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5747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快递业的现状与发展毕业论文Word下载.docx

分析快递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寻求其发展规律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快递业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大陆快递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国际国内经贸活动,以及人民生活需要为快递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现代快递业在中国从无到有,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发展成几种模式,分析如下:

邮政特快专递(EMS)失去一枝独秀的地位。

邮政特快专递(EMS)虽开中国快递先河,但已失去一枝独秀的地位。

 我国邮政先后于1980年、1984年开办了国际、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中国大陆快递业之先河,目前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其国内业务通达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国际业务依赖万国邮联系统和与全球著名的TNT集团建立合作代理关系,通达全球200余个国家,其进出境通关业务直接在海关设在邮政系统的办事处办理,故可迅速报关、清关,加快了传递时效。

世界著名快递公司打入中国大陆市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大快递公司均看好中国市场,DHL、UPS、FedEx、TNT、OCS、Airborne等国际快递公司陆续与中国企业成立合作合资公司或建立代理关系,这些国际快递业巨头的介入,为中国大陆快递市场注入了活力,借助其庞大的国际网络、优良的服务功能和成功的经验,不仅为广大的中外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也使这些公司及其国内合作伙伴们获益匪浅3.国内其他快递公司异军突起,方兴未艾。

在我国快递市场巨大潜力的驱使下,国内相继成立的不同模式的快递公司,虽分属不同的运输系统,以不尽相同的经营模式,在不尽相同的快递市场中不断摸索和发展,但已显示了一定的活力。

其主要代表应该是大通快递(EAS)、民航快递(CAE)和中铁快运(CRE)。

其中EAS通过与FedEx的合作,积累了经验,锻炼了人才,目前在做好与Airborne合作的国际快递业务的同时,已开始发展国内快递。

2中国快递业的发展现状

 快递业是当今发展较快的产业。

快递服务作为一种先进的邮递和运输服务方式,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进入我国,这一新兴的朝阳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便社会交流、满足消费者和商家多元化寄递需求、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繁荣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快递服务不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还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相结合,成为电子商务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途径。

目前,全球背景下的快递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

我国快递业的发展现状如下:

企业数量增多

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库,结合省邮政管理局掌握的情况、经过逐个清查、核实后确认,截至2006年底,全省经营快递业务的法人企业有34家,两年时间,快递企业的数量就增长了倍。

快递企业的迅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和商务往来日益增长的实物传递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经营业绩大幅提高

2006年,快递企业全年实现快递业务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营业利润大幅提高,为万元,比上年增长%,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万件,尽管比上年下降%,但是对业务收入增长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国内同城业务量大幅减少,而附加值较高的国内异地、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均有所增加。

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从经营快递业务范围看,同时经营国内同城、国内异地、港澳台及国际业务的企业占%;

只经营国内同城及异地业务的企业占%;

仅经营国内异地业务的占%;

仅经营国际及港澳台业务的企业各占%,经营国内异地、港澳台及国际业务的企业占%。

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快递业快递企业实力逐步增强。

2006年,全省快递企业资产总计为亿元,户均资产为万元;

企业拥有营业网点为2299个;

企业从业人员增幅较大,年末为2886人,比上年增长%;

房屋建筑面积增幅为%,共计万平方米。

服务设施快速增加

从企业的运输设备、分拣设备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看,快递业快递服务硬件实力明显改善,2006年被调查企业拥有独立分拣场地面积比上年增长%,为万平方米;

拥有收件、派送、分拣等用途的汽车数量为509辆,比上年增长%;

摩托车220辆,比上年增长%;

计算机665台,比上年增长%;

手持终端设备166台,比上年增长%。

计算机、手持终端设备投入增长迅猛,有效提升了快递企业的服务能力。

服务方式更加先进

快递企业在上门揽收、投递到户、限时送达等服务功能上日趋完善,

先进的信息跟踪技术使跟踪查询服务更加及时、方便。

在被调查企业中,提供查询服务的快递企业有33家,占97%,其中能提供按环节跟踪查询服务的企业有32家,占97%。

只有1家企业未提供查询服务。

3快递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惑

快递不快,服务质量没保障

从以下几个案例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案例一:

今年“中秋节”前夕,消费者王先生通过哈尔滨公司,为沈阳的朋友寄去了一盒价值600多元的乌龙茶,但朋友拿到手后却发现包裹里面的乌龙茶变成了一盒月饼,盒子里的8块月饼还少了一块。

当王先生找圆通快递讨说法时,得到的回答是对方收到时并未打开查看,拒绝赔偿。

据王先生讲,由于业务多,他近期总在“圆通”办理邮寄业务,但该公司不是将北京发给他的票据弄丢,就是未按时送货。

一次,因为身份证没有按时送到,导致他错过了外出洽谈生意的时间。

案例二:

9月16日,消费者车女士通过天天快递公司给远在呼和浩特市的亲属邮寄了价值400元的药品,快递公司承诺一周内送达。

谁知一个月过去了其亲属还没收到。

案例三:

进入11月以来,快递企业面对纷至沓来的投诉大倒苦水:

燃油上涨、航线热门、运力不足、成本提高,快件包裹成了航空运输中首先被抛弃的对象。

上海快递业十几家大公司正在酝酿对策,昨天,有快递公司已喊出了涨价口号,谋求在每份快件上加价2元。

据圆通、申通等快递公司透露,由于准入门槛过低、快递业竞争相当激烈。

一份市内快递可能最低5元,异地快递最低只要10元。

过低的收入也导致快递公司无力应对外界涨价。

品牌不成规模,缺乏竞争力

我国从事快递业务的经营者除了中国邮政、民航快递、中铁快运等大的快递公司外,还有众多的中小快递公司。

当前,由中国邮政一家独霸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我国快递业出现了国营、民营、外资多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状况。

近年来,我国快递货物运量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长,正规的专业快递公司如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已具有影响的大中型优秀快递企业已经茁壮成长,但为数尚少,如果将开展城市配送服务的小公司、挂靠或非法经营的一些快递公司包括在内,全国开展快速货运业务的单位难以估计。

鱼龙混杂的供应市场使得具有品牌效应,竞争力比较强的快递企业太少,几乎没有。

中国本土快递企业的老大EMS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缩水,竞争力逐渐下降。

加之来自外资快递的竞争,这些外资快递巨头带着雄厚的资本,丰富的经验,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进军快递市场,攻城略地,成为中国本土快递业的软肋。

面对已进入我国的国际快递业品牌巨头,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快递业品牌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品牌意识淡漠,品牌不成规模,品牌定位不准,品牌缺乏内涵,品牌推广乏力。

行业标准不成熟

从2008年1月起,第一部邮政行业的《快递服务标准》付诸实施;

有关部门正在起草的快递行业管理办法也将要出台和实施,该《标准》在起草过程中可行性等各方面的争议就很多。

目前我国尚没有健全适应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相关制度规范,成立快递公司的准批门槛较低,不同的快递公司有着各式各样的“土制度土规范”。

在服务价格方面,缺乏完善统一的价格体系;

在投诉索赔方面,更是说法不一,能拖就拖,能不理就不理。

有报道称:

某公司为消费者杨先生邮寄一块施华洛士奇的玉坠,杨先生现场签字接收后回头查看却发现,里面只有一堆泡沫,玉坠不见踪影,快递公司“新飞鸿”拒不承认是他们的原因。

由于没有明确的市场监管主体,我国快递市场竞争处于混乱状态,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做指导,消费者权益也受到很大损害。

恶性循环下去,只会降低快递行业的公信力及竞争力。

在快递装备的标准化程度方面。

我国快递装备方面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的主要表现,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

例如,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我国海铁联运的集装箱运输在集装箱运输总量及铁路运输总量中的比例都比较低,对我国快递业进军国际市场,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是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例如现有托盘标准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降低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快递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物流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

服务方式原始单一

目前多数从事物流快递服务的企业服务方式还仅限于电话预约等比较原始的方式,网络资源几乎运用的很少,信息技术运用水平较低。

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国内大多数业者包括邮政快递在内,服务方式也比较单一,仅限于人工收发快递,没有根据客户账号进行单据的订制,也没有“性能良好的客户统一结算系统、全球性的货物追踪系统、网上自动货物动态查询系统”等关键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服务和效率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

在为客户提供快递成本控制设计、大客户绿色通道,大客户一条龙服务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这将限制我国物流快递业的做大做强。

