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644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赵孟fu年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戴表元(帅初)十一岁(1244——);

○马煦(德昌)十一岁(1244——);

○郭天锡(祐之)十一岁(1244——);

○李衎(仲宾)十岁(1245——);

○王构(肯堂)九岁(1246——);

○白恪(敬甫)九岁(1246——);

○熊朋来(与可)九岁(1246——);

○鲜于枢(伯几)九岁(1246——);

○仇远(仁近)八岁(1247——);

○郭天挺(继先)八岁(1247——);

○牟应龙(伯成)八岁(1247——);

○张留孙(师汉)七岁(1248——);

○高克恭(彦敬)七岁(1248——);

○吴澄(幼清)六岁(1249——);

○程文海(钜夫)六岁(1249——);

○刘因(梦吉)六岁(1249——);

○仇锷(彦中)五岁(1250——);

○吴森(君茂)五岁(1250——);

○赵孟烦(景鲁)四岁(1251——);

○任士林(叔实)二岁(1253——);

○靳德进(仲和)二岁(1253——);

○沈文辉(梅溪)生;

○张模(仲实)生;

○任仁发(子明)生。

二岁引用:

1255宝祐三年

乙卯

•○南宋宦官董宋臣夺取民田,招权纳贿,被称为“董阎罗”。

○御史洪天锡言:

“上下穷空,远近怨疾,独贵戚、巨阉享富贵耳!

” 

○忽必烈在京兆兴学,用理学家许衡为提举。

•赵与訔任将作监,德领浙西江东财赋、淮东军马钱粮。

•○康里不忽木生;

○杜敬(行简)生。

三岁引用:

1256宝祐四年

丙辰

•○南宋侍御史丁大全劾罢宰相董槐。

○文天祥于是年中状元,隆秀夫、胡三省均系同科进士。

○忽必烈在澡水北筑城市宫室,经三年而成。

○蒙古诸王三路分道南下攻宋。

•赵与訔兼权知镇江府,任司农少卿。

四岁引用:

1257宝祐五年

丁巳

•○南宋禁“白衣舍”,地方官失察者有罪。

○蒙古董文蔚攻宋,守将高达力战击退之。

○南宋任贾似道为两淮宣抚大使。

•赵与訔升任太府卿。

•○冯子振(海粟)生。

•○元好问(裕之)卒(1190——)。

五岁引用:

1258宝祐六年

戊午

•○南宋以丁大全为参知政事,旋任为右丞相。

○蒙哥汗分路大举攻宋,亲自领军入蜀;

使忽必烈攻鄂州(今武汉市武昌),趋临安;

使兀良合台北上至鄂州会师。

○李擅出兵,攻海州,涟水军以塞责。

○蒙古灭回回国,势益盛。

•赵孟頫于吴兴入小学,所学书法为乡人所重。

•赵与訔任秘阁修撰,江西转运副使,兼知隆兴府(以言者罢)。

《宋史•理宗本纪》载有宝祐六年“六月癸巳,皇臣戴庆(火可)劾淮东总领赵兴訔,夺职镌秩”。

•○邓文原(善之)生。

○田衍(师孟)生。

六岁引用:

1259开庆元年

己未

二月,蒙哥汗围南宋合州,王坚守城力战。

○六月,南宋吕文德北上救合州,为蒙古史天泽所阻。

○七月,蒙哥汗卒(1208——)。

○八月,忽必烈渡淮,至黄坡(今湖北黄陂北)。

○九月,得蒙哥汗死讯,仍进兵渡江围鄂州。

○十月,南宋丁大全罢相,吴潜、贾似道为左右丞相兼枢密使。

贾似道屯汉阳以援鄂州。

○十一月,蒙古兀良合台自广西北上,进至潭州(今长沙)城外。

○闰十一月,忽必烈得阿里不哥(拖雷幼子)争位消息,决策退兵,诈称将直趋临安以迫和。

○十二月,贾似道言鄂州解围。

○王仲仪中博学宏词科。

○八月,赵孟坚(子固)以半万券得《楔帖》(《定武兰亭》)于(雨言)上。

九月二十五日自(雨言)(湖州)归,覆舟于升山下,几殒命。

《楔帖》略淹湿不坏,投小寺烘焙之,世所谓落水本《兰亭》是也。

•●赵孟頫好学画马,后人曾有“世人但解比龙眠”之赞。

陶宗仪(《辍耕录》卷七载有“又尝见公题所画马云:

‘吾自幼好画马,自谓颇尽物之性……’。

”因“自幼”之说年月无考,故缀于此。

•○赵世延(子敬)生。

七岁引用:

1260景定元年

蒙古中统元年

庚申

○贾似道命夏贵率兵截杀后队七百余人,夸称大捷,隐匿议和之事。

○罢左丞相吴潜,加贾似道少师,封卫国公。

○加贾似道太子太师。

○三月忽必烈北还。

即位于开平,是即元世祖。

五月定年号中统,蒙古始用年号。

○世祖使僧子聪与许衡定官制。

官署例由蒙古人为长,汉人为篇副。

•●五月,赵与訔任司农卿兼左司郎中,复兼敕令所删修官。

十二月,任右文殿修撰、两浙计度转运副使。

○宋无(子虚)生。

○石岩(民瞻)生。

八岁引用:

1261景定二年

蒙古中统二年

辛酉

•○正月,诏皇太子释奠孔子,加张栻吕祖谋伯爵,并从祀。

○潼川安抚副使刘整以泸州降蒙古。

蒙古诏军中所俘儒士,听赎为民。

○忽必烈率军击阿里不哥,大破之。

•●四月,赵与訔升任集英殿修撰。

•●五月二十四日,进宝章阁待制、知临安府浙西安撅使。

•●六月二日,迁枢密都承旨,后省疏驳免,差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十月,任江东转运使,受皇帝恩宠,踢金紫服。

•●十一月,兼总领淮西军马钱粮。

•●赵孟頫随父宦游金陵。

九岁引用:

1262景定三年

蒙古中统三年

壬戌

○正月,南宋赐贾似道第宅家庙。

○蒙古修孔子庙。

○吕文德收复泸州,叛将刘整北去。

○九月,蒙古以阿珠为征南都元帅。

•●二月,赵与訔兼提领江淮茶盐所。

十月,任权户部侍郎,不久升敷文阁待制,赐金带,以言者免。

差提举隆兴府王隆万寿宫。

•●管道升(仲姬)生于吴兴。

十岁引用:

1263景定四年

蒙古中统四年

癸亥

•○蒙古始立枢密院。

升开平府为上都,令诸色人户下子弟读书策、通文字者,免本身杂役。

○蒙古以廉希宪为中书平章政事。

商挺参知政事。

•●九月,赵与訔任平江知府,兼提点浙西刑狱。

十一月,兼任提举常平义仓茶监。

○中峰明本生。

○张即之(樗寮)卒(1186——)。

11岁至20岁

十一岁引用:

1264景定五年

蒙古至元元年

甲子

○八月,蒙古入都于燕,改元至元。

○九月,南宋建宁府教授谢枋得以试题涉及贾似道政事,被谪。

○贾似道推行经界推排法,史称“江南地尺寸都有税”。

○十月,理宗卒(1204——)。

太子(祚基)即位,是为度宗。

○蒙古用廉希宪议,罢诸侯世守之制,蒙古开国以来向用此制,至此始廢。

•赵兴訔进显谟阁待制,任两浙转运使,权户部侍郎。

十月,拜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十二岁引用:

1265宋度宗(赵禥)咸淳元年

蒙古至元二年

乙丑

•○四月,南宋加贾似道太师,封魏国公。

○蒙古定制,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

○是年,宋蒙两军在泸州、潼川等交战,宋军均败。

•●朝廷赐赵兴訔进士出身。

三月廿三日,赵兴訔卒于归安(五十三威)。

度宗赐银、绢以敛,赠银青光禄大夫。

后归葬湖州乌程县澄静乡聂村。

•●赵孟頫遵母丘夫人所嘱,发愤苦读,无分昼夜。

是时,即好写《金刚经》。

•○倪渊(仲深)生。

○铁穆耳生。

十三岁引用:

1266咸淳二年

蒙古至元三年

丙寅

•○蒙古诏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及部府幕官之长均用蒙古、色目人。

○蒙古汪惟正遣将袭破宋开州(今四川开县)。

•○龚[王肃](子敬)生。

○韩性(明善)生。

○袁桷(伯长)生。

十四岁引用:

1267咸淳三年

蒙古至元四年

丁卯

•○南宋收复开州。

○蒙古敕修曲阜孔庙。

筑大都宫城。

○蒙古都元帅阿术攻掠南宋襄阳以南地,俘五万。

○南宋陈思《书小史》成书。

•●赵孟頫以父荫补官,中吏部铨法,调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户参军。

十五岁引用:

1268咸淳四年

蒙古至元五年

戊辰

•○南宋罢浙西诸州公田庄,募民自耕,减租十分之三。

○蒙古禁民间兵器。

○蒙古置御史台。

○南宋襄阳守军攻诸寨,蒙古军败退。

•○张柔(德刚)卒(1190——)。

•○吾丘衍(子行)生。

十六岁引用:

1269咸淳五年

蒙古至元六年

己巳

•○是年,蒙古定朝仪。

○八思巴作蒙古新字成,加号“大宝法王”。

○南宋曹之格《宝晋斋法帖》刻成于无为。

•○黄公望(子久)生。

•○南宋吕文德卒。

○刘克庄(潜夫)卒(1187——)。

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十七岁引用:

1270咸淳六年

蒙古至元七年

庚午

○是年,贾似道欺君误国,朝政浊乱。

蒙古军势日盛,边事危急。

•●冬,[分阝]州军士刘平妻胡氏杀虎救夫,赵孟頫闻后作《烈妇行》歌之。

○陈颢(仲明)生。

○柳贯(道傅)生于八月一日。

十八岁引用:

1271咸淳七年

元至元八年

辛未

•○宋范文虎以水军援襄樊,败退。

○范广由海道攻胶州,以牵制蒙古对襄阳之攻势,败北被擒。

•○十一月,蒙古主用刘秉忠议,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按国号加“大”字,始于元朝,以前各朝的“大”字,均系臣下或属国所加尊称)。

•○杨载(仲弘)生。

十九岁引用:

1272宋咸淳八年

元至元九年

壬申

•○南宋李庭芝命民兵部辖张顺、张贵溯汉水援襄阳,突破元军封锁,顺战死,贵入襄阳,还郢迎援军,中途力战被俘死。

○元并尚书省入中书省。

改中都为大都(今北京)。

•●二月八日赵孟頫书《苍蝇赋》。

•●五月十五日,XX罗大经《读书乐趣》笔记于吴兴“印水山房”。

其书学宋高宗笔法“瓣香思陵、笔力遒劲”。

•○虞集(伯生)生。

○范[木亨](亨父)生。

二十岁引用:

1273宋咸淳九年

元至元十年

癸酉

•○正月,元军陷樊城,宋范天顺、牛富等殉职。

•○二月,南宋吕文焕以襄阳叛,降元。

襄、樊攻防战前后逾五年。

○六月,文天祥作行书《谢昌元座右铭》。

夏至,作草书《木鸡集序》。

○七月,元许衡乞罢,用王恂代衡。

○元敕南儒被人掠卖者,官赎为民。

•○欧阳玄(原功)生。

21岁至40岁

二十一岁引用:

1274宋咸淳十年

元至元十一年

甲戌

•○是年南宋曾有最后一次科举会考。

○六月,元世祖下诏攻宋,以伯颜为帅。

○七月,宋度宗卒(1242——)。

子[显]即位,年四岁,是为恭帝。

○九月,伯颜出兵。

十一月,复州(今天门)降元。

十二月,元军破南宋夏贵之军,汉阳军、鄂州降元。

•○揭傒斯(曼硕)生。

○曹和甫(仲达)生。

•○刘秉忠(仲晦)卒(1216——)。

二十二岁引用:

1275宋恭宗(赵[显])

德祐元年

元至元十二年

乙亥

•○三月,元军屡战屡胜,南下建康。

知赣州文天祥起兵,入卫临安。

○元派使者至江南广泛搜罗儒、医、僧、道、阴阳人等。

○十月,伯颜至镇江,分兵进取临安,自率中军向常州。

○宋太皇太后与宰相陈宜中遣使求和,为伯颜所拒。

•○郝经(伯常)卒(1223——)。

著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生前多有论书。

二十三岁引用:

1276宋德祐二年

端宗(赵[日正])景炎元年

元至元十三年

丙子

•○正月,元兵破潭州,湖南各城多降。

张世杰等率军离临安。

文天祥以右丞相入元营谈判,被扣留。

○二月,伯颜攻克临安。

封存南宋内府秘书监所藏经籍图书、书画等物。

○三月,伯颜虏宋全太后、帝[显]等北归,留诸将平定南方。

○五月,益王[日正]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

•○文天祥开府南剑州,号召四方起兵。

十月,文天祥移兵汀州。

○十二月,南宋内府原藏经籍图书、书画等运往大都秘书监。

○元军渡钱塘江下浙东,追歼残宋势力。

○是年,元国子生不忽木(许衡、王恂弟子)与同舍生上疏,请于灭宋之后,应遍立学校,尤须选蒙古子弟入学,使通习汉法。

•●赵孟頫居吴兴。

家境日渐败落,生活维艰。

二十四岁引用:

1277宋景炎二年

元至元十四年

丁丑

•○正月,文天祥移军漳州。

○二月,南宋广东诸郡降元。

○三月,文天祥收复梅州。

四月,南宋军收复广州。

○八月,元李恒攻文天祥于兴国(今属江西),文部溃于空坑。

○十一月,广州降元。

○鲜于枢出为扬州行台御史掾。

•●赵孟頫在吴兴作《书画合卷》。

此卷“字近思陵,而笔无停机,有大风撼毫之态”。

○黄[氵晋](晋卿)生。

二十五岁引用:

1278宋景炎三年

帝[日丙]祥兴元年

元至元十五年

戊寅

○正月,元兵破重庆,俘宋制置使张珏。

○四月,宋帝[日正]卒(1268——)。

陆秀夫等立王[日丙],年八岁。

五月,改元祥兴。

六月,迁居崖山(今广东新会南)。

○元以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率兵南下。

○十二月,元兵襄执文天祥于广东海丰五坡岭。

●赵孟頫居吴兴自学。

○钱良佑(翼之)生。

○王都中(本齐)生。

○王艮(止善)生。

二十六岁引用:

1279宋帝[日丙]祥兴二年

元至元十六年

己卯

•○正月,元张弘范、李恒到崖山,要求文天祥招张世杰,文天祥书《过零丁洋》诗拒之。

○二月,南宋与元海军在崖山决战,南宋军大败。

陆秀夫负幼帝投海死。

南宋亡,两宋共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南宋九帝,一百五十三年。

○十月,文天祥被押送至大都。

•●赵孟頫在吴兴,益自力于学并从教于敖继公,“经明行修,声闻涌溢”。

是年,始作《尚书集注》初稿。

是年赵孟頫有扬州之行,并与时任扬州行台御史掾的鲜于枢相识于官舍,遂定交。

二十七岁引用:

1280元至元十七年

庚辰

•●四月,赵孟頫于吴兴为顾信作画。

•●亡父赵兴訔墓毁于盗,是年改葬湖州城南车盖山。

•●八月,自书五言古诗六首于清远堂。

•●二是年冬,临《镜智禅师铭》。

•○吴镇(仲圭)生。

○郭畀(天锡)生。

•○张弘范(仲畴)卒(1238——)。

○姚枢(公茂)卒(1203——)。

○廉希患(善甫)卒(1231——)。

二十八岁引用:

1281至元十八年

辛巳

•○闰月,帝还大都。

○十月,诏烧河中府等处《道藏》版,禁道经,全真道势衰。

•○海山生。

○朱震亨(彦修)生。

○宋本(诚夫)生。

○李存(明远)生。

•○许衡(仲平)卒(1209——)。

有《鲁齐遗书》等。

二十九岁引用:

1282至元十九年

壬午

•○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宋相文天祥•不屈被杀(1236——)于大都。

○原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夹谷之奇被召入京升任吏部郎中。

•●赵孟頫于吴兴作《赠别夹谷公》诗。

•●程钜夫初下江南,遇赵孟頫,劝其出仕,赵表示不愿,程钜夫感其义。

••○洪希文(汝贸)生。

三十岁引用:

1283至元二十年

癸未

•○开济州河,筑壩遏汶、泗至济州城下分流,南流入泗,北流至须城合大清河。

•●正月前俊,赵孟頫辞夹谷之奇荐举,不愿出任元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是年,在吴兴为沈君书《杜甫秋兴诗卷》*,“学高宗书、韵度丰艳”。

•○康里回回(子渊)生。

○张雨(伯雨)生。

三十一岁引用:

1284至元二十一年

甲申

•○是年,对外贸易实行官营,然私商入海者实难禁艳。

○鲜于枢始落户杭州,出任三司史掾。

•●正月,赵孟頫为长兴大雄寺僧作《佛阁记》

•●五月,在吴兴,于书铺中幸得《淳化阁帖》祖本卷二、五、八。

•●是年,与戴表元在杭州相识,后遂成莫逆之交。

赵孟頫为戴表元作《缩轩记》;

戴表元题孟頫所著《琴原律略》,并常有诗句往来。

三十二岁引用:

1285至元二十二年

乙酉

•○元军入安南,以疾疫撤走。

○立征东行省,括、佣民船,募水手,准备攻日本。

•●五月,赵孟頫又得《淳化阁帖》祖本卷一、三、四、六、七、八、十共七卷。

六月,从杭州换得第九卷,始凑成全帙。

八月,作《阁帖跋••题淳化阁帖祖本》。

•●元廷于雁北筑圆管屯兵,孟頫名之日“明肃”,且有《明肃楼记》,颂元廷功德。

•●袁桷慕孟頫之才,因作《导游赋》。

是年,两人定交于杭州,孟頫出示所绘《脱靴图》、《返棹图》,辞赋酬答颇洽。

•●孟頫作诗送张孔孙还朝,当不晚于此年。

•○爱育黎拔力八达生。

•○徐世隆(威卿)卒(1206——)。

○李恒(长白)卒(1236——)。

三十三岁引用:

1286至元二十三年

丙戌

•○世祖谓:

“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

遣集贤直学士南人程钜夫赴江南访求人才。

•●一月,孟頫在吴兴为道士杜道坚作《老子像》,并采诸家之言为列傅十一傅。

•●十一月一日,为李衎跋王羲之《眠食帖》。

二十一日,评宋人十二家帖,作《赵松雪书评》。

是月,行台治书侍御史程钜夫奉帝命下江南网罗人才,孟頫以首选,与姐夫张伯淳等二十四人被荐应召。

行至杭州,与戴表元相会。

戴作《招子昂歌》劝其不要出仕元廷。

•●十二月,从运河北上,时扬州为江浙行省郡守所在地,程钜夫所招遗贤,皆于扬州聚集,吴澄同时应招,故在扬州与赵孟頫相识并定交。

又于赴京途中为外甥张景亮作《千字文草书卷》*。

•●是年前,曾与乡贤管伸相往还,管公意欲孟頫为佳婿。

•○贯云石(酸斋)生。

○汪泽民(叔志)生。

三十四岁引用:

1287至元二十四年

丁亥

•○初置国子监。

○投江南各路儒学提举司。

○三月,通行至元钞。

○进桑哥为右丞相。

•●春,孟頫至大都得世祖心喜。

时与朝臣议钞法,力排异意,因议者以其为宋裔难之,故不果。

•●三月,奉命离京南下。

至浙江崇德为友人除君题张景亮去岁所属《千字文草书卷》。

•●六月,任奉训大夫,兵部郎中,总管全国驿置费用事。

偕尚书到宣出赴江南,问江浙行省丞相慢令之罪。

是月,应鲜于枢之请作小楷《鲜于府君墓志铭》。

•●八月,于杭州会周密,为题晋王献之《保母碑》*。

又,于九月前以小楷跋《曹娥碑墨迹》。

•●九月七日,跋王羲之《大道帖》*。

秋,与牟应龙会于东阳八咏楼,赋诗抒怀。

•●暮秋返京,与世祖论平江政事,深得赞许。

世祖闻其素贫,赐钞五十锭。

•●十二月,作文赠别友人吴澄返回江南。

并介绍杭州友人戴表元、邓文原及其吴兴师敖君善、友钱选等吴兴八俊。

吴澄南归前作《别赵子昂序并诗》,云:

“科斗史籀来,篆隶楷行草;

字体成一家,落笔如一扫。

”盛赞其书法自成一家,各体俱能。

•●书仇远《白驹诗》并仿诗意作《白驹图》。

•●是年,为九宫山罗真人作《重逢钦天瑞庆宫记》。

又书庄子《马啼篇》。

于京相识田衍、程天锡诸人,后时有往还。

•○张翥(仲举)生。

○许有壬(可用)生。

三十五岁引用:

1288至元二十五年

戊子

•○是年,河决襄邑、太康、通许、杞等县,陈、颍二州,共二十二处。

○谢枋得拒不出仕,并谓江南人才仕元可耻。

春,孟頫回吴兴娶管道升(仲姬)为妻。

三月五日,应夫人仲姬之请,摹王羲之《黄庭经》法帖,并绘《羲之换鹅图》为鸥波亭。

•●四月二十四日,书《与鲜于枢尺牍》*。

•●秋,孟頫返京,管道升绘《云山千里图》以赠。

“新婚之别,宜夫人有是寄矣。

•●居京,秋冬时节与商挺、张九思、马绍、燕公楠、王磐、李谦、阎复、王构、徐世隆、王恽、雷膺、宋渤、刘好礼、宋[彳首亍]、胡只遹、刘宣、夹谷之奇等二十八人参加雪堂雅集。

•●十二月二十九日,春节将至,致书友人郭天锡,以寄怀念江南故乡及友人之情,信中云:

“孑然一身,在四千里外,仅有一小厮自随,形影相弔,知复何时可以侍教邪?

○刘宣(伯宣)卒(1233——)。

○刘好礼(敬之)卒(1227——)。

○商挺(孟卿)卒(1209——)。

○夹谷之奇(士常)卒。

三十六岁引用:

1289至元二十六年

己丑

•○开挖山东安山至临清之运河,命名为会通河。

○宋遗民谢枋得辞程钜夫之荐,拒不出仕。

是年被迫北上大都,绝食而死(1226——)。

•●三月,赵孟頫作《东坡小像》并书苏轼《杏花诗》。

时以公事至杭。

•●赵亮生于吴兴。

•●九月四日,题钱选《八花真迹卷》。

•●九月七日,与杭州友人王芝信,议论书坛时风,称“近世,又随俗皆好学颜书,颜书是书家大变,童子习之,直至白首往往不能化,遂成一种拥多肉之疾,无药可差,是皆慕名而不求实”。

主张“书学二王”,并认为当“令弟子辈,自小便习二王楷法”,以改变时风。

•●是年,书《禊帖源流考小楷卷》*。

秋,偕管夫人同至京师。

后作诗《罪出》以自谴。

•○薛元曦(元卿)生。

•○郭昂(彦高)卒(1229——)。

三十七岁引用:

1290至元二十七年

庚寅

•○邓文原应征为杭州路儒学正。

•●赵孟頫仕于大都。

五月,迁集贤直学士,奉议大夫。

在朝与阿刺浑撒里友善,密言去丞相桑哥之计,又奏陈行蠲除法。

•●是年,寄诗鲜于枢,诗中云:

“误入尘网中,四度京华春。

•○柯九思(敬仲)生。

三十八岁引用:

1291至元二十八年

辛卯

•○桑哥以专权罢相,被杀。

○诏议科取之法。

○元廷令江南各地建书院、立小学。

•●二月,为友人跋僧人温日观《葡萄卷》。

•●四月,退朝之暇,摹《黄庭经》以寄江南友人。

•●六月二十六日,书致丈人节斡干《除授未定帖》,致希魏判簿《倏尔两成帖》信札。

•●七月,得赵伯昂所赠唐人韩滉《五牛图》,爱不释卷。

八月,风雨中在大都为杭州友人石岩(民瞻)书贾谊《通秦论》卷,楷法严整,神采奕奕。

•●秋,宋无游京,与孟頫诗画酬答甚洽。

是时,临《褚摹兰亭序卷》*。

•●绘《洗马图》,并自题小楷诗。

十一月四日,鲜于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