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4407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

《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章 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Word下载.docx

20世纪最著名和

●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家。

●1906-1911年在日内瓦

●大学讲授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

●他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和

●手稿在他死后整理的。

●言语是个人的语言行为;

●语言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词汇系统和语法规则。

●历时语言学研究言语的历时性发展;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符号系统,对构成这一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研究。

2、胡塞尔的现象学

●“回到事实本身”。

胡塞尔批评两种思维态度,

●其一,自然的态度,即“存在的悬置”。

●其二,历史的态度,即“历史的悬置”。

●俄国形式主义要求把文学与作者,文学与现实生活,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悬置起来。

二、文学是一种独立自足性的存在

●19世纪下半叶的文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主义的,这种方法着重研究传记、历史和思想史在文学中所起的作用,忽略了文学本身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奥西普·

布里克把这些人称作“疯子”,因为他们“一味寻求普希金抽没抽过烟这个问题的答案”。

●俄国形式主义宣称,文学是一个独立有序的自主体。

它独立于作者和欣赏者之外,独立于政治、道德等意识形态之外,甚至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

“我的文学理论研究的是文学的内部规律。

如果用工厂作比喻,那么,我感兴趣的不是世界棉纱市场的行情,不是托拉斯的政策,而只是棉纱的支数和纺织的方法。

”“艺术永远独立于生活,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

”。

三、陌生化的理论

●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

第二节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Anglo-AmericanNewCriticism)于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发端,30-50年代繁盛于美国,它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

其代表人物有:

兰色姆(JohnCroweRansom,1888-1974)、布鲁克斯(CleanthBrooks,1906-1994)、韦勒克(ReneWellek,1903-1995)等。

兰色姆

布鲁克斯:

新批评派主将

韦勒克

一、新批评的先驱

(一)艾略特的诗歌非个人化理论

●艾略特在他的《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了著名的诗歌非个人化理论。

艾略特认为浪漫主义所说的文学是作家个性的表现,这其实只是一种假相,诗歌写作是非个人化的。

●首先,从诗人与传统的关系来看,任何诗人都不能脱离诗的传统而单独具有他的完全意义。

诗人隶属于诗的传统,他的作品在整个诗歌有机链条之中存在,即使其中最个人的部分也包含着他的前辈诗人的痕迹。

●其次,诗人的创作过程具有非个性化的特点。

诗人的心灵是一种贮藏器,收藏着无数种感觉、词句、意象,搁在那儿,直等到能组合成新化合物的各分子到齐了,心灵的催化作用则开始发生作用,诗于是就产生了,诗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个冶炼、化合的非个性化过程。

(二)瑞恰兹的语义学理论

●①瑞恰兹在其名著《文学批评原理》:

认为科学语言是“指称性的”,而诗歌语言是“感情性的”。

●②瑞恰兹在其“语义学”中提出了对新批评有着重大影响的语境理论,文学作品中的复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复义的语言恰恰是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文学本体论

●1946年和1948年,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合写的两篇论文《意图缪见》和《感受缪见》发表,分别对研究作者写作意图和研究读者阅读感受的批评模式进行了批判,成为新批评的宣言书。

●①“意图缪见”的矛头主要指向传统的传记批评、社会批评和心理批评,这些批评方式都极为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意识、心理状态、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研究,他们坚信一个批评家如果能充分地研究作者个人背景和写作背景,他就能充分地阐释作品。

●②感受缪见将分析重点从作者转向了读者,它批评的对象是感受式批评和印象式批评,

三、新批评的主要理论术语

●1、复义:

●如“女人是水做的”这一句话;

●李商隐的《无题》系列组诗;

2、张力

●艾伦·

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中提出了张力的概念,意谓紧张关系。

诗歌语言既要有内涵,也要有外延,既要有明晰的意义,也要有丰富的联想意义,是两种的统一体构成的张力。

诗的张力指诗歌中各种意义的统一体,即在诗歌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延和内涵的有机整体。

