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3418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9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第十九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③经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因微生物未被彻底消灭,所以不能在常温长期保存

④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

⑤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则只能消毒,不能灭菌

A.2项B.3项C.4项D.5项

3.生物兴趣小组成员以西瓜5天龄幼苗子叶(子叶尚未完全展开且颜色为淡绿色)为外植体进行相关研究,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前应对幼苗子叶和MS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B.与愈伤组织细胞相比,胚状体细胞已经分化

C.暗处理时间长短对细胞脱分化率影响不大,但影响再分化率

D.结果表明西瓜子叶诱导形成胚状体的最适暗处理时间是1~2周

4.滁菊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期营养繁殖易造成病毒积累,导致滁菊花色劣变。

某科研小组比较了3种脱毒方法对滁菊体内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脱除的效果,结果见下表;

下图是对不同试管苗进行RT-PCR(逆转录PCR)后的电泳示意图(引物根据CVB的基因序列设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不同脱毒方法对“滁菊”茎尖脱毒率的影响

脱毒方法

样本数

脱除CSVd率

脱除CVB率

脱除(CSVd+CVB)率

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77

20.78

44.16

16.88

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

71

36.62

63.38

35.21

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

46.48

49.30

A.RT-PCR技术中用到的酶有逆转录酶、热稳定DNA聚合酶

B.试管苗2、5尚未脱毒成功,3、4已成功脱去CVB病毒

C.只脱除CSVd病毒时,可选择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D.热处理、病毒唑处理对试管苗脱毒率和存活率都有显著作用

5.甲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但属于胞质雄性不育品种。

通过体细胞杂交,成功地将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引入甲中。

A.照光处理的甲青花菜下胚轴细胞中存叶绿休,利于筛选杂种细胞

B.流程中A处理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处理可使用聚乙二醇

C.杂种细胞经过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的诱导,直接分化成为杂种植株

D.杂种植株含有控制甲青花菜优良性状的基因,并能通过父本进行传递

6.下图所示为帕金森病和少年糖尿病的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案。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为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B.胚胎干细胞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出来的

C.③指找到免疫匹配的患者进行移植

D.经过②发育为神经细胞和胰岛B细胞,从根本上说是转录水平的差异导致的

7.图为利用小鼠制备单克隆P抗体的过程示意图,图中HAT培养基为选择性培养基只有杂种瘤细胞能在该培养基中生活。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获取B淋巴细胞前需要给小鼠注射P抗原B.加入的聚乙二醇可促进B细胞和瘤细胞融合

C.细胞集落①②③④为单个鼠瘤细胞的克隆D.细胞集落①能无限增殖且产生P抗体

8.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可特异性结合宿主细胞上的受体CD147,从而介导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细胞。

研究人员制备了针对刺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结合刺突蛋白,从而阻断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与CD147的结合,阻止病毒继续感染新的细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可刺激浆细胞增殖,促进其分泌抗体

B.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至少要经过1次选择才能够得到专门分泌抗刺突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需将杂交瘤细胞置于含95%氧气加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

D.可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在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新冠病毒的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9.科学家利用营养缺陷型菌株A、B,在缺乏A、B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组实验所用的培养基均需灭菌处理

B.菌株A、B混合后能在上述培养基上生长

C.U型管实验证明菌株A、B释放的代谢产物形成了互补

D.推测菌株A、B通过接触发生了遗传物质重新组合

10.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野生藤本果树,营养价值较高,我国现有54个种,几十个变种,丰富的种质资源为猕猴桃遗传育种提供了方便。

毛花猕猴桃为二倍体,果实大,维生素C含量高;

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极耐寒,在-40℃下可安全越冬。

某农科所利用这两种猕猴桃体细胞,通过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了猕猴桃新品种,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需将体细胞用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渗溶液处理

B.灭活的仙台病毒不能用于过程②中a和b的诱导融合

C.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须经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杂种植株体细胞中有12个染色体组

1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极易产生变异,其通过表面刺突蛋白(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相互作用而感染细胞。

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LCB1,可与S蛋白RBD紧密结合,以干扰新冠病毒的感染。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LCB1的作用效应与抗S蛋白抗体类似

