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事实条件句辨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5282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事实条件句辨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反事实条件句辨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反事实条件句辨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反事实条件句辨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反事实条件句辨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反事实条件句辨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反事实条件句辨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反事实条件句辨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事实条件句辨析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反事实条件句辨析Word文件下载.docx

试比较:

对于英语中的这三个句子,汉语都可以表达为“如果他努力,就可以学得好”。

具体“他是否努力”这一事实或“他努力”能否变为现实,则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去体会了。

目前,对于汉语中反事实条件句与事实条件句如何加以区分,反事实条件句的典型特征和优势用法是什么,尚没有定论。

本文试图探讨这一问题并予以解决。

一、反事实条件句与实质蕴涵、严格蕴涵的区别

实质蕴涵,简单说也就是表示了充分条件的句子。

比如:

(6)如果天下雨,地就潮了。

前件“天下雨”可以导致后件“地潮”,但是如果前件为假,“天不下雨”,后件也可以为真,地可能因为其他条件而潮。

也就是说,p真q必真,否定p不一定否定q,p是q的充分条件。

请看实质蕴涵的真值表:

反事实条件句与实质蕴涵不一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第一,反事实条件句的真并不依赖于其前件的假,而考虑前后件内容上的推理联系。

而实质蕴涵不考虑前后件的内容关系,只考虑前后件的真假确定句子的真假。

例如:

(7)如果我是隐身人,那么人人都能看见我。

(反事实条件句:

假)

(8)如果我是隐身人,那么没有人能看见我。

真)

这两个反事实条件句,一般都认为前者不真而后者真。

没有人认为前者和后者都真,尽管二者的前件都为假。

但按实质蕴涵的真值表,应该两者都真(这也就是实质蕴涵前件为假时的怪论的现象的原因)。

可见,反事实条件句的真假依赖于前后件之间的推理联系导致的后件的真假,后件真则真,后件假则假。

第二,命题逻辑中一些有效的推理规则比如传递规则(若A→B,且B→C,则A→C)、在反事实条件句中无效。

美国逻辑学家麦考莱在《语言逻辑分析》一书中举的一个例子可以较好地说明在反事实条件句中传递规则的失效:

(9)如果比尔在两点钟离开,那么他现在已经到了匹兹堡;

(A→B)

(10)如果比尔现在到了匹兹堡,那么,左派已经杀掉了联邦调查人员;

(B→C)

(11)则,如果比尔在两点钟离开,那么左派已经杀掉了联邦调查人员。

(A→C为真)

但是,在反事实条件句中,如下推理则是无效的:

(12)如果布什出生于巴勒斯坦,那么他是一个巴解组织的代理人;

(13)如果布什是巴解组织的代理人,那么他将为巴解组织提供美国的国防机密;

(14)则,如果布什出生于巴勒斯坦,他将为巴解组织提供美国的国防机密。

(A→为假)

严格蕴涵是指有p必有q,不能肯定p而否定q,p、q两个命题在真值上有逻辑上的依存关系。

(15)他买了一支笔。

→他得到一支笔。

这里,前后件反映的联系是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反事实条件句不同,它反映的联系是基于人类世界的经验或者自然规律。

(16)如果诗圣李白在世,如果他到这里走一趟,他一定会把自己那脍炙人口的名句改为“南昆之难,难于上青天”了。

(《人民日报》)

句中前件李白在世,与后件的名句的联系,是基于人类世界的历史知识而得出,并不是前件句子本身的逻辑推理而得出。

可见,真值反事实条件句的前后件之间未必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而要有说话人以往经验的联系。

这里不包括像“如果周六不用加班,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种在语用上有主观化的句子。

这个类型将在最后一节讨论。

二、汉语反事实条件句的特征分析

本文使用清华大学《人民日报语料库》,从中检索出475例反事实条件句,并归纳总结汉语反事实条件句的时态和意义特征。

(一)时态特征

如前文所述,英语中虚拟语气通常用相对于说话时间的过去时(包括完成体)。

那么汉语中的情况如何呢?

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17)他当兵是为了脱下军装后能免费上大学,但如果当初知道今天会来波黑,他宁肯去干别的。

【过去时】

(18)但历年的天数只能是整数,如果每年都是365天,多余的0.2422天怎么办?

【现在时】

(19)如果按照现在的毁林速度发展下去,再过80年,目前地球上规模最大的生物保留地亚马孙原始森林将要消失,变成一片大沙漠。

【将来时】

可见,汉语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可以使用反事实条件句。

这不像英语受到时态的制约。

但是汉语的反事实条件句在不同时态中的意义有所不同。

(二)意义特征

反事实条件句意义上不一定只表示狭义“反事实”即与事实相反,而是更加广义的“反事实”,可以表示与事实不符,或夸大其词,或理想化。

下面,我们从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反事实条件句的意义特征。

1.事实条件句在过去时句中的意义一般是,前件表示假设过去不是事实发生的其他历史可能情境,后件表示由前件的可能情境推出的结论。

如:

(20)如果没有全国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开创的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

(与过去事实相反)

(21)如果不是西方舆论的偏见,海卡尔当与李普曼等新闻界巨擘比肩而立。

(其他历史可能情境)

(22)他当兵是为了脱下军装后能免费上大学,但如果当初知道今天会来波黑,他宁肯去干别的。

例(20)“全国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开创的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是历史事实,前件假设了一个否定历史事实的可能情景,后件“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

2.反事实条件句在现在时句中的意义一般是,前件表示与常识或现实世界情况不符或相反的假设,后件表示由前件的不实假设推出的结论。

(23)工厂号召戒烟,书记如果还叼着烟,怎么说得过去?

