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5291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77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目前XX省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旅游业在历经观光产品阶段、游乐产品阶段之后而进入到度假产品阶段。

在这一阶段,旅游业发展方式和趋向必须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必须进一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而养生度假旅游恰恰是一个符合这种发展需求的全新旅游产品形态。

XX市是我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和重要的文化、风景、度假旅游资源大市,自然、历史与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随着核心客源市场旅游产品需求层次的演进,XX市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由“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时代”的转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XX市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纳入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和林业建设的整体布局中部署和推动,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着力建设一批示范景区、培育一批精品目的地、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培养一批高素质从业人员、开发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旅游商品,全面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发展水平,使XX休闲旅游成为长三角乡村旅游激

烈竞争市场的领跑者。

蒋巷镇自古便有“江南粮仓”的美誉,是传统农业时代的“鱼米之乡”。

镇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捷,电力充足,生态环境优美,栖息侯鸟成群。

近万门程控电话直拨海内外,12.5万亩农田网络成片,1.5万亩精养鱼池星罗棋布,3500亩果园果香四溢,1.25万亩林木绿影婆娑,雄伟的豫章大桥横跨赣江连接城乡于一体,宽阔的水泥公路横穿境内直通省城,京福高速公路南北贯穿境内便达首都北京及东南沿海城市。

这里既是江南闻名遐迩的产粮卖粮第一大镇的所在地,又是省会XX市的重要农副产品生产基地,XX省农业的对外窗口。

蒋巷镇正在打造一个大地田园化、产品优质化、生产科学化、村庄林网化、生态原始化的新农村,既能调整农业内部结构,示范作用辐射农户,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大力改观村容村貌;

既具有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供外来客人及市民休闲、旅游、娱乐,又能体现“美的空间、人的乐园”的现代乡村旅游胜地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

XX省提出打造旅游大省,近年来,XX县以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提出发展半小时休闲观光圈,通过重点重大旅游项目带动,致力于把乡村生态旅游打造成为新兴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

本项目正是XX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的延伸和补充,在XX县蒋巷镇,利用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区,着力抓住

XX这一高端市场,把握XX将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休闲名城的机遇,实现与XX在理念层面、战略层面和操作层面的紧密对接。

受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我公司立刻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充分收集项目资料、了解项目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前段时间的工作成果,对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工程的合理性、经济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编制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节 编制范围及依据

一、编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包括XX天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论述、旅游及市场分析预测、项目建设规模和标准、主要建设条件、项目总体规划及工程技术方案设计、项目的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等。

二、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计办投字[2002]15号通知;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

1325号;

3、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发展的决定》;

4、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5、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7、《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8、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规范及规定。

9、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及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可研着重研究了XX天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的区位、自然环境和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广泛搜集资料、详细考虑所有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依据旅游产业发展、市场分析预测和项目竞争力分析,研究论证该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及建设规模、标准等问题,合理应用各种节能降耗的技术手段,并充分考虑经营管理的需求,满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技术经济论证,为本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概况;

2、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3、市场分析预测;

4、建设条件与环境;

5、建设目标与建设规模;

6、工程技术方案研究;

7、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8、节约能源;

9、劳动安全措施;

10、项目管理及运营方案;

11、项目招投标方案;

1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XX天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拟建于XX省XX县北部、蒋巷镇内,项目总用地范围1000亩,包括经营设施建设扩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扩建、游客服务中心。

XX天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主要详见下表:

项目主要设施建设内容一览表

序号

分项工程名称

构造形式

总建筑面积(m2)

备注

1

经营设施建设

1.1

休闲小木屋

320

1.2

高档别墅装修

1380

1.3

凉亭

5

1.4

培训楼装修

800

1.5

KTV娱乐楼装修

400

1.6

景观树移栽

50

1.7

太阳能灭蚊灯

38

1.8

发电房

30

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1

湖心岛景观别墅

470

2.2

旅游道路

4000

2.3

游步道

1250

2.4

护坡

m

500

2.5

桥梁

2.6

旅游公厕

350

2.7

污水处理设施

200

2.8

垃圾处理站

80

3

游客服务中心

3.1

贵宾接待室

60

3.2

室外活动休息场地

3000

3.3

旅游管理用房

3.4

照明工程

3.5

电缆铺设

1800

3.6

弱电工程

3.7

绿化工程

3.8

景观雕塑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积极响应XX打造“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民休闲旅游后花园”