它是各种相反相成的因素共存于一体的存在状态。

例子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再如约翰·

多恩的诗句:

“因此我们两个灵魂是一体,/虽然我必须离去,然而不能忍受/破裂,只能延展/就像黄金被捶打成薄片”。

空间上的矛盾与黄金具有的内在意义:

珍贵、坚韧和永恒形成一种张力。

3、悖论

●①李商隐《安定城楼》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②再如下面一首诗也体现出明显的悖论:

●“犹豫不决,要灵还是要肉/生下只为死亡,思索只为犯错/他的理智如此,不管是/想多想少,一样是无知。

创造出来半是升华,半是堕落;

/万物之灵长,又被万物捕食;

/唯一的真理法官陷入无穷的错误里/是荣耀,是笑柄,是世界之谜。

4、反讽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再如华兹华斯笔下的诗句:

“睡意席卷了我的心神,/我没有世人的恐惧;

/她仿佛不能再感应/世间岁月的推移。

如今她没有力气,不能动,/听不见也看不到;

/在大地的昼夜中旋转,/和石头树木一道。

5、隐喻

●维姆萨特提出两种隐喻方式:

●异中之同——同中之异

●(新批评推崇第二种,强调类比事物的矛盾性)

●狗像野兽般嗥叫;

●人像野兽般嗥叫;

●大海像野兽般咆哮;

四、细读法

●“细读法”是一种立足于文本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批评方法,它要求运用隐喻、张力等概念和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在阐明每首诗中各种因素的冲突和张力的基础上把握这首诗的有机统一。

“细读法”的步骤:

选择作品——分析词语及修辞手段——发现结构上的统一或和谐。

●为回到祖国遥远的岸/你告别异国的土地/在那难忘的时刻,悲伤的时刻/我久久地对你哭泣/我那冰冷的双手/企图把你阻挡;

/我的呻吟在企求,/不要打断这离别的哀伤。

●而你移开自己的唇/打断这苦涩的吻;

/唤我奔向他洲,/不再作悲惨放诼的人。

/你说,当我们重逢的时候,/天空是永远的蓝,在橄榄树荫里,我的朋友,/再接起爱的吻。

●可在那里啊,在那里,天穹/泛着蔚蓝的光,/你永远的睡去/伴着礁石在浪里。

/你的痛苦,你的美丽,/一齐被埋葬——连同那重逢热火吻的希望/而我在等,等着吻你。

●①倒序:

为回到祖国遥远的岸/你告别异国的土地/在那难忘的时刻,悲伤的时刻/我的呻吟在企求,/不要打断这离别的哀伤。

●②反衬:

祖国遥远的岸、苦涩的吻,这些词语的反衬与全诗的基本主题相联系:

离别与欢聚,爱与死等等。

●③换喻性代用法:

祖国遥远的岸;

唤我奔向他洲;

我那冰冷的双手/企图把你阻挡;

/也是一种换喻性的借代,诗人将一种抽象的情感化为一种具体的形象,使人仿佛看见情人伸届双手揪住准备离去的情人的衣裳,“双手”与岸一样,在使用中获得了扩大与抽象的意义,类似的情况还有“我的呻吟在企求”中的呻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说我在企求,呻吟二字体现了痛苦地苦苦哀求的情形,增强了情感表现力,拉长了读者的感受性。

●④陌生化手法:

可在那里啊,在那里,天穹/泛着蔚蓝的光,/你永远的睡去/伴着礁石在浪里。

●/你的痛苦,你的美丽,/一齐被埋葬

●⑤暗喻:

而你移开自己的唇/打断这苦涩的吻;

●⑥反复:

在那难忘的时刻,悲伤的时刻/可在那里啊,在那里,而我在等,等着吻你

●⑦修饰语的抽象:

不要打断这离别的哀伤。

你的痛苦,你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