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890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价值观目标及其评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它与需要、欲求、兴趣、态度、理想、信仰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很难对它们作出严格的区分。

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些心理现象都看作是价值观的不同表现形式,只是价值观远比需要、兴趣、态度等概括化程度更高、更广。

它不仅是态度的决定因素,也是自我观念和行为的决定因素,在人格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整个人格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价值观对个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支配着人们如何表达自己

对教师而言,谈话法是较为容易而又能有效获得学生价值观方面信息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揭示个体的价值取向及其强度。

其中,中小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我们可以选定时机与被试直接谈话,告诉被试一个完整的有关好人好事的道德故事,然后提问:

“张明做了一件好事,是吗?

如果是,为什么?

如果不是,那他应该怎样做才是对的呢?

”研究者应注意观察被试的反应情况及其陈述的理由。

另外,我们也可以告诉被试一些不完全的道德事件,然后要求他们补充完整,并告知我们故事中的人物将会怎么做,同时给出理由。

以上的提问方式能够揭示个体的价值取向,但通常不能揭示其强度。

为评定价值取向的强度问题,研究者应向被试提出一系列反映道德事件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问题,要求被试回答在每个问题所提的条件内该怎样去做,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

(二)专题作业考核法

1.专题小论文

就学生经常看到或听到的有关价值观方面的一些有争议性问题,让他们自由选择一项作为题目,写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及相应理由。

应用此方法,重点要考查的不是学生对论文写作格式的掌握情况或写作水平,而是从论文内容中了解学生对待该类事情的观点及思维模式,把握学生的价值倾向。

例1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任选以下一个内容加以论述,题目自拟,注意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同时,需要讲明支持自己这种观点的理由。

(1)中学生是否应该有上网的自由?

(2)女孩的发展前景一定比男孩的差吗?

(3)按自主计划学习好,还是跟着老师的教学步子好?

除利用专题论述以外,还可用类似阅读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在答问中不经意地表述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显露出相应的价值取向。

例2请仔细看完以下短文后,回答问题。

医学科学家大多数都认为吸烟有损吸烟者和那些有规律地被动吸烟的人的健康,有些城市已经通过了禁止在所有公共建筑物内吸烟的法规,还有些人反对这一法规,因为他们认为禁烟违反了个体吸烟者选择的自由。

(1)请说明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内的内容?

(2)请说出你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

2.专题演说

专题演说是指让学生就某一特定问题或现象经思考准备后,作出口头表述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专题可由教师设定,如,要学生评价“历史学习就是贝多芬,背多分,背了就多分,不需要考虑其他”“成由勤俭,败由奢”等问题,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演说题目,还可由教师给出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堂内的讨论和评价。

例请根据以下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自由阐述理由,准备时间5分钟。

只要考第一西西是六年级的学生,聪明活泼,学习认真刻苦,爸爸妈妈都以他为骄傲,其他同学更是佩服他那股用功的劲儿。

每每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要那样认真地读书啊?

”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只要我考第一名,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到我想去的地方旅行,我想多考几次第一,走遍我想去的每一个美丽的地方。

”说完,他还会美滋滋地憧憬下一个想去的地方。

你认为西西的这种想法如何?

你赞同他的看法吗?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让学生先就资料中主人公的做法发表各自的看法,自由讨论后发表演说,然后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努力学习的目的与资料中的西西是否相似,就他们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演说。

专题演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学生在某方面的价值取向,只是有的学生不善言谈,保持沉默,这就较难确定他们的想法,而且在演说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言辞激烈,以致夸张或歪曲了自己的真实立场。

(三)量表测验法

1.罗克齐(Rokeach)的“价值观调查表”

罗克齐认为,价值观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信念,这种信念涉及个体的具体行为和目标状态,具有动机功能,不仅是评价性的,也是规范性和禁止性的,对行为和态度具有指导作用。

罗克齐把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并于1973年编制出《价值观调查表》,用来测量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中各种因素的相对强度。

在罗克齐的《价值观调查表》中,工具性价值观有十八种,包括志向、思路开阔、有逻辑性、自我控制、富于想象、有责任感、有礼貌、有知识、能干、欢悦、诚实、宽恕、助人、独立、顺从、干净、鼓励、爱等;

终极性价值观也有十八种,包括世界和平、美的世界、国家安全、社会认可、宗教信仰、刺激性的人生、满意的生活、家庭安康、成就感、平等、自由、自尊、愉快、成熟的爱、内在的和谐、快意、智慧、真正的友谊等。

(马立骥:

《心理评估学》,215页,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黄希庭等人利用罗克齐价值观调查表编制出关于青年的价值观评定量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等,有较好的评价效果。

2.价值观的等级量表法

上海师范大学李伯黍、岑国桢等人在研究学校德育模式时,按照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过程,提出了价值观的等级量表法,也就是利用一个价值观等级量尺来了解学生对某一道德问题的具体价值观念。

