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06466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能化设计20091028(2)--初稿.doc

三明市第一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智能化系统技术要求

目录

1、概况 1

2、系统组成 1

3、设计依据 2

4、各系统技术要求 2

4.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2

4.1.1、系统内容及要求 2

4.1.2、系统结构及要求 5

4.1.3、系统的硬件配置要求 6

(1)一般要求 6

(2)系统容量 6

(3)数据通讯网络系统 7

(4)DDC控制箱 7

(5)以太网网络控制器 7

(6)小型控制器(DDC)及扩展模块 8

(7)末端设备 9

4.1.4、系统的软件配置要求 10

(1)一般要求 10

(2)应用软件 10

4.1.5、系统的接口要求 11

(1)硬件接口 11

(2)软件接口 12

(3)BAS与相关系统间通信联网与联动控制(BMS集成) 12

(4)BAS与消防报警系统 12

(5)BAS与安全防范系统 12

4.2、综合布线系统 12

4.2.1、系统要求 13

4.2.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13

4.3、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14

4.3.1、系统要求 14

4.3.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14

4.4、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16

4.4.1、系统要求 16

4.4.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17

4.5、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 19

4.5.1、LED电子显示屏系统 19

4.5.2、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 21

4.5.3、示教室显示系统 22

4.6、子母钟系统 22

4.7、安全防范系统 23

4.7.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24

4.7.2、入侵报警系统 29

4.7.3、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30

4.7.4、出入口控制系统 31

4.7.5、楼宇对讲系统 32

4.8、停车场管理系统 32

4.8.1、系统要求 32

4.8.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32

4.9、排队叫号及候诊系统 35

4.9.1、系统要求 35

4.9.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35

4.10、病房呼叫对讲系统 36

4.10.1、系统要求 36

4.10.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36

4.11、ICU三方可视探视系统 37

4.11.1、系统要求 37

4.11.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37

4.12、远程抄表系统 40

4.12.1、系统要求 40

4.12.2、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40

4.13、机房工程 41

4.13.1、系统要求 41

4.13.2、一层消控中心机房建设要求 42

4.13.3、五层网络中心机房建设要求 42

4.13.4、主要设备性能指标要求 44

4.14、防雷接地系统 45

4.15、智能化系统集成 45

4.15.1、系统要求 45

4.15.2、系统技术要求 46

47

1、概况

1.1、总体要求

三明市第一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智能化系统应根据本技术要求文件,充分考虑医院的性质和特点,按照“成熟可靠、经济实用、维护方便、可扩展、高性价比”的原则,进行系统的配置,并注意预留预埋到位并有充分余量,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1)、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保证系统先进的同时,所采用的技术或产品还应该是成熟、可靠的,以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系统应管理简单、维护方便。

2)、采用主流的、标准化、开放的技术便于将来的系统扩展

系统应采用主流的、遵循国际标准、开放的技术,便于与其它设备厂商互联,适应将来技术发展和系统扩展的要求,保护用户当前的投资。

3)、设计高性价比的智能化系统

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系统投资的经济性,在设计中充分进行优化,产品选型重视性价比,使智能化系统设计在实现上述设计目标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1.2、产品选型原则

三明市第一医院门诊综合大楼智能化系统应根据技术要求,产品选型应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产品技术成熟,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较高,业界主流品牌。

2)、能提供良好、完善的售后服务。

3)、性价比高的中上档次品牌产品。

2、系统组成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2)综合布线系统

3)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4)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5)多媒体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

6)子母钟系统

7)安全防范系统

8)停车场管理系统

9)排队叫号及候诊系统

10)病房呼叫对讲系统

11)ICU三方可视探视系统

12)远程抄表系统

13)机房工程

14)防雷接地系统

15)智能化系统集成

3、设计依据

本项目智能化系统至少应遵循以下现行的规范及标准:

l《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l《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9-2003

l《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l《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l《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1994

l《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l《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l《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l《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l《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l《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l《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l《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

l《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4、各系统技术要求

4.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是利用自动化仪表技术、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大楼内冷热源、空调、通风、给排水、电梯等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对这些机电设备的运行及状态参数实行全时间的自动监测,并按照预先设置的运行模式和参数实施优化控制,同时记录、保存及管理系统的重要信息及数据,达到提高运行效率,节能,节省管理成本,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

