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918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潮汕文化专题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南越叛乱,八千汉军平定,汉文化进一步传播

促进“榕江文化”发展

南越国灭,设揭阳县(汉武帝元鼎六年,B.C.111),隶属南海郡

开始有县级政权建制

佛教文化传入

晋朝年间建立朝阳西岩寺,南北朝时期,用具和墓砖上已经刻有莲花纹饰。

汉武帝开通中国与南洋海陆交通

发展时期

581年~1368年,从隋到元,前后近800年

始置潮州府,潮汕政治中心转移到潮州,“韩江文化”成型并得到发展

汉化加剧

陈元光平定“泉、潮蛮僚啸乱”,兴办“松洲书院”,提倡科举,注重农桑

先潮汕各地有众多纪念陈先光庙宇

韩愈刺潮: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韩愈被贬潮州,刺潮八月,功代千秋,影响深远

韩愈治潮主要功绩:

驱鳄除害,关心农桑,释放奴婢,延师兴学

勤王抗元:

宋末元初,元军压进,宋末爱国将领携宋帝逃亡,与当地民众一起勤王抗元

潮汕著名的抗元将领有:

马发、陈吊眼、畲大娘等

佛教的发展

陶瓷业的发展

开元寺、湘子桥建设

成熟时期

1368~1911,明清时期

潮汕传统文化发展至高峰,

府县城郭不断拓展,不断增设新的县制,并筑城墙,塔楼

代表建筑:

文光塔,黄岐山古塔等

文风兴盛,人才辈出

出现众多县学、书院、书整等,理学、戏曲、书画等文化艺术繁荣,人才辈出,出现“明清十杰”

海洋商业文明萌芽发展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潮汕采用“武装商船集团”进行海上贸易

海外贸易在曲折中前进

创新时期

1911年至今,辛亥革命至今,主要包括中华民国及新中国两大发展时期

潮汕文化进入“海滨文化”重点发展时期

汕头开埠(1853年),潮汕文化逐渐向“海滨文化”发展,潮汕地区发展中心逐渐向汕头转移

市场观念、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增强

出现多次近代潮汕移民高潮

“契约华工”与自由移民相结合的移民方式,潮人遍布全球各地

潮商发展,在世界影响力加大

潮商逐渐成为中国传统三大商帮之一,素有“东方犹太人”的美誉,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杰出代表:

张氏兄弟、庄世平、李嘉诚、马化腾等

文化教育科技进一步发展

1981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潮汕地区发展再次进入新时期

饶宗颐及潮学研究兴起

第三章“解构”

一、潮汕文化构成元素

潮汕文化是由多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文化体系,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它是在古闽越文化基础上,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同时融合畲蛋俚等族文化及外来文化而形成的。

表二:

潮汕文化构成元素

二、潮汕文化内容体系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文化系统,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享有很高的声誉。

研究潮汕文化丰富的内涵和特色,对于潮人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对于潮汕文化的发扬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饮食文化

潮汕饮食文化是潮汕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内容丰富多样,特色鲜明。

是在潮汕地区特定的气候、水土、物产等诸多因素及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潮汕饮食最杰出代表为潮汕工夫茶、潮州菜及潮汕小吃。

1.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潮汕地区地方品茶的一种风尚,是潮汕家家户户几乎不可缺少的必备品,以其独特、精细而闻名。

所谓工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而且操作时必须很“工夫”(“精细用心”)的意思)。

潮汕工夫茶有器具精巧、方式方法精致、物料精绝、礼仪周全等特点。

潮汕工夫茶以下三要素缺一不可:

乌龙茶、工夫茶具、瀹饮法。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用“苏罐”等精美茶具,通过完整的程序,周全的礼仪去冲沏乌龙茶,整个品茶的过程就是工夫茶道的演艺过程。

工夫茶常用的茶叶是乌龙茶,乌龙茶品类繁富,比较出名的有凤凰单枞、铁观音、武夷岩茶等。

而工夫茶具极为讲究,主要包括茶壶、盖瓯、茶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水钵、龙缸、砂铫、羽扇等。

一般工夫茶的烹法包括以下几道程序:

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汤杯、洒茶、品茶

工夫茶道也是工夫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和、敬、精、乐这四个字。

其中“和”与“敬”是工夫茶的总体精神,“精”是工夫茶的本色,“乐”是工夫茶的灵魂

关于工夫茶的重要著作有:

翁辉东:

《潮州茶经•工夫茶》、俞蛟的《潮嘉风月》。

2.潮州菜

潮州菜源于广东潮州(今潮汕),简称潮菜,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与广州菜、客家菜并称为粤菜。

