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833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宽凸缘圆筒形拉伸件级进模具设计实例文档格式.docx

di则许多次拉深,这是应计算各工序尺寸。

4.查表3第一次拉深系数ml,查表4以后各工序拉深系数m2m3m4••…,并预算各工序拉深直径,得出拉深次数。

5.调整各工序拉深系数。

计算实例

1.产品件

凸缘直径:

dp=拉伸直径:

d=拉伸高度:

H=材料厚度:

t=1

2.修边余量

表1带凸缘拉深件修边余量

凸缘尺寸dp

相对凸缘尺寸dp/d

>〜2

>2〜

>〜3

25

50

2

100

3

150

200

5

250

300

6

4

相对凸缘尺寸:

|;

|]=74/=;

根据上面的表格(表1)v'

=<

2;

50<

dp=74<

1004<

则,带凸缘的拉伸件修边余量:

2〜3,取值3贝带凸缘的拉伸件修边余量:

△d=3mm

3.展开

根据成型前后中性层的面积不变原理

使用UC测量出拉深件中性层面积mmL(不推荐使用公式计算,个人感觉一般计算得数偏大,故本文省略公式)

则,展开尺寸D='

—一—1.:

=~97mm

\R2,5

4.拉深系数确定

表2带凸缘拉深件的首次拉深系数

凸缘相对直

径dp/d1

材料相对厚度:

x100

>〜

>

1〜

〉〜

〜2

表3带凸缘拉深件的首次拉深最大相对高度h1/d1

材料相对厚度Jx100

表4带凸缘拉深件的以后各次拉深系数

材料相对厚度焉x100

m2

m3

m4

m5

(1)验证可否一次完成拉伸

材料相对厚度:

t/D=1/97X100=~1

凸缘相对直径:

dp/d==

总的拉伸系数:

M=d/D=97=

根据上表(附表2):

<

t/D<

1;

dp/d<

则有工艺切口的首次最小拉伸系数M1=M

根据上表(附表3)有工艺切口的首次拉伸最大相对高度:

h/d==>

所以,根据M仁M和h/d=>

判定一次拉伸不能成功,需要多步拉伸。

(2)初步取第一次拉伸系数Mi=

根据上表(附表2),第一次初步取第一次拉伸系数M/1=

贝第一次拉伸的直径:

di=DXM=97X=~50

第一次拉伸的凹模入口F角:

rd=J&

8X((D-d"

XX((97-53X1习=,

取值rd=(保证拉伸顺利)

第一次拉伸的冲头R角:

rp=〜1)Xrd=〜〜

根据中性层的面积不变原理,UG计算(根据已知数据逐一尝试拉深高度),第一次拉伸高度:

h1=

第一次拉伸的相对高度:

“十d1=-50=

第一次拉伸的凸缘相对直径:

dp*d1=*50=

根据上表(附表73),dp*d1=;

t/D=1;

h1*d1=>

所以,经过以上验证,M=不合适

(3)初步取第一次拉伸系数M1=

根据上表(附表2),第二次初步取第一次拉伸系数M仁

d仁DXM=97X=~54

第一次拉伸的凹模入口R角:

rd=gBX((D-⑷X廿=°

8X((97-54)X1)|=,取值

rd=(保证拉伸顺利)

rp=〜1)Xrd=〜〜

根据中性层的面积不变原理,UG计算,第一次拉伸高度:

h1*d1=*54=

dp*d仁*54=~

根据上表(附表3),dp*dz;

h1*d1=<

(很接近)

所以,经过以上验证,虽然<

但是两者很接近,为保险起见,M=也不合适

(4)初步取第一次拉伸系数Mi=

根据上表(附表2),第三次初步取第一次拉伸系数Mi=

di=DXM=97X=~57

第一次拉伸的凹模入口R角:

rdw;

⑴:

-.门v⑴=:

..j汀[二-1;

=,取值

rp=〜1)Xrd=〜〜

h1*d1=*57=

dp*d1=*57=

根据上表(附表73),dp*d1=;

h1*d1=<

所以,经过以上验证,M=合适

(5)初步取第二次拉伸系数M1=

根据上表(附表4),初步取第二次拉伸系数M2=(取高一个规格)

贝第二次拉伸的直径:

d2=d1XM=57X=~46(粗算需拉深三次)

第二次拉伸的凹模入口R角(rdn-1=(〜)rdn):

rd=>

则,拉伸凹模入口F角:

rd=

同理,第二次拉伸的冲头R角:

rp=>

=

根据中性层的面积不变原理,UG计算,第二次拉伸高度:

h2=

(6)初步取第三次拉伸系数M1=

根据上表(附表4),初步取第三次拉伸系数M2=

贝第三次拉伸的直径:

d/3=c/2XM3=46X=<

d

(7)调整拉深系数

调整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拉伸系数。

第二次:

M2===>

d2=〜48;

rd=;

rp=;

h2=;

第三次:

M3=±

48=~==>

d3=;

rd=;

h3=;

(8)总结

备项目拉伸欠数

拉伸系数

M

拉伸直径

拉伸深度

h

凹模R角

rd

冲头R角

rp

中性层面积

S

凸缘直径

d凸

第一次

0.58

57

17.2

6.5

4.5

7384.65

80.9

第二次

0.84

48

18.7

5.5

3.5

7385.68

第三次

0.90

43.15

19.5

2.5

7382.65

5.拉深力计算

表5系数k1、k2

m1

K1

K2

带凸缘筒形拉伸件拉伸力:

F=nXd/nXtX^XK

F:

拉伸力

Dh:

第n次的拉伸直径

t:

材料厚度

c:

材料的抗拉强度

K:

调整系数(参考上表5)

注:

Ki是首次拉伸时的系数;

K2是首次以后的系数;

(1)第一次拉伸的拉伸力:

d仁57m仁k1=

F/i=nXdiXtXcXKi

=X57X1X350X

=(N)

=(KG)

〜(吨)

(2)第二次拉伸的拉伸力:

d2=48m2=K2=

F2=nXd2XtXcXK?

=X48X1X350X

(3)第三次拉伸的拉伸力:

d3=m3=K3=

F/3=nXd/3XtK/3

=XX1X350X

~(吨)

6.压边力计算

拉伸件压边力:

F压=AXp;

压边力或者是:

F压=n/4x[dn-12-(dn+2rdn)2]Xp;

F压:

压边力;

A:

压边圈内的毛料面积;

P:

单位压边力(查上表3-3);

dn:

第n次的拉伸直径;

dn-1:

第(n-1)次的拉伸直径;

n=1时,dn-1=Drdn:

第n次拉伸凹模的入口R角;

do=D=97d1=57;

d2=48;

查上表:

p=

(1)第一次拉伸的压边力:

(2)第二次拉伸的压边力:

(3)第三次拉伸的压边力:

d3=;

rd1=;

rd2=;

rd3=;

F压1=ton

F压2=负数,不需压边力

F压3=负数,不需压边力

总结

+仏项目

拉伸v

欠数

d(mm)

h(mm)

凹模F角

rd(mm)

冲头R!

rp(mm)

S(mm)

d凸(mm)

F(吨)

压边力

F压(吨)

5.7

0.9

3.8

2.9

画出排样

iIjdDi~l~llXjExJi~|~1l~j~iij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