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29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第1单元走近细胞与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讲文档Word下载.docx

解析 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的必需元素,缺乏其中任何一种都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A项错误;

各种生物以及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具有统一性,即组成各种生物的元素种类大致相同,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都来自于非生物界,B项错误,C项正确;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具有差异性,即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D项错误。

题组二 利用图表分析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3.

观察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的是细胞中各化学元素的含量,则A应该为碳元素

B.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

C.如果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细胞的化合物组成情况,则A是蛋白质

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细胞周期,则A时期发生染色体的复制

答案 A

解析 若该图表示的是细胞中各化学元素的含量,则干重时A为碳元素,鲜重时A为氧元素;

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细胞周期,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间期在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最长。

4.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下表,有人得出下面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元素

C

H

O

N

P

S

生物甲

43.57

6.24

44.43

1.46

0.20

0.17

生物乙

55.99

7.46

14.62

9.33

3.11

0.78

A.如果它们分别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

B.等质量的组织中,甲所含的热量少于乙

C.两者体细胞中,乙的染色体(质)比甲多

D.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

解析 动物和植物干重相比较,植物含糖类较多,动物含脂肪、蛋白质较多,由于脂肪的元素构成特点是含C、H较多而含O少,蛋白质的特征元素是N,故植物体中含O较多,动物体中含H、N元素较多,另外动物含Ca、P元素也比植物多。

题中甲为植物,乙为动物,A项错误;

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较,脂肪含热量较多,生物甲含糖量高,生物乙含脂肪多,B项正确;

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含量不能作为判断其含水量和染色体(质)多少的依据,C、D项均错误。

利用集合图形巧记元素的分类

考点二 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

1.细胞中的水

2.细胞中的无机盐

(1)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

(2)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是固定不变的( ×

(3)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等( ×

2.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与代谢、抗逆性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 

自由水/结合水

3.举例说出细胞中哪些结构会产生水?

提示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4.举例说出细胞中的哪些生理过程会利用水?

提示 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有机大分子的水解等。

5.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Na+参与了什么?

提示 调节渗透压。

题组一 从水的存在形式、来源和利用中把握水

1.下列有关水与生命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发生癌变,其结合水含量较正常细胞的高

B.正在休眠的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

C.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的过程需要消耗水

D.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 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细胞代谢比正常细胞旺盛,因此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细胞的高;

正在休眠的种子,代谢较弱,自由水含量较低,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

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是水解过程,需要消耗水;

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会产生水

B.有氧呼吸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丙酮酸

C.H2O光解产生的[H]用于C3的还原

D.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氨基

解析 ATP水解生成ADP的过程会消耗水,A错误;

有氧呼吸产生的H2O中的氢最终来自葡萄糖和H2O,B错误;

H2O光解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C正确;

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D错误。

题组二 把握无机盐的功能及其实验设计

3.图1表示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处于不同浓度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钙对某种植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作物对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的需求量不同

B.乙的浓度为d时,对提高产量最有利

C.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

D.在一定范围内,钙的浓度对花粉萌发率无影响

解析 分析题图1可知,当甲的浓度为a时,而乙的浓度在c~d范围内时,作物的产量相对较高,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分析题图2可知,钙离子浓度对花粉管的生长有影响,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

从花粉萌发率看,钙离子浓度对其没有影响。

4.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面列出了若干确定无机盐X是否是植物必需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设计是(  )

①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

②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

③只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不用基质

④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蒸馏水

⑤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完全培养液

⑥不用基质,只用完全培养液

⑦不用基质,只用含无机盐X的培养液

⑧不用基质,只用蒸馏水

A.以③为实验组,⑥为对照组

B.以④为实验组,①为对照组

C.以②为实验组,⑤为对照组

D.以⑦为实验组,⑧为对照组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活的环境是否含有该无机盐。

植物正常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缺少无机盐或只用含无机盐X的培养液培养植物,植物均不能正常生长,不能作为对照组;

土壤、沙土中都可能含有这种无机盐,也不能作为对照组。

因此对照组应该用完全培养液,而实验组为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来确定实验结论。

1.多角度归纳细胞中的水

2.验证某种矿质元素生理功能的实验方案

实验组:

正常植物+缺X培养液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再加入X后,症状消失。

对照组:

正常植物+完全培养液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植物正常生长。

实验相关说明:

(1)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等相同。

(2)实验组加入X的目的是二次对照,使实验组前后对照,以增强说服力。

(3)该方案也可用于检测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

考点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1)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2)脂肪+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步骤

[深度思考]

(1)上述实验选材的标准是什么?

