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5545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常见的语法错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立意很深”是陈述那个成分的呀?

从句子结构上看,“立意很深”该是说明“作者”的,因为后一个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语,那省略的主语该是“通讯的作者”;

但从意思上说,“立意很深”该是用来陈述“这篇通讯”,因为“立意很深”只能用来形容作品内容,不能用来说明人。

所以这个句子的毛病也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下面的例子是主谓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

(5)*理论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6)*汽车本身质量的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例(5)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则是从两方面说的,不搭配。

宜将主语改成“内容是否正确”或“内容正确与否”。

例(6)刚好相反,主语是从两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从一个方面说的,也不搭配。

宜将谓语改成“也是能否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当主语或谓语是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主谓的配合。

下面的句子都有问题:

(7)*一年不见,她的身体,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许多。

(8)*由于该县领导严重忽视安全生产,以致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的事

故屡屡发生。

例(7)“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可以说“提高”,“身体”是不能说“提高”的。

可将“身体”改为“健康水平”,便两项都照顾到了。

当然也可以这样改:

(9)一年不见,她的身体比先前好多了,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比先前提高了

许多。

例(8)毛病出在作定语的主谓词组“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上。

“财产”可以“遭受巨大损失”,“生命”不可能说“遭受巨大损失”。

宜分开来说,改为“劳动者人身伤亡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语义上不搭配,例如:

(1)*合伙人如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将由违反协

议者负责赔偿。

(2)*凡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的,必须给以严厉的行政处分,严重的要负刑事

责任。

(3)*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他们加强了安全教育与管理。

(1)“违反”和“义务”在语义上不能搭配。

宜改为“合伙人如严重违反协议,不履行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

(2)“执行”跟“指挥”在语义上也不搭配。

如要保留“执行”,可将“指挥”改为“命令”或“指示”;

如要保留“指挥”,可将“执行”改为“服从”。

例(3)我们只能说“防止……发生……”,不能说“防止……不再发生……”。

“为了……防止发生……”就是“为了不再发生……”的意思。

如要保留“防止”,得把“不再”删去;

如要保留“不再发生”,可以将“防止”改为“使”。

另一种是语法上不搭配。

(4)*经过这一阶段的整顿,见到了成效,初步改变了这一条街长期来一直比较混

乱。

(5)*在焦作市发现的一组元代杂剧陶俑中,有奏乐、有吹口技、有跳舞等,个个

姿态优美,生动逼真。

(6)*你看完这个电影,会强烈地感到一个没有出场的人,那就是电影故事的作者。

(报)

例(4)动词“改变”要求后面所带的宾语是名词性的,而“这一条街长期来一直比较混乱”是个主谓词组,不属于名词性词语。

应在“……比较混乱”之后加上“的状况”三个字。

例(5)动词“有”也要求带名词性宾语,而现在“有”后面的词语“奏乐”、“吹口技”、“跳舞”都是动词性词语,显然不合要求。

可有两种改法,一是改为“有的奏乐,有的吹口哨,有的跳舞”,一是改为“有奏乐的,有吹口哨的,有跳舞的”。

例(6)是另一种情况,动词“感到”要求带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而现在“一个没有出场的人”是个名词性词组,与要求不合。

可将“一个没有出场的人”改为“有一个人没有出场”。

当述语或宾语为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述语和宾语之间的配合。

下面的例句在述宾配合上都犯有顾此失彼的毛病:

(7)*现在,我又看到了那从小住惯了的用山区特有的石板和茅草盖成的小屋子,

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可爱的乡音,那胶东人特有的幽默而爽朗的笑声。

(刊)

(8)*这一年来,长沙市教育局采取各种办法,努力培养和提高中学中青年教师的

业务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9)*先锋厂这几年来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先进的技术,不可能带来高效益,所以

他们不断采用新技术,努力研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

例(7)作述语的“看到了”不是联合词组,而作宾语的“……小屋子,……乡亲,……乡音,……笑声”是个联合词组。

“看到了……小屋子,……乡亲”,是说得通的;

