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681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一卡通”;

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等具体内容,都涉及到区域信息化。

7月15日,卫生部医政司就“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及“国家医疗中心评定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按照规划,各省将被划分为七大区域,每个区域内设置1-3个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同时相关专科专业设置1-3个国家专科性医疗中心。

所谓区域医疗中心,是指为一定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该区域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教学等任务的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同时承担服务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持。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成为我国二十几年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里程碑,使医疗服务为主体的局部信息化建设转向以区域性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新阶段。

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信息化水平不均衡,影响着区域卫生信息化的进展,例如,在医疗服务和社区服务方面,医院信息系统是医疗信息共享的基础,一是要解决基层基础建设资金问题,二是要解决信息共享技术问题,目前还无法从国家级、省级大范围的统一规划展开,只能是小范围的试点展开,经济和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开展的更加快速和深入,经济和信息化水平落后地区开展起来相对困难些。

各地区在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时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做到功能规划全面不造成更大的信息孤岛”。

2、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分类

目前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在组织上、进展程度上、技术架构上、规模上、功能上各有不同。

从组织上可分有国家科技部或卫生部课题项目、卫生厅或卫生局项目、医院与社区合作项目;

从进展程度上可分为已全面部署,进入实际运行、试点成功准备推广、规划中项目;

从项目规模上可以以投资金额、区域人口覆盖情况、涉及医疗单位数量、行政管理层级、项目涉及的功能等方面加以区别,规模大小往往由项目主管单位的管理权限和项目资金投入所决定;

从系统架构上看相关项目涉及应用门户(网站、呼叫中心、短信平台等不同服务方式)、应用平台(业务系统)、应用支撑平台(中间件)、资源整合平台(完成数据接入、采集、传输、存储、查询、发布、安全等)、信息基础设施平台(通讯、网络、硬件等)。

各地开展的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主要在功能的覆盖范围上有较大差别,有的是单一的某项功能,有的是集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医疗服务:

电子病历、远程会诊、远程教育、一卡通、区域PACS、检查结果共享等;

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卫生资源管理、卫生统计等;

社区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妇幼保健、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

医疗保障管理:

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新农合的医疗保险等;

3、CHIMA对全国的60个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项目调查情况

当前有近百个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在开展,CHIMA对全国的60个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项目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覆盖人口、涉及医疗机构数量、资金投入、进展情况、项目来源、项目联系人、主要承担单位。

按地区分项目数量:

表12.2.1_1各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项目数量统计

图12.2.1_1各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项目数量统计

按人口覆盖分项目数量:

表12.2.1_2按人口覆盖区分区域医疗信息化项目数量统计

图12.2.1_2按人口覆盖区分区域医疗信息化项目数量统计

按实施进度分项目数量:

表12.2.1_3区域医疗信息化项目实施进度情况统计

图12.2.1_3区域医疗信息化项目实施进度情况统计

项目主要内容:

大多数地区是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实现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社区服务。

部分实现一卡通、双向转诊、区域检查影像结果共享、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新农合、公共卫生等内容。

项目的具体目标各不相同,包括建立和维护可共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医院间和医院社区卫生站之间的居民临床信息共享、双向转诊;

实现医疗集团内部病人临床文档的共享与二次应用;

加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运营与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估激励社区医疗服务人员;

推广整合“一卡通”应用;

通过应用门户为各类用户提供更多服务;

验证基础架构与互操作平台的可操作性与可靠性等等建设内容。

通常各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分阶段有不同侧重地实施。

4、部分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开展概况

1)北京地区:

东城区:

作为卫生部社区服务试点,以居民步行10分钟可达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标准,将全区126个社区整合成为包括4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7个卫生工作室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东城区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服务站的全部收入全额上缴区财政专户,全部支出则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运行经费、人员工资则全部由财政保障,在收支两条线管理下开展绩效考核机制作配套。

到2010年,全市社区卫生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每2000至3000名服务人口配备1名全科医生和至少1名社区护士;

每2000名服务人口配备1名预防、保健人员,并将在全市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逐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康复返回社区”的医疗格局。

西城区:

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市科委、市卫生局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同建立“北京市西城区医疗服务共同体”,共同体试点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覆盖23万居民。

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疾病诊断、治疗,以及慢性病和健康管理、康复、保健、妇幼计划生育和疾病预防中承担的任务和提供的服务范围,从而建立各医疗机构间的功能互补关系,开展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居民就诊模式。

北京市卫生局:

北京卫生局要求全市93家二、三级医院至少与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对口支援制度。