的定位战略

2、促进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旅游业发展

3、推进城、郊旅游市场互动,构建郊区旅游圈,促进城乡协调

发展

4、对促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

作用。

三、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XX天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为

943.96万元,资金筹措方案由XX天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筹资金836.292万元,申请补助107.668万元。

其投资构成如下表:

项目总投资构成表

项目名称

建筑工程费

设备购置费

安装工程费

其他费用

合 计

合计(万元)

815.00

63.70

8.20

57.06

943.96

占总投资(%)

86.34

6.75

0.87

6.04

100

四、结论和建议

本项目符合国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顺应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符合XX县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是实施XX省中部崛起战略和落实XX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必要举措。

项目的建设条件具备,组织机构完善、建设目标明确,其投资构成合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项目是可行的。

建议项目单位加快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早日开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类社会由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服务经济而进入到体验经济。

从旅游业属性和现代旅游业发展客观要求看,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的旅游业应该也必然是诠释体验经济的最佳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体现在人民生活中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旅游的平民化。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2000美元,多元化休假制度日渐成熟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我国旅游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升级:

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丧失其市场垄断地位,代表现代旅游价值取向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新的热点之一。

乡村旅游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

“十一五”期间,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和10000个村,使已有的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

总地来看,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较大、发展前景良好。

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城郊休闲游,对于解决“三农”问

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活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旅游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稳步增长,标志着旅游已经成为上世纪最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之一。

全球旅游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在各种旅游形式中,休闲度假开始成为旅游的一种主要形式,相关的旅游产品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产业中档次最高的产品,引领着当今世界旅游业的发展。

来自世界旅游组织(WTO)的数据表明,2006年全球入境旅游人数已经达到8.46亿,到2020年,全球仅国际入境旅游人数将超过16亿人次,其中有大约4亿人次的长途旅游者,国际旅游收入将达2万亿美元。

亚太地区作为第二大旅游接待地,届时将接待大约

3.97亿人次游客。

可以预计,未来的世界旅游业仍将是世界经济的一大热点,而未来亚太地区则将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旅游业核心竞争地带,同时也将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的中心之一。

21世纪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更是旅游业发展的“亚太世纪”。

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

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改变,逐渐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用于住、行、文化娱乐等的消费支出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

同时,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了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包括城市化进程提速、中产阶层逐步形成等。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拥有百万美元以上资产的家庭总数已经占全国家庭总数的30%,而且

有继续上升趋势。

中国80后人群现已构成消费主力军,以城市居民、中产阶层、80后人群为主的新锐消费人群正在快速成长中。

2008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等世界性标志性事件及其后续积极影响,将不仅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更为广泛的世界吸引力,也有利于加速推动国际范围内的商务、会议和休闲度假等活动在中国的发生及其相关消费的持续增长。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闲暇时间、消费趋向的改变,中国旅游业开始由观光旅游转向个性化旅游、主题化旅游和休闲旅游。

创建国际型旅游城市、休闲型旅游城市和目的地型旅游城市开始成为城市旅游管理者的关注热点。

旅游业现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第三产业优先发展序列中位居第一,并已被各地列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先导产业和龙头行业。

1、中国国内旅游现已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旅游市场。

国内旅游活动的特点是短程、短时、少花费、周末休闲;

旅游需求是休闲、观光、游览和度假为主;

在游程及空间上,旅游空间集中在中心城市或城市的周边地区。

2、旅游需求的地域空间表现出以大城市或著名景区为中心的圈层结构。

在旅游发展形式上,近距离的康体休闲型的游憩活动在都市居民的旅游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常游憩与近程旅游的规模和潜力十分可观。

观光旅游在近期内仍是旅游的主体,文化和生态旅游是近阶段热点,但度假旅游必将蓬勃发展,个性化旅游需求也必然会推动旅游业走向主题化。

四、XX省旅游业概述

XX省拥有1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地质公园、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30个(其中5A级2个、4A级12个、3A级6个),旅游星级饭店280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1家),旅行社56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3家)。

全省形成了以山、湖、城、村为主体,形象鲜明,各具特色的

旅游目的地体系,秉承良好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区位以及便捷的交通,XX省旅游业从1991年仅占GDP的0.9%,到2010年占GDP总量的10%,实现了从弱小产业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完美升级。

