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061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a、1665年以后的25年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

c、19世纪的最后25年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组织培养b、高速离心c、光学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

四、判断题

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

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英国学者Robert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5、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五、简答题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何重要意义?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3、为什么说19世纪最后25年是细胞学发展的经典时期?

第一章参考答案

1、细胞生物学cellbiology:

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学科。

2、显微结构microscopicstructure: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目前用于研究细胞显微结构的工具有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1、生命活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

2、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

1、B、2、C、3、C、4、D。

1、×

2、×

3、√4、×

5、×

6、×

1、答: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

细胞学说的创立参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其意义在于:

明确了整个自然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

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

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进步。

2、答:

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细胞质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细胞生物学时期。

3、答:

因为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主要完成了如下的工作:

⑴原生质理论的提出;

⑵细胞分裂的研究;

⑶重要细胞器的发现。

这些工作大大地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它的很多成果都是通过实验才得以发现和发展的。

许多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进展以及新概念的形成,往往来自新技术的应用。

因此,方法上的突破,对于理论和应用上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学习本章应确立的基本思想。

1.显微成像包括直接成像和间接成像。

显微技术是细胞生物学最基本的研究技术,包括光学显微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

在光学显微技术中要掌握几种常用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普通双筒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倒置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研究亚显微结构的主要工具,透射和扫描电镜的是两类主要的电子显微镜,对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样品制备方法则是学习的重点。

2.细胞化学技术介绍了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细胞分选技术,其中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是细胞生物学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技术,应重点掌握。

3.细胞工程技术是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的交叉领域,主要利用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工程学的技术手段,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有计划地改变或创造细胞遗传性的技术。

包括体外大量培养和繁殖细胞,或获得细胞产品、或利用细胞体本身。

主要内容包括:

细胞融合、细胞生物反应器、染色体转移、细胞器移植、基因转移、细胞及组织培养。

4.分离技术是一大类技术的总称,包括细胞组分的分离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应掌握各种分离技术的原理和用途。

本章对分子生物学方法作了简要介绍,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章:

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

1.细胞质膜(plasmamembrane)是指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所组成。

质膜的基本作用是维护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参与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和信息传递。

另外,在细胞的生存、生长、分裂、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和讨论质膜的结构和运输功能。

2.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质膜是惟一的结构,并且易于提纯和分离,是研究膜结构的最好材料。

人们对膜结构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对红细胞膜结构的研究。

重点学习红细胞质膜的脂双层的实验、红细胞的膜骨架组成。

3.构成膜的三大成分是脂、蛋白质和糖类。

要了解膜脂的主要类型、特性和功能;

脂质体的制备和作用。

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体现者,要掌握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膜蛋白的功能和膜蛋白的研究方法。

对于膜糖的学习重点是膜糖的存在方式、膜糖的功能。

4.膜的分子结构及特点是本章核心内容之一。

主要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即不对称性和流动性。

在不对称性方面,重点掌握不对称性的表现、不对称性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在膜的流动性方面,重点是流动性的表现形式、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膜流动性的研究方法、影响流动性的因素等。

5.物质的跨膜运输是本章的另一个核心内容,理解扩散与渗透、分清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主要特点。

对于被动运输,掌握简单扩、促进扩散及其特点。

特别掌握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在被动运输中的作用。

对于主动运输,要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参与主动运输的运输ATPase,包括P型离子泵、V型泵、F型泵。

并注意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主动运输的比较。

第四章:

细胞环境与互作

多细胞的生命有机体中的细胞组成不同的组织,在这些组织中,细胞相互间以及细胞与细胞外环境维持着良好的关系。

细胞相互间以及细胞与细胞环境的相互作用调节着细胞的迁移、生长、以及组织的三维结构。

本章主要集中讨论细胞的表面结构、细胞外基质、细胞识别、细胞粘着和细胞连接等,重点讨论的是细胞外基质、细胞粘着、细胞连接。

1.细胞通过表面发生的作用包括细胞识别、细胞粘着、细胞连接、细胞通讯等。

了解细胞表面的概念、结构特点、与质膜的关系等。

2.细胞外基质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由三大类成份构成的。

蛋白聚糖:

它们能够形成水性的胶状物;

结构蛋白:

如胶原和弹性蛋白,它们赋予细胞外基质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粘着蛋白,如纤粘连蛋白和层粘联蛋白,它们促使细胞同基质结合。

