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56021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拆撑换撑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

4.3.1 拆撑施工顺序 11

4.3.2 拆撑原则 12

4.3.3 脚手架搭设 12

4.3.4 支撑拆除 12

4.3.5 砼块外运 13

5 施工进度计划 13

6 成品保证措施 13

7 应急措施 13

8 安全保证措施 14

9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4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病房大楼建设工程拆撑换撑施工方案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编制说明

为保证本基坑工程安全、科学、合理组织施工,结合基坑支护设计、工程设计图纸和现场特定条件,我部特编制拆撑换撑专项方案,以指导现场具体施工。

编制本方案主要依据和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

1、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病房大楼建设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招标文件及相关附件;

2、中南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病房大楼、污水处理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3、武汉市建筑设计院提供的结构图纸及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基坑支护的相关图纸。

4、《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病房大楼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论证意见》。

5、基坑支护设计变更、洽商往来联系函件;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8、《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159-2004;

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0)

1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2011)

1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6、国家和行业现行的相关施工及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17、中建三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企业现行施工工艺和工法。

2工程概况

2.1基坑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表

工程名称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病房大楼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

武汉市利济北路96号

建设单位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建设规模

基坑开挖面积约5963m2,基坑开挖深度为场地自然地面下10.55~12.15m,基坑底边线周长约316m。

总占地面积7570m2,总建筑面积63108m2,地下2层、地上20层,框剪结构,地面以上至20层屋面高度为81.75m。

勘察单位

中南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2.2支撑体系设计概况

本基坑采用灌注桩排桩+1道混凝土支撑支护,局部采用2道混凝土支撑支护,桩顶以上放坡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

2.2.1内支撑梁

内支撑梁采用钢筋砼梁1道支撑支护,局部采用2道混凝土支撑支护,按设计施工ZC1、ZC2、ZC0三种截面尺寸分别为800×

800mm、600×

700mm、900×

900mm。

15

一层支撑平面布置图

二层支撑平面布置图

ZC1梁为一层主撑梁,截面尺寸800mm×

800mm(b×

h),主筋为20C25(上下每侧6C25,左右各4C25),箍筋为A8@200(节点处1.5m范围内箍筋加密A8@100),梁顶面处标高20.70m,中心线标高20.30m。

ZC2梁为一层、二层辅撑梁,截面尺寸为600mm×

700mm,主筋为12C25(上下每侧4C25,左右各2C25),箍筋为A8@200(节点处1.5m范围内箍筋加密A8@100),梁顶标高20.65m,中心线标高20.30m。

ZC0为二层主撑梁,梁截面尺寸900mm×

900mm,主筋为16C25(上下每侧5C25,左右各3C25),箍筋为A8@200(节点处1.5m范围内箍筋加密A8@100),梁顶面处标高15.05m,中心线标高14.60m。

一层支撑结构各杆件中心线同高,标高为20.30m。

砼强度为C30。

二层支撑结构各杆件中心线同高,标高为14.60m。

砼强度为C40。

2.2.2立柱桩

支撑下设置钢格构与钻孔灌注桩组合立柱。

钢构截面b×

h=430×

430mm,采用L125×

14角钢+410×

200×

10@800钢板焊接。

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前,及时对立柱桩焊接止水片。

2.2.3二层腰梁

在二层支撑梁处设置腰梁,腰梁截面尺寸为1200×

900mm,砼设计强度为C40。

2.2.4换撑

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毕后,待底板与支护桩之间C40素砼、底板结构砼强度达到75%时,进行西侧二道支撑拆除。

-2F结构施工完毕,-2F外墙模板拆除后,尽快完成-2F外墙的卷材防水施工,然后马上进行支护桩与地下室外墙周边C20素混凝土回填。

待回填的素混凝土、-2F外墙、-1F楼板混凝土养护至75%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一道支撑。

拆撑时,应先拆辅撑,再拆主撑,并加强监测。

车道两侧墙间设置I32@600工字钢临时支撑传力构件,将荷载传至地下一层楼板;

