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0399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6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3页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中综中药表格Word下载.docx

止痉

1、外感表证2、风疹瘙痒

3、风寒湿痹3、破伤风证

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

不宜

煎,5~10g

伞形科多年生草本

羌活

辛苦,温

膀胱肾

发散风寒,祛风胜湿

止痛

1、风寒感冒

2、风寒湿痹(善驱上半身风寒湿痹)

辛香温燥之性较烈,阴血亏虚者慎

用量过多,易致呕吐

伞形科,羌活/宽叶羌活干燥根茎及根

藁本

辛,温膀胱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1、风寒感冒,太阳头痛2、风寒湿痹

白芷

肺胃大肠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直通鼻窍,祛风止痒

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4、带下证5、疮痈肿毒

6、皮肤风湿瘙痒

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

兴安/川/杭白芷

细辛

肺肾心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1、风寒感冒3、鼻渊4、肺寒咳喘

2、少阴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咳嗽等忌

用量不宜过大;

反藜芦

1~3g,

散剂每次服0.5~1g

马兜铃科,北/汉城/华细辛的根及根茎

苍耳子

有毒,肺

发散风寒,通鼻窍

祛风湿,止痛

1、风寒感冒2、鼻渊头痛

3、风寒湿痹

血虚头痛不宜

过量易中毒

/入丸散

菊科,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辛夷

辛,温肺胃

1、风寒感冒2、鼻塞、鼻渊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祛风止痛

1、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2、目赤肿痛,耳鸣耳聋3、风湿痹痛

马鞭草科,单叶/蔓荆干燥成熟果实

薄荷

辛,凉

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4、肝气郁滞,胸闷胁痛

体虚自汗不宜

3~6g,不宜久煎

叶-发汗解表;

梗-行气和中

唇形科,

牛蒡子

辛苦,寒

疏散风热,利咽透疹

宣肺祛痰,解毒消肿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痈肿疮毒,丹毒,痄腮,喉痹

滑肠通便,气虚便溏

6~12g

炒用使苦寒及滑肠之性稍减

菊科

干燥成熟果实

蝉蜕

甘,寒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

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透疹,镇静安神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喑哑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目赤翳障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5、小儿夜啼

孕妇慎

3~6g,煎/入丸散

一般用量宜小,止痉量大

蝉科昆虫黑蚱幼化时脱落的皮壳

桑叶

苦甘,寒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凉血止血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肺热/燥热咳嗽

3、肝阳上亢眩晕4、目赤昏花5、血热妄行

5~10g,煎/入丸散

外-煎水洗眼;

蜜制-润肺止咳

桑科

干燥叶

菊花

甘苦,微寒

肝肺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

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3、目赤昏花4、疮痈肿毒

黄-疏散风热;

白-清热明目

野-清热解毒

干燥头状花序

浮萍

辛,寒

肺膀胱

疏散风热,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1、风热感冒2、麻疹不透

3、风疹瘙痒4、水肿尿少

柴胡

苦辛,微寒

肝胆肺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截疟

1、表证发热,少阳证2、肝郁气滞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4、寒热

性升发,故阴虚阳亢,

肝风内动,阴虚火旺,气机上逆忌/慎

3~10g,

解表退热-生,量稍重;

升阳-酒炙/生,量轻;

疏肝-醋

伞形科,狭叶/柴胡

干燥根

葛根

甘辛,凉

脾胃肺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

升阳止泻,透疹,降压

通经活络,解酒毒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2、麻疹不透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4、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5、降血压6、中风偏瘫,胸痹心痛

煎,10~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通经活络-生;

升阳止泻-煨

豆科,野/甘葛藤

升麻

辛微苦,微寒

肺脾大肠胃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

1、外感表证2、麻疹不透

3、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

4、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阴虚阳亢忌

3~10g,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生

升举阳气-炙

毛莨科,

大三叶/兴安/升麻

干燥根茎

淡豆豉

苦辛,凉肺胃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1、外感表证2、热病烦闷

第二章清热药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辛甘,大寒

生: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1、温病气分实热证2、肺热咳喘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脾胃虚弱及阴虚内热