学习细胞外基质,重点是学习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三大类成份的组成、相互间以及与细胞质膜的关系。

3.细胞识别是指细胞对同种或异种细胞、同源或异源细胞、以及对自己和异己物质分子的认识和鉴别。

细胞粘着则是指相邻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某种方式粘合在一起,组成组织或与其他组织分开,这种粘合的方式比较松散。

另外从事件发生的次序来说,细胞识别在先,细胞粘着在后,识别是粘着的基础。

重点要掌握各种粘着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4.细胞在识别和粘着的基础上进行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有三种方式:

紧密连接、斑块连接、通讯连接。

比较复杂的是斑块连接,它又可分为四种连接方式:

粘着带、粘着斑、桥粒、半桥粒。

对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根据连接蛋白与细胞骨架的关系,以及是否是细胞与细胞的连接,还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连接,这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建立细胞社会学的观念,即多细胞的生物体是一个细胞的社会,组成机体的不同类型的细胞相互合作,协调一致地维持整个生命的生命活动。

第五章:

细胞通讯

细胞通讯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社会中,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细胞生理反应,或者引起基因活动,而后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整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

1.关于细胞通讯的基本特点,主要掌握三个问题:

信号分子(包括第二信使)及其性质和特点、受体的类型和研究方法、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2.在G蛋白偶联受体及信号转导一节中,重点掌握PKA和PKC两个系统进行信号转导的机理,包括系统的组成、第二信使的产生、信号的级联放大、信号的解除等。

另外,对三体G蛋白的结构、循环机制应有较深地理解和认识。

3.对于酶联受体信号转导系统,主要是学习和掌握该系统的转导机制,以及各种不同的信号因子受体被激活和作用的特点。

重点理解受体酪氨酸激酶/Ras途径及引起的反应,特别是Ras蛋白的激活及所涉及的相关因子。

4.在信号的汇集、趋异与窜扰一节中介绍了信号转导途径的汇集、信号趋异、信号转导途径间的窜扰等现象,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细胞的信号传导是一个综合性的反应,不应孤立地看待一个个的信号反应。

本章的重点是G蛋白偶联受体及信号转导、酶联受体信号转导、信号的整合、调节与终止。

第六章:

核糖体与核酶

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其惟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所以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

核酶一词用于描述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即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但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由于核酶是在研究rRNA加工过程中被发现的,所以将核酶与核糖体并为一章介绍。

1.关于核糖体的形态结构,主要学习掌握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核糖体的化学组成、细菌核糖体的结构模型。

2.核糖体的生物发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主要是掌握核糖体rRNA基因的转录与加工、核糖体的装配。

3.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作用,仅作一般介绍。

但与细胞生物学关系密切的两个内容应特别注意:

多聚核糖体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意义、通过嘌呤霉素的抑制实验揭示A位点和P位点是两个独立的位点。

4.反义RNA与核酶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

由于核酶的发现在分子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重点掌握。

特别是核酶的发现过程及证实、核酶与内含子剪接的关系、核酶的应用尤为重要。

此节还简要讨论了RNA编辑,这也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核糖体在细胞的遗传信息流中起信息转换作用;

在生物化学中,将核糖体看成是蛋白质合成的工厂,这就是核糖体在两个不同学科中的定位。

第七章: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有细胞“动力工厂”之称。

另外,线粒体有自身的DNA和遗传体系,但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数量有限,因此,线粒体只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过氧化物酶体是细胞内另一个需要氧的细胞器,不过过氧化物酶体需要氧不是用于ATP的合成而是用于有毒物质的氧化,对线粒体具有氧调节作用。

1.了解线粒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是学习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基础,对线粒体膜的通透性、线粒体各组分的分离、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和线粒体内膜的主动运输系统应有基本的认识。

2.本章的第三节是关于线粒体蛋白定位的研究是重点内容之一。

要求学习者掌握导肽的性质、线粒体蛋白定位的机理、以及线粒体蛋白转运的实验证明等。

3.第四节是讨论线粒体的功能----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本章的另一个核心内容。

重点掌握呼吸链的组成、电子载体、电子传递机理、氧化磷酸化机理等。

4.关于线粒体的遗传、增殖和起源,主要掌握线粒体的遗传体制、密码的特殊性、线粒体的分裂,及线粒体起源的相关学说。

5.对于过氧化物酶体,重点了解过氧化物酶体所含酶类、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特别是对氧浓度的调节作用)、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等。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导肽和线粒体蛋白的定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第八章: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主要是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的,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能量转换细胞器,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即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同时产生分子氧。