医保的城市“一老一小”居民保险,对“一老”在2009年开始实行社区首诊制。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心中心建立的市级、区县、社区三级平台主要是实现社区基本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慢病干预、健康教育和全科医生培训、双向转诊、电子健康档案建立,覆盖351个中心、2900个社区服务站,1600万人口。

市级社区卫生管理中心是全市社区卫生业务的主管部门,参与规划全市的社区卫生管理业务,是社区卫生行业的政策制定参与者,同时协调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市结核病防治所、市妇幼保健院等专业机构之间的关系。

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对辖区的社区卫生进行业务综合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发展提出规划,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对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提出方案,并主要负责落实工作;

对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进行检查指导,规范机构的行业行为,包括质量管理、绩效考核、人员培训、运行管理、药品及医用耗材的配送结算管理、信息统计和日常管理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主要承担“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下属站进行业务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派出机构,同时也是社区“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执行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最小机构单位。

2)上海地区:

上海医联:

由上海申康、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牵头的“上海医联工程”已覆盖23家市级医院,通过医联卡实现了医保病人、自费病人在各家医院的用药、检验检查结果、医学影像可共享,不必重复检查,还可通过医联网查询检验结果。

上海长宁:

长宁区卫生局自2002年信息化起步,迄今已经坚持7个多年头,到07年长宁区常驻人口70.79万,信息系统已经覆盖到辖区内191家卫生机构,其中公立医院14家、社区医疗服务站42个中心,建立了近5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

整合区内临床诊疗信息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四类16个异构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卫生局数据中心管理交互平台。

实现区域医疗业务统计、区域性诊疗信息共享、区域电子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区域PACS共享、区域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为支撑的双向转诊功能。

上海闵行:

区域内签约建档68.9万,约占全区居民77.6%,50岁以上占49.76%。

健康档案信息科存储在“卡”中,此卡既是身份识别卡有事健康档案信息载体。

社区实现基本医疗、高血压防治、糖尿病防治、儿童保健、计划免疫、肿瘤防治及筛查等服务。

在区内建立免费为居民体检的“健康小屋”,居民体检信息可存储在“卡”里,并可随时查询。

3)广东地区:

中山大学:

医疗信息共享工程项目实现中山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走进一家医院,八家医院为你服务”的战略目标。

中山大学医疗集团充分发挥在临床、教育和科研上的优势,为中山大学五家附属医院(中大附属二院、中大附属三院、中大附属肿瘤医院、中大附属五院、中大附属六院)提供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平台。

系统建设将实现一网,即中大医疗网;

两库,即电子病历库和医疗资源库;

三平台,即患者服务平台、医教研协作平台与管理创新平台;

面向四大类用户,提供面向医生的中大电子病历服务、会诊与远程医疗服务、转诊与转检服务;

面向患者的医院资源信息查询服务、健康教育和咨询论坛服务、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服务、门诊预约挂号服务和一卡通服务;

面向科教人员提供科研支持服务、教学支持服务、以及临床与管理知识库服务;

面向管理者提供医疗服务质量监控服务、执业人员管理服务、医院管理统计分析服务和事件报告与分析服务。

佛山市:

卫生部确定的“医院信息化试点单位”。

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由“一平台两系统”构成,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区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保健信息系统。

区域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将实现佛山区域医院应用模块、医疗设备、医院之间,医院与医保,医院与社区,医院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电子健康卡在全市8家医院和南海区医疗机构通用,健康卡集医疗身份识别、身份证、医保卡和其他身份识别、提供相关的诊疗信息等功能于一身。

目前南海区正在试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珠海市:

珠海市下辖:

香洲、斗门、金湾三个行政区以及唐家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山海洋开发试区、高拦港经济区(业务指导关系)三个特设区域。

是一个流动人口较多的中等规模的城市全市总人口144.5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5.69万人,办理暂住证暂住人口48.85万人。

全市有以承担医疗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大小30所医院、75个门诊部和诊所;

另外有17所街道和乡镇卫生院、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1个诊所、2个妇幼保健院、1个结防所、2个慢性病防治所、2个计划生育服务站。

由卫生局主要领导挂帅,领导班子包括各级各类机构领导和职能部门,市卫生信息中心具体负责,邀请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作为技术指导,完成了《珠海市区域卫生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制定了《珠海市区域卫生信息战略规划》,覆盖珠海全市所有卫生业务,指导未来5年的珠海市卫生信息化工作。

此规划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以健康服务为线索,制定出包含社区、医院、120、血站、CDC、卫生监督所、卫生局的全面业务及社保、民政、药监、公安、边检等部门的全面区域卫生信息信息系统内容及架构。