15~60g,宜先煎

适量外用

研末撒敷患处

硫酸盐类,硬石膏族主含水硫酸钙

(CaSO4·

2H2O)

知母

肺胃肾

清热泻火,生津(滋阴)润燥

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5、肠燥便秘

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

脾虚便溏不宜

煎,6~12g

百合科

芦根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除烦止呕,利尿

1、热病烦渴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4、热淋涩痛

脾胃虚寒慎

煎,干,15~30g

鲜,加倍/捣汁

禾草科

新鲜/干燥根茎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内热消渴

4、疮疡肿毒

不宜与乌头类同用

葫芦科,双边/栝楼干燥根

淡竹叶

甘淡,寒

心胃小肠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1、热病烦渴2、口疮尿赤3、热淋涩痛

栀子

苦,寒

心肺三焦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

凉血止血外:

消肿止痛

1、热病心烦2、湿热黄疸3、血淋涩痛

4、血热吐衄5、目赤肿痛6、火毒疮疡

苦寒伤胃,脾虚便溏

煎,6~10g

外:

生,适量研末调敷

茜草科

夏枯草

肝胆

清热泻火,明目,消肿散结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3、乳痈肿痛4、热毒疮疡

脾胃虚弱慎

煎,9~15g

/熬膏服

干燥果穗

决明子

甘苦咸,微寒

肝大肠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头痛,眩晕3、肠燥便秘

气虚便溏不宜

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豆科,小/决明

干燥成熟种子

密蒙花

甘,微寒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

2、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

肺胆脾胃

大肠小肠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3、血热吐衄4、痈肿疮毒

5、胎动不安

苦寒伤胃,脾胃虚寒不宜

清热-生;

清上焦热-酒炙

安胎-炒;

止血-炒炭

黄连

心脾胃肝

胆大肠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2、湿热痢疾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4、痈肿疔疮,目赤牙痛

5、消渴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大苦大寒,过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忌

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慎

外,适量

毛莨科

三角叶/黄连/云连

黄柏

肾膀胱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2、湿热泻痢,黄疸尿赤3、脚气痿躄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5、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煎,3~12g

芸香科,黄皮树

/黄檗,干燥树皮

苦参

心肝肾

大肠膀胱

清热燥湿,杀虫

利尿

1、湿热泻痢,便血,黄疸

2、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

3、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脾胃虚寒忌

煎,4.5~9g

适量

豆科

龙胆草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2、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强中3、惊风抽搐

脾胃虚寒不宜

阴虚津伤慎

煎,3~6g

龙胆科

条叶/三花/坚/龙胆干燥根及根茎

秦皮

苦涩,寒

肝胆大肠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

止带,明目

1、湿热泻痢,带下阴痒2、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白鲜皮

脾胃膀胱

清热燥湿,祛风解表

1、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

2、湿热黄疸,尿赤,风湿热痹

芸香科

干燥根皮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肺心胃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凉血止痢

1、痈肿疔疮,喉痹,丹青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毒血痢

脾胃虚寒及

气虚疮疡脓清

煎,6~15g。

暑热烦渴-露

疏散风热、清泻里热-生热毒血痢-炒炭

忍冬科

干燥花蕾/带初开的花

野菊花

肝心

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1、痈肿疔疮,咽喉肿痛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连翘

苦,微寒

肺心小肠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疏散风热

1、疮痈肿毒,瘰疬结核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3、热淋涩痛

脾胃虚寒,气虚脓清不宜

煎,6~15g

木樨科

干燥果实

蒲公英

肝胃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利湿通淋

1、疔疮肿毒,乳痈,肺痈,肠痈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量过大可致缓泻

鲜,适量,捣敷/煎汤

熏洗患处

菊科,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

干燥全草

紫花地丁

苦辛,寒

心肝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乳痈肠痈

2、毒蛇咬伤

体质虚寒忌

煎,15~30g

鲜,适量,捣烂敷

堇菜科

穿心莲

小肠膀胱

清热解毒,凉血

消肿,燥湿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2、顿咳劳咳,肺痈吐脓,咽喉肿痛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大青叶

