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辨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558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情绪智力辨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情绪智力辨析.docx

《情绪智力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绪智力辨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情绪智力辨析.docx

情绪智力辨析

情绪智力辨析

肖静宁:

情绪智力辨析标签:

情绪智力

 

●肖静宁(肖静宁,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脑科学与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研究。

[摘要]“情绪智力”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认识的新突破;它弥补了传统智力概念的局限,否定了长期以来流行的智力评估的绝对权威。

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表明,情绪智力是右脑的非逻辑智慧。

这一认识提示我们,情绪智力与传统智力的互补性是揭示成功奥秘的关键。

()

[关键词]情绪智力;智商;右脑革命;互补性;成功

[中图分类号]B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374(2001)02-0133-0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心理学的新概念——“情绪智力”在美国悄然兴起,并以更为通俗的“情绪智商”术语迅速扩展到涵盖面极广的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在我国也受到普遍的关注。

情绪智力冲破传统智力概念的桎梏,首次明确地把与情绪、情感的认识、调控相关的能力纳入智力的范畴,是极富创见的,可以说是对传统智力概念的观念性革新。

本文拟对这种革新的产生依据与理论来源作一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情绪智力的意义,发挥其积极作用,开创自己的成功人生,促进社会文明。

()

一、从智商的绝对权威到对人的整体成就的重视

人类历来重视智慧,20世纪初问世的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缩写为IQ)一直作为测量与衡量一个人的智力(Intelligence)的指标,筛选人才的基准,已流行了近百年,应用十分普遍。

在西方,几乎没有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回避这类测验。

但是在这极其持久、广泛、庞大的各类智力测验的研究与应用中,心理学家对于什么是智力的问题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对于智商在多大程度上预测一个人的未来成功深感困惑。

大量事实表明,高智商者不一定就踏上了成功的坦途,而智力商数平平者也不乏卓越超群的成功者。

于是,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对智商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与挑战。

()

众所周知,传统的智力测验代表的只是一个人的言语能力、数学逻辑能力,这对于一个人的成就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但决不是惟一的和充分的。

从整体的人生成就来看,在传统的智力之外,显然还有一些与成功的关系更为密切的东西被忽略了。

心理学家通过对人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智慧能力的长期探索,以找回被排除在智力因素以外的东西,最终导致心理学新概念的产生。

()

(一)情绪智力的孕育与萌发

在对传统智力概念的挑战中,首先要提到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加特纳的“多元智能的研究”[1](第43页)。

他在80年代初推行了一套儿童多元教育计划,尖锐地批评了他称之为“IQ思维模式”的单一性和一成不变的弊端,并大声疾呼:

现在,已到了从更广阔的范围来探讨智能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1983年,他在《心智的构造》一书中明确指出,人的智慧和能力是多种多样的,至少归为七大类:

即语言与数学这两种标准的学业能力;空间认知能力;运动才华;音乐天赋;最后两种他称为“个人智能(亦译人格智能)”的同体两面,一面是人际关系能力,另一面是所谓“内心的”自我审视能力[1](第42页)。

人格智能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密切相关,能把握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自我调谐,才能认知他人的情绪、动机、愿望,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认为教育对孩子的惟一任务是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步入适合他们发展的领域,并获得对成就的满足感,而今天的教育大大迷失了这个方向。

通过对人的整体成就所需能力的全面考察,他合理地指出,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导致成功的能力也是多种多样的。

可见,加特纳的智能多元化理论,特别是其人格智能理论,孕育着智力结构的革命性变革,萌发着情绪智力的光辉思想。

()

(二),情绪智力理论基础的奠定

美国心理学家塞洛维和梅耶接过加特纳的智能多元化理论,创造性地发挥了人格智能的基本思想,于1990年发明了情绪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这一术语(亦译情感智力)[2](第6版),用以描述诸如对自己、对他人情绪的评价、表达和控制的能力,明确地把情绪、情感能力纳入智力的范畴,提到智力的高度,这一创见开创了情绪智力研究的新局面,迎来了心理学研究的新突破。

他们二人对情绪智力的贡献不尽相同。

塞洛维从5个方面对情绪智力所包含的综合能力作了阐述: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是情绪智力的核心所在,即具有理解自我及心理直觉感知的基本能力。