提示 ①被检测物质含量丰富;

②材料接近无色;

③易取材,易操作等。

(2)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之前为何要留出部分组织样液?

提示 作为对照,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鉴定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

提示 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4)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什么颜色?

提示 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观察到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蓝色[Cu(OH)2的颜色]。

(5)在使用双缩脲试剂时,为什么要先加入试剂A,后加入试剂B?

提示 先加入试剂A,造成碱性环境,只有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才容易与Cu2+发生颜色反应。

(6)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如果没有产生紫色反应,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可能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蓝色Cu(OH)2絮状沉淀,会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影响观察结果。

(7)脂肪鉴定实验中为什么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而不用清水?

提示 因为苏丹Ⅲ或苏丹Ⅳ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中,而不溶于清水中。

题组一 把握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与操作

1.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

解析 斐林试剂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所以斐林试剂不可直接用于鉴定蛋白质;

鉴定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若用花生子叶制作临时装片,需用显微镜观察,若用花生种子组织液,则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加热。

2.下面是一组探究有机物存在与否的鉴别实验,按表中编号顺序对应下列各项中的内容,正确的是(  )

待测物

试剂

颜色

反应条件

胰岛素

双缩脲试剂

脂肪

橘黄色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水浴加热

A.紫色、苏丹Ⅳ染液、蔗糖

B.红色、苏丹Ⅲ染液、蔗糖

C.紫色、苏丹Ⅲ染液、葡萄糖

D.红色、苏丹Ⅲ染液、果糖

解析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

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C项正确。

3.现提供可配制斐林试剂的溶液:

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以及蒸馏水,如果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可灵活性地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胃蛋白酶 ④RNA

A.只有①B.①和②

C.①和③D.②、③和④

解析 由于本题还提供了蒸馏水,因此0.05g/mL的CuSO4溶液可用蒸馏水稀释至0.01g/mL,以作为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

葡萄糖为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题组二 把握有机物检测的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

4.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试剂

种类  

碘液

苏丹Ⅲ染液

++++

++

A.乙种子中含蛋白质最多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使用时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解析 由表可知,甲中主要含淀粉,乙中主要含脂肪,丙中主要含蛋白质。

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时,需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5.洋葱在欧美被誉为“蔬菜皇后”、其肥大的鳞茎中含糖类8.5%,每100g含维生素A5mg、维生素C9.3mg、钙(Ca)45mg、磷(P)50mg、铁(Fe)8mg,以及18种氨基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

那么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有的糖类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

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研究报告。

(1)实验目的:

探究洋葱肥大的鳞茎中所含的糖是淀粉还是可溶性还原糖。

(2)实验原理:

淀粉可用来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可用试剂来检测。

(3)实验器材:

洋葱、所需试剂和仪器等(略)。

(4)实验步骤:

Ⅰ.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①制备洋葱组织样液,取样液2mL注入试管;

②;

③观察颜色变化。

Ⅱ.鉴定淀粉:

(5)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完善下列表格:

现象

结论

①若步骤Ⅰ出现,步骤Ⅱ出现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既有还原糖又有淀粉

②若步骤Ⅰ,步骤Ⅱ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的糖类只有还原糖而没有淀粉

③若

说明洋葱鳞茎中所含糖类

答案 

(2)碘液 斐林 (4)Ⅰ.②加入新制备的斐林试剂1mL混合均匀,将试管置于50~65℃的水浴锅中加热2min Ⅱ.②加入2滴碘液 (5)①砖红色沉淀 蓝色 ②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蓝色 ③步骤Ⅰ不出现砖红色沉淀,步骤Ⅱ出现蓝色 没有还原糖只有淀粉

解析 淀粉遇到碘液后变蓝色,还原糖遇到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

鉴定还原糖实验,首先制备组织样液,然后取2mL样液,加入1mL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加热,观察试管是否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组织样液中含有还原糖,若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组织样液中不含有还原糖。

