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526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转)ppt课件PPT课件下载推荐.ppt

4.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培训和考核制度。

项目经理部负责人、建造师、专职和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经过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项目经理部应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培训、考核。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5.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应符合GBZ188的要求。

项目结束时,项目经理部应将劳动者的健康监护档案移交给项目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应长期保管劳动者的健康监护资料。

6.项目经理部应在施工现场入口处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施工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使进入施工现场的相关人员知悉施工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后果和防护措施。

警示标识的设置应符合GBZ158的要求。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7.施工现场使用高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医师和护士,对高毒作业场所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毒物浓度检测,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控制效果评价;

不具备条件的,应与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订合同,由其提供服务。

8.项目经理部应向施工工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施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做好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记录、报告和档案的移交工作,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9.项目监理应对施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其落实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做好记录并存档。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施工前识别:

施工企业应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的活动,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1.施工过程识别项目经理部应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评价,确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关键控制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2粉尘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多种粉尘,主要包括:

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以及其他粉尘等。

产生这些粉尘的作业主要有:

矽尘:

挖土机、推土机、铺路机、打桩机、凿岩机、碎石设备作业;

挖方工程、土方工程、地下工程、竖井和隧道掘进作业;

爆破、喷砂除锈;

旧建筑物的拆除、翻修。

水泥尘:

水泥的运输、储存和使用。

电焊尘:

电焊作业。

石棉尘:

保温工程、防腐工程、绝缘工程;

旧建筑物的拆除和翻修。

其他粉尘:

木材加工产生木尘、金属切割产生金属尘;

炸药使用产生三硝基甲苯粉尘;

装饰作业使用腻子粉产生混和粉尘;

使用石棉代用品产生人造玻璃纤维、岩棉、渣棉粉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3噪声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主要是机械性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

产生噪声的作业主要有:

机械性噪声:

凿岩机、钻孔机、打桩机、挖土机、自卸车、挖泥船、升降机、起重机、搅拌机、传输机等作业;

混凝土破碎机、压路机、铺路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等作业;

混凝土搅动棒、电动圆锯、刨板机、金属切割机、电钻、磨光机、射钉枪类工具作业;

构架、模板的装卸、安装、拆除、清理、修复以及建筑物拆除作业等。

空气动力性噪声:

通风机、鼓风机、空压机、铆枪、发电机等作业;

爆破作业;

管道吹扫作业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4高温建筑施工活动多为露天作业,夏季受炎热气候影响较大,少数施工活动还存在热源,(如沥青制备、焊接、预热),存在不同程度的高温危害。

2.5振动部分建筑施工活动存在手传振动和全身振动危害,产生手传振动的作业主要有:

混凝土振动棒、凿岩机、风钻、射钉枪、电钻、电锯、砂轮磨光机等手动工具作业。

产生全身振动的作业主要有:

挖土机、移动沥青铺设机和整面机、铺路机、压路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作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6密闭空间许多建筑施工作业活动存在密闭空间作业,主要包括:

排水管、排水沟、螺旋桩、桩基井、桩井孔、地下管道、烟道、隧道、涵洞、地坑、箱体、密闭地下室等;

以及其他通风不足的作业;

密闭储罐、反映塔(釜)、炉等设备的安装作业;

建筑材料装卸的船舱、槽车作业。

3.7化学毒物许多建筑施工活动可产生多种化学毒物主要有:

爆破作业产生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油漆、防腐作业产生苯、甲苯二甲苯、四氯化碳、酯类、汽油等有机蒸气,以及铅、汞、镉、铬、等金属毒物;

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涂料作业产生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铅、汞、镉、铬等金属毒物;

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阴离子再生乳胶、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氨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

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铬、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地下储罐等地下工作场所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

3.8其他因素许多建筑施工活动还存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高气压作业、低气压作业、低温作业、高处作业和生物因素影响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紫外线作业主要有:

电焊作业、高原作业等;

电离辐射作业主要有:

挖掘工程、地下建筑以及在放射性元素本地高的区域作业,可能存在氡及其子体等电离辐射,X线探伤、射线探伤时存在电离辐射。

高气压作业主要有:

潜水作业、沉箱作业、隧道作业等;

低气压作业主要有:

高原地区作业;

低温作业主要有:

北方冬季作业;

高处作业主要有:

吊臂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升降机作业等;

脚手架和梯子作业等;

可能接触生物因素的作业主要有:

旧建筑物和污染建筑物的拆除、疫区作业等可能存在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虫媒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原则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取以下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1.选择不产生或少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

配备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2.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3.制定合理的劳动制度,加强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和教育培训。

4.可能产生急性健康损害的施工现场设置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识,紧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域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粉尘的预防与控制1.技术革新。

采取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工具,淘汰粉尘危害严重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工具。

2.采用无危害或危害较小的建筑材料。

如不使用石棉、含有石棉的建筑材料。

3.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或密闭隔室操作。

如挖土机、压路机等施工机械的驾驶室或操作室密闭隔离,并在进风口设置滤尘装置。

4.采取湿式作业。

如凿岩采用湿式凿岩机、爆破采用水封爆破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5.设置局部防尘设施和净化排放装置。

如焊枪配置带有排风罩的小型烟尘净化器;

凿岩机、钻孔机等设置捕尘器。

6.劳动者作业时应在上风向操作。

7.建筑物拆除和翻修作业时,在接触石棉的施工区域设置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8.根据粉尘的种类和浓度为劳动者配备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

呼吸防护用品的配备应符合GB/T18864的要求。

如在建筑物拆除作业中,可能接触含有石棉的物质,为接触石棉的劳动者配备正压呼吸器、防护板;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9.粉尘接触人员特别是石棉粉尘接触人员应做好戒烟/控烟教育。

10.石棉尘的防护按照GB/T193执行,石棉代用品的防护按照GB/T198执行。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噪声的预防与控制1.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代替高噪声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

如使用低噪声的混凝土振动棒,风机、电动空压机、电锯等;

以液压代替锻压,焊接代替铆接;

以液压和电气钻代替风钻和手提钻;

物料运输中避免大落差和直接冲击。

2.对高噪声施工设备采取隔声、消声、隔振降噪等措施,尽量将噪声源和劳动者隔开。

如气动机械、混凝土破碎机安装消音器,施工设备的排风系统安装消音器,机器运行时应关闭机盖,相对固定的高噪声设施设置隔声控制室。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3.尽可能较少高噪声设备作业点的密度。

4.噪声超过85dB(A)的施工场所,应为劳动者配备足够衰减值、佩戴舒适的护耳器、减少噪声作业时间,实施听力保护计划。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高温的预防与控制1.夏季高温季节应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避免中午高温时间施工。

严格控制劳动者加班,尽可能缩短工作时间,保证劳动者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2.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采取轮流作业方式,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和休息时间。

如:

实行小换班,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尽量避免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3.当气温高于37时,一般情况应当停止施工作业。

4.各种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操作室应设置空调。

5.在罐、釜等容器内作业时,应采取措施,做好通风和降温工作。

6.在施工现场附近设置工间休息室和浴室,休息室内设空调或电扇。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7.夏季高温季节为劳动者提供含盐清凉饮料,饮料水温应低于15。

8.高温作业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证者应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振动的预防与控制1.应加强施工工艺、设备和工具的更新、改造。

尽可能避免使用手持风动工具;

采用自动、半自动操作装置,减少手及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

用液压、焊接、粘接等代替风动工具的铆接;

采用化学法除锈代替除锈机除锈等。

2.风动工具的金属部件改用塑料或橡胶,或加用各种衬垫物,减少因撞击而产生的振动;

提高工具把手温度,改进压缩空气进出口方位,避免手部受冷风吹袭。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3.手持振动工具应安装防振手柄,劳动者应戴防振手套。

挖土机等驾驶室应设减振设施。

4.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改善手持工具的作业体位,防止强迫体位,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

避免手臂上举姿势的振动作业。

5.采取轮流作业方式,减少劳动者接触振动的时间,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和休息时间。

冬季还应注意保暖防寒。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密闭空间:

按照GBZ/T205的有关规定执行化学毒物的预防与控制1.优先选用无毒建筑材料替代有毒材料、低毒材料替代高毒材料。

如尽可能选用无毒水性涂料;

用锌钡白、钛钡白替代油漆中的铅白,用铁红替代防锈漆中的铅丹等;

以低毒的低锰焊条替代毒性较大的高锰焊条;

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化学品,禁止使用含苯的涂料、稀释剂和溶剂。

尽可能减少有毒物品的使用量。

2.尽可能采用可降低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浓度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使工作场所的化学毒物浓度符合GBZ2.1的要求,如涂料施工时用粉刷或辊刷替代喷漆。

在高毒作业场所尽可能使用机械化、自动化或密闭隔室操作,使劳动者不接触或少接触高毒物品。

3.设置有效通风装置。

在使用有机溶剂、稀料、涂料或挥发性化学物质时,应当设置全面通风或局部通风设施;

电焊作业时,设置局部通风防尘装置;

所有挖方、竖井、土方工程、地下工程、隧道等密闭空间作业应当设置通风设施,保证足够的新风量。

4.使用有毒化学品时,劳动者应正确使用施工工具,在作业点的上风向施工。

分装和配制油漆、防腐、防水材料等挥发性有毒材料时,尽可能采用露天作业,并注意现场通风。

工作完毕后,有机溶剂、涂料容器应及时加盖封严,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使用过的有机溶剂和其他化学品应进行回收处理,防止乱丢乱弃。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5.使用有毒物品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援等内容。

使用高毒物品的工作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6.存在有毒化学品的施工现场附近应设置盥洗设备,配备个人专用更衣箱;

使用高毒物品的工作场所还应设置淋浴间,其工作服、工作帽必须存放在高毒作业区域内;

接触经皮肤吸收及局部作用危险性大的毒物,应在工作岗位附近设置应急洗眼器和沐浴器。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7.接触挥发性有毒化学品的劳动者,应当配备有效的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接触经皮肤吸收或刺激性、腐蚀性的化学品,应当配备有小的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8.拆除使用防虫、防蛀、防腐、防潮等化学物(如有机氯、汞等)的旧建筑物时,应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9.应对接触有毒化学品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使劳动者了解所接触化学品的毒性、危害后果,防护措施。

从事高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10.劳动者应严格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严禁在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进食和吸烟,饭前班后应及时洗手和更换衣服。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11.项目经理部应定期对工作场所的重点化学毒物进行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施工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并向施工现场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劳动者公布。

12.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和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接触有毒化学品的作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紫外线的预防和控制1.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焊接设备,加大劳动者与辐射源的距离。

2.产生紫外线的施工现场应当使用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挡板将该区域与其他施工区域分隔,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区域,避免紫外线对其他人员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3.电焊工必须佩戴专用的面罩、防护眼镜、以及有效的防护服和手套。

4.高原作业时,使用玻璃或塑料护目镜、风镜,穿长裤长袖衣服。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电离辐射的预防控制1.不选用电离辐射超过国家限值的建筑材料,尽可能避免使用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的施工工艺。

2.合理设置电离辐射工作场所,并尽可能安排在固定的房间或围墙内;

综合采取时间防护、距离防护、位置防护和屏蔽防护等措施,使受照射的人数和受照射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3.按照GB18871的有关要求进行防护。

将电离辐射工作场所划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进行分区管理。

在控制区的出入口或边界上设置醒目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监督区边界上设置警戒绳、警灯、警铃和警告牌。

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进行野外电离辐射作业时,应建立作业票制度,并尽可能安排在夜间进行。

4.进行电离辐射作业时,劳动者必须佩带个人剂量计,并佩戴剂量报警仪。

5.电离辐射作业的劳动者经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放射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6.施工企业应建立电离辐射防护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采取自主管理、委托管理、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放射源的运输、保管、交接和保养维修制度,做好放射源或射线装置的使用情况登记工作。

7.隧道、地下工程施工场所存在氡及其子体危害或其他放射性物质危害,应加强通风和防治内照射的个人防护措施。

8.工作场所的电离辐射水平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

当劳动者受照射水平可能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时,应当进行放射作业危害评价,安排合适的工作时间和选择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高气压的预防和控制1.应采用避免高气压作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如水下施工时采用管柱钻孔法替代潜涵作业,水上打桩替代沉箱作业等。

