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422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五)处理外观受损,但使用价值尚未改变的商品。

第十条禁止供水、供电、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实施下列限制竞争行为:

(一)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同等质量标准的同类商品;

(二)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其配件或者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

(三)以检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借口,阻碍用户、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同等质量标准的其他商品;

(四)拒绝、中断或者削减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消费者供应相关的商品,或者滥收校验、检验等费用;

(五)其他限制竞争的行为。

第十一条禁止经营者采用下列有奖销售行为:

(一)谎称有奖或者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和提供方法等作虚假表示;

(二)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三)不将设有中将标志的商品、奖券投放市场或者不同时投放市场。

(四)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者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照不同时间投放市场。

第十二条禁止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

第十三条禁止经营者片面就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交易条件等与其他经营者的同类商品作对比宣传,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

第十四条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第十五条禁止招标、投标者采用下列不正当竞争手段进行招标投标:

(一)招标者在公开招标之前私下开启标书,并将有关情况告知尚未报送标书的其他投标者;

(二)招标者向投标者或者其他人泄露标底;

(三)伪造、冒用或者借用他人资质参与投标;

(四)投标者相互约定,抬高或者压低投标款价;

(五)投标者相互约定,在类似招标项目中轮流中标;

(六)投标者就标价之外的其他事项相互串通,以排挤其他竞争对手;

(七)投标者与招标者商定,在公开招标时提高或者压低标价,以促成其中标;

(八)招标者和投标者在招标、投标过程中的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十六条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由省、地、州、市监督检查机关查处。

第十七条监督检查机关在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按照法定程序向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证明人了解有关情况;

(二)按照法定程序查询和收集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往来款项、帐册及资料;

(三)检查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和场所;

(四)责令当事人暂停销售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商品;

(五)经监督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对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采取查封、扣留的措施。

第十八条凡查封、扣留的财物,监督检查机关应当在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容易腐烂、变质等不易保存的物品,经县级以上监督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定程序先行处理。

第十九条监督检查机关查封、扣留的财物,经营者不得转移,隐匿和销毁。

第二十条监督检查机关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和证明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经营者认为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可以向监督检查机关申请查处。

监督检查机关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应当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第二十二条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五条规定的,由监督检查机关给予警告;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业整顿或者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和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由监督检查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四条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其中标无效。

可以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七、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条规定之一的,由监督检查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监督检查机关可视情节处以被销售、转移、隐匿、销毁财物价款的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监督检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没有法定依据进行处罚的;

(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

(四)违法委托处罚的;

(五)处罚中不使用法定收据的;

(六)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没收入和扣留物品的;

(七)使用或者损毁扣押财物的;

(八)违法进行检查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的;

(九)违法扣留收缴经营者营业执照的;

(十)其他不依法执法的行为。

违反上述规定,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云南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

(1996年7月24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6年7月24日公布施行)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保护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商品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商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市场)是指有固定的场地和设施及经营管理服务机构,按规定登记注册,各经营者独立从事生产、生活资料现货交易活动的市场。

各类商品展销(交易)会、交流会,以出租柜台为主的商场(店)等的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市场规划、建设部门,应当从当地资源、经济发展、交通条件和环境保护等实际情况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有计划地建设商品交易市场;

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市场建设。

禁止在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上占道开办市场。

对于历史形成的以路为市、以街为市阻碍交通的市场要加强管理,结合市场建设有计划地搬迁。

第四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市场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

公安、税务、物价、技术监督、文化、卫生、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林业、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等行政执法机关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市场实施监督管理。

交通、邮电、金融、保险等部门,应当为市场建设和发展提供服务。

第五条 

在市场内从事商品交易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经营。

正当的商品交易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第二章 

市场的开办和登记

第六条 

凡符合国家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批准,可以依法独立或者联合开办市场。

(一)符合城市、村镇建设规划;

(二)有相应场地、设施和资金;

(三)具备必要的交通、治安、卫生、环境保护条件并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四)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具备的其他条件。