(与现实世界不符)

(24)如果地球的躯壳是一层软皮,世界将会怎样?

(高士其等《海水闹分家》选)(与常识不符)

(25)但如果你们伯伯在,他一定不会让我担任。

(与现实相反)

3.反事实条件句在将来时句中的意义有两种情况

A.前件夸大其词,设置不太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后件据此推出。

这极端情况又分为积极的理想化情景和消极的荒谬化情景。

积极的理想化情景如:

(26)如果各级领导都能把重视教育的口号变为实际行动,那么,振兴祖国教育将指日可待。

(27)尽管中国还比较落后,可如果我们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国家有望,未来有望,谁也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

消极的荒谬化情景如:

(28)但如果把它拿来普及,把各级政府机关的办公楼甚至民宅都盖成故宫,岂不荒谬绝伦?

(29)我不想非议“巧干”,但如果以为这巧就是拍拍脑瓜就赚钱,搞个策划就致富,那绝不是兴国的正途,其结果倒是培养出一批清谈的食客和假冒伪劣的产品。

B.设置不太可能会发生的场景,后件表示由此带来的结果。

(30)列车运行都在卫星监视之下,如果铁轨上站着一头牛,列车的雷达眼早就能发现,并及时让列车刹车或减速。

(31)如果给你一个四处欠债,既无力量维持又无力量转型的亏损企业,你怎么办?

对于过去时和现在时的反事实条件句我们较容易分辨,但是将来时的反事实条件句与事实条件句不易区别,因为它们都表示将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如何判断其“反”与“不反”?

我们认为,将来时事实条件句的最大特点是前件直陈事件将来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后件由此也会实现。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控告人、检举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在侦查期间,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33)正在此间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佩里今天说,如果以色列与叙利亚达成和平协议,美国愿意派兵参加驻扎在戈兰高地上的监督和平部队。

(34)在宽城商店购买的鲜猪肉、牛肉、白条鸡,如果在两天之内发现注水、豆肉和短斤少两,保退保换,还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例(32)因为是法律条文,更加凸显了事实条件句的直陈性和可能性。

有时,事实条件句可以同时做正反可能性假设。

(35)如果你明天去北京,就跟领导汇报一声,如果不去,就不必汇报了。

(36)如果经营有利可图,就可以用本、利再投资,反复进行下去,能够尽量挖掘市场潜力,不断深入开拓;

而在一处经营不利时则实行打不赢就走的战术,以避免过多投入、资金收不回来的风险,从而减少更大的损失。

这更加说明了,这是一种对未来的事实性假设。

(三)前后件无联系的特殊反事实条件句

前文说过,反事实条件句与实质蕴涵的不同在于,反事实条件句的前后件之间有着推理联系,而实质蕴涵则是只管前后件真假的逻辑关系。

不过,有一类反事实条件句乍一看上去,前后件之间也没有任何语义上的联系:

(37)如果这盘棋你能赢,那么我倒着走。

(38)他要是能考一百分的话,太阳就会从西边出来。

它们的前件虽然为假,但后件明显也为假或不大可能为真。

它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预设,“反事实”实际上是“反预设”。

就(37)来说,它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如果这盘棋你能赢,那么我倒着走,(事实上)我不会倒着走,所以,这盘棋你不可能赢。

预设“这盘棋你不可能赢”。

就(38)来说,它的推理过程是:

他要是能考一百分,那么太阳就会从西边出来,(事实上)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所以,他不可能考一百分。

预设“他不可能考一百分”。

(四)反事实条件句的预设性

反事实条件句通常包含事实并非如此的预设,而事实条件句则不包含预设,仅表示事实状态。

(39)如果昨天我没参加抽奖,就得不到这个大奖了。

=》昨天我参加了抽奖

(40)如果民航工作者违反航空法,不仅要接受行政处罚,还要接受旅客的起诉,要承担刑事责任。

(没有预设)

三、主观化类的反事实条件句

主观化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Lyons1977,1982;

Finegan1995)。

反事实条件句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化内容,如遗憾或后悔、庆幸、期望、警示。

如下例:

(41)如果时间能够重来,我一定不会去吸毒。

(后悔)

(42)如果我当时不是因为肚子疼而被迫下车,那今天恐怕我就不能坐在这里了。

(庆幸)

(43)如果粉丝能像面条那样整齐包装,如果笨重的洗衣机能带有可活动的轮子,如果菜刀成套带一个小型磨刀器,用起来该多方便!

(期望)

(44)本次比赛,如果能有更多的中国男选手走上领奖台,这会成为激动人心的一幕。

(45)如果平时工作求实效,凡事讲原则,没有“括弧”,没有“小字一行”,还用慌么?

(警示)

可见,反事实条件句还是一个语用概念。

有时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某种事件或现象的情感或意向。

例如(41)句运用不可能实现的情景,去表达说者一种极度后悔的心情。

有时人们运用反事实条件句还可以为了提示人们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起到警示作用,如(45)句。

再如(42)句,运用反事实条件句提供重要的信息和线索,探求某种事件或现象发生的原因。

还可以表示期望的情景或状态如(43)(44)句。

【参考文献】

[1]郭锐.衍推与否定[J].世界汉语教学,2006

(2).

[2]曾庆福.论反事实条件句[J].昆明学院学报,2008(3).

[3]张斌.蕴涵、预设与句子的理解[J].世界汉语教学,2002(3).

[4]曹砚辉.现代汉语条件句的逻辑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

[5]李晋霞.反事实“如果”句[J].语文研究,201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