2.水下劳动者应严格遵守潜水作业制度、减压规程和其他高气压施工安全操作规定。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高原作业和低气压1.根据劳动者的身体状况确定劳动定额和劳动强度。

初入高原的劳动者在适应期内应当降低劳动强度,并视情况逐步调整劳动量。

2.劳动者应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冻伤、雪盲等。

3.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凡有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等高原作业禁忌证的人员均不宜进入高原作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低温的预防和控制1.避免或减少采用低温作业或冷水作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

2.低温作业应当采取自动化、机械化工艺技术,尽可能减少低温、冷水作业时间。

3.尽可能避免使用振动工具。

4.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在施工现场附近设置取暖室、休息室等。

劳动者应当配备防寒服(手套、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高处作业1.重视气象预报信息,当遇到大风、大雪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时,禁止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2.劳动者应进行严格的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有高血压、恐高症、癫痫、晕厥史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禁止从事高处作业。

3.妇女禁忌从事手脚架的组装、拆除作业,怀孕期间禁忌从事高处作业。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生物因素的预防控制1.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应当进行施工场所是否为疫源地、疫区、污染区的识别,尽可能避免在疫源地、疫区、污染区施工。

2.劳动者进入疫源地、疫区作业时,应当接种相应疫苗。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3.在呼吸道传染病疫区、污染区作业时,应当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劳动者应当配备防护口罩、防护面罩。

4.在虫媒传染病疫区作业时,应当采取有效的杀灭或驱赶病媒措施,劳动者应当配备有效的防护服、防护帽,宿舍配备有效的防虫媒进入的门窗、窗纱和蚊帐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5.在介水传染病疫区作业时,劳动者应当避免接触疫水作业,并配备有效的防护服、防护鞋和防护手套。

6.在消化道传染病疫区作业时,采取“五管一灭一消毒”措施(管传染源、管水、管食品、管粪便、管垃圾,消灭病媒,饮用水、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消毒)。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7.加强健康教育,使劳动者掌握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提高卫生防病知识。

8.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配备必要的传染病防治人员。

应急救援,应急救援1.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应急救援机构或组织。

2.项目经理部应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及时修订应急救援预案。

3.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合理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医疗急救设备、急救药品、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照明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等应急救援装备。

应急救援,4.可能突然泄露大量有毒化学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施工现场(如接触酸、碱、有机溶剂、危险性物品的工作场所等),应设置自动检测装置、事故通风设施、冲洗设备(淋浴器、洗眼器和洗手池)、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除为劳动者配备常规个人防护用品外,还应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放置必要的防毒面具,以备逃生、抢险时使用,并有专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待用状态。

应急撤离通道应保持通畅。

应急救援,5.施工现场应配备受过专业训练的急救员,配备急救箱、担架、毯子和其他急救药品。

急救箱内应有简单明了的使用说明,并由受过急救训练的人员进行保管、定期检查和更换。

超过200人的施工工地应配备急救室。

应急救援,6.应根据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事故对全体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培训,使劳动者掌握事故预防和自救互救等应急处理能力,避免盲目救治。

7.应与就近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救援援助。

辅助设施,1.办公区、生活区与施工区域应当分开布置,并符合卫生学要求。

2.施工现场或附近应当设置清洁饮用水供应设施。

3.施工企业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营养和卫生要求的食品,并采取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

辅助设施,4.施工现场或附近应当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就餐场所、更衣室、浴室、厕所、盥洗设施,并保证这些设施处于完好状态。

5.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休息场所,休息场所应当设置男女卫生间、盥洗设施,设置清洁饮用水、防暑降温、防蚊虫、防潮设施,禁止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集体宿舍。

辅助设施,6.施工现场、辅助用室和宿舍应采用合适的照明器具,合理配置光源,提高照明质量,防止炫目、照度不均匀及频闪效应,并定期对照明设备进行维护。

7.生活废水、废弃物应当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填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