农村开办市场的条件可以放宽,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办法予以扶持。

第七条开办市场实行登记注册制度。

开办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下列证件: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批准开办的证件;

二)市场开办者的身份证明;

(三)申请报告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四)消防监督机构的审查意见;

(五)土地、房屋使用权证明;

(六)联合开办市场的,应当同时提交联办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七)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提交的其他证件。

第八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接到市场开办者申请后,应当进行全面审查,符合条件的,30日内发给市场登记证;

不符合开办条件的,应当在2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市场开办者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市场日常管理工作,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二)建立、健全市场交易、卫生、治安、消防等制度;

(三)负责市场经营场所、通道、卫生和安全消防等设施的建设和维修;

(四)协助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他监督管理机关对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五)其他与市场相关的管理服务事务。

第十条市场开办者为经营者提供摊位时,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规定核发摊位证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市场开办者可以按照规定的标准向经营者收取市场设施(摊位)租赁费,并依法纳税。

第十一条市场扩建、迁移、合并、分立、撤销及负责人变更,改变登记注册事项的,开办者应当在实施前30日内,向原登记注册机关申请变更或者注销登记。

第三章市场经营者及经营行为

第十二条经营者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经营活动。

农民进入市场出售自产农副产品的,不需办理营业执照。

第十三条经营者只能在核定的摊位或者指定的场地经营。

经营者转让、转租摊位的,应当经市场开办者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市场开办者应为农民进入市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划定区域和提供方便。

第十四条有固定摊位的经营者,应当在摊位上悬挂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

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商品,还应当悬挂许可证;

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明码标价。

第十五条下列物品禁止交易:

(一)走私贩私物品;

(二)国家和本省规定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三)反动、淫秽、封建迷信的出版物、音像制品和其他非法出版物;

(四)有毒、有害、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病死、毒死的动物及其制品;

(五)伪劣的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以及过期失效的商品;

(六)印有注册商标标识的包装物、注册商标标识;

(七)国家规定不准交易的文物;

(八)国家和本省规定禁止交易的其他物品。

第十六条除国家指定或者经有权机关批准的经营者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下列物品:

(一)爆破器材;

(二)安全技术防范产品,警用及保安器械;

(三)易燃、易爆、剧毒及其他化学危险品;

(四)麻醉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放射性物品;

(五)金、银、有价证券、外国货币;

(六)其他特定的专营专卖商品。

第十七条市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垄断货源、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骗买骗卖、哄抬物价;

(二)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三)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和销售不足量商品;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八条经营者应当自觉接受监督管理,依法纳税和缴纳市场管理费。

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收费、集资和摊派,经营者有权拒绝。

第四章市场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工商行政及其他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坚持文明执法和热情服务。

(一)在监督管理中,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监督;

(二)着装整洁、语言文明、态度和蔼;

(三)为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咨询服务;

(四)为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消费者组织传授有关商品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二十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能:

(一)宣传、贯彻有关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二)审核并办理市场开办登记注册及年度检验;

(三)对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实施监督和管理,配合有关部门调解开办者、经营者、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出现的纠纷;

(四)依法查处市场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章行为;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根据市场管理的需要,设置相应的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第二十一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下列标准收取市场管理费并使用专用票据,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收取。

(一)农副产品按照成交额的0.5-1.5%收取;

(二)日用工业品、大牲畜按照成交额的1%收取;

(三)生产资料的收取标准不超过成交额的0.5%。

农民销售自产农副产品,日成交额不足100元的免收市场管理费。

第二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违法违章行为时,行使下列职权:

(一)依法调查和询问行为人;

(二)查阅、复制、拍照、扣留、封存与违法违章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帐册、文书和其他有关资料;

(三)封存、扣留与违法违章行为有关的商品和资金;

(四)按规定程序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查询与违法违章行为有关的往来款项和帐务;

(五)监督处理违法违章经营的商品;

(六)扣留或者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七)行使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

