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665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

《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围绕三大目标建设和谐彝州Word文档格式.docx

这个“一横两纵”的强势经济带犹如云南这只雄鸡的鸡脯和两翅,它拥有云南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占有云南三分之二以上的经济总量。

在这个发展格局中,昆明、楚雄是这一经济格局的两个交汇点,从而使楚雄的区位优势尤为明显,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尤为重要。

随着永(仁)——武(定)高速公路(2008年通车)、南(华)—永(仁)二级公路(2006年10月通车)和已经开工的昆(明)—武(定)高速公路、昆(明)——广(通)铁路复线建成通车,楚雄的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2.资源相对丰富。

一是矿产资源丰富。

经过数十年的地质勘查,我州境内已发现11大类73种矿产资源,铜、铁、钛、铅、铂钯、稀土、煤、盐等矿产中均有大中型独立矿床。

已探明33个矿种的储量,其中:

铁矿石储量亿吨、煤10亿吨、铜130万吨、盐11亿吨;

已初步探明楚雄盆地石油储量亿吨、天然气储量8920亿立方米,有发现石油天然气田和形成规模开发的可能性。

据1995年统计,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3762亿元,占全省矿产潜在经济价值的13%,人均占有量近16万元,是我省平均水平的2倍。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

因境内发现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和亿年前的恐龙化石群而举世闻名,堪称古生物化石宝库和人类历史博物馆。

三是水能资源丰富。

州内水资源总量亿立方,水能蕴藏量约为340万千瓦,地面河流易开发的水能资源25万千瓦。

四是生物资源丰富。

由于楚雄州的自然地理环境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境内因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土壤、气候、光热资源等适宜多种生物生长,从而形成了多气候带和多物种资源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尤其是烟草、野生食用菌、中药材、干果、茶花、冬早蔬菜、畜禽、天然食品等资源较为丰富。

目前境内已发现的植物种类有60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546种,珍稀野生动物50种,为生物资源生存、培育和开发提供了较好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加快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

五是林业资源丰富。

全州森林覆盖率达%,活立木蓄积量为8亿立方米。

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楚雄州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楚雄州境内居住着彝、苗、傈僳、回、白等25种少数民族,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楚雄州是彝族文化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彝族六大方言、12个支系在楚雄均有分布。

彝族先民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了自成体系的语言、文字、历法、习惯法等文化要素,形成了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这是彝族祖先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目前楚雄州共收藏彝文古籍原本800多部,借抄、复印、拍照本286部,其中在楚雄广为流传的彝族叙事史诗《梅葛》、《查姆》是彝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加大了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先后编印《彝文文献译丛》33辑,公开出版了《彝族古代六祖史》、《彝族氏族部落史》、《彝文石刻译选》、《彝汉字典》等10多部研究彝族历史和文化的书籍,目前正在组织编译出版《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0卷。

此外,苗、回、傈僳等其他少数民族还有众多的民族节日、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和民族服饰。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楚雄州发展文化旅游业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4.发展基础较好。

经过历届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长期艰苦的努力,“十五”以来,楚雄州的经济社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2006年,全州生产总值达亿元,在全省排名由2000年的第7位提升到第6位,按可比价计算,2002年—2006年(下同)年均增长%;

财政总收入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亿元,分别居全省第5位和第6位,年均分别增长%和%;

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居全省第8位,年均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年均增长%;

粮食总产量达万吨,居全省第8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0611元和2385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分别增长%和%。

与此同时,水利、交通、城镇、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农业基础较为稳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改革开放的环境不断优化,为“十一五”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分析楚雄州在滇中城市群发展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水平低。

目前楚雄州工业化整体水平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2006年全州工业化率为%,比全省低个百分点,也低于滇中其他三市的水平。

二是城乡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

2006年,全州城镇化率仅为%,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与滇中其他三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楚雄州在滇中城市群中的战略目标定位

根据楚雄州在滇中城市群中的比较优势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楚雄州在滇中城市群的规划建设中应确立三大战略目标,即:

滇中新型工业重镇,中国彝族文化名州,滇中物流基地。

确立这三大战略目标,对于加快建设和谐彝州,使楚雄在滇中迅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以烟草、冶金化工、生物产业为主的滇中新型工业重镇

