据。

1.5本文拟解决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来对小学校园欺凌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和原因,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2相关概念概述

2.1欺凌

欺凌这个词语是由英语翻译得来的,专门的研究最早是从1978年出版的,由挪威卑尔根大学心理学家欧维斯教授的《学校中的攻击:

欺凌者与替罪羊》而开始的[8]。

它的含义为以强力羞辱、伤害、欺侮比自己弱的人。

有些国家和地区也称之为欺负、虐凌等,在我国的台湾地区欺凌被叫做霸凌。

本文认为欺凌是指施加伤害者对受害者进行的经常性、连续性的,并且持续一段时间的恶意伤害行为,这种行为包括身体、心理、语言和非语言行为。

2.2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内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故意或是恶意通过身体、语言等手段进行欺负、欺侮,使另一方遭受身体、心理或财产损害的事件,且多发生在中小学阶段。

3小学校园欺凌现状及原因分析

3.1小学校园欺凌现状

姚建龙教授2016年对全国29个县的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为33.36%[9]。

由以上数据分析得出,我国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已经不单单只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而是变得更加普遍,除此之外,欺凌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是居高不下,形势日渐严峻起来。

因此,本文从欺凌行为的主体、欺凌行为的方式、欺凌行为的普遍性以及欺凌行为发生的地点几方面对小学校园欺凌进行了研究。

3.1.1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主体

欺凌事件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小学校园内,更加普遍。

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主体中男生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比例要高于女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发生欺凌行为的比例要高于性格外向的学生。

笔者在实习期间对哈尔滨市J小学班主任进行访谈时她曾说到男生之间存在校园欺凌现象的比例要高于女生,且导致他们实施校园欺凌行为的因素有很多。

笔者曾在哈尔滨市J小学对小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察,最后统计发现,在性别上,男生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比例大约为24.5%,女生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比例则约为18.7%;

在年龄上,6-8岁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比例约为18.9%,9-12岁发生校园欺凌行为的比例约为21.4%。

据笔者在实习期间对小学生的仔细观察发现,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主体从性格上来说大多为身体强壮、张扬爱表现自己、脾气怪癖、蛮横无理的学生,所占比例远高于性格乖巧听话的学生。

因此由以上可知,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主体中男生的比例要高于女生,高年级的比例要高于低年级,性格暴躁的比例要高于性格乖巧的。

3.1.2小学校园欺凌行为方式

由于小学生思想单纯,想法也比较单一,可塑造性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意识薄弱,自控的能力也很弱,并且对于成人的世界充满好奇,因此极其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和诱惑。

根据笔者在实习期间对于小学生的深入观察发现,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主要方式有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和网络欺凌三种。

其中肢体欺凌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恶意攻击、伤害他人,从而使被欺凌者对欺凌者以及此种欺凌行为产生恐惧,所占的比例约为52%;

言语欺凌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是一种可以间接的对他人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的欺凌方式,所占的比例约为27%;

网络欺凌是一种发生在网络上的欺凌事件,主要是指人们通过网络来对他人进行恶意的、敌对的伤害行为,从而使他人受到一定伤害,所占的比例约为21%。

综上所述,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大多数采用了肢体欺凌的方式。

3.1.3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普遍性

小学校园欺凌广泛的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已经成为了全球青少年成长路上的一块顽石。

它不再是单一的某个地区某个国家的校园问题,而是需要认真对待、全面考虑解决策略的全球性的校园恶劣事件。

在我国,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校园欺凌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以及事后没有对问题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导致欺凌行为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做的一切都只是面子工程。

通过整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相当之高。

在是否发生过校园欺凌现象的调查中得出,你欺凌他人占45%,他人欺凌你占43%,其他占12%[10];

在我国小学校园欺凌行为普遍性分析的调查中显示,经常遭到身体暴力的学生比例占18%,经常遭到他人攻击性言语的学生比例占29%,经常被他人强索或威胁的学生比例高达46%[11]。

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频率之高,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因此,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治迫在眉睫。

3.1.4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地点

当今社会,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惹人深思。

而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地点一般是在灯光昏暗、不易被发现的地方。

在对实习小学班主任进行访谈时她曾说道:

根据我的观察,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地点都比较隐蔽,大多数欺凌者为了躲避老师和防止欺凌行为被其他同学看到向监管者举报,多数都会选择在不易被人发现的场所进行欺凌行为。

在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地点调查中得出,欺凌行为发生在灯光昏暗的地方、厕所、走廊、楼梯拐角或操场的角落这些地方所占的比例依次约为48%,46.3%,33%,39%,37.5%[12]。