支撑拆除前,在地下室后浇带处设置I16@500工字钢进行传力。

3施工部署

3.1拆撑总体部署

3.1.1拆撑分区

根据本工程内支撑支护体系的整体分布及受力分析,考虑拆撑过程中支撑力系的再分布情况,可将该一层内支撑体系分为三个区域(1区、2区、3区),分别进行拆除。

二层拆撑节点编号平面图

一层拆撑分区及节点编号平面图

3.1.2拆撑顺序

根据地下室底板分区施工图及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拆撑方向总体是按照从两侧角撑区向中间主对撑区施工的方向,先拆除二层角撑,再进行一层支撑的拆除,先拆除一层支撑2区(西侧利济北路角撑)支撑梁,再拆除1区(东侧角撑)支撑梁,最后拆除3区(中间主对撑)支撑梁。

3.2施工准备

3.2.1拆撑必要条件

1、底板砼浇筑完成、支护桩与地下室底板间已用素砼填实,底板砼及回填素砼达到设计强度75%;

2、-1F楼板、-2F外墙及外墙与支护桩间回填砼已按本方案要求浇筑完毕并养护达75%强度。

3、施工缝及后浇带处加设支撑全部按要求施工完成。

4、拆撑前一天观测记录基坑支护体系的各项原始数据。

5、在拆撑起始时间2天前清除基坑平台上所有堆载。

6、编制、审核、报审完拆撑方案,确定拆除方式、顺序。

以上条件必须全部达到,方可进行拆撑施工。

3.2.2技术准备

1、施工前完成拆撑换撑方案三级技术交底,即技术负责人→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

交底以书面形式表达,随同任务单一起下达到班组,班组长在接受交底后,认真贯彻施工意图。

2、拆撑前,支护桩与地下室底板间应用砼填实。

3、根据拆撑施工分区及拆撑方向方案,进行拆撑施工前,-1F楼板、-2F外墙及回填混凝土已浇筑完毕并养护达75%强度,即混凝土试块同条件养护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再拆撑。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塔吊设置在基坑边,增加了拆撑的风险。

加强对塔吊周边基坑监测,若发现的基坑位移较大,停止拆撑施工。

5、拆撑原则

先行回填再拆撑,应遵循先拆辅撑,后拆主撑的原则。

先拆除二层支撑梁,再进行一层支撑梁的拆除。

拆二层支撑梁时先拆ZC2,再拆除ZC0。

拆一层支撑梁时先拆除ZC2,再拆除支撑梁ZC1,加强对支撑体系内支撑梁轴力、冠梁位移、支护桩测斜及立柱桩抗拔等参数的监测,无较大变化时再按上述原则依次拆除支撑梁ZC2、ZC0、ZC1。

6、每一区拆撑时应对称拆除支撑,保证基坑支护体系受力变化的均衡性。

7、基坑监测

开始拆撑前一天必须对基坑支护体系进行一次全面监测,获取反映基坑支护体系在拆撑前的各项原始数据,包括支撑梁轴力、冠梁及坡顶位移、支护桩测斜及立柱桩抗拔等数据,作为砼支撑梁拆除后进行监测对比的依据。

拆撑过程中,基坑监测单位应加强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监测频率,对基坑进行及时有效监测,能够及时反映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化情况,便于指导拆撑施工,出现异常情况时可及时采取应急加固措施。

8、基坑边坡在拆撑起始时间2天前必须将基坑平台上堆载清除,减少基坑边坡的荷载;

在拆撑过程中及拆撑后直到基坑回填的时间内,禁止在基坑边坡上堆载,确保基坑在无支撑梁情况下安全。

3.2.3劳动力安排计划

拆撑换撑劳动力需求表如下:

劳动力计划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工作内容

1

砼工

10

回填砼浇筑

2

风镐工人

30

支撑破除

3

清渣工人

25

砼块外运

4

电焊工

9

钢筋焊接、切割

5

架子工

20

支撑架搭设

6

塔吊司机

操作塔吊

7

塔吊指挥

指挥塔吊

3.2.4物资材料准备计划

根据施工要求,编制施工机械设备、材料供应计划,确保机械设备、材料规格、数量的准确性和质量,以满足施工工期及质量的要求。

所有用于施工生产的物资材料、设备进场时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及使用说明书,并按相关施工规范要求抽检合格。

3.2.5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为确保拆撑换撑顺利按照计划进行,结合工程的特点及工程要求,我部将根据施工需要和现场进度情况及时安排各种机械设备的进场。

本工程拆撑换撑所需机械设备见下表:

主要机械设备需用一览表

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台/套)

备注

全站仪

TKS202

1台

测量放线

砼输送泵

HBT60

砼浇筑

空压机

17立方

15台

手推斗车

卡特

5辆

农用车

2辆

塔吊

TC6516

砼块转运

吊斗

1个

4施工方法

4.1整体施工顺序

底板砼及底板与支护桩间回填砼强度达到75%→拆除第二道支撑梁→-2F墙柱、-1F梁板砼浇筑→-2F外墙防水施工→-2F外墙与支护桩间C20砼回填→-1F楼板、-2F外墙及回填砼混凝土强度达到75%→拆除第一道支撑梁(破碎砼块清理外运出场)

4.2换撑施工

1、底板混凝土浇筑之前,在底板后浇带设置I16@500工字钢传力带,每边伸入后浇带100mm,两端设160×

160×

10钢板。

2、地下室底板与支护桩间隙采用与底板同等级C40砼一次性浇筑。

3、底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经设计同意,方能拆除第二道支撑。

4、-2F外墙防水施工完成后,将外墙与支护桩间用C20素砼进行回填。

5、3#车道两侧墙间设置I32a@600工字钢临时支撑传力构件,将荷载传至-1F层楼板。

6、-1F楼板、-2F外墙及回填砼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经设计同意,方能拆除第一道支撑。

4.3拆撑施工

4.3.1拆撑施工顺序

换撑结构施工→拆除准备工作→梁下搭设支撑脚手架→风镐凿除支撑梁砼→钢筋切割→破碎砼外运出场

4.3.2拆撑原则

为不影响结构施工进度,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对-2F墙柱进行定位放线。

首先破除-2F墙柱水平投影范围内的支撑,为-2F墙柱钢筋绑扎及模板支设提供条件。

待地下室封顶后,继续剩余支撑的破碎拆除,并通过2#坡道外运。

4.3.3脚手架搭设

1、脚手平台采用A48×

3钢管搭设,立杆间距不大于900mm,水平杆步距不得超过1500mm。

脚手平台搭设顺序为:

铺槽钢→立杆→扫地杆→大横杆、小横杆→木跳板→密目安全网片。

在脚手平台立管下垫14#槽钢,以确保脚手架底部均匀受力及稳定性。

在离地200mm处应设置一扫地杆。

2、支撑拆除时应在底板及已浇筑好的负一层地下室顶板上铺设旧木模,以防掉落的混凝土碎块破坏地下室顶板结构实体。

4.3.4支撑拆除

1、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首先破除二层支撑梁,破除方式采用人工风镐。

1)大面破除按照破除节点编号顺序,依次进行J1、J2、J3节点的破除,破除过程中进行基坑监测。

如基坑监测数据变化不明显,进行下一步拆撑施工。

支撑梁破开缺口处的主筋不能割断。

2)采用人工风镐破除砼支撑梁。

3)割断支撑梁的钢筋及钢格构。

先割断支撑梁钢筋,后割断钢格构。

割断钢筋及钢格构时应有塔吊或其它设备配合施工,集中放置、清理。

4)割断钢格构前应先将钢格构上混凝土剥除,避免放倒钢格构时将底板损坏。

2、按照上述方法,根据拆撑分区、方向及节点编号顺序,依次进行一层2区、1区、3区的拆撑施工。

为避免施工振动破坏底板内钢格构止水片,在破除砼梁前,将与立柱桩连接的支撑梁在立柱节点处破开缺口后,再进行拆撑施工。

4.3.5砼块外运

当破碎完支撑梁后,将楼板面上的混凝土废渣装到吊斗上,再运用塔吊运输到靠近地面出土口的基坑边。

或用人工清理到人力斗车或农用车上,再运至基坑边。

5施工进度计划

拆撑起始时间为拆撑底板浇筑混凝土完毕养护达75%强度时开始进行拆撑施工的时间。

拆撑换撑进度计划表

时间

底板混凝土浇筑(含底板与支护桩间)

