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54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易错知识点点拨Word文档格式.docx

1、物质的构成

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微观粒子可以描述种类,也可以描述个数。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分子种类改变。

2、用分子、原子、离子的观点解释现象

(1)利用分子、原子的性质解释生活现象

如花开能闻到香味;

物质的三态变化等。

(2)利用分子、原子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的蒸发:

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水的电解:

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氧分子,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3)用分子和原子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4、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通过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到很多信息,如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带电性及稳定性等。

(1)根据质子数可以确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为同种元素。

(2)根据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比较可以判断微粒的种类和带电性。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微粒的稳定性。

常考题型:

题型一:

原子、分子的概念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碳原子 

B.氧分子 

C.二氧化碳分子D.碳原子和氧原子

解析:

利用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所以C正确

练习:

分子与原子主要不同点是( 

 

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不是

C.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题型二:

分子的性质

例:

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用肉眼看不到,只能用显微镜才能棺材到,所以A是对的。

分子总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B对。

无论温度高低,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单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所以C错。

分子间有间隙,混合时水分子进入到酒精分子的间隙中,所以50mL水+50mL酒精<

100mL,D对。

1、王安石的《梅花》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说明了()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B、食盐溶解在水中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

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3、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1体积水合1体积酒精混合,多的溶液的体积小于2体积

B.将实验溶解于水中,多的实验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C.活性炭吸收冰箱中食物的异味D.物质的热胀冷缩

题型三:

原子的构成

在原子的原子核里,质子数等于()

A.核外电子数B.中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得A对。

1、原子核中一定含有()

A.质子B.中子C.质子、中子D.质子、中子、电子

2、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

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

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72B.质子数为72C.电子数为53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5

题型四:

原子、离子结构

仅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们表示四种元素B.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

C.②③都表示阳离子D.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由题中结构示意图可知,①为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的电子,显-1价;

②为阳离子;

③为阳离子;

④为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显+3价;

其中②④的质子数相同为同种元素。

1、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2、所给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离子B.它们都是原子C.它们都是相对稳定结构D.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

题型五:

粒子的特点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4)带负电荷的粒子是;

(5)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6)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

(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题型六:

结构示意图的应用

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1)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

(2)B粒子的半径(填“大于”、“小于”、“等于‘)C粒子的半径;

(3)某元素R形成的氧化物为R2O3,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1)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粒子的种类,A中质子数<

电子数,所以为阴离子;

B中质子数>

电子数,所以为阳离子;

C、D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为原子。

(2)C比B多了一个电子层,所以C比B的半径大。

(3)根据化学式中化合价的计算可以推知R的化合价为+3价,即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3,容易失去电子,所以选D。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

2、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了解元素的分类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5、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

6、注意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

一、元素

1、元素:

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3、元素的分类:

元素分为、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符号写法:

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来表示,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还附加一个小写字母以示区别。

5、表示的意义:

宏观:

表示;

微观:

表示。

例如:

O:

表示氧元素;

表示一个氧原子。

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

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由小到大排列(即原子序数)。

每一横行叫做一个,每一纵行叫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每个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3、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同周期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

(3)同主族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每一周期的元素种类变化规律:

金属分金属稀有气体

元素的应用

生活中的”加碘盐’、“高钙奶”、“含氟牙膏”,其中碘、钙、氟指的是()

A.原子B.离子C.元素D.分子

物质有元素组成的,碘、钙、氟都是指里面所含的元素。

凡是在标签中出现含量都指元素含量。

下列关于H2、H2SO4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元素B.都含有氢原子C.都含有氢离子D.都是化合物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元素的非金属元素名称是,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2)

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3)由原子序数为8和13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化学式)。

(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

从左至右。

1、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B.钠为非金属元素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图甲是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乙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图乙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 

(2)图甲所示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在这些遇难同胞中,有很多人不是被石块压死,而是在废墟里漫长的等待中严重脱水而死,说明了水对于我们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氧化物B.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水由水分子构成D.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化合价综合运用

元素周期表是同学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根据镁元素的“身份证”(见右图),在下图的横线上填写有关铝元素的6个信息。

1、右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原子结构图中x=8B.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C.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D.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化合价和化学式

1、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2、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3、要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及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

一、化合价

1、化合价:

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

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

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MgCl2

3、常见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镁钙锌钡

HClKNaAgOMgCaZnBa

三铝(Al)四硅(Si)五价磷(P)二三铁Fe,二四碳C

二四六硫S价可变铜Cu汞Hg二价最常见

二、化学式

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书写步骤

(1)单质:

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

如铁----Fe;

硫----S;

氖----Ne(除H2、O2、N2、Cl2双原子外)

(2)化合物化学式的简捷方法(交叉法):

①写----按顺序写出元素符号(正价部分在前,负价部分在后)AlO;

+3-2

②标----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

AlO

③叉----化合价数值交叉当作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码Al2O3

④约----将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码加以化简,得化学式;

⑤查----检查正误

3、读法

⑴氧化物:

MgO、Na2O、Fe2O3;

P2O5Fe3O4

(名称:

某化某)(名称:

几氧某化几某)

⑵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K2S、NaOH、NH4Cl;

FeSO4、Al2(SO4)3、NH4NO3

(名称:

某化某)(名称:

某酸某)

(3)单质:

单原子单质直接读元素名称;

如:

Fe---铁,C---碳

多原子单质元素名称+气;

H2----氢气

4、化学式的意义:

1、化合价规律及其的应用

(1)化合价规律

①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③原子团的化合价等于组成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如铵根=+1);

④同一种化合物中,铜元素可以显不同的化合价,如

(2)化合价的应用

①推断元素的化合价,如:

判断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

解:

设碘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

(+1)+x+(-2)×

3=0

②检验化学式的正误,如判断下列化学式的正误:

A.AlOB.AlO2C.Al2O3D.Al2O

利用化合物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去判断。

A项(+3)+(-2)=+1(不为0),所以A错,同理B、D错,C正确。

常见题型:

化合价的应用

1、翡翠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翡翠的主要成分是硬玉,其化学式为NaAl(SiO3)2。

其中Si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解:

设Si的化合价为x+1+(+3)+2x+(-2)×

6=0解得:

x=+4

2、化学实验室中常用重铬酸钾(K2Cr2O7)配制玻璃仪器的洗涤液,其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

A.+4B.+5C.+6D.+7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说出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含义:

(1)2H_____________________

(2)2SO2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2+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Zn2+中的“2+”表示锌粒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H2SO4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含有二个氢元素-2

-2

D.Al2(SO4)3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3个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

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

1、在NH4NO3、N2、NO2、NO这四种物质中,N元素表现的化合价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易选B,忽略了元素在不同原子团中化合物中化合价可能不同。

在NH4NO3中N元素在NH4+显-3价,NO3-中显+5价。

根据新信息判断物质结构和组成

1、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例如:

水(H2O)→过氧化氢(H2O2);

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由此可推断,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

A.Ba2OB.BaO2C.Ba2O2D.BaO3

甲型H1N1流感,感染早期用“达菲”治疗有效,从“达菲”分子的结构图中,不能推断出“达菲”的()

A.组成元素B.颜色、气味C.化学式D.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的分类

1、会判断物质的组成;

2、能够利用概念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一、物质的分类

(一)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

宏观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微观是由一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2、混合物:

宏观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微观是由多种分子构成的。

常见易错的混合物:

纯净的空气、纯净的稀有气体,石灰水等。

有同种元素对应的不同单质组成的混合物(如O2和O3)

(三)单质和化合物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分类

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在微观上混合物含有多种分子,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分子;

在宏观上表现就是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单质则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同一种分子构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同一种分子构成,下图所示,A、B表示单质,D表示化合物,C表示混合物,同时A、B、D都是纯净物。

物质的组成

研究发现,达菲(Tamiflu)对甲型HIM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C7H6O5)是合成达菲的原料之一。

下列对莽草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莽草酸是氧化物B.它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D.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

6:

5

达菲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所以B对;

氧化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A错;

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公式(钙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C对;

该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D对。

苏丹一号(C16Hl2N2O)是一种染料,该物质存在致癌证据,故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下列有关苏丹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B.该物质中H、N元素质量比为6∶1

C.该物质中存在氮分子D.该物质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物质的简单分类

例: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A.蒸馏水B.自来水C.氖气D.泉水E.医用50%酒精F.氢气G.氯酸钾H.五氧化二磷I.铝块

此题是有关物质的分类。

关键是抓住概念的内涵。

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一居室看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一种、多种)。

判断化合物和单质的依据是,首先它是纯净物,然后看元素的种类(一种、多种)。

判断氧化物的依据是看是否只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

练习1:

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E.铁粉F.高锰酸钾G.氧化铁H.氮气

2、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C.不可能是混合物 

D.不可能是化合物

3、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三、催化剂

1、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能其他物质的(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

四、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宏观上:

关键看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否则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

主要看分子是否发生分裂,并且是否有新分子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的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的根本依据。

因为有些物理变化中也有些现象,如电灯通电发光、放热,但无其他物质生成,所以电灯通电是物理变化。

2、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在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难”、“易”等词加以区别。

如“木材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

二“木材能燃烧”表述的是化学性质;

“汽油挥发”表述的是物理变化,“汽油易挥发”表述的是物理性质。

3、催化剂的理解

对催化剂的考察形式主要是题目中给出一定的信息,然后判断该物质是够是催化剂,所以一定要记住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一定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3)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理解催化剂应注意以下两点:

(1)催化剂“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两层意思。

(2)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是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常考题型

物质变化的判断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棒融化B.木材燃烧C.湿衣服晾干D.灯泡发光

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百炼成钢D.木已成舟

3、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下列关于O2、CO2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2、“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

航天所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料产生淡蓝色火焰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甲烷用作燃料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气焊④干冰用作制冷剂

⑤焦炭用于炼铁工业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

催化剂

1、“神州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2、科学实验证明:

空气中的微量臭氧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

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利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

M+O3→MO+O2;

MO+O3→M+O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稳定剂

根据材料给出的信息找出对应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材料1:

氯元素(Cl)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是双原子分子,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气体.

材料2: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等化合物反应.

材料3: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

材料4:

我国四川5.12地震灾区灾后急需大量消毒剂对灾区饮用水、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灾后疫情发生.氯气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消毒泡腾片,其中二氧化氯是最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