3.2小学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3.2.1学生思想意识薄弱

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一些暴力、色情等不安全因素也开始围绕在人们周围,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不良影响最大。

他们通过电脑和手机客户端浏览许多不良信息,这对于并不能够精确感知事物好坏、思想意识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心理上极大的冲击。

笔者曾对实习的指导教师进行过访谈,她在访谈中说到:

612岁的孩子正处于懵懂的青少年时期,他们虽然还未成为大人,却幻想自己成为大人的样子,于是开始学习网上浏览来的那些暴力行为,从而彰显自身的成长。

也正是由于小学生心理防线的脆弱和思想意识不够坚定,才导致了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

3.2.2家长责任意识缺失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行为方式以及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助益;

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对子女的很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使孩子的心理、行为方式、性格等方面都产生越轨行为。

笔者在对一名四年级的孩子进行访谈时他曾说到:

虽然我在爸妈眼里是孩子,但我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有些他们可以做的事,我也可以做的来。

有时候爸爸就会动手打妈妈和我,导致我很怕他。

所以后来我也想像他一样可以随便欺负别人,让他们都怕我。

这说明了经常发生暴力的家庭的孩子会极容易模仿大人的行为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出现暴力行为;

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放任不管的家庭并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也没有让孩子养成自律、自爱的良好性格;

对于孩子过分溺爱的家庭,家长没有教授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没有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从而一旦出现暴力行为,就会十分严重;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可能由于家庭生活不幸福,加之感觉父母对自己不够关心,让他们缺少了父母的爱,从而对他人实施暴力行为,走上犯罪的道路。

3.2.3学校道德教育不完善

由于校园欺凌事件的主体和地点的特殊性,这类事件一度成为了社会管理和法律管理的重中之重。

从管理方面来看,学校对于校园欺凌的监管和预防不到位,没有及时对暴力事件进行制止,事后也没有很好的处理,就将会导致校园欺凌事件事态恶化,无法妥善结束。

从德育方面来看,当今社会,尤其是校园里的道德教育相当不完善、不到位,而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也都是面子工程,根本没有将德育思想充分渗透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更不能谈让学生们利用德育来加强自我教育了。

学校德育一味的进行灌输式教育,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只在意书本知识的传授,根本无法将德育知识深入人心。

3.2.4社会不良风气的传播

引发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的原因有很多,社会不良风气的传播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贫富差距过大,财富分配不均,对于金钱财富的盲目崇拜,使得部分学生通过欺凌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3]。

所以说社会不良风气的传播强化了小学生的欺凌意识,使得想达成某种目的的小学生潜意识的在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时采用了暴力行为,因此校园欺凌事件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愈演愈烈。

4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策略

4.1个人方面

4.1.1加强自我保护

小学生是校园欺凌的主体,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应该做到充分认识校园欺凌发生所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性;

加强自我教育和反思,学会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失败;

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理性的对待他人,理性的处理发生的问题;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心态;

同学之间遇到矛盾不冲动,沉着冷静,三思而后行[14]。

4.1.2提高自身法律知识

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也是诱发校园欺凌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想要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就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多阅读关于法律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要做到从小就知法懂法;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遵纪守法,不仅要对国家的法律心生敬畏,更要学会用法律来保障自身安全和权益。

4.2学校方面

4.2.1加强法律知识传播

实施法制教育是防止校园欺凌的一种有效途径。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有关于法律的课程,使学生们养成对于法律学习的兴趣;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从而对青少年进行直观的、形象的法律教育;

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法律案例,利用切实存在的案件过程来告诉学生们如何更好的规范自身行为,避免触及法律雷区。

4.2.2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对于当今社会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德极为重要。

首先,学校应从课堂上着手,如要求学生穿戴整齐、干净,遇见老师时要主动问好,回答问题时要举手,要遵守课堂规则,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由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形成优良品德的基础;

其次,学校应该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知识寓于学生学习的各科知识中,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这就要比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育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引起学生思想意识上的共鸣,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最后,学校应开展一些有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竞赛或是专家讲座,更加直接的重视起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防止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4.2.3制定应急预案

校园欺凌事件一旦发生,后果就会很严重,因此要努力做好校园欺凌事件的后续处理工作以及后期的预防工作。

小学要建立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制度,并将其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考虑[15]。

想要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就要事先做好应急预案。

在校园里,学校应注重培养师生的法制观念以及法律知识的讲授,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应安装好室内外监控录像设备,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园内的动态,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每日安排校内教师值日巡查,落实值日管理责任制。