2012.8.18~2012.9.14

二层支撑拆除

2012.8.27~2012.9.21

-1F层板砼浇筑

2012.9.2~2012.9.26

-2F外墙与支护桩间素砼回填

2012.9.4~2012.9.30

一层支撑拆除

2012.9.13~2012.10.7

6成品保证措施

由于支撑梁的拆除采用风镐,则应在所凿除支撑梁、板等施工区域的楼板面上铺设模板或脚手片,防止履带对楼板表面损伤。

支撑梁在拆除前应先对周边的成品进行保护,如对基础底板和各楼层的现浇砼面,对板墙留置的钢筋保护,支撑梁底应搭设防护架体,上铺设脚手片,以防止砼碎块砸落碰掉混凝土结构或墙、板预留钢筋等,并落实专人及时清理掉上面的堆积物,在拆除过程中落实专人进行监管,保证成品的完整性。

7应急措施

1、应急抢险组织措施

成立以公司为首,现场负责人为主的基坑工程应急工作组,确保基坑出现险情时,各项措施能及时实施。

并要求全体成员在拆撑施工期间,必须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

2、应急抢险技术措施

1)在每一类节点处破开支撑梁缺口后,若基坑监测过程中发现内支撑支护体系的冠梁变形速率超过3mm/d或内支撑梁轴力超过设计值80%时,首先,应及时在缺口处采取加设钢板、浇筑高强混凝土的应急加强措施,确保支撑梁及时达到承受抗压的能力;

在位移或弯矩过大的区域加设型钢支撑,待基坑稳定后再进行拆撑施工。

2)支撑梁破除后,若基坑监测过程中发现内支撑支护体系的冠梁变形速率超过3mm/d或内支撑梁轴力超过设计值80%时,应及时在冠梁和地下室外墙或底板间加设型钢斜撑。

3、应急抢险设备、物资

现场应准备各种必需的应急抢险设备、物资,在出现险情时,能够做到及时处理,控制险情,确保基坑安全。

8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布置安全警示牌;

2、拆除碎块直径控制在30cm以内,不得破坏地下室结构、降水井及型钢支撑结构;

3、现场设置专人对拆除支撑施工进行安全监控;

4、拆除人员必须系高空安全带,戴安全帽及防护眼镜;

5、确保拆除人员站立的架子稳定牢固,并进行随时检查;

6、各种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机械设备的运转部位有安全防护装置。

7、现场随时拆除随时清理拆除垃圾。

8、楼板面铺设两层模板或两层脚手片,保护楼板面不受到破损。

9、所有电器设备有可靠保护设施,并不得带病工作;

按规范配置施工用电,加强用电管理;

配置必要的降排水措施和手段,设置专人管理。

9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严格遵守武汉市环卫、市容、场容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细则》,加强现场排污及运输车辆的管理。

2、活完料净脚下清,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

对现场垃圾清运,采取遮盖、撒水措施,减少扬尘。

3、设专人指挥进入现场的机械车辆,做到少发动、不鸣笛,以减少噪声。

4、车箱内装载砼块不宜太满,同时应派专人对出入口及现场道路负责清扫。

5、指定专人负责车辆的协调调度,避免出现堵车现象。

6、施工中尽量减少噪音、粉尘、振动、烟雾和强光等对周边的干扰。

7、现场按总平面布置图确定的位置堆放各种材料、设置临时设施等,不得随意摆设或堆放。

8、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进度,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减少对周围居民的扰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