B.可用蛋白质工程进行LCB1的设计和生产

C.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在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D.易感人群即使注射疫苗也仍然具有被感染的可能

12.大肠杆菌PUC19质粒如下图所示。

LacZ基因是PUC19质粒上重要的标记基因,其表达产物能水解x-gal,进而使大肠杆菌菌落呈蓝色。

用EcoRI构建重组质粒,导入受体菌(不含LacZ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并进行检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检测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受体菌

B.培养基中应含有氨苄青霉素和X-gal

C.挑取菌落的接种环在操作前后都应该灼烧灭菌

D.应挑取培养基表面的蓝色菌落进行扩大培养

13.下图表示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抗虫基因“放入”棉花细胞中与棉花的DNA分子结合起来而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过程①,①②③过程都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②过程若将Ⅱ导入棉花细胞的叶绿体DNA中可有效减少“基因污染”

C.抗虫棉可以稳定遗传,自交子代都可以抗害虫

D.删除培育成功的抗虫棉体内的四环素抗性基因会影响抗虫基因的表达

14.下面是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方法Ⅰ、Ⅱ均用到的生物技术只有胚胎移植

B.方法Ⅰ、Ⅱ处理B牛和G牛所用的激素均为雌激素

C.E和F的产生过程不同,前者经历了体外受精过程,后者经历了核移植过程

D.生产上要求A、B、C、D都是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良的个体

15.新冠疫情的快速控制,离不开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我国对新冠病毒(RNA病毒)的快速检测能力。

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定量检测样本中DNA含量,其原理是: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引物的同时,加入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Taq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使荧光监测系统接受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如右图)。

Ct值(循环阈值)的含义为:

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测新冠病毒时,需加入逆转录酶将新冠病毒RNA转化为cDNA

B.PCR每个循环包括变性、复性(引物和模板结合)、延伸3个阶段

C.Ct值就越大表示被检测样本中病毒数目越多,患者危险性更高

D.若样本被污染,RNA酶将病毒RNA降解,检测结果可能为阴性

二不定项: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得0分。

16.某同学欲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整合到某行道树中,让行道树含有G基因而在夜晚发出绿色荧光,这样既可照明,又可美化环境。

图中

(1)和

(2)分别为实验所用的质粒上相关酶切位点、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的外源DNA片段。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选择Ti质粒作为运载体的原因是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B.图中

(1)

(2)形成含G基因的重组Ti质粒的过程,需要限制酶EcoRI和DNA连接酶

C.图中含有Ti质粒的细菌甲是农杆菌,由甲到某行道树的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利用的是甲的感染能力

D.图中由某行道树的韧皮部细胞→组织乙→发出绿色荧光的植株,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7.2019年1月24日,我国科学家宣布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5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开启了克隆猴模型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春天”。

科学家采集了一只一岁半的、睡眠紊乱最明显的BMAL1(生物节律基因)敲除猴A6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了5只克隆猴——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的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

A.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5只克隆猕猴细胞核基因型与核供体细胞完全一致

C.体细胞核移植需用取自新鲜卵巢的卵母细胞直接做受体细胞

D.该研究可弥补实验猕猴繁殖周期长、单胎数量少的不足

18.下图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图中的抗原表位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经抗原多次免疫后取其脾脏获取B淋巴细胞,1号试管内可能含有多种B细胞

B.骨髓瘤细胞培养时会出现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因此细胞融合前需用胰蛋白酶处理

C.3号试管的杂交瘤细胞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

D.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并克隆化培养获得的4种抗体都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19.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外壳中的S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可利用其制备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设计如下图,其中序号表示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②需要逆转录酶催化

B.过程③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C.细胞Y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S蛋白的抗体

D.该流程涉及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等

20.下图表示运用影印培养法(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养方法),检测重组质粒是否导入大肠杆菌。

A.导入大肠杆菌的重组质粒中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B.影印培养法使用的是固体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培养

C.培养基A和培养基B的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

D.培养基A和B中的1菌落的类型并不相同

三、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9分)材料一:

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不同品种的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含细菌多的氮利用率高,含真菌多的碳利用率高。

材料二:

经研究发现,A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细菌数为7.30×

1010个、真菌数为1.36×

105个;