目前楚雄州的工业发展水平与滇中其他三个市相比虽然还有较大差距,但是,从楚雄州工业发展的态势和前景看,我们完全有条件在未来一段时期把楚雄建设成为滇中新型工业重镇。

一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十五”期间通过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006年全州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在全省16个州市中分别位居第6位,2002年—2006年年均分别增长%和%,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以烟草、天然药业、冶金化工、绿色食品为重点的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

二是发展势头强劲。

进入“十一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围绕重点产业,不断加大与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力度,并正在规划实施几个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培植一批年产值上10亿元、利润超亿元的企业群,力争建立几个生产规模、技术工艺和产品在全国、全省知名的生产基地,带动大批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按照《楚雄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2010年全州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比2005年翻一番,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左右,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和%。

三是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按照全省新一轮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楚雄州在省“十一五”规划中已被确定为滇中发展核心区、对内对外开放和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区,从而使楚雄更有条件加快融入滇中经济圈的核心区;

另一方面,由于昆明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国际旅游城市和国际物流中心,因而产业发展方向将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业方向发展,其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步向周边地区转移。

在这一过程中,曲靖、玉溪虽然有各自的优势,但楚雄在冶金化工和以天然制约及绿色食品为主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等方面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必将成为承接沿海东部地区和昆明产业、资本和技术转移的理想之地。

这些有利因素为楚雄州的工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四是发展潜力巨大。

楚雄州近年来通过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批省内外知名企业到楚雄投资,目前正在加快实施几个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从而为楚雄州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果楚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能够争取列入国家发展规划早日进行勘探开发,楚雄州的工业必将发生新的飞跃。

以上分析说明,楚雄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滇中最具活力的新型工业重镇。

(二)打造以彝族优秀文化和浓郁民族风情为特色的中国彝族文化名州

楚雄的旅游资源与滇中其他地区的相比,论自然风光我们不如玉溪和曲靖,论人文景观我们不如省会城市昆明,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则是楚雄最大的优势资源。

楚雄州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而且拥有禄丰恐龙化石、元谋人化石、万家坝青铜文化等为代表的具有唯一性、独占性的世界顶级旅游资源。

通过“十五”的发展,楚雄州的文化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2006年,全州旅游人数达万人,旅游业总收入亿元,实现旅游业增加值亿元。

如果我们把以彝族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与以古人类、古生物、古文化为代表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彝族文化精品,加快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使旅游业赋予更深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要抓住2012年楚雄市承办第21届国际茶花大会的有利时机,让楚雄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烙上彝人的印记和彝族文化的元素,让到楚雄的游客随处都可以领略到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热情好客的彝族礼仪、风味独特的彝家美食、绚丽多姿的彝族歌舞、色彩艳丽的彝族服饰、独具特色的彝族建筑风格,楚雄就一定能够打造成为以彝族优秀文化和浓郁民族风情为特色的中国彝族文化名州。

如果实现这一目标,楚雄必将成为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滇西北黄金旅游线上的精品旅游区,楚雄州的文化旅游业必将实现新的突破。

(三)构建面向滇西乃至东南亚的滇中物流基地

当前,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云南省和楚雄州发展现代物流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

首先,随着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云南省的地理条件由原来的封闭变为开放,区位条件劣势开始转变为优势,由中国物流系统的末梢逐步成为对外物流系统的前沿,从而成为沟通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要国际大通道。

其次,随着泛珠三角“9+2”区域经贸合作的推进,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商流的聚集,使得云南成为这一区域内重要的物流枢纽。

而楚雄州作为滇中经济圈内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滇中核心物流圈的重要枢纽,云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将为楚雄州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与滇中其他地区相比,楚雄州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一是随着安(宁)——楚(雄)、永(仁)——武(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和昆(明)——广(通)铁路复线的修建,楚雄州与昆明的空间距离将进一步缩短,使地处滇中与滇西经济圈结合部的楚雄能够加快融入滇中经济圈的核心区,从而能够承接昆明国际物流通中心的辐射和产业转移。

