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955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Word文件下载.docx

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

构造。

  篇二: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

  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

在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

  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

  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二、实习内容:

  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

  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

  其构成的边坡情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

  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

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

  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

由于该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这里只采取了

  最简易的边坡防护方式——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还是让人有些担忧。

  我们知道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结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排列

  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

该岩体结构是整体块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风化程度低,

  属于微风化程度,故此边坡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坡的结构面倾向和坡面倾向相同,且

  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导致该坡存在潜在滑动问题。

在这里我们测量了一组岩石的倾向、走向

  和倾角:

65°

,155°

,35°

在地质灾害危险点,我们看到了一个路堑式边坡,该坡的结构

  体为散体状、碎裂状,风化程度高,属于强风化,稳定性较差。

因此,该边坡防护采取就地

  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挡墙,坡面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体的另一面

  则没有做任何防护,真为山下的居民担忧。

我们还看到了由岩石和土构成的坡,该坡的表层

  是沉积土。

由于该坡的地质构造产生的结构面倾角小而且与边坡平行,加上岩体属于全风化、

  强风化程度,导致该坡具有较严重的失稳问题,因此其采取路堑式边坡加固方式,用铆钉、

  抗滑桩和挡墙做防护,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见的防护方式。

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们看到了

  具有一层一层堆积现象的层理层面构造的沉积岩,这也是本次实习唯一一处岩石类别为沉积

  岩的观察点,该岩为碎屑岩中的细砂岩、混砂岩,有明显的褶皱现象,较为完整,而且是倾

  斜背斜褶皱构造。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背斜褶皱现象,由此我感到相当的荣幸。

在这,我和同

  组组员对背斜两翼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进行了测量,左翼:

73°

,341°

,34°

,右翼:

  334°

,240°

  在公路旁我们看到路旁的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

  化作用,岩体的表面长着一颗树,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生长活动引发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作用,这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我们考察了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

  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

  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

  变质作用分为:

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

变质岩的结

  构可分为:

变余结构(残余结构);

变晶结构;

碎裂结构。

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

  构造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特有标志,是变质岩的作重要特征之一。

原岩变质后

  仍残留有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者叫变余构造。

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的构造叫变成构造:

a)

  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于分裂成板体,原岩

  基本未重结晶,仅有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

b)千枚状结构岩石常呈薄板状,其中各组分基

  本已重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仅在岩石的自然破

  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系由绢云母、绿泥石小鳞片造成。

常具挠具和小皱纹。

才c)

  片状构在定向盈利的长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都

  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组分全部重结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矿物颗粒。

d)片麻状结构以

  石英、长石等矿物为主,期间夹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断续带状分布而

  成,他们的结晶程度都比较高。

e)块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分布均匀,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

  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构造。

鉴别变质岩时,可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根据构造,

  将变质岩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两类。

然后可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结构以及主要矿物

  成分,分析所属的亚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三、实习感想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

  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a.地形地貌

  条件b.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c.地质构造d.水文地质条件e.物理地质

  作用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

  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二|、实习的内容

  我们考察了岩浆岩。

岩浆岩又叫火成岩,占地壳总质量的95%,在三大类岩石中,岩浆

  岩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上升侵入围岩,在地壳深

  处结晶形成的岩石,称为深成岩(形成深度大于3km)。

在地面以下较浅处形成的岩石称为浅

  成岩(形成深度小雨3km)。

两者统称为侵入岩。

由喷出地面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岩石成为喷出

  岩,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岩浆岩主要由sio2、al2o3、fe2o3、mgo

  等氧化物组成。

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应岩浆性质和直接影响岩浆岩矿物成

  分变化的主要因素。

常依sio2的含量,将岩浆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超基性岩(65%)。

岩浆

  岩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由于形成的环境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

  是指岩石中矿物的形态、大小和结晶程度,以及颗粒之间的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

  矿物的空间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

了解结构和构造可以了解岩浆岩的形成环境。

如喷出岩由

  于冷却快,来不及结晶,形成玻璃质,称为玻璃质结构。

其中一些气体尚未逸散,形成气孔

  构造。

岩浆一面流动一面凝固形成许多流纹,做流纹构造。

深成岩在地下缓慢结晶,它的颗

  粒在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形成块状构造;

在深处,各种矿物结晶的大小相近,这样的结构叫

  做等粒结构。

而浅成岩中由于矿物结晶时间不同,造成先结晶的晶体粗大,后结晶的晶体细

  小,从而形成斑状结构。

  岩浆岩的简易鉴定方法在野外进行鉴定时,首先观察岩体的产状等,将定是不是岩浆岩

  及何种产状类型。

然后观察岩石的颜色以初步判断岩石的类型。

含深色矿物多、颜色较深的,

  一般为基性或超基性岩;

含深色矿物少、颜色较浅的,一般为算子那个或中性岩。

相同成分

  的岩石,隐晶质的教显晶质的颜色要深一些。

应注意岩石总体的颜色,并应在岩石的新鲜面

  上观察。

接着观察岩石中矿物的成分、组合及特征。

并估计每种矿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确定

  岩石属何大类。

进一步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区别是喷出岩还是浅成或深成岩。

最后综

  合分析,据《土木工程地质学》“岩浆岩分类表”确定岩石的名称。

  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于分裂成板体,原岩基本未重结晶,仅有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

b)千枚状结构岩石常呈薄板状,其中

  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仅在岩石

  的自然破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系由绢云母、绿泥石小鳞片造成。

  才c)片状构在定向盈利的长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

  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组分全部重结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矿物颗粒。

d)片麻状

  结构以石英、长石等矿物为主,期间夹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断续带状

  分布而成,他们的结晶程度都比较高。

e)块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分布均匀,结构均一,无定

  向排列,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构造。

鉴别变质岩时,可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

  根据构造,将变质岩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两类。

然后可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结构以

  及主要矿物成分,分析所属的亚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实习总结:

经过五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

  容的认识,对三大类岩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如果你

  不和实际联系起来的话它只能变成无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应该尽量多的去实践,只是感觉

  实习时间太短了,感觉还不是很够用,如果能常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们就能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对各种地址面貌有个更深的理解。

这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团体协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学习生

  活和工作当中一定要注意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篇二:

地质实习实习总结或体会

  五、实习总结或体会

  短暂的地质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而这次野外实习对我产生的影响却并没有很快随之消失。

  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每天随老师一起到野外观察,测量产状,记录数据,观察地形,判断构

  造,并且及时复习了已经渐渐淡忘的部分课本知识,短短的两周,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

  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

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

  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之前的地质学习还仅仅局限与课本知识的认知,通过听课,复习,考试等环节,

  认识并了解了大量的地质知识,但这些都仅仅是纸上谈兵,我知道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

  却还都只是能从插图上判断,到野外旅游的时候见了很多岩体,也没有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

  识判断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而褶皱的向斜与背斜构造,更是无从判断。

但经过这次野

  外实习,听了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同学之间的合作,我对之前所

  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感性的理解,不但能够正确迅速地区分节理和断层,还解

  决了很多课本学习中遗留下来无从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对地质罗盘的使用也熟悉

  起来,而不是先前仅仅对插图的认识。

野外实习在工程地质实习课程的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

  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虽然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两周的时间,

  但是在这期间学到的方法,观念上的改变,是课堂学习中所不能得到的。

只有真正走出课堂,

  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通过自己的操作加深理解,才能算是学习过程得到

  完善。

举一反三地说,任何工程实际与课本上的罗列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实际中的情

  况往往更复杂,是各方面的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有通观全局的能力,在

  做分析的时候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与工程相关的课程,都需要真正地走出课堂,工

  程地质是这样,其他课程也是这样,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习中的观念产生了一个转变,认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在和老师同学一起到野外观察采集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

  的重要性,很多工作是自己独立操作所不能完成的,需要老师指导,需要同学配合,经过组

  员之间的分工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学校的学习只有在实际中得到运用才算

  是学会了,所以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强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

总地来说,在将来的学习中,必将逐渐体会到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更多收获。

这次实习是

  成功的,我个人在这次实习中受益匪浅,更多的方面的收获是隐性的。

篇三:

20XX工程地质

  实习心得体会

  20XX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第1篇:

  1.实习概况:

  20XX年6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

  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

  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

  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

  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

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

  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

  昌乐火山口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

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

  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

  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

  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

  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

  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

  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

地质

  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

  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为季节性河流。

地质公园

  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

  (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

  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

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被

  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

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

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

  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

  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组合而成。

二是新生代时期(距今xx万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锥、熔

  岩流动特征等各种火山地质现象,如黄山、尧山、擦马山、灵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

  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区的理想场所。

特别是擦马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直径近于80cm,规

  模宏大,气势壮观。

尧山西侧,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经长时间风化剥蚀,形成了自

  然景观,人们称之为石楼。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

目前已发现的动、植

  物化石有10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

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

  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

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

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

  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

  完好的化石产地。

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层中(距今约1千4百万年),其种类之

  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罕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十几个门类600多种。

动物化石包括昆虫、

  鱼、蜘蛛、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

昆虫化石翅脉清晰,保存完整,有的还保留绚丽的

  色彩,已研究鉴定的有11目46科100属182种。

山旺鸟类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完整鸟

  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三角远古鹿化石和东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该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标

  本。

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类。

除100种藻类外,其它植物有46

  科98属143种。

它们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态、古气候、动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外专家誉为研究中新世的综合实验室。

山东地下大峡谷高峡深涧,鬼斧神工。

飞瀑流泉,溅玉喷珠。

天赋幻境,兆年孕育。

暗河漂流,惊险刺

  激。

管轨滑道,激越航程。

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洞体

  长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

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

  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

特点:

  一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

  微之地下三峡。

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

  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二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

  内实属罕见。

  三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

  的溶洞漂流项目。

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

  顿挫的特点。

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

4实习总结: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

  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

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

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

  征。

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

  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

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

  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在这里深深的感

  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

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例如,出外

  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

  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

  型地质地貌的兴趣。

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

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

  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2篇:

  一、实习内容:

  南望山南坡,北垭口南侧,地质大学北区西南角公路拐角处,地质大学北门南望山汽车

  站构造地质学习

  二、实习目的:

  篇三:

  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

  报告

  目录

  

(一)引言

  

(二)实习所见的矿物

  (三)实习所见的岩石类型

  (四)地层时代

  (五)古生物化石

  (六)地质构造

  (七)地壳变迁史

  (八)总结

  引言

  从四月六号开始,我们资源与环境专业完成了为期了一周地质学基础野外实习。

路线如下:

  

(一)四月六号,天气晴,十到二十二摄氏度。

路线,

  桂子山石柱林——雨花台砾石层。

主要观察柱状

  节理和雨花台砾石层,雨花石。

  

(二)四月七号,天气晴,十一到二十二摄氏度。

  孟庄北——士官学校——中国水泥厂——汤龙

  公路。

主要观察断层,节理,石灰岩。

  (三)四月八号,天气晴,十一到二十三摄氏度。

  汤山镇——茨山采石场——湖山采石场。

观察船

  山组石灰岩,黄龙组石灰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