心胃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温病高热神昏,温病发斑

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煎,9~15g

十字花科

菘蓝干燥叶片

青黛

咸,寒

泻火定惊

1、温毒发斑,血热衄血

2、喉痹口疮,火毒疮疡

3、肝火犯肺,胸痛咳血

4、小儿惊痫

胃寒慎

内服,1~3g。

难溶于水常做散剂冲服/入丸剂

爵床科,马蓝;

蓼科,蓼蓝

十字花科,菘蓝

叶/茎叶经过加工制得

干燥粉末/团块/颗粒

板蓝根

苦,寒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瘟疫时毒,咽喉肿痛2、温毒发斑,痄腮

丹毒痈肿,大头瘟疫,烂喉丹痧

体虚无实火热毒忌

十字花科菘蓝,干燥根

马勃

辛,平肺

清热利咽,止血

1、风热郁肺,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2、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射干

苦,寒肺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1、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2、痰盛咳喘

苦寒,脾虚便溏不宜

孕妇慎

鸢尾科干燥根茎

白头翁

苦,寒胃大肠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热毒血痢2、阴痒带下

虚寒泻痢

煎9~15g

茛科干燥根

马齿苋

酸,寒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止痢

1、热毒血痢

2、痈肿疔疮,丹毒,蛇虫咬伤,湿疹

3、崩漏,便血,痔血

贯众

小毒

杀虫

1、风热感冒,温毒发疹2、血热出血

3、虫疾4、烧烫伤5、妇人带下

有小毒,量不宜大

服时忌油腻

脾胃虚寒,孕妇慎

煎,5~10g。

杀虫及清热解毒-生

鳞毛蕨科

粗茎鳞毛蕨的带叶柄基部的干燥根茎

鱼腥草

辛,微寒肺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

利尿通淋

1、肺痈吐脓,痰热咳喘2、热毒疮痈

3、湿热淋证4、湿热泻痢

虚寒证及阴证疮疡忌

煎,15~25g挥发油,不宜久煎

鲜:

量加倍,水煎/捣汁

适,捣敷/煎汤熏洗

三白草科蕺菜

新鲜全草

/干燥地上部分

败酱草

胃大肠肝

祛瘀止痛

1、肠痈肺痈,痈肿疮毒2、产后瘀阻腹痛

山豆根

苦,寒,毒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1、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

2、牙龈肿痛,口舌生疮3、湿热黄疸

4、肺热咳嗽5、痈肿疮毒

有毒,过量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

豆科越南槐

干燥根及根茎

蚤休

小毒肝

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凉肝定惊,化瘀止血

1、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2、惊风抽搐3、跌打损伤

体虚、无实火热毒、孕妇、阴证疮疡忌

煎,3~9g

适,捣敷/研末调涂患处

百合科七叶一枝花/云南重楼干燥根茎

土茯苓

甘淡,平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1、梅毒毒疮,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疥癣3、疮痈,瘰疬

肝肾阴虚慎

服时忌茶

煎,15~60g

百合科

光叶菝葜

干燥块茎

熊胆

肝胆心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

清肝明目

1、热极生风,惊险抽搐

2、热毒疮痈,痔疮,咽喉肿痛

3、目赤翳障

虚寒证禁

内服,0.25~0.5g,入丸散

口服易致呕吐,宜用胶囊剂

适,调涂患处

脊椎动物熊科

棕/黑熊

干燥胆汁

漏芦

苦,寒胃

通经下乳,舒经通脉

1、乳痈肿毒,痈疽发背,瘰疬疮毒

2、乳汁不下3、湿痹拘挛

山慈菇

甘微辛,凉

肝脾

化痰

1、痈疽疔疮,瘰疬痰核2、癥瘕痞块

红藤

苦,平

大肠肝

清热解毒,活血

1、肠痈腹痛2、跌打损伤,经闭痛经

3、风湿痹痛

白花蛇舌草

微苦甘,寒

胃大小肠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2、热淋涩痛3、湿热黄疸

半边莲

辛,平

心小肠肺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1、疮痈肿毒,蛇虫咬伤2、鼓胀水肿

3、湿疮、湿疹

鸦胆子

小毒大肠肝

清热解毒,止痢

截疟,腐蚀赘疣

1、热毒血痢,冷积久痢2、各型疟疾

3、鸡眼赘疣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甘苦,寒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脾虚湿滞,