这正是精神分析学家称之为的“专注的自我”。

2.管理与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

以上述认识为基础,对自身的情绪进行妥善的管理与调控,使其有效地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况。

3.自我激励的能力。

指不断为自己树立目标的自身动机和使其情感专注的能力。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指对他人的情绪感受进行理解与感知的情感归向。

5.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指具有与他人交往的才能,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才能或艺术。

梅耶发现人们注意和处理自己情绪的风格各异,可分为三大类型[1](第51页):

自我觉知型,以对自己情绪的清晰认知为其人格特征,是能有效地管理自己情绪的积极型;沉溺型,自我沉溺于恶劣情绪反复中既不认知又无力自拔,也称为盲目型;认可型,能认知自己情绪的变化,但缺乏对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一种消极的人格类型。

必须指出的是,以上5种能力是紧密相连的综合能力,前3项在于认识与管理自身的情绪,第4项是体察他人的情绪,第5项是在知己知彼的共感情绪状态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互动。

可见,塞洛维、梅耶不仅首次倡导了情绪智力这个重要的新概念,还以对其5大方面及3大类型的阐述奠定了情绪智力学说坚实的理论基础。

()

(三)《情绪智力》一书问世的轰动与情绪智商的普及

情绪智力这个心理学的新概念进入美国人的日常交谈并到处都有用武之地,应归功于戈尔曼《情绪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一书的出版。

戈尔曼是《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具有使外行读者也能理解最深奥的科学理论的天赋。

他在该书封面上宣称〔3〕:

他的目的是重新定义对变得聪明来说有意义的东西。

1995年,《情绪智力》一问世就以极大的魅力轰动全美,经久不衰地遥居畅销书榜首,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情绪智力随之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

()

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一书站在时代的高度,针对美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危机四伏的尖锐的情绪健康问题,大声疾呼提高情绪智力乃是当务之急,给学校、家庭、社会的青少年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不仅如此,情绪智力也引起了企业界及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给管理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与启示。

该书充分利用神经科学新近对情绪研究的进展,并综合了10年来心理学、教育学不同研究的成果,使情绪智力理论更加完善。

戈尔曼这个“把情感置于智力之前的人”[4]声称多少年来我们所走的评估智力之路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情绪智力正是对错误道路的否定,通过把情感和智力联系在一起考察,发现情绪的变化和行为的表现体现了—个人智慧的高低。

提高情绪智力,应用情绪智力,将把渴望成功的人们引向真正的成功之路。

()

这是一本别开生面的书,全书以丰富而生动的事例充分展示了人的情感世界,并对其内在特征与人的智力以及与人的生存能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

该书在前言中指出:

“本书将引导读者作一次心灵之旅,以科学的眼光探究情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身及我们所处世界的种种难解之谜。

在旅途的终点将使读者认识到怎样把智慧溶进情感,明白情感与智慧结合的意义何在”[1](第4页)。

戈尔曼就这样拉开了心灵之旅的序幕,并分5站为整个旅程指点迷津。

1.戈尔曼引用神经科学的情绪结构研究的新发现,从科学上阐释情感冲动何以会冲昏头脑、压倒理性、使人迷失正常的社会行为方向之类的人生困惑。

2.戈尔曼依据先行者“人格智能”的理论框架,阐述情绪智力理论的全貌、情绪智力与智力的区分,认为情绪智力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最根本之点是自我认知,并发展到对他人的认知,也就是共感能力,它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能左右人生的成功,这一站是全书的重要部分。

3.戈尔曼论述与列举了情绪智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戈尔曼认为幼年和青少年时代是情绪智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5.戈尔曼进一步提出情绪智力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如开设“社会能力开发”等课程。

()

总之,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一书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响决不是偶然的,书中的真知灼见牵动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认真研究。

尚需提及的是,戈尔曼的书通篇没有一个地方提到情绪智商这个词,但它却以始料不及的方式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开来。

这是由于美国《时代》杂志以十分醒目的“情绪智商”(也称情感智商、情绪商数、情商;EmotionalQuotient,缩写为EQ)术语介绍与推荐戈尔曼的书,该词虽然不很科学,但由于智商、情商,IQ、EQ有着直观的联系,更通俗易懂,被大众所接受,也就为情绪智力的普及起到推波逐浪的作用,一些译本与评介文章征得戈尔曼本人的同意也在使用家喻户晓的情绪智商一词。