B品种牛瘤胃内容物每毫升细菌数为3.78×

1010个、真菌数为1.6×

105个。

根据材料回答:

(1)华北地区每年6月份都会产生大量的小麦秸秆,要得到能分解秸秆的目的菌,最好选择___________(填“A品种牛”、“B品种牛”)的瘤胃内容物,获得该类目的菌还需要选择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2分)。

(2)将得到的目的菌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该培养基加入的刚果红能与___________形成红色复合物。

研究人员分离得到了下表中的4个菌株,其中最适合作为目的菌的是___________号,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2分)最大。

 

菌株

透明圈直径R

菌株直径r

R/r

1号

0.4

0.3

1.3

2号

1.2

0.6

2

3号

2.2

0.7

3.1

4号

2.1

0.9

2.3

(3)现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该目的菌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4个平板上均接种0.1ml样品溶液,菌落数分别为156、178、486、191,通过计算得知原样品溶液中每毫升含有目的菌1.75×

108个,则稀释倍数是______________(2分)。

22.(11分)某科技工作者对引进的蓝莓新品种利用某种技术进行快速繁殖时,用打孔器取直径为0.6cm的叶圆片进行消毒和培养,培养基中激素含量及培养1个月后的结果如下表。

外植体消毒方法

培养基中激素含量

观察结果

IAA(mg/L)

TDZ(mg/L)

外植体污染率(%)

外植体成活率(%)

外植体分化状况

70%酒精浸泡40秒

2.0

0.5

0.8

死亡

1.5

1.1

变黄或死亡

70%酒精浸泡10秒

11.3

75.5

形成愈伤并分化出不定根

10.9

76.2

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许多小芽

(1)该蓝莓新品种利快速繁殖的技术为______;

表中的外植体是指______,本实验中,TDZ的作用与______(填激素名称)相似。

(2)若该蓝莓新品种感染了某种植物病毒,想获得无病毒的子代,则应取______部位进行培养,原因是______(2分)。

(3)由外植体到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______,第一、二组外植体死亡的原因是______(2分);

实验可证明TDZ的作用是______(2分)。

23.(10分)研究表明,HER2/neu是一种原癌基因,它表达的H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

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能抑制过量表达H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目前已成为有效的生物治疗手段。

请分析回答:

(1)选择H蛋白作为单克隆抗体的作用靶点,是因为H蛋白在成年个体的正常组织中______________(填“低表达”或“高表达”)。

H蛋白是一个跨膜蛋白,结构如下图所示。

制备免疫小鼠用的H蛋白(抗原)时,应构建_________________区基因,转入原核细胞表达并提纯。

(2)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取该小鼠的脾脏中B细胞与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进行融合,使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融合细胞在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只有杂交瘤细胞生长。

将杂交瘤细胞转到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吸取有克隆生长的细胞培养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上清液”或“沉淀细胞”),应用__________________(2分)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

经多次筛选,就能得到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将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__或小鼠腹腔内培养,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5)治疗乳腺癌时,可单独使用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也可将该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中物结合构建”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

这充分体现了单克隆抗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的特点。

24.(13分)大米铁含量极低,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植物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了铁含量比普通大米高60%的转基因水稻,改良了稻米的营养品质。

下图为培育转基因水稻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⑥为过程,ECORⅠ、HindⅢ、BamHⅠ为限制酶。

(1)该转基因水稻培育过程中选取的目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_。

PCR是获取大量目的基因的一种方法,PCR反应体系的成分中有两种引物,在复性时引物会结合到互补DNA链,对两种引物的设计要求之一是:

两种引物之间不能碱基互补配对,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PCR反应体系的成分中能够决定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是_____________(填“模板”、“引物”或“taq酶”);

从引物设计的角度考虑,如果目的基因两侧没有酶切位点,用PCR技术_____________(“可以”或“不可以”)为目的基因设置酶切位点。

(2)完成图中①过程需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限制酶处理Ti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

为了筛检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1号培养基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

诱导组织细胞失去分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号培养基。

(3)图中④⑤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2分)技术,该技术依据的基本原理(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5.(每空2分,共12分)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