本章从五个方面讨论叶绿体的结构、光合作用机理、叶绿体遗传等,核心内容是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

1.在叶绿体的来源与分布一节中,学习的重点是叶绿体的发育,即叶绿体与前质体的关系,弄清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等几个概念的差异。

2.叶绿体的结构比较特殊,它含有3种不同的膜(外膜、内膜和类囊体膜)以及3种彼此分隔的区室(膜间隙、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腔),区分不同膜的结构特点和不同区室中化学组成的差异是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一节的重点。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的机制是本章的重点,要求掌握光合作用色素的结构和特点、光合作用单位和反应中心的组成、光能吸收、传递与转变的过程、以及电子传递的途径。

特别是掌握两个光系统的结构和作用,以及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的机理。

4.二氧化碳的固定和糖类的合成属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学习的要点是掌握卡尔文循环中三个阶段的特点:

羧化、还原和RuBP的再生的机制。

5.关于叶绿体遗传的讨论,要点包括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点、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叶绿体的发生和起源。

并注意将叶绿体与线粒体进行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比较。

第九章:

内膜系统与膜运输

真核细胞在进化上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形成了发达的细胞质膜系统,将细胞内环境分割成许多功能不同的区室。

内膜系统是指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液泡(包括内体和分泌泡)等四类膜结合细胞器,因为它们的膜是相互流动的,处于动态平衡,在功能上也是相互协同的,其中包括膜运输系统。

本章是细胞生物学的重点章,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内质网及信号肽假说、小泡运输的分子机理是本章的关键内容。

1.内质网是内膜系统中的重要膜结合细胞器,主要分清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在功能上的差异。

对于粗面内质网,重点是信号肽假说和蛋白质转运的机制。

2.高尔基复合体是内膜系统中参与蛋白质加工与分选的细胞器,要求了解和掌握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分泌活动的作用,即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理解高尔基体在细胞内物质运输中所起的交通枢纽作用。

3.关于溶酶体,要求掌握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溶酶体的类型及特点、溶酶体的功能、溶酶体的生物发生。

4.第六节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重点学习和掌握运输小泡的类型和分选信号、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的机理、COP-被膜小泡形成的机理、小泡的定向运输、停靠和融合机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充分了解细胞内部结构的动态关系,蛋白质合成和分选的机制和“流水”作业的模式,从中获得启发。

第十章:

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微管、肌动蛋白纤维、中间纤维。

细胞骨架有多种功能:

作为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参与细胞分裂、细胞的运动等。

本章主要介绍和讨论细胞骨架的三类主要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1.第一节从总体上介绍细胞骨架的组成和功能,包括细胞骨架的组成、分布和基本功能;

同时介绍了细胞骨架的研究方法。

在这一节的学习过程中要建立这样一种概念:

细胞是一种三维结构,并且是可以变幻的结构。

2.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结构,对于微管的学习要掌握微管的结构和微管的基本构件--微管蛋白的特性、微管的动力学特性、微管的组装过程、微管结合蛋白和分子发动机、微管的功能等。

重点是微管的动力学和分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3.微丝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微丝的组装、微丝结合蛋白、微丝在肌收缩中的作用及肌收缩的滑动丝模型及分子基础、微丝在非肌细胞中的功能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4.中间纤维是细胞骨架中了解最不清楚的结构,其原因是目前尚无作用于中间纤维的特异性药物。

由于对中间纤维的研究远没有对微管和微丝的研究清楚,故只作简略介绍,对其结构和功能有基本的了解即可。

本章的核心内容有:

各种分子发动机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肌收缩的机理和滑动模型。

与本章有关联的章节有:

第四章(细胞连接)、第十一章(核纤层蛋白)、第十二章(细胞分裂)等。

11.细胞核与染色体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机构,主要有两个功能:

一是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保持细胞世代间的连续性;

二是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控制细胞的活动。

本章从7个方面讨论了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核心内容是细胞核的结构、染色体的化学组成和包装。

1.核孔复合物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具有选择性运输作用。

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须由入核信号(NLS)引导,核内物质的输出受核输出信号控制。

在了解核被膜的结构基础上,重点学习和掌握核孔复合物的空间结构及运输机制。

2.分子伴侣是当今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课题,它是细胞内的“活雷锋”,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并且都是“尽义务”,以这样一种观点学习分子伴侣较易理解分子伴侣的功能。