至于EQ如何评判与测定,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经过大量研究,目前已能对其若干成份如移情能力、自我恢复力进行测定。

戈尔曼认为目前尚没有可称为情绪智商的量表的纸笔测验。

()

二、从右脑革命看情绪智力的合理性

以上追述了情绪智力产生的轨迹,事实上,情绪智力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右脑革命”(Right-brainrevolution)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探讨这种联系,有助于增进对于情绪智力合理性的认识。

笔者曾对右脑革命作了专题论述[5],在此仅择要说明。

()

(一)右脑革命及其科学前提

右脑革命这一新概念是建立在神经科学划时代新突破的坚实基础之上的。

众所周知,大脑由左右两半球组成,但人们对大脑结构的“两院制”一直迷惑不解。

自从1861年发现语言功能定位在左半球,随之建立了左脑是优势半球的牢固的传统观念,统治了一个多世纪。

随着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左脑的功能更是大大地延伸了,以至人们完全忘记了右脑,似乎生活在一个“左脑社会”中。

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关于“裂脑人”的研究终于揭开了大脑两半球功能专门化的崭新图景,首次发现右半球有许多不同于左半球的高级功能,修正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优势半球的传统观念。

()

右脑功能的发现,对大脑结构的“两院制”有了合理的解释。

原来,大脑左右两半球犹如两套信息加工系统,分工明确,各有优势,紧密合作,相互协调。

一般说来,左半球长于语言功能、逻辑分析、数学运算、推理思维,即侧重于抽象思维;右半球长于非语言、非逻辑的空间关系,知觉辨认,情绪直觉,艺术想象,即侧重于形象思维。

大脑两半球功能专门化的新概念实际上蕴藏着右脑革命的思想。

1983年,美国学者、实业家、发明家布莱克斯利出版的《右脑与创造》对“右脑革命”作了淋漓尽致的论述,向忽视右脑功能的单一心理模式发动了真正的挑战。

他所指的右脑革命首先是“教育上的右脑革命”[6](第43页),进而指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思维方式的革命。

必须提出,右脑革命并非排斥左脑的功能,因为“人类的最高成就都是由于共同使用了大脑两半球完备的力量”[6](第60页)。

()

(二)殊途同归的右脑革命与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与右脑革命是通过不同的研究背景提出的。

两者在时间上相近,从宗旨与内容上看都不约而同地落实到对人生成就与创造潜能的重视,摒弃了片面强调左脑的语言逻辑的绝对优势以及代表这种优势的智商测定的绝对权威,并极力找回排斥在其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东西。

虽然尚未看到情绪智力与右脑革命的倡导者之间的探讨与交流,但研究人类自身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影响却是不可避免的,有时起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就右脑革命与情绪智力的科学背景而言,两者均札根于神经科学的沃土之中,与神经科学不同领域的进展密切相关。

是戈尔曼使心理科学王国中情绪这片末开垦的处女地不断呈现出新的图景。

他在回答“为何现在来探讨这个问题”[1](第3页)时,认为神经科学的大量文献已将这个问题提上日程。

他特别推崇神经科学家约瑟夫•勒杜的创造性工作,“他第一个发现了杏仁核在情绪中的关键作用”,“杏仁核与新皮层的相互作用乃情绪智力的核心。

”戈尔曼依此对情绪活动、情绪爆发、理性与情感调谐等一系列情绪智力问题作了令人信服的发挥。

再就心理学忽视情感方面而言,两位倡导者的观点也是惊人的相似,戈尔曼批评20世纪60年代末的“认知革命”只关注大脑冷冰冰的信息加工,情感被排斥在外,“好像智慧中容不了情感”[1](第45页)。

布莱克斯利在痛惜人类大量潜能被耗费了时,尖锐地指出“原因就是把人的头脑只看成单侧的,人们的非语言的思维、知识和情感是极其有效的,但却很少得到珍视”[6](中译本序言)。

为此,他不得不矫枉过正地倡导右脑革命以发挥双脑功能。

无独有偶,戈尔曼在论述“我们的两个头脑”时指出:

“每个人不但有一个情感的大脑,还有一个理智的大脑,我们每一个观念,一个思维,一个感受,都是两者共同运作的结果[1](第“页)。

()

右脑革命使人们对自身智力的看法从左脑惟我独尊中解放出来,日益认识到诸如无意识心理、情绪直觉、灵感顿悟、意会想象都是右脑功能的体现,是一种发挥创造潜能取得人生成就的至关重要的非语言、非逻辑的智慧,上述的情绪智力的五种能力,无不与此息息相关。

可以有理由地认为情绪智力属于右脑非逻辑智慧的范畴[7]”,它从一个侧面使人们对右脑非逻辑的智慧的认识具体化了,也为情绪智力的合理性增添了新的证据。

无独有偶,布莱克斯利与戈尔曼的权威著作中都有“无意识心理”及“探索无意识”的章及节。

戈尔曼还利用了两半球功能专门化的成果,指出:

“通常,右利者处理消极情绪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的右半球,而负责语言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1](第84页)。

真是一语道破了情绪智力与右脑的关系。

()

有意思的是,右脑革命倡导者批评教育越来越不顾右脑的非语言的思维能力,培养大批“左脑型的人”,大学生的在校成绩与日后工作的独创性相关性很低甚至不相干。

情绪智力的倡导者尖锐地指出,一些高智商者甚至尖子学生事业无成,天才夭折,流星殒落,是由于缺乏助你成功的情绪智商所包含的种种社会能力,干扰、阻碍了智力的发挥。

可见,开发右脑的创造潜能与提高情绪智商的目标是一致的,是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的共同任务。

()

三、情绪智力在成功中的作用

有公式指出:

成功的人生=机会+能力[8](第4页)。

这里暂不涉及机会问题,有人把能力概括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性格、动机、兴趣、意志等多种心理品质,但归根到底都带有不同的情绪色彩,与情绪感受、情绪反应和情绪状态相伴随,属于广义的情绪范畴。

以上讨论的情绪智力既超越了“IQ决定一切”的传统观念,又超越了“非智力”的局限,把排斥在“智力”之外的与成功密切相关的对情绪的感知、表达、调控等等能力纳入智力的范畴,这不仅对于智力概念的重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如何才能塑造出成功的人生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

为了真正懂得情绪智力在成功中的作用,有必要进一步具体地理解情绪智力的内涵,即情绪智力的功能和核心以及与传统智力(IQ)的互补关系。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主要根据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阐发的深刻见地作一些分析讨论。

()

(一)“中介能力”——情绪智力的根本功能

戈尔曼通过对情感能力的考察认为,它是比学校传统测量的智力更为重要的智力。

他在他的《情绪智力》一书的日文版译本的序言[9](第34页)中写道:

“自我情感的认知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是智能的一部分,而且是最终左右人生方向的重要智能”。

有的学者把戈尔曼所说的这种“左右人生方向”的情绪智力称作是一种“与智商同样重要的个人能力指示器”[4]。

这是很有道理的。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4岁儿童对待“马什马洛”糖果的方式的著名实验得到说明[3]“。

这是一项温和的实验,研究人员对孩子们说,你们现在就能拿一颗糖,如果一直不拿等我办完事回来,就能得两颗糖,接着,他离开了。

结果是这样的,一些儿童马上抓了一颗,有的等了几分钟也拿了一颗;另一些儿童决定等待,他们自己暗自唱歌,自己玩,甚至闭目养神,好不容易等研究者回来才得到糖果。

这对4岁小孩来讲,确实是一种不小的精神考验,经历了冲动与克制、即刻满足与推迟满足的反复较量。

经过追踪调查,到孩子们长大上高中时,引人注目的事发生了。

当初看到糖果的诱惑就迫不及待者可能变得孤独,经不起挫折,耐心较差;而推迟糖果满足者能较好适应环境,更大胆,更自信和更可信赖,两者的学习能力倾向测验也有明显的差异。

可见,情感状态的差异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未来。

()

关于情绪智力在个人人生中的这种非同一般的作用,戈尔曼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我们扩展的智力或智慧概念中,情感乃生存能力之关键”[1](第5页)。