具体做法是:

先由教师或学生一起确定一个道德问题,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直线,确定该问题的两个极端意见;

接着,教师请每个同学表明自己的观点大概处于直线上的什么位置,并简要说明理由,以此推断学生的价值观水平。

为避免学生由于同伴压力,担心与别人不同而倾向于和他人保持一致的情况发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然后由教师随机抽取答案,填在黑板上的长线上,以了解学生对某类问题的看法。

例教师:

在今天的主题班会上,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

对每个人来说,这个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由于各人所经历的社会环境条件不同,每个人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和信念也就有异。

例如,有人的人生态度是事事为大众,专门利人;

有人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有人积极乐观,开拓进取;

有人则消极沉沦,自暴自弃。

有人认为人生在世,贵在奉献;

有人则认为人生道路上,潇洒走一回才不虚此行。

有人将人生视作舞台,逢场作戏,或对酒当歌,徒叹人生几何。

将这些概括起来就是,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人生的意义何在?

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你的人生信念是哪一种呢?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半部写下“我的人生信念”这个标题,在标题下面画出下图。

(四)自编问卷

问卷可分为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以及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问卷。

实践表明,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问卷效果最佳。

就价值观评价而言,在封闭式问卷中要求被试对价值选项作出选择,以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等级排列法、迫选法、对偶比较法和评定量表法。

当前,价值取向问卷的编制最常见的形式有取舍法和等级量表法。

1.取舍法 

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评定形式。

每一个句子的左边均列有同意和不同意两个选项,如果同意该命题,就在同意上画圈,否则,在不同意上画圈。

同意  不同意  遇到品德上的问题,最好是去找老师解决。

同意  不同意  男孩应该多帮助女孩,承担更多的责任。

2.等级量表法 

此方法类似于利克特量表的五点量表形式,要求被试对测验项目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之间的不同价值取向程度中作出合适的程度选择。

例在以下每一句左边的空栏里,填上最能表达你观点的字母。

A—十分同意 B—有点儿同意 C—不知道或不敢肯定 D—有点儿不同意 E—非常不同意

________当你遵守纪律时,你觉得自己有点儿迂腐。

________对他人太和善,就代表了自己很容易被别人欺负。

________我们永远的苦恼之一是,父母的要求永远高于我们自己的实际水平。

________我们的学习应该按我们自己的规划进行。

此外,利用一些开放式问卷,直接要求学生回答诸如“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并要求说明相应理由。

修订或编制问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专业性工作,因而在问卷编制过程中要尽量完善地考虑相关问题。

一份问卷,从开始设计(或修订引进国外的问卷)到收集资料、得出结果,其间需经过许多步骤。

从研究设计的角度来讲,每一个步骤都有一定的要求,并都有可能产生误差。

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了误差的来源和设计的要求,就有可能将误差降到最低限度。

(五)文献分析法(黄希庭、张进辅、李红: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21~22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文献分析法就是利用书面材料的信息来研究价值观的一种方法。

文献的范围很广,包括小说、日记、散文、信件、会议记录等。

如,文崇一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用《论语》《孟子》《孝经》《礼记》等古籍文献对中国人的价值观进行了描述。

据文崇一的分析,《论语》里“仁”的价值观大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节制自己,遵从社会规范。

如克己复礼,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2)处处替别人着想。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用谦和的态度去建立人际关系。

如爱人、恭敬、宽大、诚实、敏慧、刚毅等。

(4)要勇于实践。

如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交。

内容分析(contentanalysis)是文献分析法的一种特殊类型。

文献分析法通常是描述性的,内容分析就是将非数量化的文献转换成用数量表示的资料。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研究者首先要确立一套可用于分析文献的相互排斥且穷尽无遗的类别,然后将文献中可以观察到的这些类别的每一类的频数记录下来。

这些类别的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但类别并非凭空确定,也不是依理论而定,而是通过仔细考察,将要研究的文献根据它们所包含的共同因素予以确定。

学业自我的含义及结构

(一)学业自我的含义

学业自我概念是由自我概念(self-concept)研究的细化而得来的。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关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对自我的各方面特点的主观知觉、判断或评价。

具体而言,自我概念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和他人的反馈等多种途径形成的对自身生理状况(如外表)、心理特征(如特长、能力)、社会属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比较稳定的认识,即个体把自己当成像其他事物一样的客观对象所作出的知觉。

它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他人取向(即受他人影响,在与他人的互动、别人的评价中逐渐形成的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二是自我建构(即以个人主观的意识、认知水准以及人生经验为出发点与外界进行互动)。

对学业自我的研究有一个过程,随着对自我概念研究的深入,1976年,莎沃森(Shavelson)将一般自我概念划分为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

