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343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期末论文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徐州2011年财政支出规模

(一)绝对指标。

财政支出的绝对额,即预算年度内政府实际安排支出和使用的财政资金数量总额,是一种直接用货币表示地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可以较为直观地具体反映一定时期内政府财力集散程度和所提供社会共同事务的规模。

徐州2011年财政支出额如表1所示。

表1徐州2011年一般预算支出(单位:

亿元)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2011年徐州市用于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达328.68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4%,说明徐州财政保障民生的能力增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并取得了重大成效。

查阅整合徐州市财政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发现徐州市政府在财政保障民生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一是推进民生民计改善。

2011年徐州市社会保障支出50.12亿元,增长34%。

市财政安排和争取省补助资金共10.3亿元,保证市区20.8万名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投入再就业资金1.1亿元,建立普惠制的就业培训体系;

安排各项补助资金1.5亿元,用于落实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发放困难群体一次性物价补贴、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向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配合人保部门,全面启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370元和210元。

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011年徐州市农林水事务支出62.34亿元,增长42.5%。

全面落实财政支农“三个重点、三个确保”政策。

筹措资金2.7亿元,完成“二次进军荒山”山地造林3.5万亩;

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投入1.6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3.27亿元,支持建设高效农业面积49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3.4万亩;

“一折通”及时兑付粮补资金7.8亿元,600余万农民受益;

安排村级经费2.5亿元,达到省规定的保障标准;

落实“家电下乡”政策,拨付家电下乡补贴资金0.9亿元。

三是推进文教事业发展。

2011年徐州市教育支出83.52亿元,增长36.4%。

完善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学校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至小学550元、初中750元;

市财政安排资金4480万元支持校园安保

工作;

设立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动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公租房建设。

全市文体事业投入4.58亿元,支持文化场馆运转及免费开放、文化艺术下乡、文艺团体转企改制、群众体育和其他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全市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9.61亿元,增长111.6%,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

四是生态环境及为民办实事支出78.97亿元,增长24.1%。

2011年徐州市财政筹措拨付城建重点工程资金15.1亿元、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6亿元,保障三环南路绿化、徐贾快速通道、淮海路中山路省级示范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拨付治淮资金1.93亿元,污水处理厂运行1.26亿元,节能减排资金7588万元。

安排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专项资金2.4亿元,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2亿元,安排城市棚户区改造资金2.5亿元。

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改一期工程共安置6万多户棚户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0平方米增加到20平方米。

(二)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是将特定时期的财政支出绝对额与其他相关经济变量进行对比。

1.纵向分析

图1

图2

综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徐州市2006-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及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都呈现历年上升的趋势。

徐州市一般预算支出在经历了2007-2010年的增速放缓后,2011年重新回升,增速达到了34%。

就2006-2011年一般预算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也是呈现一路上扬的趋势,2011年达到了新高,一般预算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46%。

2.横向比较

(1)经济发展情况。

江苏南北狭长,一般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

徐州作为江苏省的“北大门”,是苏北第一大城市,江苏第三大城市,淮海经济区第一大城市,是苏北重要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交通、旅游、工业、金融和对外贸易中心。

从江苏省三大区域历年经济发展指标来看,苏南、苏中和苏北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

为了综合了解徐州财政支出规模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在全省的水平,更好地对徐州2011年的财政支出规模进行分析,可以将江苏省三大区域13个城市进行横向比较。

(2)财政支出情况。

通过2011年江苏省三大区域财政支出规模及其相关指标的对比可以发现,就财政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这三项指标而言,苏南地区明显高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高于苏北地区,其地区排序

和全省排序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排序基本一致。

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苏北地区高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高于苏南地区。

徐州市财政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和地区生产总值这三项指标在苏北地区均位于第一,但其人均财政支出在苏北地区排名第三,在全省13个城市中排名第十一,这表明徐州人均财力明显不足,与苏北地区“领头羊”的身份不相匹配。

同时,徐州市财政支出的不足也会进一步加大与苏中和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三、徐州2011年财政支出规模微观模型分析

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旨在解释公共部门要素的需求变化,指出导致公共产出的需求因素,并考察了影响公共产出供给的各种因素。

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模型具有几个特点:

(1)它是时间型的实证模型。

它试图按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各个因素,来说明财政支出的增长途径。

(2)该模型几乎不涉及财政支出是否应该遵循预算平衡的问题。

(3)该模型不反映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率。

(4)作为实证模型,它是动态的。

设第i个人(任何人都是消费者)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产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用以下公式表示:

Ui=Ui(G,P)

G是公共部门的最后产出向量;

P是私人部门的最后产出向量;

U是效用函数。

个人在一定的预算约束线下,要求特定水平的Gi(即第k种公共提供的产品)。

公共部门为提供Gi,组织了若干生产活动。

公共部门的最终产出,以及用于生产这些产出的公共部门活动方式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Xi=Xi(Li,Mi);

Gi=Gi(Xi,N)