二是随着大(理)——丽(江)铁路、大(理)——瑞(丽)铁路、丽(江)——香(格里拉)铁路及滇西正在规划的几条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楚雄州与滇西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空间距离将进一步缩短,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三是楚雄州境内成昆铁路、广大铁路穿境而过,广通火车站有13条铁路专用线,是我省通往全国各地最快、最方便的物资中转站。

随着“昆明河口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越南方面有意将其产品通过云南进入中国西部省区,这必将使楚雄州成为重要的物资和客流集散地。

根据云南省物流业发展趋势以及我州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机遇和条件,楚雄州完全有条件建成面向滇西乃至东南亚的物流基地。

三、实现三大目标的战略对策

如果正在编制的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能够确立楚雄州在滇中的三大战略目标,必将对楚雄州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们能够把战略目标变为具体行动,这对于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楚雄,实现楚雄在滇中的崛起更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为此,在“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我们要重点实施好六大战略,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确保实现三大战略目标。

(一)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工业是经济起飞的引擎,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楚雄州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民族自治地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更为明显,集中表现在传统农业经济仍占较大比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实施工业强州战略不仅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

目前,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特征非常明显,工业已成为全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楚雄州的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当前我州工业发展正面临良好的机遇。

如果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工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楚雄州的经济发展就会徘徊不前。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加快发展,使工业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再上一个新台阶。

围绕这一目标,一要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整合各经济要素,使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生产要素、优势企业向昆楚、永武、南永、元双四个经济带集聚,使我州经济在空间布局上形成点状组团、带状布局、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互相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要加快以楚雄、禄丰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改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推进工业化的发展平台。

三要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培植烟草、冶金化工、生物资源开发、能源等优势产业。

四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培强做大优势产业。

在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根据全州工业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把握区域主导要素禀赋的差异,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州级政府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通过建立县域之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利益补偿机制,协调处理好县域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推动县域之间的优势资源整合,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使资源调出地区与资源加工区在区域合作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区域内部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区域内县域工业的协调发展。

五要通过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实施大项目必须重视加强与红塔、云铜、云冶、云电、德钢、澜沧江啤酒等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加快实施楚雄卷烟厂技改搬迁、德钢年产350万吨钢、武定年产8万吨高钛渣及6万吨钛白粉、滇中铜冶炼厂年产10万吨铜、云南至广东±

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等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把楚雄州具有潜在开发前景的石油、天然气项目前期工作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继续争取中缅石油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下游产品在楚雄布局实施。

只有实施好这些重点工业项目,才能为建设“滇中新型工业重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州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围绕把楚雄打造成为中国彝族文化名州这一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确定了“十一五”时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要求是:

立足“一彝三古”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建设昆楚、昆攀两大文化旅游经济带,突出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元谋东方人坛三大文化重点工程,打造彝族文化、恐龙文化、元谋人文化、古镇文化四大品牌,把楚雄州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康体、娱乐、美食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和黄金走廊,使楚雄成为世界恐龙之乡、中国彝族的家乡和东方人类的故乡,通过努力,到2010年全州文化旅游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

围绕这一目标和要求,一要进一步完善楚雄州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

此前,州委、州政府已先后分别制定了楚雄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现在应该根据楚雄州在滇中城市群中的战略目标来重新审视楚雄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并按照新的目标定位来完善楚雄州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进一步统一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和指导我们的行动。

二要突出重点,打造精品。

“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抓好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元谋东方人坛三个文化重点项目的实施,通过重点项目的突破,带动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力争两年内完成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一期一程建设,把侏罗纪世界公园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重点旅游景区,成为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要深入挖掘彝族文化内涵,以彝族民居建筑为载体,以项目群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在楚雄市西北片区高速公路两侧规划建设占地15平方公里左右,集彝族民居、歌舞、服饰、饮食、礼仪、商贸等为一体的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华彝族文化主题公园,使之成为彝族文化荟萃、彝族风情浓郁的彝族文化圣地和中国彝族的精神家园;

要以东方人类的祖先“元谋人”和元谋土林风景区为载体,抓紧实施“东方人坛”文化工程,建设占地6000亩左右的大型东方人坛,拍摄一部以“元谋人”为题材的电影,创作一首《东方人类之歌》,把元谋建设成为全省文化旅游的又一亮丽名片,带动昆攀(昆明与攀枝花)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

