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261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部编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A.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会以一种高度专注、近乎苛刻的态度对待本行业所有专业技术或服务能力。

B.影视行业编剧、摄影等高端专业人才的转行,加剧了非导演类行家里手供不应求的紧张状态。

C.应建立起良性的制度,让即使处在幕后,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所有成员也不会感觉被冷落。

D.发挥影视业“幕后英雄”以及各种“高级技师”作用,作品的专业品质就能从整体上稳中有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针对我国影视产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去的必要性。

B.第二段在论述“工匠精神”内涵后,指出影视创作的各个行当不能受诱惑而轻言转行或跨界。

C.第三段从反面论述了影视产业出现人才短缺这一棘手难题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D.最后一段主要论述了轻言转行跨界的危害,指出这样可能对中国影视业的艺术根基造成侵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影视行业迅猛发展,浮躁浅薄、急功近利的创作风气也逐渐滋生成长,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影视创作实践中。

B.如果所有为作品生产作出贡献的成员获得应有的地位和与之能力和付出相匹配的回报,转行跨界现象就不会出现。

C.如果让缺乏训练与积淀的新人仓促上阵,一些好不容易在实践中形成的宝贵创作技艺与经验就无法保证有效传承。

D.如果转行或跨界源于志趣的改变,且之后放低姿态,随着经验的积累循序渐进,就可能创造出较高水平的作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4-6小题。

爷父子

肖建国

爷父子,捣蛋铺子。

这是地方俗语。

捣蛋,对着干,谁也不服谁。

老耿和小耿就是这样一对父子。

比如,大伙儿选小耿当村支部书记,老耿首先不同意。

老耿说:

“这小子,没公心,不顾人,从我们一家人吃饭就看得出来。

饭菜一端上,他就先动筷,专拣好的吃,狼吞虎咽。

还得历练历练。

”大伙儿先一愣,后哄笑,认为老耿幽默,欲擒故纵。

小耿在多数人的支持下当了书记。

前任书记——老耿,退下来,当了委员。

老耿是孤儿,参加过对越反击战,在丛林里出生入死,立过军功。

退伍后本来安排在国营单位当一把手,但老耿倔,偏要回到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心甘情愿地做了几十年的小村官。

轮到儿子从部队复员,老耿才感觉自己实实在在的老了。

看着依旧破落的村子,老耿对小耿说:

“留下吧,帮帮大伙儿。

没有乡亲们当年的施舍,我早就饿死了,也就没有你,更不会有我们今天这个家。

小耿准备去深圳,战友泥鳅给他介绍了一份差事,年薪六万。

老板说:

“表现好,再加。

小耿看看老耿通红通红的眼,思索了良久,才点头。

没想到,老耿竟然不同意他当书记。

小耿气,不理老耿。

吃饭也不聚一桌。

端起碗,夹点菜,蹲在门口榆树下,吧唧吧唧吃得山响。

老耿没事一样,瞅空就对小耿指点这指点那。

说:

“学校的围墙裂了,娃们都是一群踩死蛤蟆踢死猴的主,要赶紧修修。

”说:

“夏季就要到了,河堤要加固,万一有个闪失,损失就大了。

“村东头老党员-─也就是你贺大爷病了,已在床上躺了三天,你要去看看。

”……

小耿烦了,反问道:

“到底我是书记还是你是书记?

”老耿也不示弱:

“你是书记,可我是你爹。

”“爹大书记大?

”“书记再大,也得听爹的话。

”小耿问得冲动,老耿回答得痛快。

小耿无言,起身就走。

气归气,老耿的话小耿还是照着做了。

学校砌围墙,他时不时都过去看看。

给工人发一遍烟,说:

“要保证质量。

孩子的事,不能闹着玩。

”工人们拍着胸脯保证,这墙要是砌不牢,提头来见。

河堤加固,他第一个扛着铁锹到现场─这里没有机械化,全靠人工挖土方。

他一捋袖子,干。

工地上一片欢腾。

贺大爷病重,他率支部成员一起去探望,感动得贺大爷泪流满面。

春夏秋冬,一晃5年过去了,小耿赢得了群众极好的口碑,然而他却没有得到任何重用和提拔。

先是镇里公选一名副镇长,按票数,他第一,然而公布的结果不是他。

再就是县里要确定一批青年干部做接班人,德、能、勤、绩,他都是优秀,可最后确定下来的名单里依然没有他。

和退伍的战友们相聚,他最寒酸。

人家上了一瓶XO,他竟说这黄酒没有自家酿的好,辣辣的,没点甜味。

笑得满桌子人喷饭。

已是处级干部的泥鳅意味深长地拍拍他的肩说:

“想当官,要会作秀。

这话,让他嚼了又嚼。

进入六月,暴雨连绵。

市里的头头亲自带队到各地巡视防洪工作。

小耿眼前一亮,吩咐村里要准备好二十只木船。

老耿骂他乱花钱,杞人忧天,说:

“这河堤我天天都在观察,结实着呢。

”小耿只是笑笑,难得一次不顶嘴,只交代村干部要让村民们进行自救演习。

老耿骂:

“神经病!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天半夜,河堤决了口,洪水铺天盖地涌进村子。

好在村民们都有准备,那边铜锣一响,这边村民们都收拾重要家当爬进小船。

洪水来得快、大,冲倒了七八间房屋,但没有一人受伤。

保住了性命的群众都说小耿有眼力,是个好干部。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小耿就成了非常时期的典型人物,受到了头头的亲自接见。

雨季过后,小耿连升三级,给县长做助理。

上任前一天,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小耿才发觉这些天来很少看到老耿。

小耿心里顿时就慌慌的。

他想到了老耿,老耿就出现在他的面前。

赤着脚,喘着粗气,手里还提了一双被泥巴包裹了的解放鞋。

这鞋是他的。

小耿的脸一阵发白,浑身起鸡皮疙瘩。

父子俩对视良久,小耿慢慢地低下了头。

老耿一字一句地说:

“去自首吧,河堤是你挖掘了才决口的。

“不。

“你不去,我去。

老耿说着就往外走。

小耿扑通跪了下来:

“爹啊,你是我亲亲的爹啊。

你不能把这事沤在肚子里吗?

”“不能。

”“那我就死在你面前。

”“你死在我面前,我也要把这事说出去。

否则,我就对不起把我养大的百家饭,就不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军人,也就不是你的爹。

老耿说完就往外走,任小耿将头在青石板上磕得鲜血直流。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4期,有改动)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爷父子,捣蛋铺子”这一地方俗语开篇,瞬间激活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暗示了父子间的情感纠葛与观念差异。

B.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父子亲情、伦理道德、仕途升迁、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冲突中,成功地刻画了父子俩的独特形象。

C.小说采用顺叙、倒叙并用方式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凸显了老耿和小耿大相径庭的人生选择、迥然不同的人格境界。

D.小说对不择手段“作秀”的某些官员进行了无情针砭,升腾出一股可感的正义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与强烈的现实意义。

5.《爷父子》以小耿人生经历的前后变化为界可分为两个部分,请据此简要概括这篇小说

的故事情节。

(5分)

———————————————————————————————————

6.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这篇小说的特点之一,请以小说结局部分老耿与小耿的对话为例,简析老耿的性格特点。

(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

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

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

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

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布者。

大众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

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

材料二: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

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

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

材料三:

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

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

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

材料四:

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

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

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

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

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

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媒体的公信力的。

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动力。

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微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

C.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有可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

D.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B.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

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

C.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D.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9.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

嘉靖八年进士。

擢御史。

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

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

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

历按苏、松、顺天。

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

顺天巡抚殊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

宗皋言:

“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

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

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

请预拟借调之法,夸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

”俱报可。

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安坐夺俸一年。

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

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

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

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既而事得白。

寻进兵部右侍邓,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

明年再犯大同,总共官张迭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

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

帝乃连宗皋及耀,各杖一百,耀连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邗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

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

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

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

是年卒。

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节选自《明史·

郭宗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

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

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

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

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

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上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

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

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廪米和仆人;

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张继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

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

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14.下列对这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

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

B.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

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

C.“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

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冷清。

D.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15.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请根据情景填写相应诗句。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官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6年,中美合拍片《长城》折戟沉沙,张艺谋。

而今,张艺谋历四年之久打造出的《影》已经公映。

上映以来,影片票房多少有些,但还是收获了不少观众的掌声。

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很多观众表示在观赏《影》时,仿佛置身于围棋的世界。

张导对画面的追求始终,由此营造出了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水墨意境”;

影片中的斗争也如围棋般烧脑。

塑造的人物也不像西方语境中非黑即白,而是让不同人物拥有了多面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整部电影仿佛一盘大棋,棋手身在棋局而不自知自己其实只是命运的棋子。

这与电影中的太极图意境相仿,因为太极图所表达的是中国哲学中“转化”的意味,导演想传达的理念,与中国文化在世界对话中所要传递的理念十分相近,即()。

《影》坚持以中国文化为故事内核,用古典的画风、蕴藏其中的文化符号和哲学内涵探索东方极致美学,这无疑是对外展示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

(改编自澎湃新闻网 

作者:

阿树树)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B.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虽然《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C.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虽然《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D.根据对现场观众采访的结果显示,《影》中残忍血腥的情节虽然让部分观众不适,但是影片所呈现的太极、阴阳、对弈等中国传统元素依旧得到大部分观众的喜爱。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对立的,也是转化的

B.中国对世界的看法不是对立的,而是转化的

C.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既非对立的,亦非转化的

D.中国对世界的看法是对立的,而非转化的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孚众望处心积虑差强人意独树一帜

B.深孚众望 

呕心沥血不如人意独行其是

C.深孚众望处心积虑差强人意独行其是

D.不孚众望呕心沥血不如人意独树一帜

20.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够规范,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

从报纸上垂阅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现惠赠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美术片”造型主要取材和借鉴中国古代壁画、民间年画、舞台戏曲、庙宇泥塑等的人物形象、道具设计。

角色造型或富丽堂皇,追求形式感很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