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潮府馆展现以潮州菜为核心的潮汕文化,是广东五馆之一,。

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上,潮府馆作为中国饮食唯一代表,潮州菜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潮州菜具有岭南文化特色,主要有烹饪海鲜见长、郁而不腻、荤菜素做、汤菜鲜美、用料广泛、刀工精巧、注重造型、口味清纯、讲究食疗养生、辅以各种佐料(酱碟)等特点,其中最大特点是借重海鲜、注重生猛清鲜。

潮州菜主要的烹调法有:

炆、炖、煎、炸、灼、烧、炊(蒸)、炒、泡、扣、清和淋等10多种方法。

其中炆和炖使浓香入味,爆炒使爽脆香滑,炊、清、泡、淋能保持原汁原味。

比较出名的潮州菜有明炉烧虿、油泡螺片、潮州冻红蟹、生炊肉蟹、生炊膏蟹、鱼皮饺子、潮汕砂锅粥

此外,潮菜筵席也自成一格。

例如:

大喜席用12道菜:

其中包括咸、甜点心各一件。

喜席有两道甜菜,一道作头甜,一道押席尾,头道清甜,尾菜浓甜,寓意生活幸福,从头甜到尾,越过越甜蜜。

有两道汤(羹)菜,席间穿插上功夫茶,解腻增进食欲。

3.潮汕小吃

潮汕是小吃驰名的地区之一,许多小吃不仅为本地人所喜爱,在外地也是脍炙人口的。

在全国优秀小吃品种评定会——“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已有8个潮汕小吃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

潮汕小吃有“材料简单,味道独特”“秀色可餐、情趣盎然”“注重养生,追求时尚”等特点。

比较出名的有西天巷蚝烙、老妈宫粽秋、乒乓粿、炒稞等。

(二)建筑文化

“潮州厝,皇宫起”流行于潮汕地区的这句俗话充分体现了潮汕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特色,潮汕建筑是最具有潮汕文化最具有识别性及认同感的物质载体及文化符号之一。

潮汕建筑整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建筑制式较为统一,风格较为一致,整体外观形成统一的地方特色。

在建筑装饰上,建筑装饰炫耀多彩,多喜用绚丽的色彩,个性突出,木雕、石雕等工艺手法尽用,不厌其烦;

在建筑结构上,受潮汕注重礼制影响,通常营造礼制氛围;

其次,潮汕建筑讲究风水,无论创建庙宇、祠堂、民居,都要讲究其所处地势的来龙去脉及气流风势,选其美而避其恶,以求安宁吉利。

最后,潮汕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每一种潮汕建筑风格都是经过历史传承,吸收各代风格沉积下来的,反映出潮汕建筑的历史风貌。

潮汕建筑特色在潮汕传统民居、祠堂、寺院、桥梁、塔影等建筑形式上都有突出体现。

1.潮汕传统民居

潮汕传统民居是潮汕建筑的集大成,集中体现了潮汕建筑思想及特色。

潮汕传统民居主要有“下山虎”、“四点金”、“百凤朝阳”“驷马拖车”等建筑样式。

潮汕传统民居特点鲜明,科学实用,同时又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它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汕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的融合。

规模宏大,装饰精美华丽,做工精巧,可与皇宫媲美。

潮汕传统民居除了受当地自然潮汕地区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的影响外,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如潮汕建筑处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特有的风水理念、宗法等级观、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目前保留较为完好的潮汕传统民居有潮州府城的许驸马府及澄海的陈慈黉故居等,这些潮汕传统民居是最杰出代表。

2.潮汕祠堂

潮汕祠堂,是潮汕商议族内重要事务,举行大型宗姓祭祖活动的场所,是一种孝思的表现。

潮汕祠堂的基本结构有两厅夹一庭的两进式和三厅两庭的三进式两种。

在第二进大厅前,大多设有拜亭。

此外,潮汕建筑系统地运用木雕、石雕、嵌瓷这三大潮汕建筑工艺,装饰豪华,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潮汕祠堂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如普宁市西社乡永思堂存有民国修建碑记,从中可以了解该祖源流及世系辈序,对研究该族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3.其他建筑形式

除了潮汕传统民居和潮汕祠堂外,潮汕建筑还包括宗教庙宇、桥梁、塔影等建筑形式,但这些建筑其特点大都不会跳出潮汕建筑或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共有特点的范畴,仅是建筑类别与形式的差异。

在宗教庙宇建筑中,既有潮汕本地宗教信仰的三山国王庙、石母古寺等庙宇,也有像天后宫、开元寺、弘法寺等这些较为大众的宗教建筑。

在潮汕桥梁建筑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为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兼实用和艺术双重价值。