“看到了……乡音,……笑声”,不合情理,声音只能听到,不能看到。

这可能是写到后面就忘了前面了,以致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

例(8)作述语的“培养和提高”是联合词组,作宾语的“业务水平”不是联合词组。

宾语“业务水平”只能跟作述语的联合词组里的“提高”搭配,不能跟“培养”搭配――“提高业务水平”说得通,“培养业务水平”是说不通的。

例(8)“努力……”这一小句可改为“培养中学中青年教师,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例(9)述语“研制、开发”和宾语“新产品、新工艺”都分别是联合词组。

“研制、开发”跟“新产品”都能搭配,“研制、开发新产品”是说得通的;

“研制、开发”跟“新工艺”在搭配上就有些问题,因为“新工艺”可以开发,但不能研制。

(三)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修饰语,包括定语和状语,是修饰、“打扮”中心语的。

我们在本章第七节七小点里曾经指出,“修饰语和中心语配合得好,就会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如果二者搭配不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弄巧成拙。

(1)*在天安门广场,在香港倒计时牌前,庆祝香港回归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

一支动人的历史性歌声。

(1)“歌声”前用了三个修饰成分――“一支”、“动人的”、“历史性”,其中“一支”和“历史性”就都不能跟“歌声”搭配。

再说,“歌声”是比较实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歌声”,这说法也不贴切。

(1)宜改为:

(2)在天安门广场,在香港倒计时牌前,庆祝香港回归的鼓乐声、欢呼声汇成了动

人的历史性乐章。

下面是犯有同类毛病的实例:

(3)*由于他试制成功了这项新的电子元件,从而弥补了我国电子工业上的一个空

白。

(4)*食品、酒类、化妆品的广告,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

(法规)

(5)*注意饮食、不忘运动、保证睡眠和规律地作息,可以说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6)*自从03谍报员被捕以后,孙长林的处境一天一天地险恶。

(7)*这篇作文在写法上非常简洁、生动。

例(3)、(4)定语跟中心语都搭配不当。

例(3)量词“项”是用于抽象事物的计量单位,如“一项任务”、“一项工作”、“一项主张”等,不用作具体事物的计量单位,因此“这项”不能与“电子元件”搭配。

这里可以将“这项”改为“这种”。

例(4)“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这个偏正词组,其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用语”能与药品混淆吗?

例(4)可改为:

(8)食品、酒类、化妆品的广告,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其它容易误导人们将食品、

酒类、化妆品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

例(5)-(7)是状语跟中心语搭配不当的实例。

例(5)“规律”是名词,不能作动词“作息”的状语。

可在“规律”前加个“有”,改成“有规律地作息”。

关于例(6),须知“一天一天(地)”作状语总是来说明某种变化的,所以中心语不能是单个儿形容词,都得带有“起来”、“下去”这样的趋向补语,或者带个“了”。

如“一天一天(地)好起来”、“一天一天(地)烂下去”、“一天一天地好了”等。

现在例(6)受“一天一天地”修饰的是一个单个儿形容词“险恶”,这就不合要求。

根据全句意思,后半句改为“孙长林的处境越来越险恶”似更好一些。

例(7)作为状语的介词结构“在写法上”跟中心语“非常简洁、生动”在意义上不搭配,“简洁、生动”只能用来说明文章的内容,不能用来说明文章的写法。

这里无需用“在……上”这样的介词结构,整个句子宜改为:

(9)这篇作文写得非常简洁、生动。

在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上,修饰语或中心语如果是个联合词组,也特别需要注意彼此的配合。

如果不注意,也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毛病。

(10)*西城公安局由于能随时注意研究并掌握流氓盗窃分子的活动情况和活动规

律,所以不管犯罪分子如何变换花样,都能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这些社会渣

滓。

(11)*人们都以崇敬的目光倾听着这位穿军装的找水英雄刘国柱的动人报告。

(12)*我们尤其要注意听取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的同志的意见。

(13)*检查人员检查上市公司时,可以对有关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像和复制。

(法律条文)

例(10)在“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这些社会渣滓”这个“状-中”偏正词组里,状语和中心语都是联合词组。

