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487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一讲经纬仪导线测量与计算Word下载.docx

测图

比例尺

附合导线长度

/m

平均

边长

往返丈量较差相对误差

仪器及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DJ6

DJ15

1:

500

75

1/3000

1

2

±

60

1/2000

1000

110

2000

180

三、导线测量的外业

(一)踏勘选点与埋点

作业前应根据测区范围、原有资料以及测图的要求,拟定出导线的布设形式,制定出经济合理的初步设计方案,然后到实地踏勘,按照实际情况在实地选定点位。

选点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相邻两导线点必须互相通视。

2.各边边长尽可能相等,避免长短边突然出现。

3.导线点应选择在便于安置仪器,便于观测的地方。

4.点位应选择在土质坚硬,便于保存,易于寻找的地方。

5.导线点应选择在视野开阔地带,控制面积大,便于扩展。

选点是导线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测量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例如,边短点多就会影响到测量的精度和速度,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踏勘选点工作。

导线点选定之后,如果作为临时点,应在每一点位上打上木桩,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时标志,如图5—11所示。

如果作为永久点,要长期保存,应在每一点埋石桩或水泥桩(图5—12

)。

桩顶刻上十字标记。

导线点埋好后,为避免混乱,应统一编号,并绘制点位略图以便寻找。

观测过程中,为了使观测者能够从远处看到点位,往往还需要在点位标志的上方竖立各种形式的标志,如图5—12b为以花杆作为觇标。

(二)水平角观测

在导线测量中为了防止差错和便于计算通常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同一侧的左转折角,对于闭合导线,一般按逆时针编号,如图5—13所示,观测的角度既是左角,也是闭合导线的内角。

测角前应对经纬仪进行检验和校正。

导线点的转折角应采用J6级经纬仪,根据方向数的多少选用测回法或方向观测法观测一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

40"

导线边长一般较短,故仪器对中、照准都应特别仔细,观测时应尽量照准觇标下部,以免产生较大的误差。

每站观测完之后,应检查观测记录,成果误差在限差允许范围内,方可迁站,否则必须重新测角。

(三)丈量边长

1.钢尺量距

用钢尺直接丈量导线边长时,需用经过比长的钢尺进行往返丈量,每尺段在不同的

置读数两次,两次读数的结果之差不应超过1cm,并在下述情况下进行有关改正:

(1)尺长改正数大于尺长的1/10000时,应加入尺长改正;

(2)量距时平均气温超过或低于钢尺鉴定时温度10°

C以上时,应加温度改正;

(3)钢尺两端的高差,50m尺段大于1m,30m尺段大于0.5m时,应加倾斜改正;

在量边过程中,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也可以丈量两个导线点的倾斜距离,用经纬仪测出其倾角按下式计算出水平距离。

S=LCOSδ

式中L——两导线点间的倾斜距离

δ——倾角

2.测距仪测距

用钢尺量距的工作量较大,而且效率低,精度也不易达到。

特别是在山区或城镇工矿区内布设导线时,用钢尺量距更是困难。

测距仪的出现,使得量距工作变得简单易行。

当有条件时,可以用测距仪测量边长。

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在计算前,应根据规范要求,对外业成果进行严格的检查,查看有无记错、算错和遗漏,确认成果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计算。

计算时,先绘制导线略图,把起算数据和外业手薄中的观测角、边长抄写在略图的相应位置上,如图5-13所示。

同时把这些数据抄入导线计算表格中,见表5-5。

然后逐项计算。

一、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图5—13是一闭合导线,导线点按顺时针编号观测的角度既是左角,又是多边形的内角,∠MA5是已知边与导线的连接角,它将导线和高级控制点连成一整体,推算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要用到它。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角度闭合差、评定测角精度和分配角度闭合差

图5—13闭合导线

(1)计算角度闭合差

闭合导线实际上是一个多边形,按几何原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应等于(n-2)×

180°

式中

——多边形内角和之理论值;

n——闭合导线内角个数。

由于角度观测值含有误差使实测内角之和

不相等,它们之间的差值称为角度闭合差,用

表示,即

图5—13中n=5,

=540°

01′00"

,得

-(5-2)×

=+60"

(2)评定测角精度

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出测角精度,按测量规范规定图根导线的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为

式中n——导线转角个数

图5—13中

89"