在潮汕塔影建筑中,整体上可分为楼阁式塔和墓塔,现存较为完好的有文光塔、文昌阁、大颠墓塔等。

(三)工艺文化

潮汕地区的工艺美术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精炼,融汇中外,推陈出新,自成流派,形成鲜明、浓郁的地方艺术风格,既有中原文化的承传性、原发性,又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潮汕工艺美术独特的地方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潮汕工艺擅长用金色,以金碧辉煌的装饰风格为主。

这点在潮绣、金漆木雕、金漆瓷画等工艺中都有明显体现;

其次,多层镂通、剔透玲珑的空间艺术层次;

最后是素静典雅的艺术情调。

潮汕传统工艺杰出的代表有以下几个门类:

木雕、潮绣、抽纱、陶瓷、剪纸、花灯、漆画、嵌瓷等。

(详见表三)

表三:

潮汕主要传统工艺一览表

门类

特点

代表作品

备注

潮汕木雕

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多层镂空、擅用金色、形神兼备

开元寺唐代木鱼、木雕蟹篓

有浮雕、沉雕、通雕、锯通雕、圆雕五种技法形式

潮绣

浮垫运用垫、贴、拼、缀等手法,浮雕艺术效果,色彩,针工细腻,富于立体感

《郭子仪拜寿》、狮子头》《安春鸟》《九龙屏风》《吹萧引凤》

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种

抽纱

源于潮绣,产生于1887年,是从纺织物上抽秀勾结多花纹图样的艺术品

高档玻璃纱《双凤朝牡丹》台布

分抽通、刺绣、补布、钩针编结四大类

潮州陶瓷

制瓷历史悠久,潮州素有“中国瓷都”之城,积淀深厚

釉下点褐彩瓷器,《友谊通花瓶》、《双福瓷花篮》《天球瓶》和堆雕花瓶系列等

分陈设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特种陶瓷等大类

潮汕剪纸

刀法精细,常有大块空白,各种物象图纹少有雷同,南北、中外特色的结合,流派众多

各种饰品等

艺人江根影响较大

潮汕花灯

乡土气息浓厚,以竹作架,用绢绸裱成空心人物,表面淡施粉彩,描绘衣饰

林乐笙作品:

《凤仪亭》、《水漫金山寺》《九曲黄河阵》等

至少有400多年历史

漆画

以红、黑或素做底色,金粉,或掺银粉或其他色彩作颜料,金碧辉煌,古朴典雅

清康熙年间南澳总兵《庆寿图》屏风金漆画,《潮州八景》

主要用于建筑雕梁画栋的装饰及神龛、橱柜、屏风、馔盒、茶盘等

潮汕嵌瓷

以造型绘画为基础,运用剪裁的瓷片镶嵌在屋脊、檐下照壁的建筑装饰艺术

汕头妈屿天后庙、揭阳莲花精设

手法与木雕相似,选材广泛,注重对称,色彩鲜艳明快,

(四)民俗文化

潮汕民俗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形成的。

下面从岁时节俗、生活习俗、信仰习俗、其他习俗这几部分进行简要的阐述。

1.岁时节俗

潮汕地区大部分节俗与其他地区中国传统节俗类似,同时也融入了潮汕地区独有的地域特色,形成一些独有的特色。

(详见表四)

表四:

潮汕主要节俗一览表

重要节日

时间

特色

活动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日

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最讲究传统伦理礼仪的节日;

斋菜祭祖;

初一初二拜年送大桔:

回娘家

祭井神开井(初三)、舞狮和营大锣鼓,迎神(初四)

立春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时

二十四节气中第一气,标志春天的到来;

潮汕称之为“打春”

“打春祭祀”(五谷母),迎春仪式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潮汕元宵比春节还隆重;

备五牲,“三甑齐”,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

一般十一开始,十六结束

赛花灯、放烟火、抽影戏、打秋千、斗畲歌、舞狮子、猜灯谜等

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

潮汕称之为“三月三”,也有叫“占清明”,

踏青野宴;

下棋聊天;

尊师古俗等

妈生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生辰,民间被视为“圣日”,妈生就是潮汕地区祭拜妈祖的习俗

天后宫祭拜妈祖,宰大鹅、吃炒面等

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时

汉族祭祀祖先,谒坟扫墓的节日;

潮汕流行清明吃薄饼,

祭祖扫墓:

“挂纸、上坟”;

踏青游春: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又称端阳,潮汕民间俗称“五月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重说法,屈原的传说最为流行

赛龙舟:

潮汕龙舟独具特色;

吃粽子;

插艾草;

浴药汤等

中元节

农历七月,时间不固定

俗称“七月半”“鬼节”;

也是汉族祭祀祖先重要的节日

盂兰胜会:

是潮人社团内重大民俗活动,尤其在香港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潮汕中秋也会进行祭祖仪式,潮谚“男不拜月,女不祭社”

拜月,赏月:

烧塔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潮汕称“九月九”

登高望远,竞放风筝等

冬节

冬至

在潮汕,冬节也是重大节日之一

祭祀祖先(分家祭与祠祭),拜扫祖墓;

吃糯米丸子

送灶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俗称“过小年”,潮汕不只祭灶神,而是诸神并祀,故称“神上天”

祭灶神

除夕

农历年末

潮汕地区俗称“年夜”,

备年货,大扫除(采囤),作稞,贴年画、春联,吃团年饭,送压岁钱,鸣炮等

2.生活习俗

摘要几个具有潮汕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进行简单绍介。

出花园:

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

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但在具体的节日活动细节,各地各有特色。

“破学书”:

潮汕地区孩子入学礼。

入学的当天,父母要备办葱、蒜、芹菜、韭菜四样蔬菜及猪肝、有“木”的鱼,分别煮后给入学的小孩吃。

入学要带礼品拜孔子,学校先在礼堂正中设置一神牌,写上“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神位”,进学校后先祭拜孔夫子,然后将祭品部分送给先生(教员),算为正式上学。

竖灯竿升彩凤:

揭阳龙砂乡素来有“竖灯竿升彩凤”的习俗,这个习俗相传是纪念其江氏先祖——南宁爱国名相江万里而创立的。

斗圩:

潮汕人将赶集叫“斗墟”,(这里,“斗”是“凑”的意思,如凑热闹之“凑”),将市场叫墟市或墟场。

除了在集市时间上进行调整,还有专业圩与普通圩之分。

潮汕数字禁忌:

潮汕对于数字,大多以偶数为宜,奇数为忌。

成双成对,四是两对,八是两个两对,是四方加上四个角更周全,十二是象征十二个月,更是终年平安的意思。

最忌的是七,因为在潮汕人死了第七天要做斋事祭拜,人们忌这个数字。

此类种种不胜枚举。

3.信仰习俗

在潮汕的信仰习俗中,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是“营老爷”(注:

营是潮汕方言词,在‘营老爷’这个短语里,它保留着‘回绕’(《汉书颜注》)和‘畛域’(《文选薛注》)的古义)。

营老爷是一种祭祀活动,在晚上进行,村里的青壮年会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在村里的大路和小巷游行,队伍庞大,队伍包括标手(扛标旗)、牌手(举牌)、轿夫,乐手组成。

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在一个镇内每日一村各村轮流进行。

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全村平安。

营大老爷由乡闾的伯公祭祀发展而来,为乡间社神的祭祀,本来只是一种宗教仪式,后来由于在祭祀过程出现了某种社会组织形式增加了其他的功能。

潮汕各地的大老爷名目众多。

其中有进入朝廷规定把典的神明,如城隍、关爷、妈祖等等;

有佛道诸神,如南极大帝、玄天上帝、吕祖等;

更多的是民间创设奉祀的杂神,如三山国王、安济圣王、双忠圣工、雨仙爷、水仙爷、龙尾爷、珍珠娘等。

除了营老爷,潮汕信仰习俗中,还有包括观神、赛神、祈雨等活动。

4.其他习俗

潮汕还有众多其他习俗,如婚姻习俗、丧葬习俗、礼仪习俗等,各业也有自身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各种行业习俗,内容丰富,暂不赘述。

(五)语言文学

语言是潮汕文化最具区别性特征的元素,随着潮汕地区对外交流的增强,潮汕人移民海外并融入当地文化,潮汕话成为区别群体身份越来越重要判别标准。

潮汕方言是连接全世界潮人,凝聚潮人力量的重要纽带。

潮州方言(Teochew),即潮州话、潮汕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语系次方言,是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与其他语言有很大区别。

在历史的长河中,潮汕地区诞生了众多以潮汕方言为载体的优秀文学样式及艺术作品。

1.潮州歌册

潮州歌册是潮汕最流行的说唱文学,从弹词演变而来。

潮州歌册由潮汕方言编写,有曲有白,一般曲文多为七字句,四句为一组,押韵以组为单位。

它是在潮汕资本主义经济从萌芽到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于文化生活迫切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其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反映政治道德、风物人情、阶级矛盾上。