2010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900亿元,实现旅游接待总人数1亿人次,实现旅游直接就业人数5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250万人。

五、XX市旅游业概况

XX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200多年的历史和见证人民军队成立成长的独有经历,形成了XX市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特有的红色底蕴。

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城市环境面貌的改善,为提升XX市的旅游环境吸引力和城市吸引力创造了便利条件。

目前,全市共有旅游资源8个主类、29个亚类、93个基本类型,共有近600个资源单体。

旅游景区有63个,国家A级景区七个,4A级景区三个,3A级景区四个。

旅游业总体发展状况呈上升趋势。

2009年,XX市旅游业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达1227.2万人次,增长

16.6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3.69亿元,同比增长13.05%;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4万人次,同比增长7%,旅游创汇3166.86万美元,同比增长6%;

实现旅游总收入85.85亿元,同比增长12.8%。

六、XX县旅游业概况

XX县地处鄱阳湖之滨,境内河湖众多,自然景观秀美。

西汉高帝五年置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众多。

主要旅游景点有:

瑶湖景区的自然、人文景观;

广福镇的康永王李磷墓、明晴古建、永木黎村、千年古刹;

幽兰镇的马游山果林,岘山禅寺、地藏寺;

白虎岭九峰奇山怪石、景林、古寺古井、水库、温泉;

武阳镇的曹雪芹故居等自然、人文景观。

此外还有小兰乡的东吴古墓,向塘镇的马井遗址,广福镇孙家村吕蒙岗、富山乡欧共体治沙试验站、冈山乡万亩沙丘治理等景观景点共十类三十多处。

XX县还有丰富的农业观光资源。

XX省提出打造旅游大省,XX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近年来,该县依托千年古县的文化优势、全国百强的经济优势、得天独厚的

区位优势,明确了发展城郊乡村生态旅游的产业定位。

该县的乡村旅游从农户接待到成立大型旅游企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变。

到现在,全县已有国家3A级景区一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XX省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

凤凰沟风景区已入闱XX省新十大景区20强,黄马桐树下新村线路也被评为XX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一等奖,黄马乡的樱花节、桂花节和蒋巷镇的民俗文化节在省、市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XX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XX县位于XX省中部偏北,XX市南部;

是XX省首府首县,2008年开始每年入选全国百强县,是XX省第一

个百强县。

公路四通八达,105、316、320国道、温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京九铁路与浙赣铁路在向塘镇交汇,规划中的XX地铁三号线直达XX县中心,全县目前已形成一个公路、航空、水路、铁路、地铁等齐全的交通运输网络。

第二节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我国过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带来了社会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环境问题,比如水环境的污染,大气层的污染,还有对地表的污染,这是发展经济过程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

这些年来,我国积极提倡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发展经济,提倡一种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十七大报告更是指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并强调要“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放到一个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说明了在全社会已高度重视。

既要重视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这种认识越来越深入。

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观念,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

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

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有许多共同点。

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切受益于休闲旅游的人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因此,应把生态发展理论作为休闲度假旅游开发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系列中的基本准则。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持。

在发展中实现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并达到以发展促进环境资源的开发、保护,又以环境资源的开发、保护而更加推动经济发展。

即: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二、XX省形成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整体旅游形象

“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XX定位战略中,紧扣把XX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居民休闲旅游的后花园”的发展战略,以“花园XX”作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整体旅游形象。

XX发展“红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条件。

在这块

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井冈山、瑞金、XX、安源等革命旧址、故居以及纪念性建筑物数量多、分布广,全省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居旧址有1500多处,革命纪念馆有19个。

其中井冈山革命旧址群、

瑞金革命旧址群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处革命旧址。

截至2005年7月,

XX共有9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0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了整个旅游业乃至促进老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红色旅游辐射的综合效应已日益凸显。

近年来以三清山、龙虎山、明月山等为代表的青山绿水,以XX婺源为代表的特色古镇越来越受到旅游市场的追捧。

XX以温泉、富硒农业为中心的休闲度假、养生康体、生态观光等市场后起勃发,前景广阔。

XX“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正向世人展示多彩、瑰丽的迷人风情。

XX广大乡村既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的承载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的富集地,优美的生态环境是XX最大的品牌和无形资产。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未来XX生态旅游建设重点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XX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XX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XX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XX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XX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包括XX、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

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包括XX县),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

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围绕上述定位,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

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XX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