因为情绪智力归根到底指的是人在面对干扰、困境和压抑情景的时候,所具有的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情绪的能力。

虽然我们目前尚不能确切断定它的差异如何影响人生历程,但现有资料足以表明其强有力的甚至于主宰个人命运的作用。

情绪智力高者能清醒了解与把握自己的情绪,敏锐地感受并有效地反馈他人的情绪变化,维系良好的人际交往,那么他就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均占有优势,取得自身生存发展的丰硕成果。

反之,情绪智力低者,由于情绪因素干扰阻碍本身智慧能力的发挥,经不起挫折失败,孤僻固执,搞不好人际关系,百事不顺,处处碰壁,何谈成功。

由此可见,情绪智力是一种不同于学术能力的社会能力,它对于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成败得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那么,情绪智力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作用呢?

这就涉及情绪智力本身的最根本的功能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了。

戈尔曼对此作了独到的说明:

“情感潜能可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1](第40页)。

这就是说,对于情感或情绪的感知、表达和调控的能力,即情绪智力在我们所拥有的各式各样的全部能力中起着一种至关重要的“中介”或“媒介”的作用,一切能力都要通过它这个“中介”而起作用,一种能力是不是要发挥、怎样发挥、发挥到什么程度才是恰当和完满的,凡此种种都为它这个“中介”所制约。

由于这样一种根本性的“中介”功能,情绪智力对我们的影响无所不在,它涉及我们能力的方方面面,具有“统揽全局的”性质,从而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成就。

美国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商在个人的成功中所起的作用仅占20%[2]。

这是对上千名IQ在130以上的智力超常儿童作了长达30年的跟踪观察得出的令人惊异的发现。

表明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更多的不是由IQ决定的,而是过去智商测定没有考虑进去的、现在称为情绪智力的那部分能力,加上环境与机遇占了80%的高比例,而适应环境、把握机遇则是情绪智力的特殊能力表现。

可见,情绪智力的确可以看做是个人能力的指示器,是助你成功的最突出的因素。

()

(二)“自我觉知”——情绪智力的核心

如前所述,情绪智力理论的奠基者萨洛维提出了情绪智力的5个方面。

戈尔曼的《情绪智力》一书从多种视角详尽地、生动地阐述了情绪智力理论。

有学者指出,“在戈尔曼的分析中,自我意识或许是最关键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使我们能进行某种自我控制”[3]。

这一观点抓住了该理论最重要的内涵,是理解情绪智力怎样助你成功的出发点。

对自我意识或自我认知、自我觉知这种最关键的能力,戈尔曼在他的著作中作了清晰的阐明。

他在继承萨洛维、梅耶对情绪智力的贡献时,非常清楚地刻画出“自我觉知”这条主线,他指出:

“自我觉知——当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察觉——乃情绪智力的核心”[1](第47页)。

因为,一个人能时时刻刻监察情绪的变化,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领悟力的基础,没有能力认识自己的真实情绪,就只好听任情绪的摆布,谈不上情绪控制,只有在自我的情绪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情绪智力中的其他能力,如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好人际关系,更准确地决策自己的事业与生活,指导自己的成功人生。

为了强调自我觉知,戈尔曼借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作为整整一章的标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主题,从各个角度反复指出情绪觉知是情绪能力最根本的基础,否则就不可能有情绪的控制乃至其他能力的发展。

此外,戈尔曼还对自我觉知需要大脑皮层语言区的激活以及自我觉知与无意识心理的关系作了科学阐明,并强调自我觉知的情感教育要从幼儿开始。

下面,我们再从两个层次对自我觉知的意义与作用加以讨论:

()

首先,从个人本身来看,能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感受,自我评价,自我判断,自我识别,自我激励,这是一种很高的智力或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情绪变化明晰地把握、妥善地调节、有效地控制,尽快摆脱消极因素的干扰,不怕挫折,远离冲动,具有良好的自制力与自信心。

这样的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依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坚定不移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牺牲即时的某些满足。

这样的人也就具备了成功者的优势。

当然,自我控制不是一味压制情绪,而是做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意志的难事”[3],即任何人都能变得愤怒,这是很容易的。

但是,在适当的时间怀着适当的目的以适当的方式对适当的人表示愤怒,这就不容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