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545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检测专题三 物质的除杂分离与鉴别Word格式.docx

B.Na2CO3溶液中的(NaCl):

加入稀盐酸

C.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Ca(OH)2溶液中的(NaOH):

加入过量CuCl2溶液,过滤

9.(2013•莱芜)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区分铁粉与二氧化锰粉末

观察颜色 

C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点燃,闻气味

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

加入足量锌粒,过滤

10.(2013•海南)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H2

HCl气体

通过NaC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

CaCO3粉末

KCl

加水溶解、边滤、蒸干

11.(2013•永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错误的是(  )

物质(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

CaCO3(CaCl2)

加水,将固体溶解后过滤

Cu粉(Fe粉)

加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KCl溶液(MgCl2)

加适量NaOH溶液,过滤

CO2气体(水蒸气)

将气体通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12.(2013•盐城)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  )

杂质

试剂、方法

O2

水蒸气

通过浓H2SO4洗气

MnO2

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KCl溶液

BaCl2

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13.(2013•济宁)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  )

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

除去氢气中少量的水蒸气、HCl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提纯久置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先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验证某溶液为稀盐酸

先测溶液的pH<7,再加入锌粒

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物

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掉二氧化碳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向该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二氧化碳

14.(2013•哈尔滨)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试剂

操作方法

适量水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足量氧气

NaOH溶液

Ca(OH)2

适量Na2CO3溶液

过滤

稀盐酸

硝酸

适量硝酸银溶液

15.(2013•揭阳)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CO2(H2O)

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

Cu(CuO)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Na2SO4(Na2CO3)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FeCl2(CuCl2)

二、填空与简答题

16.(2013•兰州)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

请回答:

(1)A是氢气或甲烷的燃烧实验,点燃前必须;

(2)B实验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3)C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中的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其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种原因即可)。

17.(2013•泸州)如图为A~D物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转化条件未标出。

已知:

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色粉末,A、D形成的合金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甲为常见的气体单质。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B+C=D+E的化学方程式为;

(3)E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2013株洲)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

在通常情况下,A为黑色粉末状固体,B、C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D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实验室常用含D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单质E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反应④和⑤中某些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名称是,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D除了用来制取气体C之外的另一用途是。

19.(2013南宁)已知A—E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

A和D是两种常见的碱;

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

C是一种钠盐。

它们相互间转化或发生反应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C→E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3厦门)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

己知:

①五种物质均含铜元素,且化合物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

②A为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黑色物质B;

③X溶液与铁反应可得到A;

④X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可得到D,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D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E。

结合信息推断:

(1)B的化学式是______。

(2)D→E的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

E与某种酸反应可实现E→X转化,该酸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写出以下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X→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13淮安)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全部标出。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B在常温下为液态,F是黑色粉末。

(1)B→D是____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C→E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反应;

(3)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物质的另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13•鄂州)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的四种常见物质,丁是甲与乙、乙与丙反应的生成物之一(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转化关系如图:

(1)常温下,若乙为红色粉末,甲为黑色粉末,则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丁为常见难溶性盐,常温下甲为气体,则:

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13•深圳)如图所示为各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物质的化学式:

A:

D:

E:

(2)写出过程①、②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24.(2013•泰安)如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

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

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请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2)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2013•兰州)已知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产生温室效应;

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F是紫色金属;

H是蓝色沉淀。

根据图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C;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6.(2013•宜宾)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分别是:

操作①,操作④。

(2)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NaOH固体变质(选填“已”或“未”)

(3)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4)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是,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是。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气体,所以不能用闻气味和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氧气和空气都不易溶于水,所以也不能用将集气瓶倒扣于水中的方法区分,空气中含有氧气,但其中氧气的含量较纯净氧气的低,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却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C

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

3.C

由于盐酸能够与铁反应但不会与铜反应,所以用盐酸不但不能除掉铜反而除掉了铁粉。

4.B

KCl易溶于水,MnO2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B正确。

5.B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渍若将其投入过量的盐酸中,则盐酸在除掉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后,还会与铁反应,A错误;

分别取样品滴加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固体,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固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正确;

碘遇淀粉变成蓝色,而不是碘化钾,故不能用碘化钾淀粉溶液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C错误;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了原物质二氧化碳,D错误。

6.B

CaCO3固体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A错误;

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B正确;

应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分,C错误;

CaCl2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D错误。

7.A

碳酸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除去碳酸钠的同时又混入新杂质硝酸钠,A错误。

8.C

CuCl2能与过量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C正确。

9.C

不宜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少量CO,是因为少量的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中可能不能燃烧,一般采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来除去一氧化碳,A错误;

铁粉与二氧化锰粉末都是黑色,所以不能用观察颜色区分铁粉与二氧化锰粉末,B错误;

羊毛在点燃时会产生出焦羽毛味,而合成纤维没有焦羽毛味,所以采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可区分该两者,C正确;

由于锌不但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还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加入足量锌粒过滤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D错误。

10.C

解析;

CO能与灼热的Fe2O3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C错误。

11.C

MgCl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

12.C

BaCl2能与适量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

13.D

除去氢气中少量的水蒸气、HCl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又会带入水蒸气,A错误;

久置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含有碳酸钠,所以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是新的杂质,B错误;

溶液的pH<7,再加入锌粒有气泡冒出不一定是盐酸,还有可能是别的酸,例如稀硫酸,C错误;

一氧化碳不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分离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物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掉二氧化碳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向该氢氧化钠溶液加足量稀盐酸“释放”出二氧化碳,D正确。