疫苗的生产和抗体的制备流程如图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___,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启动子和终止子是重新构建的,它们应该能被受体细胞的_________所识别,以便于其催化转录过程。

(2)在给小鼠皮下注射A蛋白时,要重复注射几次的目的是通过二次免疫,增加小鼠体内的__________数目。

(3)在将X进行扩大培养前,至少需要经过2次筛选,第一次是将_________筛选出来。

第二次是将_________筛选出来。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_________来制备疫苗。

泰安第十九中学高二级部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

1.【答案】B

【分析】据表分析:

甲培养基中含有的葡萄糖和淀粉是有机物,可以作为碳源和能源,适用于异养微生物生长;

乙培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适用于自养微生物的生长。

两种培养基之间的共同点是都不含氮源,说明这两种培养基只能培养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

【详解】AD、固氮菌中能独立生存的是自生固氮菌,甲培养基中含有的葡萄糖和淀粉是有机物,由此推出该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的自生固氮菌,AD错误;

BC、乙培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不能用来分离异养型真菌,但可用来分离培养自养型的自生固氮菌,B正确,C错误。

2.【答案】A

【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比较项目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较为温和

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

不能

灭菌

强烈

全部微生物

【详解】①无菌技术

关键是防止杂菌的污染及操作者自身感染,①错误;

②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分钟只能杀死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细胞,不能杀死芽孢、孢子,②错误;

③经巴氏消毒法处理的食品因微生物未被彻底消灭,所以不能在常温长期保存,③正确;

④将接种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④正确;

⑤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可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⑤错误。

3.【答案】A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

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

A、该实验的外植体(幼苗子叶)需要消毒处理,而不是灭菌,灭菌会使得外植体死亡而无法培养出愈伤组织和胚状体,A错误;

B、愈伤组织是由已分化的细胞变为未分化的细胞,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来,因此愈伤组织属于未分化细胞组织,胚状体属于已分化细胞组织,B正确;

C、愈伤组织的变化属于脱分化,胚状体的变化属于再分化,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变化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虽然有一个突变,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后期变化较小,而胚状体的诱导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逐渐减少且明显的趋势,C正确;

D、由胚状体诱导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在1-2周,诱导率数据较大,因此西瓜子叶诱导形成胚状体的最适暗处理时间为1-2周说法正确,D正确。

4.【答案】D

本实验研究的是不同的脱毒方法对滁菊体内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脱除的效果,由表格数据可知,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和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的效果在脱毒率方面均优于单独的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据此答题。

A、逆转录过程需要用到逆转录酶,PCR过程需要用到热稳定DNA聚合酶,A正确;

B、2、5电泳结果显示标准片段之外的阳性结果,3,4则没有,说明3、4成功脱毒,2、5未能脱毒,B正确;

C、观察表格发现,病毒唑结合基尖培养时,CSVd病毒脱除率最高,适用于只脱除CSVd病毒,C

正确;

D、病毒唑处理后,相比于对照组,成活样本数减少,成活率下降,D错误。

5.【答案】C

分析题图:

该图为体细胞杂交过程,其中A为去除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可以酶解法,B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以用聚乙二醇处理,融合的杂种细胞应该具备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甲品种的控制多种优良性状的核基因。

A、照光处理的甲青花菜下胚轴细胞中有叶绿体,利于筛选杂种细胞,A正确;

B、根据试题分析:

流程中A处理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处理可使用聚乙二醇,B正确;

C、杂种细胞经过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诱导,先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为杂种植株,C错误;

D、甲品种控制多种优良性状的基因,为核基因,杂种植株细胞核内含有控制甲青花菜优良性状的基因,精子中具备一半核基因,能通过父本(精子)进行传递,D正确。

6.【答案】C

图示表示帕金森综合症和少年糖尿病的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案,其中①表示核移植过程,即将病人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

②③都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即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细胞治疗帕金森综合症,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胰岛B细胞治疗青少年型糖尿病。

A、图中①为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形成重组细胞,A正确;

B、胚胎干细胞来自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B正确;

C、③指进行自体移植,优点是没有免疫排斥反应,C错误;

D、经过②发育为神经细胞和胰岛B细胞,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转录水平的差异导致的,D正确。

7.【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