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16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科学复习文档格式.docx

7.植物生长:

8.水电站(工作时):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

1.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内能:

物体内部大量微粒作无规则运动时具有的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1)内能的单位:

焦耳。

(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

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就减小。

但是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3.热传递:

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传导、对流、辐射。

(2)热传递总是由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两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1、热量:

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中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做工改变物体的内能;

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就增加;

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内能就会减小。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

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身上4/5是水分

5.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

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

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海洋--陆地--大气

 

(l)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

(2)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9节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可供使用的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一个地区的水循环按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全球水资源分布——空间分布不均匀

(2)全球水资源分布——人均水资源差异大

(3)我国水资源分布——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水的净化:

沉淀、过滤、蒸馏

1.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

3.水的净化

(1)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作用:

使水中的悬浮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叫做凝聚剂)

(2)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蒸馏

原理:

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

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1.水汽含量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含有水汽的多少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水汽含量也大。

2.测湿度的工具:

干湿球温度计

结构:

有干球温度计(普通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包裹着湿棉纱的温度计)

干球温度计测大气温度

湿球温度计会蒸发,蒸发要吸热,温度计示数变小,出现干湿差

大气湿度大,蒸发慢,降温小干湿差小;

大气湿度小,蒸发快,降温大,干湿差大

3.降水的条件:

A充足的水汽(相对湿度达到100%)

B空气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C有凝结核,水汽可以凝结变大

4.降水量用毫米表示。

人工降水的方式:

1.降温打干冰2.凝结核打碘化银

一、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

(体积比)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一)、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

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

(二)、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

非金属如:

氧气、碳、硫等。

金属

非金属

颜色

具特殊的金属光泽

有多种颜色,但无金属光泽

延展性

具良好的延展性

不具延展性

可锻性

具良好的可锻性

不具可锻性

硬度

比较硬

硬度不一致

导电性

良好的导电性

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电

导热性

良好的导热性

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热

密度

密度高

密度低

熔点

熔点高

熔点低

注意:

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

银>

铜>

铝>

铁。

2.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

化合物可分为: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2.1有机化合物:

含碳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

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2.2无机化合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等碳酸盐。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

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SO2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

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实验室制取

1、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

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2O2=2H2O+O22KClO3=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工业制法:

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a)催化剂。

一变:

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

本身质量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本身化学性质

b)灭火和火灾自救

(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燃烧条件

跟氧气充分接触

(2)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灭火方法

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

2、生物的呼吸

a)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i.呼吸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ii.

鼻腔鼻毛:

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

黏膜:

分泌黏液,有丰富的血管,有嗅细胞

咽:

通道

呼吸道喉:

气管、支气管

部分支气管

肺肺泡管(有很多肺泡)

肺泡:

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2)、呼吸运动

吸气:

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腔容积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

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iii.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b)动物的呼吸:

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植物的呼吸:

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光合作用

a)光合作用的过程

i.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ii.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iii.光合作用的实质: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iv.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③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i.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区别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①在植物的叶绿体内进行①植物成活部分都能进行

②在光照下才能进行②有无光都能进行

③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④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④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十、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同化作用:

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身体新的组成成分,贮存能量的过程;

(如:

消化、吸收)

1.新陈代谢

异化作用:

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身体内原有的部分物质,释

放能量,排出废物的过程;

呼吸作用、泌尿)

2.三大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血液运输后最终进入人体细胞内,部分在细胞中合成人体所需有机物,部分物质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均在活细胞内进行)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氧化分解供能

肝糖元的分解血糖合成糖元贮存

脂肪、蛋白质的转化转变为脂肪贮存

糖类脂肪蛋白质糖类、脂肪、新蛋白质

c)二氧化碳

①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②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③验满方法:

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④三态变化,其固体称干冰。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不能供呼吸②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4)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灭火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

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

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

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的作用:

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1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2臭氧层的保护措施:

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4、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2)温室效应的好处: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

(3)温室效应的坏处:

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四、空气污染与保护

1、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

①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②土地沙漠化

③车辆尾气的排放④部分建筑材料释放有害气体

空气污染的种类:

①汽车尾气②可吸入颗粒物(烟尘)③SO2④酸雨

保护空气

i.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长。

ii.保护空气的措施:

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控制污染源③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防④植树造林。

附加: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

第一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二步:

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

第三步:

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

第四步: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第五步: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第六步: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第七步:

熄灭酒精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