其中,Gi是第k种公共服务的最后产出,Xi是用于生产Gi的中介活动,Lk是生产Gi的劳动力要素,Mk是生产Gi使用的原材料,N是人口规模。

因而总结下来,影响财政支出增长微观模型的因素为:

1.公共部门产出水平

2.服务环境

3.人口因素

4.公共产品质量

5.公共部门投入价格

(一)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2011年徐州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54亿元,增长4.5%;

第二产业增加值1777.05亿元,增长14.6%;

第三产业增加值1440.06亿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9.6:

50.7:

39.7调整为9.4:

50.1:

40.5。

201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7.54亿元,比2010年增长17.9%。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890.61亿元,增长17.8%;

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26.93亿元,增长18.1%。

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96.10亿元,增长18.3%;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1.40亿元,增长14.1%。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烟酒类34.01亿元,增长26.3%;

化妆品类10.14亿元,增长41.8%;

金银珠宝类14.90亿元,增长54.2%;

家用电器类61.72亿元,增长29.5%;

家具类12.45亿元,增长62.1%;

汽车类214.86亿元,增长48.9%。

公共部门的产出促进了财政收支较快增长。

2011年徐州财政总收入555.33亿元,比2010年增长34.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42亿元,增长

43.3%。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42.50亿元,增长35.9%。

(二)服务环境的影响

徐州的服务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徐州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新欧亚大陆桥东端第一个重要的大城市,自然区位较为重要,矿产资源丰富。

但受周围

经济区域发展水平影响,经济区位优势度不高,政治文化区位不具优势,综合区位竞争力不强。

徐州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陇海、京沪两大干线交汇,对外交通发达。

市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础设施成本指数较好,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竞争力。

徐州还是典型的矿业城市,矿业经济在全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煤矿业是徐州传统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徐州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化工、食品等行业,突破了以能源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机械工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以矿业、工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结构竞争力不高。

徐州人力资源数量较为充足,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配置指数等指标不高,人才竞争力表现一般,但在科技、资本、制度、开放程度、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目前徐州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011年,徐州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迅速发展。

2011年末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9平方公里,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7.7平方米,用水和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7.8%和94.2%,水厂综合生产能力117.9万立方米/日,液化气、天然气用户为46.18万户。

2011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13亿人次、公路货物运输量1.68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4%和22.7%,公路旅客周转量、公路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16.51亿人公里、216.70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4.5%和25.7%。

港口货物吞吐量6662万吨,增长5.6%。

全社会公路总里程16198.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2.22公里。

观音机场通航城市数达24个,完成起降8269运输架次,旅客吞吐量84.63万人次,增长29.0%。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112.86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52.68万辆,本年净增9.42万辆;

私人汽车拥有量44.17万辆,增长23.9%,私人轿车拥有量22.10万辆,增长37.8%。

2011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47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9%;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4.83亿元,增长22.7%。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8.22万人次,增长15.1%。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88亿美元,增长22.3%。

服务环境影响地区财政支出,2011年徐州在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取得成果的同时,徐州财政支出相应增加。

2011年徐州的公共支出中,生态环境及为民办实事支出达78.97亿元,增长了24.1%。

财政筹措拨付城建重点工程资金15.1亿元、争取上级财政资金26亿元,保障

三环南路绿化、徐贾快速通道、淮海路中山路省级示范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三)人口因素的影响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密度、学龄儿童人数、老年人口比例等,都会对财政支出产生影响。

表32006-2011年徐州人口数单位:

万人

指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年末常住人口872.07871.12869.21868.19858.05857.74年末户籍人口934.73940.95946.86957.61--976.66

2011年徐州市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76.66万人,比2010年增加3.77万人。

其中,男性505.72万人,女性470.94万人。

结合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判断出2011年徐州的人口规模有所增长但较为稳定。

国际上普遍认为,一旦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超过7%、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低于30%,就意味着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而2011年徐州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达10.43%,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为17.97%。

按此国际普遍标准,徐州已经迈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

一般认为,随着人口规模增大,财政支出水平将不得不提高。

首先,人口规模的变化对财政支出的影响,取决于所供应的产品和服务的性质。

对纯公共商品而言,由于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因此,人口规模的扩大不会导致对公共商品需求的增加,从而不会导致财政支出的增长。

但是,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公共商品较少,大量的财政支出实际上是生产混合商品。

对混合商品而言,人口规模的增加,将会导致对财政支出的需求的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比人口增加的幅度要小。

人口规模扩大给财政支出带来的压力,表现在人口总量的增加必然要求政府增加各种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否则将降低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水平。

同时,社会发展

和经济增长要求提高人口素质,这需要政府提供更多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福利设施,增加行政管理、治安保障等公共服务,还必须不断改造和完善这些具有外部效应的部门。

其次,年龄结构的变化对财政支出也有着相同的影响。

适龄儿童比重的扩大必然要求政府扩大对教育的支出,老龄人口的增加要求政府扩大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城市人口的增加要求政府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有住房的供给。