1984年,桑(Song)和哈蒂(Hattie)发展了自我概念等级模型,将学业自我概念分成能力、成就和班级三个方面。

至此,学业自我概念(academicalself-concept)成为自我概念的重要成分之一。

同自我概念相对应,学业自我概念是指学生把自己当做客体,对自己学业方面的主观认识。

它包括对自己的学业现状、学习能力与潜能、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归因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作出的整体的认识与评价。

学业自我概念形成于个体的学习过程,并贯穿于终身的学习过程,决定着个体对学习经验的解释、学习经验对个体的意义以及个体对自己在学业上的期望。

它不仅能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维持有意义的学习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人对自己在学业上的态度体验和采取的种种学习行为表现,而且能使个体在面临重要学习任务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二)学业自我的结构

对学业自我结构的划分,目前主要有莎沃森模型、桑—哈蒂(Song-Hattie)模型和马什—莎沃森(Marsh-Shavelson)模型三种。

1.莎沃森模型

莎沃森等认为自我概念是多种因素的复杂组合,提出了多维度的自我概念结构模型。

他们认为个体自我概念因个人经验与互动对象而分化。

由于学校生活是每个人青少年时期非常重要的经验来源,学习又是该阶段的生活中心,因此,该模型将自我概念从一般自我概念分解为学业与非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依学科细分为语文、数学自我概念(如图6-1)。

(孟晋、张进辅:

《国外学业自我概念研究进展》,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该模型不仅首次将自我概念进行多层次划分,而且也是首次将学业自我概念从自我概念中分化出来。

这个观点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其后的自我概念结构划分都是对该模型的扩展和修正。

2.桑—哈蒂模型

桑与哈蒂对莎沃森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学业自我概念等级模型。

该模型从另一个角度将学业自我概念分为三个方面:

能力自我概念、成就自我概念和班级自我概念。

其中,能力和成就自我概念进一步细分为数学、语文、社会研究和自然科学四个具体领域(如图6-2)。

《国外学业自我概念研究进展》,载《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3.马什—莎沃森模型

马什(Marsh)和莎沃森对莎沃森模型提出了修正。

该模型把学业自我概念分为数学和语文自我概念两个大的方面,各种具体学科领域自我概念又分别递属于两者。

同时,各种具体学科的自我概念又根据学科的具体内容被进一步划分,比如数学自我概念包括代数、几何和微积分等;

语文自我概念包括文学、写作和语法等。

需要指出的是,该模型还提出了学校自我概念。

学校自我概念不仅包括了语文和数学自我概念的一些内容,还包括了学校的社会性因素(如同伴关系、课余活动等)和其他非核心课程(美术、音乐、体育等)。

图6-1莎沃森等人提出的学业自我概念结构

图6-2桑-哈蒂的学业自我概念结构

图6-3马什、莎沃森等的学业自我概念模型(1988)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解释

目前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结果解释类型的划分几乎没有专门的研究。

但就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解释来说,在实际应用中常习惯性地将测验分为传统的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非标准化测验即是前面章节提到的替代性评价测验。

因此,在这里照应前面章节,对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解释就从标准化测验和替代性评价测验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课堂教学中标准化测验结果的解释

在课堂教学中,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非标准化的测验方式——替代性评价测验,但标准化测验仍然是主要的测验方式,应用仍然十分广泛。

因此,仍有必要在这里对课堂教学评价中标准化测验结果的解释进行介绍。

(一)标准化测验和标准化测验结果解释的概念

标准化测验是指对一个既定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在相同条件下以相同方式进行的考试。

([美]G.D.Borich&

M.L.Tombari:

《中小学教育评价》,242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具体到课堂教学,就是在相同条件下,以相同的题目同时对所有学生进行测试,并以同一标准对学生在测试中的反应作出评估的测验。

可以看出,“标准化”强调整个测验过程内在的“一致性”,是个理想化的概念,事实上做到完全的一致是不可能的,如,每个学生的主观状态在测验时就不一样。

但在实际的测验中,在排除无关条件的情况下,测验的各种因素是接近一致的,同时这种假定的一致性也为对标准化测验结果解释时进行内部、外部比较提供了基础。

下面就阐述什么是标准化测验结果的解释。

对标准化测验评估时,一般是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反应进行评估,最后得到一个分数,通常叫原始分数。

一般来说,原始分数所能反映出的信息很少,要深入、全面地了解所测量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要对这个“分数”进一步进行阐释。

因此,对标准化测验所得到的原始分数进行阐释的过程就是标准化测验结果的解释。

(二)标准化测验与常模

常模经常用于社会心理学领域,对其含义界定的说法很多。

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在使用“常模”一词的时候,指的是统管小组成员行为的一组标准行为。