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有较大的发展和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进而不利于快递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是:

3.5.1我国交通运输的技术装备水平上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如铁路在货运重载、自动化管理等方面,目前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公路的许多重要路段混合交通仍较严重,汽车专用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1%;

内河航道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高等级深水航道比重很小;

民航航空管制,以客运飞机搭载货运仍然是主要的航空货运方式,且运输成本较高;

航空物流园区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

交通运输工具先进与落后并存,且技术落后、状态较差的车辆、船舶居多数。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的提高,造成快递不快的局面。

3.5.2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在交通枢纽、公共储运设施、各种现代化物流中心等物流集散设施建设方面明显滞后,我国经济系统中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这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乃至运输效率的提高。

3.5.3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快递业的功能。

如:

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尽均衡,东部地区交通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设施比较落后;

由于设施结构参差不齐,快递公司往往重大型城市轻小型城镇,目前除了中国邮政及少数像顺丰一样的民营企业能送达城镇外,各快递公司都是不受理小城镇业务。

落后地区或者小城镇业务一般通过邮政转发送。

这样不仅妨碍了快递公司的发展,转发送也严重影响了快递公司的服务效率。

运作面临较大的政策法规困惑

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管理部门、各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多从本部门、行业和地方利益出发,致使许多从事快递服务的企业想方设法寻求部门或地方政府的保护,有保护的情况下开展物流快递服务活动,造成一种不正常的、不公平的的竞争格局。

受部门、地方利益牵制,现行政策法规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

在价格政策方面,以多式联运的价格和收费政策为例,集装箱运输采取的是新线新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而件杂散货运输还采用国家定价方式,故集装箱运输价格有时明显高于件杂散货的运价。

如20英尺集装箱铁路运价比铁路整车运输价格高70%左右,非常不利于集装箱运输这种先进运输方式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以多式联运为基础的各种物流服务的发展。

在税收政策上也存在不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因素,如运输企业从事运输服务的营业税为3%,而物流企业或仓储企业、批发企业在转向物流服务并从事经营性运输服务时,营业税为5%。

在投资政策上,政府对基础设施等硬件投入较大,但在物流教育、技术创新、开发与研究、市场宣传等方面投入和资助则明显不足。

快递政策法规走向不明,企业市场环境不确定。

快递企业的决策和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

环境变化的影响,但当前与快递业有关的政策环境并不明朗,行业地位尚处于不确定之中,这已成

为非邮快递企业进一步所面临的最大困惑。

综上所述,我国快递行业必须努力扬长避短,把握主动,遵循快递业必然的发展,建立起功能完善的快递企业。

4我国物流快递业的发展机遇

快递市场发展规模递增

据统计,2004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快递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略高于物流增长速度。

从货物周转量来看,1995年~2004年,全国货物周转量增长速度为%,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长%,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而民用航空货物周转量增长%。

据此,商务部的课题组估测,2006年~2010年,我国快递市场发展速度应在25%以上。

信息技术发展的积极推动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迅速增长,使商务迅猛发展,而且快递业务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商务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途径。

1995年~2004年,物流增长速度为%;

2001年~2004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的增长速度为%,互联网上网人数增长速度为%。

据此,商务部的课题组估测,今后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快递业务将有更快的发展。

运输条件的保障

1990年~2004年,全国铁路里程增长速度为%;

公路里程增长速度为%,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增长速度为%;

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增长速度为%,民用汽车拥有量增长速度为%。

随着我国服务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快递行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都将得到基本满足。

5我国快递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企业中融入中国文化

中国本土快递企业最大的优势是在对本土市场网络的普及与熟悉程度上。

中国的国情相当复杂,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区域发展情况,道路状况等都不尽相同。

中国国内的快递企业扎根于中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较为深入,社会关系网络也较为密切,与政府的关系也处理得较好。

这些条件国外快递企业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赶上的。

中外双方在文化的理解上也有明显的差距,外资企业对中西方的观念、文化、理念的融合贯通,以及语言上的障碍也都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外资企业的本土化会非常的慢,而中国快递业者对本地客户享有传统的商誉,能够快速掌握基层市场。

建立品牌效应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全球营销势在必行。

纵观著名公司的营销成功经验不难看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品牌是一种战略性竞争资源。

当前,审视WTO市场环境下中国快递业的竞争态势,我国快递业要在中国市场所向披靡甚至走向国际,应在“正确认识品牌价值,明确品牌定位,重视品牌内涵建设,构建品牌推广体系,提升品牌实际价值”上下功夫。

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管理体制,放开眼界,着眼未来,为进入国际市场练好内功,打好基础!