“打击社会渣滓”可以做到“稳准狠”;

“识别社会渣滓”可只能做到“稳准”,不能做到“狠”。

可以有两种改法:

或者把状语“稳准狠”改为“很好地”;

或者分成两句话,说成“西城公安局……,都能很好地识别这些社会渣滓,并稳准狠地打击他们”。

例(11)“以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可以说,“以崇敬的目光倾听着……”就说不通。

宜将介词结构“以崇敬的目光”里的“目光”改为“心情”。

例(12)的毛病出在“跟自己‘合不来’、‘看不惯’”这个“状-中偏正词组”上。

“跟自己合不来”说得通,“跟自己看不惯”说不通。

全句可改为:

(14)我们尤其要注意听取自己“看不惯”或者跟自己“合不来”的同志的意见。

例(13)对情况,可以记录、录像,不能复制;

而对资料,可以录像、复制,不能记录。

可以分为两句话来说:

“……,可以对有关情况进行记录、录像,对有关资料进行录像、复制。

上面所谈的几对句法成分之间搭配不当的毛病,需特别注意。

除此之外,有时还需注意主语和宾语之间的配合问题。

主语和宾语虽然在语法上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但如果谓语动词为“是”、“成为”或“~成”等,主语跟宾语在意义上就会有密切的联系,就需要注意它们的配合。

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在本章第五节里的“在主谓组合中要注意的问题”一小节中谈到了,这里不妨再举一例:

(15)*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节以及下月即将在其它城市上映的五部

日本影片,都是独具日本民族风格与特色的好作品。

例(15)一紧缩,句子的基本框架是:

“……电影节以及……影片都是……好作品”。

“影片是好作品”,说得通;

“电影节是好作品”,显然不通,这里就没注意主语和宾语在语义上的配合。

例(15)可以改为:

(16)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节所放映的电影,以及下月即将在其它

城市上映的五部日本影片,都是独具日本民族风格与特色的好作品。

二、句法成分残缺

句法成分残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句法成分。

*这几年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必须明确树立起依靠科

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

这个例子中的“树立起”要求后面跟一个名词性宾语,而现在后面所跟的“依靠科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是个动词性词语,显然不合要求,原因就在于犯了残缺的毛病,缺少了宾语中心。

应在“……新产品”后面加上“的观念”三个字。

残缺有多种类型,下面分别介绍。

(一)残缺主语

这是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这多半是滥用介词和使动句式造成的。

像下面这种说法在目前的报章杂志上随处可见: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1)逗号前是个介词结构“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逗号后是的使动句式“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整个句子没有主语。

从内容上看,那主语可以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但由于滥用“在……下”这类介词结构,这使“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

也可以让“他的学习成绩”作主语,但由于用了使动句式,“他的学习成绩”也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

可以有两种改法:

一是将“在”和“下”删去,保留使动句式;

一是保留“在……下”的说法,把“使”字去掉。

下面再举些类似的病句:

(2)*在数学界老前辈的热情指导下,使杨乐在数学科学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从上述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充分证明案发时王永明并不在案发现场。

(4)*通过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哈尔滨铁路局绥佳线上发生的“130重大交通

事故”,给了各列车段的各级领导以深刻的教训:

“层层不负责任,就没有交通

安全保证!

”(报)

(2)的毛病跟例

(1)一样。

改法也是或删去“在”和“下”,或删去“使”。

例(3)、(4)都是由于在句子头上用了介词“从”、“通过”,句子就残缺了主语。

例(3)宜将“从”和“中”删去;

如要保留“从……中”的说法,也可在“充分证明……”前加上“我们可以”之类的词语,不过这种改法从表达上看不如前一种改法好。

例(4)也宜将介词"

通过”去掉,这样句子就没有毛病了。

下面是不注意使动句式的运用所造成的残缺主语的病句。

(5)*听了刘大妈的诉说,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

(6)*高老大看到了儿子的亲笔信,才使他放下心来。

(7)*每当我看到江姐英勇就义的镜头时,免不了要使我流泪。

例(5)“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的是“刘大妈的诉说”,而不是“听了刘大妈的诉说”这一行为。