4.3家庭方面

4.3.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有利于孩子远离暴力。

家庭成员要多用笑脸面对孩子,不要随意的对孩子发脾气,否则时间久了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

家长要多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在一些方面取得的小成绩;

要学会欣赏孩子,赞美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些赞许,少些不满;

孩子作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话语权,要做到民主,并且乐于倾听孩子的快乐和烦恼;

如果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不要不在意,应给予一定的重视,替孩子考虑全面,切记不管不问。

4.3.2提高家长自身道德素质

家长的行为是给孩子最直接的效仿[16]。

因此家长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首先,家长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要说话算话,并且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感受;

其次,要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长要尽最大的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再者,家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家长的知识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

最后,家长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对于校园欺凌的认识,从而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4.4社会方面

4.4.1加强媒体宣传力度

社会应加强对小学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严重后果的宣传力度,这既能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后果的严重性进而远离暴力事件,又有利于强化学校教职工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对校园欺凌进行预防和监管。

此外,应多多利用媒体的力量宣传一些正能量的新闻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们深刻的感受到暴力事件后果的严重性;

还可以利用媒体做一些有关于青少年教育管理的专题栏目,阻止有关专家和教授来讲解校园欺凌事件如何预防,事发后如何更好的进行处理,并且对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进行分别指导,由此更好地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

4.4.2整顿校园周边环境

社会相关部门应加大力度整顿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安全的、舒适的场所。

要严格规定学校附近不允许开设网吧、游戏厅、洗浴场、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禁止学校门口或是周边停留一些小商贩进行各种食品和商品的售卖。

合理且严格管理学校周边环境是防治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措施之一,针对学校周边环境混乱、商贩营业不合法、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社会各界应加强监督,在日常管理中杜绝任何校园欺凌事件的苗头,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纯净的学习场所。

结论

最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也在剧烈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变化,一些不良观念也开始慢慢渗透到社会中来,特别是校园中。

因此,当今社会青少年的犯罪比列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小学的校园欺凌事件比列不断增加。

这不仅严重的伤害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同时也为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

为此,防治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以及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成了学生的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关于小学校园欺凌的研究起步较晚,认识层次较浅,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方式和手段也不太完善,这对于小学生整个群体以及其他教学人员的发展都有所阻碍。

本研究查阅大量资料和书籍,找出了当前国内外对小学校园欺凌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的意义,并且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从相关概念界定,指出欺凌和校园欺凌的不同;

再到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从目前形势找出原因,并且做了具体且有针对性的分析;

最后到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策略,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预防和解决方法。

然而由于校园欺凌事件存在的长期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决定了预防和防治校园欺凌事件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综合工程。

所以,本研究致力于校园欺凌事件的研究,建立一个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形成治理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有效机制,这也正是本文的闪光点所在,同时也体现出了本文在研究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上的重要价值。

致谢

本文从写作到完成的整个过程,我要感谢很多人,感谢他们给予我的帮助。

首先,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聂老师和王老师的悉心关怀和耐心指导,所以才能如此有效率且有质量的完成。

她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的治学精神以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深的感染了我,让我惊讶,让我钦佩。

此外,聂老师和王老师除了在论文写作上给予我帮助,也在生活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为此我十分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辛辛苦苦的努力才给了我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也是他们生活上对于我的悉心关怀才让我有了如今的自信,更是他们在我失意时的鼓励给了我力量继续前行,我感恩父母对我的伟大的爱;

再次我要感谢我的室友们,大学四年的时光呼啸而过,四年里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无论是欢声笑语,还是痛哭流涕,都似乎还是昨天发生过的一样,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感谢他们在我难过时的陪伴,感谢他们在我遇到挫折时的鼓励,更感谢他们最后对于我论文上的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校,四年来感谢它为我提供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感谢它教会了我许多道理,也感谢它让我在最美好的岁月里遇见了最美好的人们。

谢谢那些在我写作本文时给予过我帮助的你们,谢谢!

参考文献

[1]吴竞.小学校园霸凌行为调查及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03):

30.

[2]韦日新.小学校园欺凌成因分析以及对策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02).

[3]姜永平.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以济南市XX小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8(06):

9.

[4]周晓晓.美国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干预措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05)

[5]澳大利亚教育、幼儿发展和青年事务理事会.国家安全学校框架[J].教育、幼儿发展和青年事务理事会会议,2011.

[6]贺江群,胡中锋.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防止对策[J].中小学德育,2016(04).

[7]日本政府.少年法[Z].日本内阁会议,2015.

[8]刘皓颖.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