加快标准化建设的进程

加强快递产业标准的建设工作,推进中国物流快递产业的标准化进程。

针对当前物流快递标准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快递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作好基础工作。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加强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对国家已经颁布的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对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尽快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

对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搬运和装卸设施、物流中心、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提高物流产业中货物和相关信息流转效率。

打造网络信息平台

我国快递产业应抓住网络在全球发展的大好机遇,加强信息系统高科技投入,增强自身竞争力。

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资采购管理(MRP)和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

建立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建立“性能良好的客户统一结算系统、全球性的货物追踪系统、网上自动货物动态查询系统”等关键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货物分检方面,运用以身频识别技术(RFID)为基础的分件设备,缩短操作时间,降低货物的周转速度。

同时,中国快递企业应利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快速成长,加快与快递运送的源头企业及大型商务网站展开合作;

在为客户提供快递成本控制设计、大客户绿色通道,大客户一条龙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也要大胆尝试。

像顺丰、申通等少数民营企业在网络建设上面正走在其他同行的前列,他们能保证客户及时查询所寄物件的动态情况,签收也有字迹扫描,信息服务到位了,竞争力也相应提高了。

加强航空物流项目建设

快递业是物流产业的组成部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我国快递业的长远发展。

案例三指出:

目前我国快递业主要运输模式仍然是铁路,在航空领域,由于专业基础设施少,加之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导致服务成本越来越高。

“来自厦门商报的消息:

在2008年举行的厦门——香港物流业合作论坛上,副市长潘世建透露,厦门作为全国物流的一级节点城市之一,正从各方面不断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厦门将争取第三期机场扩建,并开始进行第二个机场的选址。

”“2009年12月以来,成都,无锡已相继开设航空物流园项目”“南方日报称:

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州最贵的房地产不是在珠江新城,而是在白云机场旁,它势必能带动房地产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可见,加强航空物流项目建设,对于整个物流产业甚至国民经济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应把握航空城的建设机遇,有意识地改、扩、新建以大型枢纽机场为核心的航空城,全面促进航空物流发展。

同时我国应加快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铁路扩能改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建成现代化的集公路、铁路,运河及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不断改善发展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增强发展动力,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快递产业。

政府的促进政策

快递产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有充分的市场需求基础、活跃的市场主体以及完善的物流设施,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适应快递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以保证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使各种物流快递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促进快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积极的物流快递产业发展政策,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我国物流快递产业的发展。

5.6.1制定快递业发展的方针与目的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的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制定促进和支持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的方针。

通过建立健全适应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相关制度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物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规范、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

5.6.2制定快递业发展的措施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逐步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格局,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促进中国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是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协调各个相关部门的政策;

二是物流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的调整。

首先要对现行政策中影响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活动的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特别是对妨碍公平竞争、限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进行清理,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其次是要研究和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有关政策,以保障中国物流产业在规范管理制度环境中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应该从改革开放的长远着眼,结合政府当前的政策取向,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装备更新的融资政策上、在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上、在税收政策上,在物流服务及运输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上,研究制定一些有利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措施。

快递产业是物流产业的一部分,物流产业发展了,必将推动快递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快递产业要放开眼界,着眼未来,抓住发展机遇,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瓶颈,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我国快递产业必将成为物流产业的一只奇葩。

参考资料:

1.周艳军,黄中鼎.我国快递业品牌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第9期

2.周用隆.提升中国快递业竞争力的对策.铁道货运.2006年第9期

3.袁国利.中国邮政EMS应对全球快递市场竞争.现代邮政.2003年第8期

4.郭洪森.促进我国航空快递及其物流发展的思考.集团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5.曹光福.新世纪民航快递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民航管理.2001年第12期

6.史虹.中国邮政速递在市场竞争中以优取胜.现代企业.2007年第2期

7.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

8.陈晓云,孙俊.浅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