鉴定淀粉实验,制备组织样液,然后取出2mL样液,加入2滴碘液后观察试管是否出现蓝色,若出现蓝色说明组织样液中含有淀粉,若不出现蓝色说明组织样液中不含有淀粉。

1.利用“一同三不同”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

“一同”是指都含有NaOH和CuSO4两种成分,且NaOH溶液的质量浓度都为0.1g/mL。

“三不同”分别指:

(1)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溶液,双缩脲试剂的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2)使用方法不同。

鉴定还原糖时将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液1mL摇匀,然后加B液4滴,振荡摇匀。

(3)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g/mL。

2.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检测。

(3)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

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网络构建

要语强记

1.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都是生物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占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占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3.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4.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蛋白质和DNA的合成等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5.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2012·

海南,7)关于植物细胞中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番茄和水稻根系吸收Si元素的量相等

B.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O、H和N

C.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需要ATP

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可为豆科植物生长提供N元素

解析 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不同,A项错误;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C、O、H、N,B项正确;

植物根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为共生关系,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为豆科植物提供氮元素,D项正确。

2.(2014·

海南,5)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

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和休眠种子的相同

答案 D

解析 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A正确;

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B正确;

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C正确;

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大于休眠种子,D错误。

3.(2013·

江苏,16)下列关于生物体与水分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贮藏中的种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状态

B.水从根系向地上部分的运输与细胞壁无关

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D.缺水时,动物体的正反馈调节能促使机体减少水的散失

解析 贮藏的种子中含有结合水和少量的自由水,A错误;

细胞壁可控制细胞过度吸水,B错误;

动物会通过保水排盐维持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C正确;

动物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为负反馈调节,D错误。

4.(2014·

广东,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不显色

B

第20天

第30天

苏丹Ⅲ试剂

D

第40天

蓝色

解析 A项,分析曲线可知,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第10天时仍然存在较多的可溶性糖,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B项,蛋白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在整个种子成熟过程中都能检测到蛋白质的存在。

C项,在第30天时,脂肪含量较高,脂肪与苏丹Ⅲ试剂发生反应呈现橘黄色。

D项,在第40天时,淀粉已经消耗殆尽,用碘液检测不会发生显色反应。

5.(2012·

广东,3)分析下表,可推测(  )

溶液

甲和乙混合

注:

“+”表示显色,“++”表示显色更深,“-”表示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解析 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用于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糖,并出现不同的显色反应。

据此可以推测,甲溶液含有蛋白质,乙溶液含有淀粉,甲、乙混合溶液中的还原糖是甲溶液中的蛋白质与乙溶液中的淀粉混合后产生的,由此可以说明甲溶液中含有的蛋白质是淀粉酶,淀粉酶催化乙溶液中的淀粉水解产生了还原糖。

6.(2013·

新课标Ⅰ,29)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

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C”“N”或“O”)。

(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和。

答案 

(1)苏丹Ⅲ(或苏丹Ⅳ) 橘黄(或红)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 回顾教材中脂肪的检测实验作答

(1);

种子干重增加主要是种子吸水所致,再结合空后说明作答

(2);

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也就是有机物增加,必须依靠光合作用来制造,C、H、O以外的元素还需要萌发种子(幼苗)从溶液中吸收。

练出高分

1.牛通过吃草,从草中获得化合物和化学元素,那么,牛和草在化学元素的种类以及相同化学元素的含量上分别是(  )

A.种类差异很大,含量上大体相同

B.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C.种类和含量都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较大

解析 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较大,D正确。

2.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

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

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  )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代谢细胞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解析 由题意可知,砷(As)在植物体内富集,由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决定,故A错误;

As进入水稻细胞,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则砷(As)可能是酶的抑制剂,进而影响细胞代谢,故B正确;

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说明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故C正确;

磷脂、核酸和ATP是水稻正常生长必需的,故D正确。

3.下表为一种无土栽培培养液的主要配方。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Ca(NO3)2

MgSO4

KH2PO4

KCl

FeCl3

H2O

含量/g

1.0

0.25

0.12

0.005

1000

A.表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齐全

B.表中Mg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

C.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通常比细胞液中的离子浓度高,这样有利于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

D.栽培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通气,这样可以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