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5年周年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

上传人:冰冰 文档编号:850912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汶川地震15年周年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汶川地震15年周年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汶川地震15年周年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

《汶川地震15年周年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汶川地震15年周年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汶川地震15年周年学习心得体会2篇.docx

汶川地震15年周年学习心得体会

  “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于是,5000米的高空,纵一去无回,便一去不回。

15年前,15位身穿军装的战士,写下遗书,踏凌霄、破蓝天,义无反顾,生死盲跳。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我们从未忘却,缅怀那些在地震中戛然而止的生命,我们也从未忘却,用热血铸就的抗震救灾精神,15年的今天,我们依然热血沸腾。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是红色信仰的“热处理”。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路救援大军迅速赶赴四川灾区抢险救灾,12.3万名解放军官兵,2.3万名武警部队官兵,展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兵力最多、速度最快、机动范围最广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昼夜兼程赶赴灾区,承担起抢险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从废墟中抢救出生还者83988人,紧急转移受灾群众1500多万人,救援转移受困游客5.5万人,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伤亡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汶川奇迹”。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这面旗高高举起,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广大党员干部要毫不动摇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不变的立场,要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尖上。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力量,是红色基因的“热传导”。

“人心齐,泰山移”。

莎士比亚说:

“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安全力量。

”至暗时刻,英勇的中国人民夜以继日,扒开生命通道,带给废墟中的他们以希望。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只要是有中国人的地方,人人都心系灾情。

30多万援建大军、近百万志愿者自发参与灾区重建,形成了强大合力。

如今,党的温度,饱含着“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情怀。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全力以赴“动态清零”,不遗漏一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强化精准施策,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让任何人掉队。

这就是红色基因,是数亿中国人民的守望相助、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凝聚起的同心同向的磅礴力量。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愿景,是红色血脉的“热辐射”。

最深的敬重是成为你。

家乡汶川遭受地震重创,她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无私援助,疫情袭来,医务人员佘沙挺身而出驰援一线。

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给废墟里的少年李魏坪带去生的希望,也在他心中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他追随着初心印记,17岁入伍当兵,誓要用一生报答祖国。

疫情下,汶川村民向武汉捐赠100吨蔬菜……汶川人民15年来前仆后继,奔走于感恩里,血脉相传。

英雄的中国人民并没有被打倒,反而变得更坚强。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广大党员干部唯有蹈厉奋发,将感党恩转化为实战本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提高能力素质,锤炼过硬本领,有效减轻灾害风险,才能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当好人民群众的忠诚卫士,守好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

汶川地震15年周年学习心得体会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刹那间山河破碎,大地呜咽,举国悲恸。

而今15年过去,汶川从救灾到重建再到振兴,从悲壮走向豪迈,他们缅怀着昨天,灾难下凝聚中国力量;奋发在今天,自强创造奇迹;期盼着明天,青年不负未来。

  昨天: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

  地震发生第一时间,各省市组成救援团、各方志愿者,从四面八方奔向抗震一线,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

15位跳伞勇士在5000米高空生死盲跳;山东日照十个农民工开着三轮车,横跨半个中国参与汶川救灾;四川什邡市罗汉寺在无数人的质疑和阻止中依然决定开门给产妇们提供遮风挡雨的避难处,在罗汉寺共出生了108名婴儿。

正是人人都有“万众一心”的觉悟,汶川才一步步走向新生,国家才能一次次走出困境。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广大人民群众要深刻领会团结奋斗的伟力,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今天: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远处青山连绵,近处万木争荣。

作为一个震后重建村,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在云拜年视频连线中得到总书记的点赞: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

”被肯定的背后是当地干部和人民的15年迎难而上的奋斗征程。

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中流砥柱”,要敢于攻坚克难,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上经风雨、见世面,要在闯关夺隘、劈波斩浪中壮筋骨、长才干,跨越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多出“金点子”,多开拓“新路线”,多发现“土特产”,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明天: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因为被光照亮过,所以选择成为光。

”随队千里驰援湖南森林火灾的消防员蔡茂强,在火场突发爆燃时,坚持留在最后,让战友先撤离,自己却不幸牺牲;参与泸定地震救援时,“汶川哥哥”张自立像当时救援官兵保护着自己一样呵护着小婴儿;新冠疫情时,一线抗疫英雄汶川女孩佘沙记得当年全国人民驰援所以主动请缨去武汉。

当年被保护的青年一代长大了,肩负起全体人民、整个时代的重托。

汶川精神的延续,爱与守护的传承,危难之际的使命,迎难而上的脚步,这是最动人的青春。

广大青年要牢记党和时代的嘱托,不辱使命,赓续传承,续写荣光,为国家奋斗出更灿烂的明天。

  十五年浴火重生,十五年自强不息。

缅怀逝者,勇毅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