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440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统编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2.西晋统一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教师出示PPT,介绍曹丕、刘备、孙权、司马炎四个人物

曹丕:

魏武帝曹操次子,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

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刘备:

刘备,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孙权:

孙权,字仲谋。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晋朝开国皇帝(265~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

265年,拜为相国,袭封晋王,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建都洛阳,年号泰始。

教师出示PPT,西晋八王之乱示意图

教师讲解八王之乱:

司马炎接受曹魏政权禅让,建立晋朝,有感于曹魏政权抑制宗室、而被自己所取代的遭遇,在晋朝建立之初就大封宗室子弟为王,并且允许王国设置自己的军队,取消州郡的常备武装。

他还陆续用诸王统帅中央兵马镇守荆、扬、关中等要害地区,逐渐替换异姓方镇,以为这样,可保大晋朝江山永固。

没有想到在他死后,由于继任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大权旁落。

291年到306年,西晋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权夺利,爆发了主要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参与的内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教师讲解:

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

教师播放视频:

五胡乱华与西晋灭亡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给北方带来了什么影响?

你如何看待这个事件呢?

学生思考回答:

西晋灭亡;

北方陷入战乱

教师出示PPT,总结

结果: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导北方局势;

316年,西晋灭亡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分裂时期

教师布置思考问题:

西晋是继东汉之后的又一个统一王朝,同时又是一个短命王朝。

试分析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

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并回答

参考答案:

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二.东晋与南朝

教师出示PPT: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根据教材概括东晋建立、灭亡概况;

南朝宋齐梁陈政权更迭情况

1.东晋:

317年-司马睿-建康

420年灭亡

2.南方政权更迭:

420年,东晋武将刘裕称帝,国号宋。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

3.南北方大致以淮河为界

教师强调:

东晋与南朝的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南京)

教师出示PPT,王与马共天下

这句话体现了东晋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呢?

提问:

什么是士族呢?

教师讲解东晋士族:

士族,又称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

指从魏晋时期到隋唐时期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

东晋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段。

原因是东晋王朝依靠南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存在。

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以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那时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门阀政治达到鼎盛。

『自主学习』

教师布置自主学习任务:

结合教材,概括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学生完成并展示

教师出示PPT图片,介绍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影响:

民族融合:

在南方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开始与汉方族相交融

知识点3:

三.十六国与北朝

教师出示PPT,东晋与十六国形势图

教师介绍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情况:

西晋灭亡后,内迁的少数民族及汉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系列的政权。

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

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鸿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

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教师出示PPT,东晋前秦形势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

378年,前秦苻坚集结大军征讨南方东晋,企图一举统一全国。

双方军队在淝水展开决战,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前秦苻坚率败军逃回北方,不久北方重新陷入入分裂战乱之中。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

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教师出示北魏形势图,教师讲解北魏的崛起及统一北方

4世纪末,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

教师补充介绍北魏孝文帝: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即北魏孝文帝。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北魏第七位皇帝。

按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

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政治:

迁都洛阳

文化: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通婚

1.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2.迁都洛阳有何作用?

有利于统治中原地区;

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教师出示PPT,北魏少数民族着汉服以及北魏拓跋姓改为汉姓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材料引导』

材料一:

材料一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

6世纪初年,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

材料二:

鲜卑人乐俑汉人胡食画像砖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后来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教师出示图片,讲解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五个朝代更替的过程

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五个朝代合称为“北朝”

教师出示PPT,隋朝形势图

教师讲解隋朝的建立:

北周、北齐战争不断,后来北周逐渐占据上风,统一了北方。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取代了北周,589年隋朝灭南朝陈,统一了全国。

至此,自东汉末年以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局面终于结束,中国重新恢复了统一局面。

『课堂总结』

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拓展探究』结合教材P35“知识拓展”,思考:

如何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负面影响

孝文帝汉化改革,学习了许多汉民族文化中“迂腐”、“消极”的内容,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加速了北魏统治阶级的腐化与坠落,加速了北魏的灭亡。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时

第课时,共2课时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

①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②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能力:

①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识读“秦朝疆域图”,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③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④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重点

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

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

教法

情境法、合作探究、讲解法、项目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学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1.我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

  2.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

  3.为什么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即歌曲的歌词,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

“秦王”指的是谁?

(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

(统一天下)

思考

问题

新课传授

一、秦的统一

指导学生运用“战国形势图”,结合“秦兵马俑骑士与战马图”以及“长平之战”的材料,组织学生分析秦王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掌握秦先后灭掉六国的次序。

比如:

蚕食韩魏,利于东进;

长平之战,伤赵元气;

十年激战,兼并六国。

教师可利用幻灯片《秦灭六国图》,直观的向学生展示:

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六国先后灭于秦,在公元前221年,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

组织学生着重讨论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提问:

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秦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俗话说: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秦可以说从军事上完成了统一大业,怎么做才能够巩固统一呢?

仿效西周的分封制是不是明智之举?

请大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为秦王嬴政设计一个统治方案。

(提醒学生注意:

秦应该或者完成哪些方面的统一,例如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方面。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巩固这种统一局面?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作用: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经济上:

统一货币、度量衡。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作用:

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

思想上:

焚书坑儒。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

把暗中诽谤他的一批儒生,全部活埋。

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军事上:

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大军北伐匈奴,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

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修筑了万里长城。

还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设立三郡。

三、秦的疆域:

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四、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1、原因:

2、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这次起义的推动下,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

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学习

观察回答问题

归纳

提炼

自学

讨论

体验

巩固练习

工人日报(2004-4-22)报道:

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我国西安举行。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丝绸之路示意图

①请你介绍一位开辟、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

②西汉时长安一商人,欲运一批丝绸到大秦(古罗马),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最方便的路线。

(用文字和简略的示意图分别说明)

③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

课堂小结

归纳秦始皇在建立统一国家上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

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请大家归纳秦朝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措施。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第二,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主要包含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方面,即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制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阐述了秦朝中央集权制与以前分封制的关系,分析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目,学生可以对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秦朝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建立的,对后世历代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设计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灭六国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2.焚书坑儒

三、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北击匈奴,筑长城

  2.南征越族,凿灵渠

四、秦朝的疆域

五、秦朝的灭亡

作业布置

1、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

李白《古风》)

材料二: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1)、材料中的秦王(秦皇)指的是谁?

(2)、李白颂扬了他哪方面的业绩?

胡曾批评他兴建哪项工程?

(3)、对同一个历史人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你是如何评价他的?

请说说理由。

2、创新园:

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幸各地时遇到的麻烦,你能帮助他解决吗?

相信你一定能行!

麻烦一:

秦始皇车队进了以前韩国地界,路上行驶很慢还发生了堵车现象,因为韩国修了许多路障和堡垒加强防卫,不利于车辆通行。

而且秦国车辆比较大,韩地的道路只能供韩地的两辆车并行。

请问:

你认为造成上述堵车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麻烦二:

到了吴地的溧(li)阳,秦始皇他们一进城就傻眼了,一句话也听不懂,写的字也不认识。

你认为根据秦朝的规定,统一文字后人们使用什么文字才算规范?

麻烦三:

秦始皇在前秦国内为他的妃子做了一条长裙。

到了前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

竟然是超短裙!

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

你认为变成超短裙和只要刀币是不是裁缝故意刁难?

为什么?

课后一得

如何让学生对这一课感兴趣,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