本系统监控方案应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甲级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系统应采用国际主流进口品牌产品。

4.1.1、系统内容及要求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以下系统实行设备运行管理,并根据设定的参数进行控制、以达到管理便捷、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本系统监视、控制的物理点数共516个,具体详见《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点表》

n冷热源系统

Ø冷水机组

Ø冷却塔

Ø冷冻水泵

Ø冷却水泵

Ø水箱

n空调新风系统

Ø新风机组

Ø空调机组

n送排风系统

Ø送风机

Ø排风机

n给排水系统

Ø给水系统

Ø排水系统

n公共照明系统

n变配电系统

n电梯系统

4.1.1.1、冷热源系统的监控

ØBAS系统通过通讯接口接冷热源群控系统的通信数据口,实现对冷水机组、电锅炉、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等设备监控,达到自动监控冷冻站和电锅炉系统。

Ø冷却水总流量、冷凝器出入水温度、冷却塔出水温度、水流开关、风机自控阀等的监测,与低温报警、冷却水箱高低水位报警等故障报警。

Ø冷却水温控制:

根据冷却塔出水温度,按程序控制冷却塔的台数控制,各冷却塔的风机启停,实现各冷却塔按工作情况进行冷却机组阀门、水泵、水流开关、风机等的自动投入及切换连锁控制。

并须按程序比例调节冷却水进水阀和旁通阀开度,以控制冷却水温。

Ø冷凝器进水温度与冷却水温度、供回水旁通阀的联动控制。

Ø冷冻机组冷冻水流量、总供回水温度、室外温湿度、水流量测量、水流开关、故障报警、启停及运行状态显示。

Ø冷水机组的连锁控制:

根据冷源系统总负荷量进行冷水机组台数控制:

a)运行台数应与冷负荷计算值相匹配,并且能使设备交替运行,分配各设备最佳运行时间。

对启动时间和负荷进行预测(根据室外温度和昨日的负荷进行计算)。

b)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进水阀,冷却塔风机与冷冻机组实现联动。

c)冷冻机房监控盘可进行冷冻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进水阀,冷却塔风机的个别指令启停。

Ø冷冻水出口温度的设定。

Ø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启停自动调节控制。

Ø主机最佳启/停时间控制。

Ø主机周期运行控制。

Ø冬季冷水机组的停运与电锅炉制热切换。

Ø冷负荷计算与冷水机组台数控制。

Ø监测膨胀水箱的高低液位。

4.1.1.2、空调新风系统的监控

根据各功能分区的需求分区实行对设备进行最佳启/停控制、空调及冷水机组的节能优化控制、设备运行周期控制、新风系统的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

1)、新风机组、空调机组

Ø新风温度(室外共用)

Ø回风温度(空调机组)

Ø回风湿度(空调机组)

Ø送风温度

Ø送风湿度

Ø运行状态

Ø故障报警

Ø手、自动状态

Ø过滤网压差报警

Ø风机压差检测及报警

Ø启停控制

Ø冷水阀调节

Ø风阀调节(包括新风阀和回风阀)

2)、VAV空调系统

VRV空调系统自带控制系统,通过VRV空调生产厂家提供的OPC标准接口与BA系统相连。

3)、直流变速中央空调系统

直流变速中央空调系统自带控制系统,通过直流变速中央空生产厂家提供的OPC标准接口与BA系统相连。

4.1.1.3、送排风系统的监控

1)送风机

Ø风机的运行状态

Ø跳闸/故障报警

Ø手动/自动

Ø启停控制

2)排风机(包括排风兼排烟风机)

Ø风机的运行状态

Ø跳闸/故障报警

Ø手动/自动

Ø防火阀状态

Ø启停控制及连锁控制

4.1.1.4、给排水系统的监控

Ø监测生活水池的高低水位和报警。

Ø生活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启停控制及变频器故障、频率、控制。

Ø管道上的水流状态。

Ø监测集水坑的高低水位并报警。

Ø排污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

4.1.1.5、公共照明系统的监控

Ø运行状态、启停控制。

Ø监测:

监测照明的每个回路的运行状态,累积运行时间。

Ø监控设备:

照明回路手/自动状态,在自动模式下,按照时间表来操作启停;手动模式下,BA系统控制功能失效,但监视功能仍然保持。

4.1.1.6、变配电系统的监视

系统包括低压出线断路器、变压器等。

受监视断路器、变压器均带有智能通讯接口,通过智能通讯接口纳入BA系统,实现BA系统主机对受监视断路器各电量参数(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开关状态、变压器状态等参数的监视。

变配电系统及智能电表由强电专业负责,并向BA系统提供标准的modbus协议。

4.1.1.7、电梯系统的监控

电梯通过一套电梯集控系统控制,通过电梯生产厂家提供的OPC标准接口与BA系统相连。

4.1.2、系统结构及要求

1)系统应采用分布智能系统(DISTRIBUTEDINTELLIGENCESYSTEM),网络控制器支持点对点IP通信。

2)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先进性,系统应采用成熟的集散控制系统网络结构,二级监控网络,三层监控站。

网络应包括管理级和现场级。

3)BAS系统的设计/结构须根据以下所列的最低标准进行及符合本技术规格说明书内所有要求:

(1)提供监控系统应为分布式集散型控制系统。

采用BACNET通讯协议,现场控制器具有互换性,符合国际标准协议。

(2)网络控制器至各现场小型控制器和扩展模块之间通讯应采用BACnet的MS/TP通道连接起来。

(3)网络控制器之间通讯不少于10Mbps速率网络组成,如Ethernet10BaseT。

(4)网络控制器与工作站(WORKSTATION)之间通讯应在同一层面上以不少于10Mbps速率网络组成,如Ethernet10BaseT。

工作站(WORKSTATION)只作为操作人员接口(USERINTERFACE)之用,即使工作站失效时,网络通讯亦须以正常情况下动作。

(5)各网络设备及组合形式须符合相应的IEEE标准及建议。

4)为避免网络上出现瓶颈效应,网络控制器与操作员工作站WORKSTATION联网中,不能经任何网关(GATEWAY),网络控制器须与操作员工作站同时联网。

5)系统须采用个人电脑作为操作员工作站。

软件具备有操作指导程序及设有密码保护,不受人为干扰,系统之设计可利用鼠标来操作,以在使用时非常简单,无需强记多种操作语句。

6)系统所采用之DDC分站为直接数字式控制器,具有编写程序功能,可独立监控有关设备,不需要经过网络控制器及工作站电脑处理,并且可以就地显示该分站所监视的72小时程序保设。

当网络控制器发生任何故障时,各DDC分站直接数字式控制器亦能独立工作,所有资料、数据及程序均不会消除。

7)操作员工作站电脑软件平台(SOFTWAREPLAYFORM)应采用中文视窗系统,兼容“视窗2003”及“视窗XP”,并须提供最新版本的简体字显示模式选择。

所有版本必须经过多重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4.1.3、系统的硬件配置要求

(1)一般要求

1)BAS利用高速数据通讯网络为系统提供讯息传送。

与此数据通讯网络连接的设备分别有网络控制器直接数字式控制器(DDC)和操作员工作站(WORKSTATION)。

2)系统通讯网络共有三个层面,各DDC,网络控制器分站及操作员工作站须内含通讯网络硬件,如网络介面卡(NetworkInterfaceCard),透过内含控制软件程序,提供网络通信。

(2)系统容量

系统须满足日后系统扩展用。

上述之扩展须无需另增传输电缆,分站,改变敏感器或控制器,也不需要废弃或更换基本系统的任何部件。

即使日后扩容量高出预留扩容量亦只须增加DDC或网络控制器数量,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结构。

系统的扩容量能增设不少于25%备用输入及输出连接口(I/OPORT)以满足日后有需要额外增加的监控点。

(3)数据通讯网络系统

1)系统必须独立组建专用通讯网络,以实现中央站,数据处理设备和专用控制、接口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管理。

2)网络控制器,DDC分站与工作站间的数据传输必须利用电缆以数码形式传输。

3)数据通讯网络系统须连续有效的对系统数据通讯提供可靠的监督。

不得使用被动的取决于讯号激发的搜索系统。

4)任何通讯网络之中断或停止须被探测到并当作“故障”通知和显示于操作员工作站中,连同发生故障的时间,故障地址一并打印出来。

(4)DDC控制箱

Ø控制箱的内部装配除包含相应的控制器或扩展模块外,还应包括输入输出点接线端子排、低压端子排、中间继电器及现场总线端子牌等,在盘箱门的内侧还须贴有端子接线标签,箱体须有安全警示标签,使安装、调试及维护更为快捷和可靠;