腹满便溏不宜

玄参科

新鲜/干燥块根

玄参

甘苦咸

微寒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滋阴生津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

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脾胃虚寒,

食少便溏不宜

水牛角

清热凉血,解毒

定惊

1、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2、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3、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煎,15~30g,先煎

浓缩粉冲服,1.5~3g/次bid

牛科动物

水牛的角

牡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4、痈肿疮毒

血虚有寒,

月经量多,

清热凉血-生,活血-酒炙

赤芍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

血寒经闭不宜

毛莨科川/赤芍

紫草

甘咸,寒

清热凉血,活血

解表透疹

1、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2、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蒿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

解暑截虐,退黄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4、疟疾寒热5、湿热黄疸

苦寒,脾胃虚弱,

肠滑泄泻忌

入汤剂宜后下

菊科,黄花蒿

地骨皮

肺肝肾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生津止渴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2、肺热咳嗽3、血热出血4、内热消渴

外感风寒发热

及脾虚便溏不宜

茄科,宁夏/枸杞

白薇

苦咸,寒

胃肝肾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1、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温邪伤营发热

2、热淋,血淋3、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4、阴虚外感

银柴胡

甘,微寒肝胃

退虚热,除疳热

1、阴虚发热,骨蒸劳热2、疳积发热

胡黄连

肝胃大肠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1、阴虚发热,骨蒸潮热2、小儿疳热3、湿热泻痢,黄疸尿赤

4、痔疮肿痛

第三章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

脾胃大肠

肝心包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利湿退黄

逐瘀通经,破痰实

通脏腑,降湿浊

1、积滞便秘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3、热毒疮疡,烧烫伤4、瘀血诸证,跌打损伤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水肿

6、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癫狂惊痫

如非实证,不宜妄用

善活血祛瘀-妇女怀孕

月经期、哺乳期忌

煎,3~15g。

后下-泻下强

酒制大黄-活血好

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

蓼科

掌叶/唐古特/药用大黄

芒硝

咸苦,寒

胃大肠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

清热消肿

1、积滞便秘,腹满腹胀

2、咽痛,口疮,目赤,疮痈肿痛

3、乳痈,肠痈,腹痛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慎

不宜与硫磺、三棱同用

6~12g,一般不入煎

冲入药汁/开水融化后服

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主含水硫酸钠

番泻叶

甘苦,寒大肠

泻下通便,行滞利水

1、热结便秘2、腹水肿胀

芦荟

泻下通便,清肝泻火

杀虫疗疳

1、热结便秘2、烦躁惊痫3、小儿疳积

4、癣疮

第二节润下药

火麻仁

甘,平脾胃大肠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

煎,10~15g,打碎入煎

郁李仁

辛苦甘,平脾大小肠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1、肠燥便秘,食积气滞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甘遂

苦,寒,有毒

肺肾大肠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

2.风痰癫痫3.疮痈肿毒

孕妇忌

不宜与甘草同用

入丸散,0.5~1.5g/次

炮制后多入丸散;

适,生

大戟科甘遂脚

干燥根块

大戟

肺脾肾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煎,1.5~3g;

入丸散,1g/次

适,生。

内服醋制-减毒

大戟科

芫花

苦辛,温,有毒

泻水逐饮

外用杀虫疗疮

2.疥癣秃疮,痈肿,冻疮

煎,1.5~3g入丸散,0.6~0.9gqd.

内服醋制-减毒;

瑞香科

干燥花蕾

商陆

肺脾肾大肠

泻下逐水,消肿散结

外用解毒散结

1.水肿,鼓胀2.疮痈肿毒

巴豆

辛,热,有毒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1.寒积便秘2.腹水臌胀3.喉痹,喉风

4.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疣痣5.小儿乳食停积

孕妇禁

不与牵牛子同用

入丸散,0.1~0.3g;

大多制成巴豆霜-减毒

干燥成熟的果实

牵牛子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消痰涤饮

1.水肿,臌胀2.痰饮喘咳3.虫积腹痛

不与巴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