将此节内容的学习与第七章中的线粒体蛋白的定位结合起来便于融会贯通。

3.染色质是细胞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此节的学习重点是组蛋白的种类和性质、非组蛋白的特性,组蛋白在建立和维持染色质结构中的作用等。

4.染色体是由染色质压缩包装而成的棒状结构,是中期染色质的表现形式。

在染色体的四级结构中核小体结构是基础,它是由146个碱基对的DNA在八聚体的组蛋白外绕了13/4圈,H1封锁住了核小体DNA的进出口。

正确理解DNA如何经过四级包装,形成染色体是本节的重点。

5.核仁是细胞核内的动态结构,由纤维区、颗粒区、核仁染色质、基质等四部分组成,作用是进行核糖体的装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蛋白质合成的速度。

6.核骨架是细胞核中的蛋白纤维结构,维持细胞核的形态、参与染色体包装、蛋白质的定位等。

第十二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本章是细胞生物学的重点章节,200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颁给了在细胞周期研究

中有巨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是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生命活动,与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1.将细胞周期分为两个主要的时期:

有丝分裂期(M期)和分裂间期。

根据新细胞从开始生长到分裂前止的分裂间隔期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可将分裂间期分为:

G1期、S期、G2期。

学习和掌握细胞周期的动态关系和基本过程是本节的重点。

2.细胞周期受到严格的控制。

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最早是从酵母中获得突破,发现了细胞周期蛋白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它们控制着细胞周期的进程。

细胞周期的控制有两个主要事件,一个是对DNA复制起始的控制,发生在G1期,该控制点称为START。

第二个事件是对有丝分裂起始的控制,发生在G2期和M期之间。

3.有丝分裂是细胞周期的丝裂期(M期)进行的分裂活动。

在这个时期,通过纺锤丝的形成和运动以及染色体的形成,把在S期已经复制好了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以保证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此节的重点是学习和掌握染色体分离的机制。

4.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产生配子的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的子细胞。

相继的两次分裂分别称为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Ⅱ。

难点是减数分裂I的染色体行为,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分子水平的重组和染色体组的重组。

5.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细胞周期调控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分离机制。

可通过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加深对染色体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第十三章:

胚胎发育、分化与调控

发育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本章主要介绍与发育有关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受精、胚胎形成、分化。

干细胞是发育生物学研究中最为热门,并在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1.动物和植物的雌配子通常称为卵,而将雄配子称为精子。

配子形成的过程称为配子发生。

精子与卵子的融合,即为受精作用。

受精发生之后,受精卵要进行一系列的分裂、分化和相互作用,最后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配子发生的过程和机理、受精作用涉及的反应过程。

2.细胞分化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定形的细胞在形态和生化组成上向专一性或特异性方向发展,或由原来较简单具有可塑性的状态向异样化稳定状态发展的过程。

本节的重点是建立细胞分化是从化学分化到形态、功能分化这样一种基本观念,以及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核质关系。

3.分化细胞间的主要差别是合成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即表达的基因不同,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在于基因表达的控制。

如果蝇的发育就是在母体基因、合子基因等的调节控制下进行的。

本节的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果蝇发育过程中母体效应基因、合子基因在发育中的作用。

4.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构成动物发育的基础,成体干细胞的进一步分化则是成年动物体内组织和器官修复再生的基础。

干细胞在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本节主要是对干细胞作一基本介绍。

本章的重点是第二、第三节,为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可结合遗传学、胚胎学的相关知识的学习。

第十四章:

细胞衰老、死亡与癌变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四重奏。

人类自出生总要经过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几个阶段,这是生命的必然规律,也是学习本章的基本思想。

通过对细胞衰老和死亡的学习激励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1.细胞衰老过程是细胞生理与生化反应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表现是细胞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和维持细胞内环境恒定能力的降低。

细胞衰老反映在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多变化。

有关衰老的学说很多,包括遗传程序说、体细胞突变论、自由基理论等。

本节的重点是学习了解衰老的主要特征和相关的学说。

2.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坏死性死亡,另一种为程序性死亡。

本节的重点是学习和了解编程死亡与细胞坏死的一些根本区别,包括:

①引起死亡的原因不同,②死亡的过程不同,③坏死的细胞裂解要释放出内含物,并常引起炎症反应,而编程死亡的细胞没有被完全裂解,所以不会引起炎症等。

3.通过对秀丽隐杆线虫程序性细胞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