内容涉及目前各业务系统的分析;

目前已存在信息系统分析;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体系架构;

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划分及子系统功能;

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的改变说明;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各类标准及规范;

进度规划;

投资预算;

风险控制等。

4)江浙地区:

浙江省数研院:

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浙江省“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覆盖12个县区800万人口,100余家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院)。

今年6月15日,“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和“重大传染病专项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已经通过国家级评审,认定其符合国家卫生部电子健康档案相关标准。

基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能为每一位城乡居民建立涵盖个人基本信息、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妇女儿童保健等信息的健康档案,城乡居民不再需要自己保存纸质的健康档案,通过门户网站即可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获得相关的健康服务。

江苏省卫生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信息平台软件和县级统一软件试点,涉及4300万参合农民。

5)福建省:

厦门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涵盖了厦门市民完整的就诊信息和体检信息等健康档案记录的共享、妇幼保健数据档案的共享,以及城市公共卫生数据档案的共享三大部分。

包括了五个平台:

面向公众的开放服务平台;

面向医疗机构的区域协同医疗平台;

面向社区的健康服务平台;

面向政府的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

面向妇幼保健的共享服务平台。

实现“一卡通”、市民健康基本信息的网上查询、建立了统一的社区卫生保健系统平台、开通了网上预约挂号功能、移动信息查询与发布、费用明细采集等功能。

6)四川地区:

成都区域卫生信息网:

思蜀援建项目。

重点包括市区和彭州市,12390平方公里,1257万人口。

卫生数据中心,区域协同医疗运营中心,城域网,区域妇幼保健平台,区域医疗急救和传染病应急系统,数字化医院,移动医疗车等等。

已立项,2009年7月启动,2010年7月完成。

德阳区域卫生信息网:

重点包括德阳,什邡,绵竹,罗江,5954平方公里,382万人口。

卫生数据中心,区域电子健康档案(EHR)中心,区域协同医疗运营中心,数字化医院等。

已启动,2009年12月完成一期项目,2010年7月完成二期。

什邡市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

包括县、乡镇、村卫生室三级,项目纳入健康什邡2015,作为健康中国2020试点之一,目前正在全面规划中。

灾后两周内恢复新农合系统,为医疗服务和义务人员解决了经费问题。

随后,电子健康档案在新农合数据基础上建立起来,通过三级医疗服务网的建立可以完成医疗信息共享到村卫生室。

目前中医三级医疗服务网正在完善中,在板房医院内已经用上电子处方和电子病历等医院信息系统。

成都温江区:

总体目标是到2011年建立一个中心(温江区医疗信息中心)、一个平台(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合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四大应用体系(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信息系统、公共医疗咨询的电话服务系统、远程诊断与会议视频系统)。

温江区对下属16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建设,建立了以HIS、门诊医生工作站、一卡通、卫生辅助决策经济系统为主的整体信息系统,对于在规划前已建立自己基础系统的2家区级医疗机构,考虑到不要浪费原有投资,区医疗信息中心以接口的形式解决了信息联通的问题。

温江区卫生局辖区内医疗机构已100%实现了医疗信息化。

温江区卫生局所属的3家区级医疗卫生机构、13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局域网,并与温江区医疗信息中心相联接,实时传送相关的医疗数据。

重庆沙坪坝:

沙坪坝区位于重庆市中心,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01个,其中医院21个,卫生技术人员达8154人,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全区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规划管理中心下设20个社区中心(以沙坪坝区各街、镇为辖区)和40个社区服务站点。

沙坪坝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了市民电子健康记录(含健康档案和基本医疗)信息的采集与共享、市民与区属医院和跨区医院的双向转诊、对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员、医疗设备资源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对集中采购的药品进行集中配送和监控、对医疗机构的收支进行财务监控等,同时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5、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模型、商务模型与政策支持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缺少对非技术因素的深入分析与控制。

总体来说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主要是指法律、政治、社会、文化还不够成熟。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涉及复杂的利益相关者。

医疗体制改革正在深化发展。

基本医疗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逐步扩大,政府强调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在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逐步增长的财政补贴。

但这些原则将通过怎样的制度与政策固定下来、贯彻下去,还不是很清楚。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依赖于业务需求的驱动,而业务需求又依赖于管理模型的清晰抽象,区域卫生信息网络持续发展依赖于明确、合理、有收益的商业模型。