第二十三条经营者的营业执照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依法扣留或者吊销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扣留或者收缴。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权限规定进行处理:

(一)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十一条规定,未经登记注册擅自开办市场的;

不按时办理变更、改变登记注册事项的,限期补办手续或者责令停止交易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对市场开办者处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给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市场开办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对向市场登记机关提供假证件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市场登记证》。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擅自转让、转租摊位、摊位证牟利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2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不按规定缴纳市场管理费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给予警告,令其限期缴纳,并可以按照应缴管理费金额每日加收3%的滞纳金。

第二十五条经营者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十六条规定,由公安、税务、技术监督、文化、卫生、林业、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违法扣留收缴经营者营业执照,给经营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由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分别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他市场监督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各行政执法机关或者上级主管机关责令改正,并依照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所管辖的市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

(二)在国家规定之外乱收费、乱罚款的;

(三)不使用罚款票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票据的;

(四)在执法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

(五)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钱物或者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的。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具体应用的问题由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条例公布之前已经开办未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市场,开办者应当于1996年12月31日前办理登记注册。

《云南省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条例》

(1994年9月24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7年12月3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0号公布①)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严肃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及生产者、销售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云南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

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其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统称“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职权,负责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

监督管理部门在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时,应当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密切协作。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支持、包庇、纵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

第五条鼓励、支持和保护一切单位和个人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对举报或者协助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者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二章查处范围

第六条下列行为均属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

(一)生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标识及其注册商标商品的;

(二)生产、销售伪造或者冒用他人许可证标志、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及其他标志商品的;

(三)生产、销售伪造或者冒用企业名称、地址、代号商品的;

(四)生产、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

(五)生产、销售的商品质量与其装潢、包装、说明书等标志明显不符的;

(六)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生产、销售商品的;

(七)销售过期、失效、变质商品的。

第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

(一)生产、销售未按国家有关规定用中文标明企业名称、地址、商品名称的商品的;

(二)生产、销售使用时容易造成商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未按有关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和中文警示标志的;

(三)生产、销售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有许可证方能生产销售的商品而未在商品或者包装物上标明许可证编号、批准日期的;

(四)生产、销售未按规定标明商品标准代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和含量的商品的;

(五)生产、销售限期使用的商品而未标明或者未知实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失期的商品的;

(六)生产、销售规定应用质量标准、检验合格证而无质量标准、检验合格证的商品的;

(七)凡属处理商品(次品、副品、等外品),未在商品或者装潢包装物的显著位置标明“处理品”(“次品”、“副品”、“等外品”)字样的;

(八)故意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提供场所、资金、设备、材料、技术运输工具、银行帐户、发票、合同、证明等便利条件的,视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

第三章监督检查

第九条监督管理部门在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别行使下列职权:

(一)受理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的投拆或者举报;

(二)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相关者进行询问和调查;

(三)封存或者扣留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有关的场所、款项、设备、材料、工具等;

(四)查阅、复制、扣留、封存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帐册、文件和其他资料;

(五)按照规定程序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和复制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有关的征来款项和帐务;

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或者划拨有关存款;

(六)对伪劣商品的销毁、技术处理或者重新加工实施监督;

(七)责令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如实写出检查报告;

(八)行使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条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时,应当出示监督管理部门制发的检查证件。

未出示检查证件的,受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有权拒绝检查。

第十一条监督管理部门在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时,需要对有关商品进行质量检验的,应当及时抽取样品,送交法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检验机构应当依法规定的时限内作出公正、准确的检验结论。

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为检查和检验工作提供方便。

抽取样品的数量和技术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经检验确属伪劣商品的,检验费和样品消耗费由被检查的生产、销售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经检验不属伪劣商品的,检验费和样品消耗费由同级财政核拨。

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保守被检查者正当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第十四条监督管理部门对同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均有权查处的,由先立案者进行查处;

对同一行为不得重复处罚。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的,由县以上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予以行政处罚;

构成犯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