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3384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重点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时间5000-4000年)

黄帝、

炎帝

1.阪泉大战:

黄帝VS炎帝---黄帝胜

2.涿鹿大战:

黄帝、炎帝VS蚩尤--蚩尤大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首领---华夏族

后人尊崇炎帝与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尧、舜、禹时期

1.禅让制:

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大禹治水--—疏导的方法(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建立时间

朝代

建立者

亡国

之君

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

 

1.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建立国家机构:

军队、监狱。

制定刑法。

制定“夏历”

4.原始社会结束。

夏桀

公元前1600年

商朝

1.定都:

2.盘庚迁都到殷(后代又把商朝称为殷商)

公元前1046年

西周

周武王

1.武王伐纣:

牧野大战。

周军占领都城,商朝灭亡。

2.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

周幽王

3.西周分封制:

(1)目的:

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

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与功劳大小,将宗亲与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与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作用:

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

(4)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

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

如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地区齐家文化出土了铜镜。

2.用途: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与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鼎。

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意义)

4.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

经济发展

1.农业:

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与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

手工业的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

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也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王室

衰微

周平王东迁后,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天子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诸侯争霸

1.原因:

(1)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

(2)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1.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3.影响: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2.田氏代齐:

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战国七雄:

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4.战争: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

著名的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

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方面:

5.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6.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7.统一度量衡。

军事方面: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影响: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时间: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

地点:

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结构:

都江堰由渠首与灌溉网两大主体工程构成。

作用:

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第8课百家争鸣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学派

儒家

代表人物

时期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1)政治方面:

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

主张以德治国。

(2)教育方面: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孟子

战国

民贵君轻

道家

老子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的学说《道德经》集中在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庄子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法制,中央集权

意义: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与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秦灭

六国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确立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与监察事务。

地方:

建立郡县制。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巩固统一的

措施

统一文字:

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一货币: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统一度量衡:

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车同轨:

统一车辆与道路的宽窄,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灵渠、修长城:

开凿灵渠,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朝

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

(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

(2)沉重的赋税;

(3)残酷的刑法;

(4)秦二世更加残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根本原因:

秦朝的残暴统治

直接原因:

戍边遇雨误期

结果:

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与刘邦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最终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文景之治”

汉文帝与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政治方面

原因: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中央

主父偃“推恩令”

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与势力越来越小。

地方

刺史制度

监视13个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思想文化方面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还在长安兴办太学。

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经济方面

盐铁专卖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光武中兴

西汉灭亡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东汉建立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他就是光武帝。

措施:

1.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与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概况:

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黄巾起义

原因

根本原因

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直接原因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经过

创立太平道教的张角,领导了农民大起义。

影响

这次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但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张骞

通西域

目的

第一次:

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丝绸之路

背景:

张骞通西域以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路线:

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又把西域的物产与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通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对西域

的管理

公元前60年

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

他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

(即罗马帝国)。

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造纸术的发明改进

最早的纸:

西汉时期的麻纸。

缺点:

质地粗糙,使用不便。

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张仲景

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与“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便于实施外科手术,是现代外科手术的鼻祖;

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历史

巨著

《史记》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西汉)时约3000年的史事。

道教与佛教

道教:

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青城山)

佛教: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

(白马寺)

第16课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曹操势力发展:

1.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

2.经济上:

采取屯田措施,组织农业生产。

战役

交战双方

地点

战争结果

官渡

之战

200年

曹操与

袁绍

曹操胜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赤壁

208年

曹军同

孙刘联军

曹军

大败。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

国家

都城

经济与发展

曹丕

220年

洛阳

兴修水利

刘备

221年

成都

改善民族关系

孙权

229年

建业

造船业发达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大陆与台湾最早的联系)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

西晋建立:

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

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

20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统一:

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八王

之乱”

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侯王。

统治腐朽,收取重税。

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乱,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1.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逃往南方的数以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路线(三条路线)

(五个民族)

1.生活在西北的氐族与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草原的匈奴族与羯族,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一部分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十六国”政权:

1、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

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3、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统一黄河流域。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兴亡

2、东晋建立:

317年。

建立者:

司马睿。

都城:

建康。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

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东晋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

政治

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

东晋——宋、齐、梁、陈(统称南朝)。

都在建康定都。

2.继宋朝之后,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为何处于劣势?

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与将领势力强大;

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

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江南地区的

开发

1.北方人的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

2.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表现

一.农业方面:

1.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

2.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推广牛耕与选种,施用粪肥;

3.麦稻兼作,还种植双季稻;

4.此外,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二、手工业快速进步。

三、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第19课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交融

淝水之战

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与东晋

晋军大败前秦

影响A.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B.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魏孝文帝

改革

改革背景: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鲜卑族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迁都洛阳;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联姻;

用汉制;

习汉礼。

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生活方式:

内迁各民族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学习畜牧经验。

2.政治上: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3.文化交流:

汉语成为通用语言。

4.民族心理上: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人物

代表成就

科技

南朝

祖冲之

1.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还擅长机械制造。

2.最突出的成就: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北朝

贾思勰

1.《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强调种植要遵循自然规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文化

东晋

王羲之

书法家,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顾恺之

著名画家。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与《洛神赋图》。

由于佛教的盛行,北朝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