最后,人口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市场的需求,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对地区生态坏境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江苏省老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徐州工业发展主要依托区域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面向江苏和华东地区煤炭、电力和建材的需求,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生产加工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污染也较严重。

加之徐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长期高强度资源开采造成了较严重的生态破坏。

2011年,徐州市社会保障支出50.12亿元,增长34%;

教育支出83.52亿元,增长36.4%;

生态环境及为民办实事支出78.97亿元,增长24.1%,可见人口因素对公共支出的影响。

(四)公共产品质量的影响

公共产品是指由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包括诸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义务教育、社区建设等纯公共产品和诸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交通、质量认证等准公共产品。

从公共产品质量的形成角度来看,决定其质量水平的,一是制度设计质量,二是公共产品所使用的私人产品的质量,三是维护和管理质量。

首先,为了保证公共产品的公平性、正义性,就要保证公共产品的设计质量。

公共产品的设计首先是一种制度设计,制度设计完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等政治要求,能够涵盖全体公民,即使从数量上看可能还不能满足公民的要求,但也可以说其质量是好的。

其次,公共产品也可能使用到私人企业提供的产品,政府采购的绝大多数产品实际上就是用于公共产品的,这些私人产品一旦用于公共产品中,也就成了公共产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当然也就会影响公共产品的质量。

再次,公共产品质量一旦形成,还存在着一个维护和管理的问题,维护质量和管理质量也将影响公共产品的质量。

近年来,徐州开展“平安徐州”创建活动,重点突出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和推动建立大普法格局,紧紧围绕命案这条主线,多管齐下,严密防范,呈现出“发案数逐年下降、破案率不断上升”的良好态势,其命案发生数由2004年160起下降到2011年59起,而破案率则从93.7%提高到了97.1%,实现了命案压降的历史性突破和质的提升。

为实现有效的治安管控,减少发案率,公安机关还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将三分之一以上防范力量投入案件高发的夜间时段,保证实战勤务24小时不间断;

为控制作案空间,建立起了多元巡防机制,推进社会面巡防、卡口堵控、科技防范、单位内部、社区防范和周边协作“六大工程”,建设农村中心警务室,形成“十分钟平安圈”。

2011年徐州市技防建设投入达4.1亿元,实现城区监控全覆盖。

在徐州市社会治安由“乱”到“治”的7年间,徐州经济实现了飞速平稳发展,从2005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2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18亿元,一般预算支出也从2005年的105.08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42.5亿元。

(五)物价的影响

图3

表62011年徐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情况

指标比上年增长(%)

其中:

食品11.5其中:

粮食16.4油脂12.5

肉禽及其制品21.3

蛋16.3

水产品3.7

菜-0.8

鲜菜-1

干鲜瓜果14烟酒及用品2.7

衣着6.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7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4.9

交通和通讯-0.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8

居住3.6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3.8从长期趋势来看,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因此而逐年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在政府规模日趋扩大的情况下,物价上涨将引起公共支出更快地增长。

从图3和表6可以看出,徐州也不例外,2011年徐州物价仍然上升只是涨势趋缓。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2%,涨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四、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及其优化

随着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财政支出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地方财政支出是地方政权为行使其职能,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使用的总称。

相对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基本利益最具直接影响,对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调整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实现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是地方财政支出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

针对徐州市财政支出结构给予优化

徐州市作为地处苏北的相对欠发达地区,总体上处于工业发展中期阶段。

财政支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增长特点的观点,认为到了经济发展中

期,这类政府用于公共投资方面的仍然很重要但不同与经济发展早期(起飞阶段)的是,这一阶段主要的将集中于特定的产业尤其是基础产业领域。

从近年徐州财政支出的现状来看,地方财政支出应在以下方面予以加强:

(一)增加科教文卫支出比例

由上述结论我们知道,徐州市的科教文卫支出对其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同时科教文卫支出也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支出,增加科教文卫支出比例不仅能更快的拉动徐州市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公共支出做出了贡献,更加注重民生问题,从而为实现“十二五”目标起好步、开好局。

(二)合理的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从结论中我们了解到徐州市经济建设支出对其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高仅次于科教文卫支出,如今,各个地方政府和中央还是很注重经济建设的投入,对于徐州市来讲,作为一个苏北欠发达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其财政收入是有限的,所以为了不影响徐州市经济发展和符合我国的整个局势,在财政支出结构中,徐州市应合理的增加经济建设支出从而更好的建设美丽徐州和推动徐州的经济发展。

(三)增加农业支出(包括对县乡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

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的地位似乎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容忽视。

一方面,徐州作为农业大市,多年来市县各级政府持续实施支农、惠农、富农政策,已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徐州市十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成就已成为一大亮点,在国内外形成了较高的声誉。

继续并持续的加大对高效特色农业的投入力度,对提升徐州的区域竞争力、形成独特的经济(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国外以及国内先进地区工业化进程中暴露出来的“工业病”,已越来越警示人们必须慎重对待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单纯追求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产业协调发展的倾向。

因此,通过加强对县乡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加大对农业,尤其是加大对高效特色农业的财政支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