就全句意思看,宜将“听了”删去。

例(6)、(7)毛病跟例(6)类同。

例(6)宜将“使”删去,把“才”挪到“放下心来”的前面。

例(7)宜将“使我”二字删去。

在复句组织中转换句式或转换话题之后,滥用省略,也会造成残缺主语的毛病。

(8)*这几年来,①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②严格了教学秩序,③一旦发现谁

考试时作弊,④就会被通报批评或被记过处分,⑤直到不发给学位证书。

(校

刊)

(9)*在1978年于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论文受到了与会科

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0)*我们曾将这些信转给陶斯亮同志,因来信很多,不能一一复信,因此写了这

篇文章,对广大读者表示谢意。

(11)*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的烤鸭技艺越来越精湛,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

尼克松访华时,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

例(8)、(9)是随意转换句式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例(10)、(11)是转换话题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

例(8)这个复句包含了五个分句,除第一个分句出现主语外,其余分句的主语都省略了。

而在句式上,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分句都是主动句式,这三个分句的话题相同,都是“北京大学”;

第四个分句是被动句式,而且改换了话题(从上下文看那话题该是作弊的学生);

最后一个分句又是主动句式,并又换用了跟第一、第二、第三个分句相同的话题。

所有改换的话题在分句中都给省略了,以致造成残缺主语,结构混乱的毛病。

例(8)可以有两种改法:

一种改法是都采用主动句式,全句改为:

(12)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一旦发现谁考试时

作弊,就对他进行通报批评或者给以记过处分,直至不发给学位证书。

另一种改法是“一旦”后的分句都采用被动句式,全句改为:

(13)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如果谁被发现考试

时作弊,谁就会被通报批评或收到记过处分,直至不被授予学位。

根据例(8)的内容,前一种改法要好一些。

例(9)这个复句的前一分句用的是被动句式,后一分句用的是主动句式,而且话题也变了,但变了的话题却随便省略了,致使残缺主语。

宜在“给予”前补出主语“大家”;

另一种改法是将“受到”改为“得到”。

例(10)从文章内容看,第三、第四、第五个分句的主语都该是“陶斯亮同志”,现在文章作者由于转换话题后随意省略,致使让读者搞不清“不能一一复信,……”是“我们”呢,还是“陶斯亮同志”。

宜在“不能一一复信”前补上主语“她”。

例(11)谁“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呢?

按原句的写法,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了。

其实从报道看,是我国政府进行宴请。

应在“特地”前补出主语“我国政府”或“周总理”。

有时,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虽然相同,但也不能随便省略。

(12)*清华有数以千计的人,或者直接聆听过周总理的教诲,或者同周总理亲切座

谈过,或者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受到了周总理细致入微的关怀。

这个复句一共包含五个分句,其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三个分句是分述,最后那个“受到了……”的分句是总说。

那个总说的分句主语不能随便省略,省略了就会使句子不通畅,意思也不清楚。

按现在的写法,读者可能以为受到周总理细致入微关怀的只是“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的那部分同志。

其实,作者的原意并不是这样。

宜在“受到”前加上“他们都”三个字。

除此之外,在句子组织上也还可以进一步推敲。

(二)残缺谓语

残缺谓语的毛病比起残缺主语的毛病来要少得多,但是有,这多半是因为急于往下写,一时疏忽所所造成的。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句子长,写到后面忘了前面,把整个谓语漏掉了。

(1)*唐总经理一听说×

国厂商不顾信义,单方面撕毁合同,停止供应汽车零件,

就怒火中烧。

他由于按捺不住怒火而折断了手中的铅笔这个动作,如果唐总经

理不发火、不激动,倒是不符合他的思想性格的,这丝毫谈不上有什么鲁莽之

处。

(1)这一段话是用来反驳别人意见的。

显然在第二个句子的“他……这个动作”之后落了谓语。

宜补上“是合乎情理的”一类谓语。

另一种残缺谓语的情况是,指残缺谓语中心动词。

(2)*对于县委关于扩种省里推广的新的棉花品种的决定,反应不一,有的甚至抵

触情绪。

(2)主语“有的”后的谓语不是整个儿都漏了,而是在名词“抵触情绪”前漏了个动词“有”。

这个“有”是不能省的,省了句子就不通了。

再如:

(3)*你想想,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成就一番事业,这不也是很自豪的吗?