以往深受潮汕妇女喜欢,但现在唱歌册的人越来越少。

2.民间文学

潮汕民间文学主要以民间故事口头流传的形式存在,数量众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关于历史人物的传说很多,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

但目前散佚各地,需抓紧进行采集与整理工作,防止失传。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月容夫人的传说》《鸳鸯铁屐桃》《梦龙涤瓜》等。

3.潮州歌谣

潮州歌谣大多以表现日常生活和农事活动为主,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堆砌与灵动结合起来,在居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传播知识、陶冶情趣、日常活动的重要方式。

潮汕歌谣在内容形式上主要包括情歌、生活歌、滑稽歌、敘事歌、仪式歌、儿歌、过番歌这七种。

代表作品有《摇鼓叮咚声》、《天顶一条虹》、《天乌乌》

4.潮汕民谚

潮汕民谚大多是经过提炼的韵语和短句,多数使用方言口语创作,音节明快,易上口。

在内容上,农谚丰富,商业谚语多而精辟,事理类民谚占很大比重。

(六)曲艺文化

潮汕曲艺文化根植于潮汕大地,以服务于潮人生活为目的,声腔和语言均具潮汕风味,与潮人生活紧密相连,是潮汕大地上诞生的一朵奇葩。

潮汕曲艺最杰出的代表主要集中体现在潮剧,潮乐及潮汕歌舞这三方面。

1.潮剧

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

潮剧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是一个已有44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主要吸收了弋阳、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剧有剧目与潮人及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声腔、语言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表演艺术和舞台艺术别具一格,注重小、佻、俐、巧的表演等特点。

潮剧著名的传统剧目有,长戏《荔镜记》《苏六娘》,折子戏《扫窗会》《芦林会》《辩本》《闹钗》《刺梁骥》《闹开封》《龙井渡口》《桃花渡口》等。

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并已在广州成立“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

在一大批潮剧艺术家的努力下,潮剧也不断创新,融入更多新素材新元素,出现了一大批诸如《雅娘》《唐诗宋词》这样的优秀现代潮剧作品,涌现了像张怡凰、郑健英等优秀表演艺术家。

揭阳市揭东县“小梅花潮剧团”的出现引起人们对潮剧艺术的发展寄予更多的关注与展望。

2.潮乐

潮乐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及福建部分地区,是古老的民间乐种之一,中原古乐传入潮汕地区后,受方言、民情影响,与当地民间曲调相互渗透,并吸收弋阳腔、昆曲、汉调、秦腔、道调和法曲,溶合形成具有地方色彩的潮州音乐。

特色乐器有二弦、唢呐和深波。

二弦声音尖亮高亢,是弦诗乐的主奏乐器。

深波是宽边大锣,用软槌击奏,音色浑圆纯厚。

此外还有椰胡、扬琴、小三弦等。

潮乐分广场乐和室内乐两大类:

广场乐有潮州大锣鼓、外江锣鼓、八音锣鼓、花灯锣鼓和小锣鼓。

室内乐包括弦诗乐、笛套古曲、细乐和庙堂音乐。

弦诗乐是用弹拨乐器演奏诗谱的总称。

细乐的演奏形式为独奏或小合奏,分硬软两套。

3.潮汕传统舞蹈

潮汕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是大型民俗集会时的表演活动,重要的传统民间舞蹈有英歌舞、蜈蚣舞、狮舞、鲤鱼舞等。

其中英歌舞最富盛名,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

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

(七)宗教文化

对于潮汕居民宗教信仰的情况,可以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进行概括,潮汕地区虽然地方不大,可是国内其他地方所有的宗教形态,这里基本上是一应俱全且还存在一些本地特有的宗教现象。

按其崇拜对象和形态,潮汕宗教可以如下划分:

1.自然崇拜:

即天地日月、风雨水火、奇石怪树之类的崇拜。

如有专门供奉天地父母的庙宇,或“天地父母”的牌位;

水神被称为“水公水母”,海神祭祀在宋代妈祖信仰传入本区之前,祀“南海圣王”,之后妈祖的香火愈烧愈旺;

潮神被称“水父水母”。

揭西的巾山、明山、独山三座大山被神化,称为“三山国王”等等。

2.儒教、或先贤崇拜:

有祀孔子的文庙;

东山有轩辕古庙(陪祀仓颉)和魁星阁(供奉文曲星)。

潮汕各地都有供奉韩愈的韩文公祠。

有供奉张巡、许远的“双忠祠”(二人原为安史之乱间睢阳守臣,英勇殉职,北宋熙宁间被引进本区),供奉文天样的“忠贤祠”等;

官员被祀者,代不乏人。

限于篇幅,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