三要围绕点亮一把火(火把节)、舞活一条龙(禄丰侏罗纪恐龙公园)、培育一支花(楚雄山茶花)、盘活一片林(元谋土林)、做大一个镇(黑井古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和旅游小镇)、唱响一首歌(彝族酒歌)这“六个一”文化旅游工程,推出一批充满文化个性、独具文化魅力的品牌,从整体上提高楚雄州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并集中力量有重点、公层次地向外宣传展示楚雄文化旅游整体形象,不断扩大楚雄州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实施流通活州战略,推进流通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流通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而且是发挥我州区位优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实施流通活州战略,对于加快发展流通业,促进楚雄州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要牢固树立大流通促大发展的思想观念,加快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构建面向滇西乃至东南亚的物流基地。

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一要抓紧研究和编制楚雄州物流业发展规划,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

在规划中要以楚雄、广通、元谋、南华四个物流园区的建设为重点,通过物流园区的建设推动全州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二要创新体制,深化流通企业改革,不断增强流通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要扩大流通领域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到楚雄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程。

四要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流通经营方式,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五要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六要切实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积极营造流通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国内外经验证明,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必要条件,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城镇化滞后已经成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制约瓶颈。

实施城镇化战略是州委、州政府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选择。

当前,我州城镇化建设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根据我州“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实施城镇化战略要按照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楚雄市现代中等生态城市建设,加快禄丰次级中心城市和其余8个县城建设,同时抓好国家、省、州级重点中心城镇和4个历史文化名镇(村)及省级旅游小镇的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州城镇化率达到32%以上,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

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六项工作:

一要强化规划工作,形成融入滇中城市群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以展的科学规划体系。

全州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要体现中心集聚、沿交通干线为主轴的集约化发展格局。

我州城镇体系的基本框架应该是:

进一步强化楚雄市这一中心,融合昆(明)瑞(丽)、昆(明)攀(枝花)两个大通道,培育禄丰、元谋、南华3个次级城市,突出昆(明)—大(理)、永(仁)—武(定)、南(华)—永(仁)、元(谋)—双(柏)四条交通干道为发展轴形成四条城镇带,构建以全州大三角高等级公路网为基础的环网状城镇空间格局,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覆盖全州的网状城镇体系。

二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户籍、就业、征地和公共服务等制度,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要以县城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推进城镇化要以县城建设为重点,县城建设要以事关城镇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切实抓好市政道路、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城镇环境设施、城市燃气管网等建设工作,完善城镇设施功能,不断增强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

四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要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切实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城镇建设与管理水平,为实施城镇化战略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随着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对企业的投资逐步减少,企业的发展不得不依靠非政府投资和金融支持。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资本和技术。

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才能解决制约发展的资金和技术难题。

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要求。

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要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要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的环境。

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思想,按照“降低门槛、营造环境、放宽准入、拓宽领域、创新思路、以商招商、让利于人、双赢发展”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宏观调控、合理规划及优质服务上来,强化服务意识,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

要树立亲商、爱商、重商、全民招商的理念,建立健全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服务和支撑体系。

二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构建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积极引进外来投资者,不断提高吸收利用外资的能力;

对在建和已投产的招商引资项目要搞好服务,严格履行协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要认真做好引资项目的筛选、论证和储备工作,把握时机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力度,积极争取引进全国知名度高的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楚雄,参与我州重点产业建设,不断提高利用州外资金、技术、人才的规模和水平。

三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作,以成昆铁路、永武高速公路形成的川滇省际经济大通道为依托,主动参与昆明、攀枝花的产业整合,承接昆明、攀枝花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密切与昆攀两大经济区的合作关系,搞好配套服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要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及沿海发达地区资金、技术和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以沿海发达地区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推进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同时要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全面推进的良好机遇,加强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六)实施科教人才战略,为实施三大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战略目标确定之后,人才就是决定的因素。

实施科教人才战略是关系楚雄州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各级各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的观念,更加爱惜人才、用好人才,为优秀人才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