14.C

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A错误;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氢气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氢气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B错误;

Ca(OH)2能与适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C正确;

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D错误。

15.D

CuCl2能与足量铁屑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D正确。

16.解析:

(1)氢气或甲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

(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此时酚酞溶液显无色,故当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答案:

(1)检验纯度;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引流;

滤纸破损(或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17.解析:

(1)A、D形成的合金是生产、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所以是铁的合金,铁的合金中含有铁、碳等物质,A为黑色固体单质故A是碳,D是铁;

甲为常见的气体单质,能与C反应,所以甲是氧气,生成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则C是一氧化碳;

B为红色粉末,能与CO反应生成铁,则B是氧化铁,E是二氧化碳。

(1)

(2)Fe2O3+3CO

2Fe+3CO2;

(3)CO2+Ba(OH)2=BaCO3↓+H2O。

18.解析:

由于A为黑色粉末状固体,B、C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D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实验室常用含D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单质E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由于黑色的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白色沉淀,碳酸钙能够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此可猜想A是碳,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碳酸钙,E应该是氧气。

(1)碳酸钙;

32;

(2)CO2+C

2CO;

化合;

(3)建筑材料。

19.解析:

B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有两种元素,故B可能是盐酸,C是一种钠盐,且能与盐酸反应,故C可能是碳酸钠,E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且能够与两种碱反应,故E是二氧化碳,A是一种碱且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A可能是氢氧化钠D能与碳酸钠反应,故D可能是氢氧化钙。

(1)由分析知B是HCl,C是Na2CO3;

(2)C→E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物是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C与D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1)HCl;

Na2CO3;

(2)复分解;

(3)Na2CO3+Ca(OH)2=CaCO3↓+2NaOH。

20.答案:

(1)CuO;

(2)复分解反应;

硫酸;

(3)CuSO4+Fe=Cu+FeSO4;

CuSO4+BaCl2=CuCl2+BaSO4↓。

A为含有铜元素的单质,故A是铜;

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氧化铜,则B是氧化铜;

X溶液能与铁反应生成铜,X是铜盐溶液,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X可能是硫酸铜溶液,生成的D是氯化铜;

氯化铜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E是氢氧化铜。

21.解析: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是液态,B是水,C是二氧化碳,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则D是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

红棕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铁,F是黑色粉末,则生成的F是铁。

(1)放热;

(2)化合;

(3)Fe2O3+3CO

(4)燃料。

22.解析:

(1)常温下,若乙为红色粉末(氧化铁或铜),甲为黑色粉末,甲能够和乙反应,所以乙为氧化铁,甲为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2O3+3C

4Fe+3CO2↑;

丙也能够和氧化铁反应产生丁,说明丙具有还原性,可以是氢气或一氧化碳,化学式为:

H2或CO;

(2)因为丁为常见难溶性盐,常温下甲为气体,常见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乙就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的方程式为:

若乙若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则丙为碳酸盐,如常见的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1)H2或CO;

(2)CO2+Ca(OH)2═CaCO3↓+H2O;

Ca(OH)2+Na2CO3=CaCO3↓+2NaOH;

(或CO2+Ba(OH)2═BaCO3↓+H2O;

Ba(OH)2+Na2CO3=BaCO3↓+2NaOH或其它合理答案都可)。

23.解析:

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蓝色沉淀D是氢氧化铜,C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则C中含有铜离子,可能是硫酸铜溶液;

固体A与溶液B反应生成含有铜离子的溶液,则A可能是氧化铜,B可能是硫酸;

氧化铜与气体E反应生成气体F和固体H,气体F通入溶液M中能产生白色沉淀,则F可能是二氧化碳,E是一氧化碳,M是氢氧化钙,G是碳酸钙;

H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溶液和银白色固体,则H是铜。

(1)CuO,Cu(OH)2,CO;

(2)CO2+Ca(OH)2=CaCO3↓+H2O;

Cu+2AgNO3=Cu(NO3)2+2Ag,置换反应。

24.解析:

因无色液体通电生成A和B,且B能跟E常见金属反应,所以B为氧气,A为氢气;

黑色固体乙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乙为氧化铜。

且E与蓝色溶液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则E为铁,F为铜;

黑色固体甲为四氧化三铁;

乙为氧化铜。

E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又因X为无色气体,且能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气体,所以X为一氧化碳。

(1)O2;

(2)Fe+CuSO4═Cu+FeSO4;

(3)Fe3O4+4CO

3Fe+4CO2。

25.解析:

C能产生温室效应,C是二氧化碳;

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A是一氧化碳;

B为红棕色,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B是氧化铁;

F是紫色金属属于铜,H是蓝色沉淀属于氢氧化铜沉淀,A与B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则D是铁;

D和E反应生成了铜,所以可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1)Fe2O3;

CO2;

(2)①Fe+CuSO4═Cu+FeSO4;

2NaOH+CuSO4═Cu(OH)2↓+Na2SO4;

复分解反应。

26.解析:

(1)①是将固体加水变成溶液,其操作过程是溶解;

④是将难溶性的固体和液体分离,故操作是:

过滤;

(2)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可以判断溶液中有碳酸钠,故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变质;

(3)为探究固体中是否还含有NaOH,由于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故要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

一般是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将碳酸钠全部反应掉。

(4)若测定溶液的pH=7,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则A的成分是碳酸钠;

若pH>7,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A的成分含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和已经变质的碳酸钠。

(1)溶解;

(2)已;

(3)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

(4)碳酸钠;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