《中小学教育评价》,241页、242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在课堂教学评价领域,可以界定为作为样本的小组成员在所要测量的特质上的标准的反应或行为。

也就是说,常模代表的是在某一个环境下所应该作出的反应,是评价其他对象在同样环境下的表现时所依据的标准。

如,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时,学校规定应该穿什么衣服、坐在什么位置、说普通话还是方言等,就可以看作是评价参加活动人员行为的常模。

前面阐述过,标准化测验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一致性,这就为参照常模来解释标准化测验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事实上,标准化测验通常都是参照常模来进行解释的。

虽然并不是所有参照常模进行解释的测验都是标准化测验,但大多数标准化测验都是常模参照型的([美]查尔斯·

杰克逊:

《了解心理测验过程》,6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有人甚至认为所有的标准化测验都是常模参照测验([美]G.D.Borich&

)──参照常模解释结果的测验。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测验中都含有标准化测验的精神,在对测验结果解释时,一般来说也都是参照常模来进行的,所以这里就重点从参照常模解释的角度对标准化测验结果的解释作出阐述。

(三)标准化测验结果解释的方式

目前,标准化测验的结果一般来说仍然是一个分数,就是前面所说的原始分数。

对测验分数进行解释时,常模不同,对分数的含义所作的阐述也就不同。

常见的对标准化测验分数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1.以平均成绩为常模的解释

这是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最常见的解释方式。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在对原始分数进行解释时,教师常常将单个学生的测验结果与团体的平均表现进行比较来解释,即把所有参与考试学生的平均分数作为常模,将单个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总体平均分数加以比较,再对每个学生考试分数的含义进行阐述。

如下例。

口语测验中,某学生得了92分,从这个原始分数我们并不能看出什么意义,因为我们不知道其他学生的成绩怎样,没有参照标准,就不能说92分是个很高的成绩。

如果现在知道了这次口语测验的班级平均成绩为80分,那么教师就可以作出这样的解释:

该生的成绩在平均分之上。

也就是说该生的口语水平在班级里应该是中等以上水平。

到目前为止,以整体平均成绩为常模对测验结果进行解释的方法仍常用于学业成就的评价测验,但教师可以在实际中尝试着运用其他方面的评价测验。

2.百分位

(1)百分位及百分位对测验结果的解释。

在现实生活中,当学生向家长汇报测验成绩时,家长常常会问“有多少学生比你考得好(差)?

”这就用到了另一种测验结果的解释——百分位,又叫百分等级,即一种相对位置量数。

通俗地讲,百分位就是被试测验分数在团体中所占的位置,百分位数越大,位置就越高,说明被试的水平就越好。

应用到标准化课堂教学评价测验中,就某一个学生来说,百分位数能反映出在一次测验中有多大比例学生的成绩比该生差(好)。

在一次问题解决能力测验中,50名学生中有40人的测验成绩低于45分,占全部人数的80%,因此,45这个分数就可称为处于第80百分位的分数。

凡是原始分数为45者,其百分位数就是80。

如果有学生得了45分,则有80%的学生在这次测验中的成绩比该生差。

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为了方便,使用自己编制的百分位分数常模,如每年固定的学绩测验中,就可以编制百分位分数常模。

百分位分数常模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对照常模表,马上就可以确定学生成绩所对应的百分位。

具体制定百分位分数常模的方法、过程可以参考有关教育、心理测量书籍。

表7-1([美]查尔斯·

《了解心理测验过程》,6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是一个学龄儿童百分位分数的假设样本(常模),从表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与某一原始分数相对应的百分位分数。

表7-1百分位分数表(假设的范例) 

百分位 

  原始分数(男孩)  原始分数(女孩) 

  原始分数(总体)

99      63分以上       73分以上      66分以上

95      58~62分        62~69分      60~65分

90      …… 

…… 

……

85      …… 

…… 

80      …… 

      …… 

5分或5分以下 

10分或10分以下 

8分或8分以下

(2)几个特殊的百分位。

百分位数是连续的相对位置量数。

在应用中,有几个特殊的百分位数常常被用到,下面就对这几个特殊的百分位数进行逐一介绍。

①中数。

中数就是在百分等级中处于中间点的百分位,即第50百分位。

处于这个位置的成员,有一半的人分数比他差。

在课堂教学评价结果的解释中,中数很少单独使用,也很少用来对某个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解释,一般是和四分位数一起用于描述整个测验成绩的分布。

下面就介绍四分位数。

②四分位数。

第25百分位和第75百分位称为四分位数。

四分位数的中间范围是第25百分点与第75百分点之间的原始分之差异,常常与中数一起用于测量分数的分布。

如果中数所对应分数较高,四分位数之间段所对应的分数也普遍较高而且分布比较均匀,那么就说明这次测验学生整体成绩较好。

如一次测验中的中数及四分位数之间段所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