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499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C成果报告-提高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文档格式.doc

本工程外围就是居民区,外观质量控制在工程总体质量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尤为重中之重,施工过程中针对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好的外观质量缺陷开展了QC小组活动,通过采取各项措施,提高了本堤防工程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

二、小组简介

小组简介情况见表2-1:

表2-1QC小组简介表

小组名称

课题

成立日期

2015年3月8日

活动结束时间

2015年6月5日

小组类型

现场型

注册号

活动出勤率

100%

平均受教育时间

64课时

小组成员

姓名

性别

文化程度

年龄

职务

职责分工

技术总工

技术顾问

组长

组织协调

组员

策化检查

活动记录

具体实施

合格标准:

混凝土表面局部稍超出规定,但累计面积不超过0.5%,经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即每个单元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的面积(以下简称合格率)应超过99.5%。

外观质量

评定要求

对本堤防工程前期施工的6个混凝土单元工程进行自检评定,其中表面平整度检查项结果如下:

混凝土单元表面平整度合格率统计表

单元

编号

DDSD-01

-01-03

-01-04

-01-05

-02-03

-02-04

-02-05

超标

频数

3

5

8

7

6

超标面积占比

0.62%

0.81%

1.21%

1.04%

0.88%

0.95%

合格面积占比

99.38%

99.19%

98.79%

98.96%

99.12%

99.05%

从表中可以看出,前期施工中混凝土单元工程表面平整度合格率均小于99.5%,最低仅为98.79%,无法满足要求

施工

现状

选定

课题

三、选题理由

四、确定目标

根据单元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标准要求,设定目标为:

将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合格率从98.79%提高到99.5%,见图4-1。

图4-1目标值柱状图

五、可行性分析

1.目标现状调查

(1)堤防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如图5-1:

养护验收

模板拆除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拌和

模板制安

钢筋制安

施工准备

图5-1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2)根据施工工艺流程图,在钢筋制安、模板制安、混凝土拌和、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以及养护验收等施工阶段管控不当,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超标。

小组成员调查了前期6个单元工程累计34处表面平整度超标点所代表区域的施工情况,并按照导致表面平整度超标问题发生的不同施工阶段类别进行统计,绘制了排列图分析,见表5-1、图5-2:

表5-1导致表面平整度超标问题发生的施工阶段调查统计表

序号

导致表面平整度超标问题发生的施工阶段

频率(%)

累计频率(%)

1

16

47.1%

2

11

32.4%

79.4%

4

11.8%

91.2%

5.9%

97.1%

其它阶段

2.9%

100.0%

合计

34

图5-2导致表面平整度超标问题发生的施工阶段排列图

从排列图可看出,导致表面平整度超标问题发生的主要是在模板制安和混凝土浇筑阶段,共计79.4%,模板制安和混凝土浇筑阶段施工管控不当是造成本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超标的症结所在。

2.可行性分析

如果解决模板制安和混凝土浇筑阶段施工管控不当问题的95%,则总体表面平整度合格率就会超过目标值。

(计算方法:

98.79%+(1-98.79%)×

79.4%×

95%=99.7%>

99.5%。

目标可行

业主和项目部对项目质量高度重视,在各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六、原因分析

针对导致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超标的症结问题,QC小组召开头脑风暴会议,找出了8条末端因素,绘制关联图如下:

图6-1原因分析关联图

七、要因确认

针对上述8条末端因素,小组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并按计划表进行确认要因。

表3要因确认计划表

末端因素

确认方法

确认标准

负责人

完成日期

技术交底不到位

调查分析

应按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培训合格后上岗

2015.4.14

施工缝处理不当

施工缝无杂物,在同一平面,尽量与模板接缝重合

2015.4.16

未按要求抹面找平

在模板上做好混凝土顶面标记,按标记要求人工抹面找平

2015.4.18

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

模板拼缝要严密平整,接缝控制在2mm左右,不应漏浆

模板表面不平

现场测量

模板本身表面平整度应满足要求(<8mm)

2015.4.19

模板强度、刚度不够

应使用钢模或厚度1cm以上的木模,保证模板强度、刚度

模板支设不牢固

立模的地基要牢固,模板应用钢管架加固牢靠

2015.4.20

振捣不当

按要求振捣,不过振,不漏振

2015.4.21

原因一:

技术交底不到位

经调查,项目部在开工前对工人进行了各自岗位的操作技巧方面培训并考核,培训考核合格人员方可上岗作业。

结论:

本条为非要因。

原因二:

施工缝处理不当

小组调阅了施工记录并对现场施工进行了跟踪检查,施工缝在浇筑混凝土前,对表面进行了凿毛、杂物清理,并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予以清除。

施工缝边线进行了妥善处理,使施工缝在同一平面上,并尽量与模板接缝重合。

施工缝处理满足要求。

原因三:

小组调阅了施工记录并对现场施工进行了跟踪检查,现场施工时在模板上对混凝土顶面标高进行弹线做标记,按标记面进行抹面找平作业,为避免模板不平和模板接头错位给平整度带来不利影响,横向搓刮后还要进行纵向搓刮,同时要铺以3米直尺检查。

搓刮前将模板顶清理干净。

抹面找平工作能满足要求。

原因四:

小组在现场调查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部分模板接缝宽度超出2mm,最大达到了6mm,混凝土浇筑时缝间漏浆造成平整度超标。

2、部分模板接缝不平整,造成混凝土错牙、大小不一、漏浆等现象,从而使表面平整度超标。

本条为要因。

原因五:

模板表面不平

小组成员在对施工区域内使用的模板外形进行了测量,对模板本身的表面平整度共测量了10组数据,结果如下:

测点

表面平整度

(mm)

合格标准

结果

<8mm

合格

9

10

现场对变形的模板及时进行了更换或校正,模板制安时使用的模板自身表面平整度能满足要求。

原因六:

模板强度、刚度不够

现场使用的钢模板,强度、刚度均满足要求。

原因七:

模板支设不牢固

现场施工时对立模的地面浮土进行了清除,模板立在坚固地面上;

模板安装时用钢管架进行了加固,两侧立模时采用对拉螺栓拉紧,模板支设牢固可靠。

原因八:

1、因振捣过度造成模板变形、跑模等情况,相应部位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超标。

2、在振捣时振动棒碰触到钢筋或模板造成该部位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超标。

小组成员根据以上要因分析,确定了主要原因为:

1、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

2、振捣不当

八、制定对策

根据上述确定的要因,QC小组用5W1H的方法制定了要因的对策措施,见下表。

表8-1对策表

要因项目

对策

目标

措施

完成时间

减小接缝接缝缝宽及错位

控制缝宽2mm,接缝错位小于5mm

1.严格控制模板接缝缝宽,缝间用玻璃胶涂密实。

2.接缝拼装平整后使用钢管架固定。

4月30日前

改善振捣施工工艺

不因振捣不当造成模板变形、跑模

1、控制振捣时间、振捣间距、振捣程序。

2、对工人重复现场交底和现场指导,不定期对现场振捣工艺进行检查,使工艺规范化。

九、对策实施

按照制定的对策,小组进行了逐项实施。

1.减小模板接缝缝宽及错位

小组按照既定对策对模板接缝进行改善:

1)模板拼接时严格控制模板接缝缝宽,缝间用玻璃胶涂密实,以防漏浆。

2)接缝拼装时将两块模板面调平整后及时使用钢管架固定牢靠,保证相邻模板面不错位,防止出现混凝土错牙。

对策实施后,模板接缝缝宽控制在2mm以内,错位距离均小于5mm,达到了要求。

可见,本条实施达到了预期目标。

2.改善振捣施工工艺

1)控制振捣间距,插入式振捣器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

对轻骨料混凝土,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

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在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左右,振捣新的一层,均插进先浇筑混凝土5~10cm,力求上下层紧密结合。

2)控制振捣时间,做到不欠振,不过振。

设专职振捣队,便于经验积累。

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判断:

混凝土不在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3)注意振捣方法,垂直振捣时,振动垂直混凝土表面;

斜向振捣时,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40°

~45°

角;

棒体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2/3~3/4;

振捣棒要及时上下抽动,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振捣好后,要慢慢拔出振动棒,使混凝土填满振动棒所造成的空洞。

4)控制振捣程序,先周围后中间,并注意混凝土摊铺四周高中间低,以便把气泡尽往中间赶出,避免聚集在模板处。

5)振捣时,振动棒不要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6)对工人重复现场交底和现场指导,不定期对现场振捣工艺进行检查,使工艺规范化。

对违规作业的班组进行处罚,纠正了不规范操作,严肃了工作纪律。

按以上对策实施后,未出现因振捣不当引起的模板变形、跑模等现象。

可见,本对策实施后,振捣施工工艺得到改进达到预期目标。

十、效果检查

1.课题目标实现情况

2015年5月1日至6月20日完成25个混凝土单元工程施工,小组对单元工程外观质量评定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做出调查分析表如下:

表10-1活动前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对比表

项目

活动前

活动后

备注

最小值

最大值

表面平整度超标面积占比

0.18%

0.36%

表面平整度合格面积占比

99.64%

99.82%

合格率最小达到99.64%

目标实现

图10-1目标对比图

2.经济效益

本次小组活动减少外观质量缺陷处理工程费用以每单元工程2000元计,为:

2000*25=5万元,增加活动措施、人工费约1万元,创造经济效益为:

5-1=2(万元)。

3.社会效益

小组活动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相邻标段项目公司到我标段观摩学习,很好的树立了公司的品牌形象,为后续承接更多类似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巩固措施

1.标准化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提炼出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向公司技术质量部申请,将其作为公司《堤防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中“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章节新增内容。

2.巩固期效果检查

我们对6月20日到7月20日施工的15个单元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进行了跟踪调查,表面平整度合格率最低达到99.71%,均高于目标的99.5%,效果明显。

十二、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通过本次QC小组活动,总结出堤防工程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控制的宝贵经验,有效的解决了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满足要求的问题,小组成员在各方面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表12-1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活动前分

活动后分

工艺认识

操作能力

团队协作

QC工具

4.5

质量意识

图12-1自我评价雷达图

在今后的施工中我们将进一步全面学习质量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质量意识,在实践中熟练的运动PDCA循环法去展开工作,针对施工项目中技术难题成立相应的QC小组进行难题攻关,继续发挥QC小组的作用,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下一次,我们将针对其他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问题开展QC活动。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