(4)*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临窗望着天穹上的一弯新月,千里共婵娟的你,

我双手合十,虔诚地为你默默祝福。

例(3)残缺了谓语中心动词“值得”。

“自豪”只能用来说明人,不能用来说明事件;

说明事件得用述宾结构“值得自豪”。

应在“自豪”前补上动词“值得”。

例(4)“远在大洋彼岸的我”是不可能“望着”“千里共婵娟的你”的。

在“千里共婵娟的你”前宜补上动词性词语“思念着”或“想着”。

(三)残缺宾语中心

汉语里的及物动词大部分要求带名词性宾语。

可是,常常见到该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后面却带上了非名词性宾语,这种毛病大多数表现为残缺宾语中心。

(1)*他又组织技术人员改装了那条豆腐生产线,并把另一间空房改造成生产豆腐。

(2)*这种创作思想,造成了我们的文艺作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3)*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少售货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了。

(4)*张洪友站在被告席上,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放弃往上申诉。

(1)宜在“生产豆腐”后补上“的车间”三个字;

或者干脆把“生产豆腐”换成“豆腐房”。

(2)宜在句末加上“的局面”或“的现象”。

例(3)可在“为人民服务”后添上“的思想”三个字;

也可以删去“树立”,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接作“谈不上”的宾语(“谈不上”后面可以带动词性宾语);

例(4)应在“往上申诉”后补上“的权利”三个字。

(四)残缺必要的虚词

在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虚词,是残缺的另一种常见的毛病。

这里只谈下列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少了助词“的”。

在汉语里,动词性成分和主谓词组一般不能直接作名词的定语,中间非要用“的”不可。

少了“的”,实际表示出来的意思跟想要表示的意思会出入很大。

例如,要是把“他要我吃的碗”中的“的”落了,说成“他要我吃碗”,就会闹笑话;

而如果把“我偏支持他反对的那个人”里的“的”丢了,说成“我偏支持他反对那个人”,则正好跟原意相反了。

句子如果比较短,一般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句子一长,前后照顾不周,就往往容易把“的”漏掉。

(1)*我会相信他散布谣言而跟我的女朋友分开吗?

(2)*他身为商场总经理,不但对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出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做法丝

毫不加制止,反而指责那些坚持原则的售货员是“拆商场的台”,是“不顾大

局”。

(1)应在“他散布”和“谣言”之间加上“的”,变主谓词组(“他散布谣言”)为偏正词组(“他散布的谣言”),因为“我”不相信的不是“他散布谣言”这件事,而是“他”所散布的“谣言”。

(2)作者的原意是批评那位商场总经理对“出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做法”不加制止,但由于在“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之后缺少了一个“的”,意思就全变了,变成批评那位商场总经理不去制止“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出售伪劣产品”的那种行为。

那个“的”一定得补上。

另一种情况是,缺少必要的关联词语。

在汉语的复句里,有时可以不用关联词语。

特别在口语里,常常是能不用就不用。

下面是老舍作品《全家福》剧本里的一段对话:

(3)唐大嫂由乡下来看她爱人,把住址条子丢了,她只粗粗地记得唐大哥在南河沿

肥料厂,找了半天也找不着,急得直哭,交通警把她交给了我,我帮着又找了

一阵子,也没有用,我就把她领到这里来了。

(老舍《全家福》)

这段话一共包含九个分句,中间几乎没有一个关联词语(最后一贯分句里的“就”可以算一个),也不必给补上什么关联词语。

但是,有时如果在前面的分句里根据表达的需要用了关联词语,那么往往要求在后面的分句里用上与之呼应的关联词语。

如果不慎漏用了,就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