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核心。

域内管理机构制定与认定一系列法律、政策、规则、规章、制度是信息共享的基础和最主要的激励因素。

例如,居民健康档案唯一性识别问题、电子病历的合法性问题、医疗机构与医生就业资格管理问题、医疗机构间互相承认检查化验报告的临床责任问题、双向转诊的利益分配问题、强制性执行预约挂号、临床路径、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等问题。

有些问题是国家级的,有些问题时地方级的。

只有目的与要求,没有具体的实施流程、方法和措施,区域信息系统无所事从,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即使按虚拟性业务需求开发出来,也会因为没有刺激这样的系统持续运转的激励因素,而趋于不用或停用。

可持续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需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外部宏观环境是否有利于区域卫生信息网络的生存与发展(如政府是否提供了区域卫生信息网络所需要的基础结构,是否制定了医疗数据交换所需要的标准和规范,是否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来鼓励医疗数据的交换);

第二,社会是否存在足够雄厚的用户基础(如众多中小医院采用电子医疗记录的程度);

第三,区域卫生信息网络是否提供合理的机制来吸引用户加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并调节用户之间可能的利益冲突;

第四,区域卫生信息网络是否能基本依靠自身的服务来解决继续发展的资金需求。

2)缺少自顶向下的战略规划与总体设计

没有战略规划与总体设计,以为从实用出发、自底向上、急用先上、立竿见影是最有效的方法学。

出现这样的倾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对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简单的认为这仅仅是将医院已收集信息的归集与共享项目;

其次是因为各地区的资源有限,不仅仅是财力,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水平与经验无法支持在短时间内完成有质量、可操作、自上而下的完整的战略规划与设计;

第三,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渴望业绩,急于对社会激烈批评的“看病贵、看病难”为题作出积极解决问题的姿态。

区域卫生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大量的投资和高技术的支持。

虽然各级卫生主管机构对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目的、意义有一个概要的认识,但没有一个是真正组织实施过RHIN的,找来的合作伙伴往往出于商业利益,大包大揽,其实是是在延伸他们企业级、医院内信息系统的开发经验,试图解决一个没有碰过的新问题。

卫生部集全国之力组织撰写并已经发布了“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在研发中计划于年内发布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方案”和“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指南”会使上述问题大为改观,但这些指导性文件的质量和可行性尚需实践的检验,相应贯彻执行的规范、办法、机制有待建立,效果有待评估。

3)体系架构

所谓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体系架构最核心的是互联互通平台的建设。

平台是一个信息交换的通讯枢纽,是大量可重用服务的供应中心。

体系架构不仅要明确平台本身的结构与服务构成,包括EHR数据库存储策略,通讯实现与控制,标准化词典与可控医学词表管理,居民、机构、卫生服务者管理,安全与隐私保障,而且要明确各类、各种不同业务领域应用(POSs)的连接、通讯、服务调用流程,标准化。

下图是卫生部“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中给出的平台架构逻辑图:

CHIMA调查的60个RHIN项目中已有20多个项目进入部分或全面的投入使用阶段。

但可惜尚没有看到有一个系统的互操作平台是大体符合这样一个基本架构。

一个稳定的可扩展体系架构的设计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整体设计的核心。

平台的稳定性关系到整个RHIN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仅仅关注于单一业务的实现而构建的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例如可共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真实实现),可能不得不面临推倒重来的尴尬局面。

这对于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都是极大的浪费。

图12.2.1_4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4)基层信息化不够成熟

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现状的一大特点。

根据CHIMA对全国五十家省级以上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这些医院信息系统中已有电子化信息已经覆盖了电子健康档案需要医院提供的几乎全部数据。

如果与RHIN互联互通,需要的仅仅是接口与标准化的工作。

对于一个区域,这种不平衡也是明显的。

二级以下医院基本上还不能提供病人临床诊疗信息,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医疗信息化基本还是一片空白。

但众多中小医院、社区和农村卫生院/所采用电子医疗记录是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任何一个RHIN的建设都不可能置之不顾。

因此,我国RHIN的规划与设计通常都必须包括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CHIMA在为某些城市进行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规划时,曾对解决此问题所需资源做过粗糙的估计:

例如北方某大城市,如果三级医院本身可承担80%的投入,二级医院可承担50%的投入,社区医疗服务全部由政府负担,则基层医疗机构为完善能够支持RHIN需求的POS系统,投入占整个RHIN投资的40%左右。

另一个南方城市的估算如下:

表12.2.1_5

各类医疗机构的应用系统改造投入估算(不含硬件)

评估的结果是,5年内基本建成该市的RHIN系统,政府所需总的投入是6.6亿的话,这些基层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升级改造(包括硬、软件、集成与服务费用)需要4.06亿,占60%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