说明

,成果合格。

(3)分配角度闭合差

由于导线的转折角都是等精度观测,故其分配原则为:

将角度闭合差以相反符号平均分配于各观测角之中,有余数时应凑整分配在相邻边较短的角度上,使改正后的角度之和等于理论值。

分配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角度闭合差分配完后,应使各角改正数之和等于负的闭合差,即

图5—13中

2.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将改正后的角值代入式(5—6)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为了确保推算过程准确无误,最后必须推算到A—2边,以进行检核。

3.计算坐标增量、坐标增量闭合差、评定精度与分配闭合差

(1)计算坐标增量、坐标增量闭合差

各边的坐标方位角算出后,可根据各边边长按式(5—2)计算每边的坐标增量。

对于闭合导线无论边数多少,它们的纵、横坐标增量总和,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5—10)

要满足理论条件,只有在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边长都没有误差时才能实现,但由于量边存在误差,改正后的角度误差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

不等于零,而产生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用

表示,即

将式5—10代入上式得

(5—11)

式(5—11)为计算闭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公式。

在图5—13中通过计算得:

(2)评定精度

从图5—14可知,由于存在

使最后算得的1´

点和起始点1不重合,而产生了一段距离1—1´

,这段距离叫做导线全长闭合差,以

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5—12)

为了评定精度用导线全长闭合差

除以导线全长

,得到衡量导线精度的相对闭合差,以K表示。

通常将K化为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即

(5-13)

图5—14导线全长闭合差

地形测量中的图根导线相对闭合差,在一般地区应小于1/2000,在量距困难地区应小于1/1000。

图5—13中,K=1/2770,合乎规范要求。

如果算出的精度低于上述要求,应首先检查内业计算有无错误,其次检查外业成果,若未查出原因,应到现场重测可疑的成果,或全部重测。

如果导线满足上述要求时,即可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3)坐标增量闭合差分配

坐标增量闭合差分配的原则是:

将坐标增量闭合差

反号按边长成比例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中。

分别表示纵、横坐标增量的改正数,则有

(5—14)

计算时,因凑整可能残留微小的不符值,将此不符值分配在长边的增量上,使改正数总和的绝对值等于闭合差得绝对值,但符号相反,即

此式可作为计算检核,还可用式(5—10)作检核,因为经过分配后的坐标增量之和应为零。

计算实例见表5-5。

4、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根据起始点的坐标及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按式(5—1)或下式依次算得各点坐标,即

最后计算到1点,作为检核计算。

二、附合导线的内业计算

图5—15为一附合导线,其内业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只是计算导线的角度

闭合差与坐标增量闭合差有所区别。

图5—15附合导线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由图5-15可得:

将以上各式两端相加,整理后得:

(5—15

由于

中各角存在观测误差,所以推算的最后一边的坐标方位角

与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

之间存在差值,此差值即为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用

表示,则有

将式5—15代入上式,得:

(5—16)

——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

——最后一条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

n——导线的转折角数。

如果导线的角度闭合差

不超过规范规定的容许值时,可将

反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附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的总和,理论上应该等于终点坐标与起点坐标之差,即

}、(5—17)

由于边长误差及改正后角度剩余误差的影响,

与理论值往往不等,其差值即为坐标增量闭合差

}(5—18)

将式5—17代入式5—18,有

}(5—19)

——导线起点、终点的已知坐标

根据式5—19算出

后,进而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若K在容许范围内,则按与边长成正比例的原则反号分配闭合差,改正各坐标增量。

附合导线计算的其它内容与闭合导线计算方法相同。

表5—6附合导线计算表

 

观测角

改正数

坐标方位角

边长

S

坐标增量

x

y

°

´

"

"

m

mm

2

3

4

5

6

7

8

10

11

12

2240300

1141700

-6

640.93

1068.44

1581954

82.178

1465900

564.56

1098.80

1251918

77.272

-76.371

+6

+30.343

+17

1351130

519.90

1161.86

803042

89.643

-44.676

+63.048

+16

1453830

534.68

1250.30

460906

79.807

+14.777

+88.417

1580000

589.97

1307.87

240900

+55.286

+57.555

328.90

-50.984

+24

239.363

+67

7000630

-30

700°

06´

30"

-900°

-(24°

09´

00"

-224°

03´

)=+30"

89"

=-24mm

=-67mm

=71mmK=71/32890=1/4600

忽略此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