ØDDC控制箱采用原厂配套生产的控制箱体,现场控制箱应在出厂前做好组装,包括内部接线,并经过严格检测,将检测报告和出厂证明附于箱体内。

控制箱运抵现场后应既可安装在相应位置,减少现场安装接线的工作;

Ø控制箱的防护等级:

IP等级必须满足IP45(含)以上。

(5)以太网网络控制器

1)网络控制器须直接与数据通讯网络及其他现场DDC分站控制器及扩展模块连接,是一个微处理机基础的智能化控制盘,为中内监控及通讯网络的重要装置,能够通过BAS内部通讯网络,将分布在建筑物各处的DDC连上,并透过局域网数据通讯网络与操作员工作站及其它网络控制器保持紧密联系。

2)网络控制器内置BACnet路由器,具有集成式输入输出IO点,也可以通过BACnet扩展模块实现以太网DDC功能。

网络控制控制器可通过I/O模块扩展其容量。

3)网络控制器必须支持点对点的IP通信。

4)网络控制器要求采用32位处理器的NativeBACnet系列控制器,内置BACnet路由器,支持点对点IP通信,支持一个BACnetIP网络和独立的MS/TP通道,32M用于数据存储的内部RAM,32M用于程序存储的闪存,内置实时时钟,具有集成式输入输出IO。

5)当电源中断失电后,网络控制器内存记忆亦能使用随机带有的48小时后备电池维持。

6)每一个网络控制器应可进行复杂,高性能控制的任何用途,满足本技术规格说明书内之要求。

7)网络控制器亦可脱离局域网络而独立运作,其中包括:

Ø控制程序

Ø节能的应用

Ø报警管理系统

Ø每一个监控点小时的状态记录

Ø时间控制程序

8)电源故障应以音响报警讯号向操作员报告并在打印机上打印,包括地址和故障的详情。

其他故障也应发相同的音响讯号和打印,例如电缆断线,远方敏感器失灵,数据传输故障,重复指令后仍未得到确认等。

9)如任何网络控制器不能继续自传输网络收取讯息时,操作员工作站须立即了解到情况并辩认出系统中故障的位置。

任何一台网络控制器故障不应使BAS不能运行,应只导致丧失该一台的功能或降低其效能。

(6)小型控制器(DDC)及扩展模块

小型控制器分布于建筑物内各机房内,如空调机房、变配电房等与网络控制器相连接,它对个别设备进行监视及控制,如空调机温/湿度控制,变配电所电流/电压监测等。

数字式控制器(DDCController)用于新风机组及其他设备监控。

1)现场控制器采用直接数字控制器(DDC)应满足如下要求:

Ø扩展模块为智能输入输出I/O,并内置处理器完成快速扫描输入输出的状态和数据。

Ø防护等级IP20.

Ø小型控制器要求采用32位处理器,内置实时时钟,与网络控制器提供的三条MS/TPS通道之一连接,基于B-ASCBACnet行规。

Ø通讯接口具有MS/TPS通讯接口,通信速率不低于76.8KB/s

Ø模拟量输入≥5个点;

Ø模拟量输出≥2个点;

Ø开关量输入无电压触电输入,≥4个点;

Ø开关量输出双向可控硅开关,≥8个点;

2)现场控制器应具有多种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同时具有多种模拟量输出与开关量输出功能,以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监控点所采用的传感器、变送器及执行器。

现场控制器输入/输出信号应使用可普遍接受的标准:

信号

类型

模拟量输入

0-20mA或4-20mA直流电流

0-10V直流电压

开关量输入

常开或常闭无源触点

模拟量输出

0-20mA或4-20mA直流电流

0-10V直流电压

开关量输出

双向可控硅开关

现场控制器应具有现场可编程序的能力,并具有编程器所需的接口。

3)DDC的功能要求

ØDDC应为智能型设备,具有直接数字控制和程序逻辑控制功能,并具有联网协同工作的功能,在完成初始化、控制程序下载后,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可脱离中央操作站或网络控制器而独立执行控制任务;

Ø要求楼宇监控系统控制命令的发出,使一组相关设备动作,不会影响控制设备供电系统的正常供电;

