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527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docx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实验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麦小燕

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但是,复习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应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提升。

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第一、二单元测验数据分析

学生总数:

93人

题号

题目

题目分值

总扣分数

正确率

选择题

20

260

86%

填空题

20

186

90%

解答题

计算题

30

418

85%

作图题

6

44

92%

应用题

24

513

77%

第三、四单元测验数据分析

题号

题目

题目分值

总扣分数

正确率

选择题

20

160

91%

填空题

20

149

92%

解答题

计算题

24

185

91%

作图题

6

33

94%

应用题

30

697

75%

第五、六单元测验数据分析

题号

题目

题目分值

总扣分数

正确率

选择题

20

141

93%

填空题

20

205

89%

解答题

计算题

30

363

87%

应用题

30

279

90%

第七、八、九单元测验数据分析

题号

题目

题目分值

总扣分数

正确率

选择题

20

175

90%

填空题

20

205

89%

解答题

计算题

26

314

87%

作图题

10

28

97%

应用题

24

246

89%

从以上单元检测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在计算上,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不高。

主要表现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连续进位、连续退位)、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有余数的除法这几方面。

由于计算难度加大,涉及的计算知识点增多,所以学生容易出错。

另外,在递等式计算上,也是学生的薄弱方面。

2、在概念的理解上,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如:

长度单位,学生对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这些长度观念不清晰,因此,当要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时就容易出错。

3、分析、解决应用题的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解决二步计算的应用题中,部分学生没有找准中间量或只求出中间量就止步了。

还有部分学生没能抓住主要的已知条件去解决问题。

4、在解题的技能、技巧上有待加强。

如:

做选择题时,可以采用直接答题法、排除法、检验法等。

二、复习内容

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毫米、分米、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和第九单元“排列、组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三、复习目标

1、比较熟练地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2、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3、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

4、初步认识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6、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7、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

熟练地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

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中的连续进位乘法。

五、复习课时间安排

计划课时:

10节

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目标

复习重、难点

第一节

数与代数

万以内的加、减法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2、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掌握笔算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二节

有余数的除法

比较熟练地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掌握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

多位数乘一位数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掌握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四节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

2、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

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

第五节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运用有关的加减乘除法知识分析解题思路并解决问题。

分析解题思路并解决实际问题。

①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在解决二步计算的应用题中,找准中间量。

第六节

空间与图形

毫米、分米、千米和吨

1、进一步理解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3、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画线段。

4、进一步理解吨的质量概念,熟记1吨=1000千克。

1、建立清晰的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和吨的质量观念,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填单位。

2、能够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第七节

四边形、周长

1、初步认识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会画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3、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

2、能正确指出图形的周长,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第八节

常用的量

时、分、秒

1、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熟记1分=60秒,1时=60分。

2、能够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1、建立清晰的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熟记1分=60秒,1时=60分。

2、能够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第九节

综合练习

第十节

综合卷讲

六、1——4单元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及复习对策

 

单元

知识点

主要存在问题

对策

测量

1、毫米、分米的认识;

2、千米的认识;

3、吨的认识。

1、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毫米、分米、千米、吨的机会少,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不深。

典型错例: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火车每小时行驶60(米)

小明的身高约是15(米)

橡皮擦的厚约是8(厘米)

一头大象的重量约是5(千克)

1、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引导学生用自己身体或某一具体实物形成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表象。

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长”,“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对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可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加深体验“1千米有多远”,“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

3、先估测,再实测。

4、对比法,理解选择哪个单位更合适。

2、对单位间的进率认识不深,容易混淆。

典型错例:

3分米=(300)厘米

60毫米=(6000)厘米

1、建立清晰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表象

2、熟记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辨析相邻单位间和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如:

毫米厘米分米米

101010

100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1、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加、减法的验算。

1、漏加进位“1”和漏减退位“1”。

典型错例:

697

+235

822

百位漏加进位“1”

457

-58

405

十位漏减退位“1”

 

2、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典型错例:

402

-74

338

 

1、通过摆小棒演示,进一步理解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

2、进行进位和不进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进位、退位和不退位、连续退位和连续不退位的对比练习,避免学生出现定势思维。

3、针对漏加进位“1”和漏减退位“1”,进行专项练习。

如:

479613

+386-255

58

1、通过摆小棒演示,进一步理解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算理。

2、进行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和不连续退位的对比练习。

如:

402-71

402-74

四边形

1、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2、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和应用;

3、物体长度的估量。

1、画平行四边形容易出错。

1、明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画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一般先出相邻的两条边,在分别画出它们的对边。

2、求组合图形的周长

典型错例:

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

 

它的周长是(8)厘米

1、理解周长的含义。

2、进行对比性题组训练,如:

有一个长方形(如下图),长是6,宽是3。

33

6

1)先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再算一算它的周长是多少?

2)把这个长方形剪成2个相同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这两个正方形周长之和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吗?

为什么?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知道求组合图形的周长不是各个小图形周长之和。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没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的方法。

典型错例:

36÷5=6······6

 

1、借助图形,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明确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3、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口诀,进行最大能填几的练习。

如:

()×5〈47

4、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检验方法。

2、对“余数〈除数”的定理的理解不深。

典型错例:

在÷=······5中,除数最小是(A)

A3B4C5D6

 

1、演示操作,进一步理解“余数〈除数”的定理。

2、对比性练习,加深理解。

如:

在÷=······7中,除数最小是()

 

在÷7=······中,余数最大是()

 

3、在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中,单位名称的书写。

典型错例:

有44个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每组有6人,可以分成几组?

还多出几人?

44÷6=7(人)······2(人)

借助图形,理解有余数除法中“商表示什么?

”“余数表示什么”,掌握单位名称的书写方法。

4、“加1”的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

典型错例:

1壶茶可以倒6杯,来了16个客人,至少需要几壶茶?

16÷6=2(壶)······4(人)

答:

至少要2壶。

结合图,帮助学生理解商和余数的含义,从而理解剩下的人还要1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