ØDDC应具有基本软件功能:

比例、比例+积分、比例+积分+微分、开关、时间加权、顺序、算术、逻辑比例、计数器等;

ØDDC应为模块化结构,其输入/输出点能灵活配置,每个DDC监控点留有10%的余量,I/O模块允许带电热插拔;

Ø当DDC本身故障时,能自动旁路脱离网络,不至影响整个网络正常工作,故障排除后能自动投入运行,并在主控机上及时报警并显示;

Ø当通信网络发生故障,控制器能在网络通信恢复后,必须能即时自动连接上通信网络;

ØDDC应具有标准终端接口,以便现场编程或修改其控制参数,同时不影响DDC和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

ØDDC可根据主控计算机发来的命令和数据或自带的控制程序(EPROM),再根据现场各种执行器和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和状态对受控设备进行监控;

ØDDC自身应具有掉电、通讯中断、误操作的保护功能;

ØDDC可接受实时同步时钟信号,时间设定准确度可达至秒,并有四数位的年份设定;

ØDDC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应达10万小时以上。

(7)末端设备

末端设备应尽量使用同一厂家产品。

应使用工业标准制造并与DDC相匹配的各类传感器,选用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寿命长的传感器。

管装式或浸探式传感器必须适合设计图和本招标文件中有关章节所要求的工作环境(如工作温度及压力等),传感器测量范围设定点在感应范围的中点,传感器必须有防腐蚀结构,如安装于冷冻/冷却水管的温度传感器内须带不锈钢护套,适合固定于振动安装环境的表面。

温度测量采用标准NTC20K热电阻。

流量开关:

反馈信号为干接点(应有常开接点和常闭接点,BAS视情况选用),动作值、回差现场可调,调整范围符合本工程要求。

压差开关:

反馈信号为干接点(应有常开接点和常闭接点,BAS视情况选用)。

安装于空调机组过滤段,动作值现场整定,回差可调,接点容量不小于24VAC,3A或240VAC,1A。

液位开关:

安装于排水泵坑中,反馈信号为干接点(应有常开接点和常闭接点,BAS视情况选用)。

带配重浮球式,不得采用水银开关。

开关动作可靠,接点容量不小于24VAC,3A或240VAC,1A。

配带5米以上防水电缆及必要的接线装置。

开关量检测仪表的安装和单体调试:

包括开关量仪表开箱检验、开关仪表安装、开关量仪表动作值的现场整定等工作。

承包人应保证开关量测量仪表工作可靠、动作准确。

开关量测量回路:

承包人应提供开关量测量回路原理图,开关仪表安装大样图。

同时承包人在投标时应明确开关仪表的型号、规格及其它性能指标。

4.1.4、系统的软件配置要求

(1)一般要求

A.应向BAS提供不同的软件功能,例如大楼的运行人员如何履行日常工作、维修所需的设施、时间与联锁的程序编制、特定用户程序编制、能源管理以及其它有需要的功能。

B.BAS的软件的发展应分阶段实现,首先送呈初步计划,详细说明每个点描述符、工程单位、运行范围、可使用的软件特点、图表方式显示等等。

在软件订货和生产以前,应先获得批准。

C.有联机的数据与参数输入,包括时间程序编制与能源管理特征的输入。

(2)应用软件

1)要求采用分层面向用户的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结构的软件,系统必须支持热容余功能,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充和更新,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及较短的响应时间。

2)应用软件模块应根据系统运行和管理要求来配置,可方便、灵活、简单地实现应用软件功能地增减,而且这些改变无需调整和增添管理工作站的硬件配置。

3)应用软件应按不同的监控设备(系统)及建筑分区本别组成相应的操作界面。

4)应符合友好、汉化、多视窗、图形化要求,图形切换流程清楚易懂,便于操作。

5)操作界面应能反映该单元设备的运行工况及运行参数。

6)实时动态显示所集成的各子系统经选择的设备工作状态及报警状态,显示及设定各种参数值。

7)显示经选择的子系统或设备的工作状态、报警状态和运行参数,控制设备的启停或设备运行参数。

8)显示经选择的传感器所检测的参数和过限报警信息,以及传感器参数值的设定。

9)在每一界面上都有一个醒目的故障报警图形,当该设备出现故障时,该故障点图形就变色和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